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航旅消金服務平臺信用飛在其發布的2018春運期間分期出行相關報告中指出,71%的用戶首次採用分期方式購買機票,另外僅29%的用戶曾使用過分期買機票。
部分航旅平臺從業人士認為,這組數據有一定的代表性,機票分期市場的確還處在培育階段。年輕人群選擇飛機作為出行方式的比例在不斷提高,刺激了分期購票的需求不斷增長。
事實上,這一點不但能從信用飛發布的報告中得出,同時也在其他消金平臺上有所體現。
例如,2018年1月左右,消金撮合平臺「51返唄」上線了機票、車票分期服務,其數據顯示,2018年春節期間分期購票的用戶佔了出行購票用戶的60%;2017年中,分期樂上線了機票分期服務,其2018年1月初數據顯示,分期樂商城機票訂單量曾在半月內環比增幅達到300%。
這日益凸顯的消費趨勢,讓機票分期這個細分市場變得「有故事可講」,其實,不少玩家在其中角逐已久。
OTA、持牌系、網際網路系新玩家顛覆格局
信用卡是最早進入機票分期市場的信用支付產品,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市場中今時格局早已不同於往日。
近兩年,攜程與讀秒等平臺合作推出了信用支付產品「拿去花」;同程推出了「程程白條」;途牛旅遊網推出了「首付出發」;驢媽媽與眾邦銀行、中銀消費金融等合作推出了「小驢白條」和「小驢分期」;南方航空與招聯消費金融推出了「南航白條」。
此外,出行服務平臺信用飛、航班管家均發布了分期產品;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旗下旅遊服務平臺飛豬引入了花唄;上市公司分期樂也在2017年試水機票分期;2018年初,51返唄上線機票分期服務。
到目前為止,參與機票分期市場的新玩家們主要包括了OTA、出行服務平臺、持牌消金公司、航空公司、網際網路巨頭、上市公司等幾類主體。
據了解,這類線上分期產品一般最長分為12期,大部分產品有一定時間的免息期。除機票以外,拿去花、程程白條、首付遊等多個產品實際也支持分期支付酒店或團隊出遊的旅行費用。
當線上信用消費成為一種主流模式,這些悄悄顛覆傳統信用卡模式的線上分期產品,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滲透市場,擴張規模。
據信用飛負責人透露,目前信用飛在機票分期場景的累計放貸總量已超過10億元,覆蓋客群數量超過300萬,目前總體壞帳率不到2%。
數據是未來的核心價值
不同於上文提到的積極參與者,也有一些從業者並不看好機票分期市場,選擇駐足觀望。
「場景分期的出路一定在大額,」某持牌機構人士認為,正常情況下,一般國內機票分期的額度較小,信用卡或花唄等覆蓋率較廣的常規信貸產品已經可以滿足用戶需求,再做機票分期意義不大。
「短期來看,機票分期的市場是足夠大的,」51返唄CEO張杰則透露出他看好機票分期場景的理由,他認為信用卡主要切入的是線下業務及較少的線上業務,線上機票分期業務仍有空間。
上述信用飛報告數據顯示,從機票分期次數上來看,分1期、3期、12期的用戶佔比分別為30.7%、29.4%、32.6%,這也反映了機票分期的用戶客群分為幾種類型。
「分1期和3期的用戶以商旅用戶為主,這些用戶主要為航空公司的常旅客,年飛行次數較多,通過分期支付可緩解在航旅出行中的報銷資金壓力,分12期的用戶偏私人旅行及探親為主,同時這部分客群90後佔比超過7成。」信用飛的業務負責人稱。
「商旅用戶中客群男性用戶偏多,且客戶質量較高,大部分為企業的中高級管理人員。而分12期的年輕用戶群體則具有習慣分期支付、樂於嘗鮮等特徵,也是信用飛的核心客群。」他補充道,針對這兩類不同客群需求特徵,未來的想像空間不但在於為酒店、接送機、積分消費、機上購物等相關場景提供金融服務,同時也可以在培訓、娛樂、奢侈品消費等其他領域。
另眾多受訪從業者觀點一致的是,機票分期業務絕不只是靠直接的服務費用、息差空間來盈利,出行數據,是未來最值得挖掘的核心價值之一。
目前的業務要點在於,如何在逐步培養用戶習慣的同時,打造機票分期產品的支付便捷性和低價優勢,在一眾傳統信用支付工具和創新線上產品中脫穎而出,這不但需要從產品角度設計便捷高效的申請流程,同時也需要大量的票務資源、優質流量入口和低成本資金來源。
這裡有一場打不完的仗
當一切準備就緒,機票分期市場的競爭拉開序幕,風控之戰才剛剛開始。
對所有線上信用支付類產品來說,套現都是必然要面臨的問題,早在2016年,出行場景就發生過花唄、小驢白條、拿去花等產品的多起套現事件。在我愛卡論壇中,現在依然能看到許多機票分期產品的套現廣告。
某消金風控人士回憶,機票分期產品的常規套現手段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中介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發布廣告的形式招攬需要套現的用戶,指定用戶在旅遊網站購買機票,將支付二維碼信息轉發給有真實購票需求的用戶,以折扣價格將機票轉售;另一種則是中介與部份票務代理等B端機構合作套現,推出低價出行套餐吸引真實購票用戶或直接發出虛假機票訂單騙取額度。
早在2016年,此類套現操作的費用高達套現額度的40%。隨後,消金機構在設計產品過程改變了部分業務規則。
如提高機票首付比例以增加套現成本、增加機票驗真流程、增加向機票供應商打款的帳期、設置支付二維碼信息不可截圖轉發支付、幫他人購買機票等旅遊產品時需要申請人本人同在出行之列等。
這些方法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很快中介等套現人群又改變了策略。例如他們轉而通過淘寶、鹹魚等交易平臺,打出「7折購機票」等廣告招攬購票客戶,將機票分期額度套現。伴隨著風控規則的不斷升級,中介、黑產等惡意套現群體也不斷更迭套現手段。
「小範圍個案尚可控制,但團夥欺詐不得不引起重視。」上述風控人士認為,機票分期平臺直連航空公司的模式風險較低,幾乎不存在中介操作空間,但問題是航空公司的流量入口並不如OTA、飛豬等第三方渠道的引流效果好。「
「有時候金融機構自身的套現交易佔比有多少,其實風險部門一清二楚,」他坦言,但當容忍這部分風險可以換來更大的交易量,整體業務還是可以盈利時,更重要的並非不顧一切排除所有套現風險,而是把握其中的平衡關係。
所以,為了發掘和培育好機票分期這個新市場,諸多玩家必須在風險陷阱中小心翼翼地探索向前。實際上,不止是機票分期,所有場景分期的背後,都有一場打不完的風控硬仗。
挑戰招行!平安銀行2017零售業務淨賺157億,全年發放消費貸27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