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林則徐
自古孩子都是一個家庭最為寵愛的寶貝,孩子作為一個家庭的紐帶,他享受到的不僅是來自父母的關愛,同時也會享受來自家庭物質上的寵愛,而這也漸漸演變成為千百年的難題,如何教育孩子,「溺子如殺子」更是古人總結的至理名言,可是總有許多的家庭置之不顧,而在河南就有一位「中國第一懶人」楊鎖,18歲失去雙親,不會洗衣做飯,他的結果怎樣?
溺愛享樂釀苦果 勤勞素樸造賢才
巨嬰說的就是現代父母溺愛孩子的結果,但是大部分的家庭在「溺愛」上面也是有著一定的度,畢竟孩子的未來父母是無法參與過多,尤其是封建社會的瓦解,生活在現代的人幾乎衣食住行都是全靠自己,經濟上也慢慢的以個人為中心,不再是封建時期,一個家族的資源所有的孩子共享,社會更看重的是個人能力,因此「巨嬰」一詞有時候是有著誇大的成分,但是放在河南楊鎖的身上,可以說是非常的形象。
1986年出生在河南信陽的懶人楊鎖,從出生開始就受到的家庭的高度重視,尤其河南地處中原對傳宗接代的男孩子尤為看重,加上當時楊鎖出生時難產,而楊家也幾代單傳,林林總總的理由之下,楊鎖的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歡樂的同時也多了幾分小心翼翼,那就是難產的楊鎖出生身體並不是很好,生怕孩子一不小心就夭折了。
雖然這個家庭並不富裕,但並不妨礙楊鎖的父母對他的有求必應,畢竟是家裡的獨苗,出生又不順利,當年交通並不發達,為了滿足楊鎖的要求,甚至在楊鎖2歲的時候,家人為了給楊鎖買糖,還差點耽誤了農耕,要知道作為農家人一年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農耕時節,如果錯過了不僅收成差,還更加的費工夫。
楊鎖周邊的鄰居看到楊鎖父母的做法,還非常好心的勸告他們,希望他們不要太過於愛孩子了,這對孩子也不好,但是楊鎖父母對此並不上心,在她們看來孩子就是自己的寶,滿足孩子的想法就是應該的,自己的孩子就應該享受來自父母的關愛,享受最好的待遇。
在父母如此溺愛之下,完全沒有農家孩子的面黃肌瘦或者弱小,相反楊鎖長的非常高大,而且樣貌在周圍也是非常周正的,和他同輩同齡的孩子有8個,但是楊鎖都是最高的,由此可見營養十分的豐富。
就在別人都猜測他們家裡應該是有錢的時候,有人到楊鎖家,發現他們家裡只有楊鎖一個人每天都吃肉,而楊鎖的父母鹹菜就米飯,可以說一個桌上吃飯也是兩極分化,據說楊鎖不僅在吃食待遇上的特殊,在學習走路的時候,都是和別人家不一樣,一般的農家孩子都是磕磕絆絆的長大,過去農村都是小路凹凸不平,孩子學習走路就很容易絆倒,因此楊鎖的父母根本不讓楊鎖自己走路,生怕他磕著碰著,走哪裡都背著。
也就是楊鎖父母對他的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楊鎖的成長過程可以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生活上所有的事情都不需要去做,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上廁所父母更夠代勞的話,楊鎖應該也是不用自己學會如何上廁所了,在13歲的時候,楊鎖父親去世了,本來他還有機會可以學習如何生存的,但是楊鎖的母親依舊沒有太過苛責他,直到楊鎖母親在他18歲去世。
慣子不孝,肥田收癟稻
都說世界上最愛你的只有父母,楊鎖也是一樣,在父母離世之後,依舊沒有改變自己,他依靠著自己的表哥接濟,隨著表哥結婚,他開始獨自生活,但是懶惰的他依舊沒有為生存努力過,冷了就燒家裡的物品,被單桌椅,餓了就隨意烤一點土豆,主要還是依靠表哥接濟送飯。
最終在2009年的一個冬天,由於下雪出入不方便,表哥在等到雪晴之後才給楊鎖送飯,而此時的楊鎖已經失去了呼吸,就這樣他將自己活活餓死了,他這短暫而懶惰的一生也就此結束,沒有掀起任何的波瀾,不禁令人唏噓,可見自立是有多麼重要。
參考資料:《兒女英雄傳》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