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金 我與歐陽中石先生交往的二三事

2020-12-09 文旅散步

作者楊憲金(右)與歐陽中石先生(左)

文以載道 立德樹人

——我與歐陽中石先生交往的二三事

文/楊憲金

歐陽中石先生是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當代高等書法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他終身踐行愛國愛民、崇德尚藝的核心文藝價值觀,立足於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開拓創新,立德樹人。他在首都師範大學探索、創建了我國首個完整的高等書法教育體系,在校園內外培養出數以萬計的書法專業人才,我就是其中的受教者、受益者之一。

我與歐陽中石先生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相識,至今已三十餘年。在這三十餘年中,也就是歐陽中石先生說的「我與鄉友憲金先生相識在他擔任中央警衛局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主任、西苑出版社社長、總編時,此時我就與他一起編書,還在他編輯出版的書中做顧問,並關注他的進步和發展,尤其他在詩聯書法創作上有水平,為此,我為他寫了四個字『取之有道』。憲金還善於學習,性格豪放,為人忠厚,淡泊自律,我給他又題寫了室名『律己齋』,以資鼓勵。」這就充分體現了我與歐陽中石先生的情意。歐陽先生為我題寫的「取之有道」和室名「律己齋」,已成為我畢生學書道路上的座右銘,激勵著我不斷地刻苦學習書法。

1984年1月我到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工作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宣傳中南海名勝古蹟和弘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書畫藝術。1985年為編輯、整理、出版中南海風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珍藏的書畫藝術掛曆,我與歐陽中石先生預約好後,帶著當代書畫名家饋贈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書畫作品照片請歐陽先生臻選。到了先生家後,先生問我是哪裡人,我說我是山東肥城桃園的。「啊,咱倆是老鄉,我是山東肥城汶陽的。」他又問我:「你現在做什麼工作?」我說:「在中央警衛局,現在組織安排我負責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工作,任主任。」先生說:「好,我們倆有共同的工作,我教書育人,你編書育人,這個崗位責任重,要慎之又慎,特別編輯中南海裡面的東西,更要認真研考,馬虎不得。」我說:「是,我今天帶來的毛主席、周總理生前珍藏的當代書畫名家的部分書畫作品照片請您給予甄選,由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編輯,新華出版社出版掛曆,供全國人民欣賞。」先生聽後,說:「你這是抬舉我,我才疏學淺,不敢妄言,但你既然來找我,我就先看一下,談一點自己的看法,請你們參考。歐陽中石先生一說完,我立即將帶去的當代書畫名家饋贈毛澤東、周恩來中南海故居珍藏的國畫《百花齊放》、《大好河山》、《普天同慶》、《群芳介壽》、《和平幸福》、《嵩嶽長春》、《群仙祝壽》、《春滿乾坤》、《完璧歸趙》、《井岡山》、《廬山詩意》、《喬松參天萬古青》、《武林古巖》、《松帆圖》、《夏山圖》和沈尹默、柳亞子、黃炎培、齊白石、章士釗、陳銘樞、鄧散木、葉恭綽、於立群的書法作品照片,擺開請歐陽先生甄選。歐陽中石先生反覆審閱後,他說:「憲金,這些作品都是我們當代大師級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也是我們認真學習的榜樣,這些作品不僅要出掛曆,建議你最好編一部書畫集,把各位大家敬獻毛主席、周總理的書畫作品編進去,全國發行,供全國人民和書畫藝術家借鑑欣賞。你如果真編輯出來可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聽了先生的話,我激動地說:「請您放心,我一定努力,在您的指導下,編輯一套書畫集,到時請您指導。」我又對歐陽中石先生說,「我現在也在學習書法,能請您給我一些指教嗎?」先生說:「可以啊,但你要好好努力,有時間帶著你寫的書法作品來,我給你閱改一下。」

歐陽中石在看楊憲金編的小冊子

歐陽先生又接著說:「我早年學書法,啟蒙老師是山東肥城老家的武巖法師,當時家裡買不起紙,常蘸水在石板上習字。上大學後,又師從國學名家吳玉如先生,吳先生博學多識,寫得一手好字,為京師學界所重。你和我不一樣,現在條件好了,各種字帖、紙硯都有,只要選好自己喜歡的書體,建議你從『二王』一直習寫,到時一定成功。」先生的話至今縈繞耳畔。

我按照先生的囑託,在編書之餘,經常研究古人和歐陽中石先生的用筆、用墨方法,經常聽他的講課。受益最深的一次是在北京大學聽他的書法課,整整兩個多小時,他沒有講書寫的技法,而是講怎麼繼承傳統,怎樣處理好學與臨,勤與悟的關係。他說:「有人練了多年書法,很刻苦,天天寫,但進步不大,而有的人學書法時間雖然不長,但進步很明顯,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與學習方法有關,學習書法公認的最好方法就是堅持臨帖,提倡向傳統學,向古人學,書法的學問在古代字帖中幾乎都能找到,泛泛的練字不如精心臨帖,從臨帖源頭學起,最受益的辦法也是被證明為可行的方法。但寫字不僅要臨帖,不只要下功夫,還要用一點巧勁,要做到精練出效果,要有悟性,動腦子多琢磨,善於對用筆、結體、章法、用墨及意境等方面進行揣摩,用心領悟找出規律,日積月累,不斷總結提高。」他還說:「學書法是個慢活,要有相當的時間積累,沒有捷徑,難以速成,太急了不行,老老實實地練,持之以恆,打牢基礎,循序漸進,方法對頭,功夫用到,加上悟性,才會學有所成。」

我反覆琢磨先生的這番話,找到自己習臨書法的不足,從此改變了自己學寫書法的方法,不僅是臨,主要是看古人每個字的結構、用筆、用墨和整幅作品的章法,還看了古人的書學理論和書法史。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研學,我寫了兩幅作品,一幅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一幅孟浩然的《春曉》,請先生指教。他仔細閱觀後說:「你進步很大,此作品取之有道,師承古帖,效法『二王』,古研米芾,又廣涉博取,融匯諸體,舍『二王』之姿媚而取其雄強,創造出縱橫舒展雄峙厚重的風格。寫行書縱於行而斂於草,用筆穩重沉著,點畫疲勁勻稱,結字工整緊密,體式俊巧古雅,尤其是行草書的書寫,你多融入了米芾和清人王鐸、傅山草書之法,行筆迅疾,又收放自若,點畫粗細有頓挫,結體有錯落,布局比較合理巧妙,整體風格於流美中見古拙,沉穩中見樸厚。」他還說:「作書需要學習再學習,不僅要看唐詩宋詞、毛澤東詩詞,還要多讀書,多看書論,要熟悉書法發展史,不僅要有字內功還要有字外功。還要懂些經典戲曲,要知道書法與音樂舞蹈的關係,要自己撰詩聯,寫自己的詩聯,這才是書家的內功本事。」先生這段話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使我不僅懂得如何學寫書法,而且懂得必須有深厚的文學底蘊,才能寫好字,也就是先生常說的「以書煥採」。

從此,我自己默默下決心要多看書,讀研書法史,深研詩詞歌賦。為了不辜負歐陽先生對我的期望,我向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中國楹聯學會的專家、學者請教。在他們的指導下,我從2007年至2012年先後撰寫了詠中南海、泰山、肥城的名勝古蹟詩聯近300餘首,並編著成《中南海勝跡詩聯集》《翰墨泰山》《文潤肥城》,均由西苑出版社出版,並請先生做顧問。特別是我撰寫的中南海、泰山勝跡詩聯各100首和我同陳衍斌共撰的《肥城賦》送先生指教,先生閱後說:「憲金這些年來詩聯書法創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進步,特別是《肥城賦》立意高,有新意,反映了肥城的發展、繁榮和富強。」

歐陽中石在閱讀《肥城賦》

幾十年來在先生的指教下,我不僅詩書有所收穫,而且按歐陽先生的囑託1991年編輯了《中南海珍藏書畫集》由新華出版社出版,此後我又與歐陽先生共同編輯了《中國傳世書法》《中國傳世書法墨跡》,還邀請歐陽中石先生在《世上桃園》《中南海珍藏書法集》《中南海勝跡詩聯書法集》《中南海勝跡詩聯集》《中南海勝跡詩聯書法長卷》《泰山勝跡詩聯書法長卷》《文潤肥城》《翰墨泰山》等20餘部藝術圖書中做顧問。

2012年8月的一天,我邀請先生作為我編著的《中南海勝跡書畫集》《中南海勝跡詩聯集》《中南海勝跡詩聯書法長卷》的顧問,他閱讀初稿後,意猶未盡乘興與我聊起了書與書法學的話題。先生說:「憲金啊,我立足書法教育多年,對書學有所研究,我們的工作應落實到『書』上,但是絕不是一個『書』字就把我們的工作概括了,書是重要的一面,但是它的背後更重要。我在從事這項工作之初,曾提出文以載道,書面文心,這要落到紙上,落到書上。但是這後面出現的是我們的文化思想。我常說,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採,切時所需,這是我多年實踐和思考中得出來的一個認識,最後我又把它濃縮成八個字,叫作『積學升華,書文結晶』。就是把學來的東西積累起來,不只是積累而且要讓它升華成「書」和「文」的結晶,升華和結晶學術語應當說他有更深刻的內涵,比如說你編的這部《中南海勝跡詩聯書法集》,它既是文化的積累,又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詩聯的升華與結晶,但又深深反映出中南海勝跡詩聯的深刻內涵,不能只看到這部書,更要看到這部書對中南海文化的研究實踐的升華,不是心血來潮,憑空想像出來的,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我相信在你有生之年,還會繼續努力,對中南海、泰山勝跡文化作更深入細緻的研究,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新的貢獻。你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寫字、編書上,還要多讀書,只有書讀多了,你的字也好了,書也會編得更精彩,更有文韻,也就是人文薈萃、景物升華。」

我與歐陽先生幾十年的交往,使我認識到,先生平平淡淡自無奇,卻用一生書寫了不凡的成就,他那高尚的道德情操,卓越的社會貢獻,深厚的學術成就,精湛的藝術造詣,他那為人師表、甘為人梯的師者風採,將永遠銘記我心。他那「文華書體皆高仰,聯韻詩魂音雅長」,「書藝玉石文韻仰,詩聯京曲譽中堂」古樸雄厚的獨特書體,將永遠鐫刻於祖國的大美山川,他建立的我國書法學科與奮鬥一生的教育事業,將永遠成為中國書法史上光輝的一頁,啟迪後人砥礪前行。

為贊歐陽中石先生我撰詩一首。詩曰:

歐智書學開拓勇,

陽光韻育健而剛。

中華書界一驕子,

石筆毫傑華彩章。

楊憲金敬贈歐陽中石先生書法詩聯:

楊憲金

2020年11月22日

楊憲金,字赤石、西秋,室號律己齋、桃苑閣,1947年6月12日生於山東省肥城市桃園鎮高嶺村農民家庭,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歷任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助理員、科長(師級),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主任,西苑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編審),中央辦公廳電子科技學院督導員,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書法藝術研究分會駐會副會長,中國環保新聞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大眾文學學會理事等。(網編 韓家水)

相關焦點

  • 「深切緬懷歐陽中石先生」我不是「大師」,是老師
    在一段上個世紀80年代的教學影片裡,歐陽中石先生自己對照著字帖仔細臨摹一個字,而當臨摹完成後,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對比字帖仔細檢查錯誤,「這一筆豎不夠粗、這一筆沒出那麼大、這一筆筆尖靠的位置不對…」。正是對於每一筆細節的極致要求,讓歐陽中石先生在教學中,對每一個學生所寫的每一個字要求也極為苛刻。
  • 悼念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徵稿
    2020年11月5日,歐陽中石先生逝世於北京,享年93歲,自此中國書法界失一大家。 為悼念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界泰鬥歐陽中石先生,由中國書畫春晚組委會、人人藝術網主辦,面向社會徵集有關歐陽中石先生的悼念詩詞、詩歌、祭文、對聯、輓聯、書法作品及與先生相關的紀念詩文。
  • 書壇泰鬥歐陽中石先生去世,他曾說:我不是書法家,只是一個教師
    一、20世紀書法史定有歐陽中石先生的位子歐陽中石先生,生於魯城,長於齊地,深受山東文化的影響,低調不張揚,做事厚道踏實。他最驕傲的並不是他的書法,而是他能夠為書法教育做了些事。他曾說過:「我不是一個書法家,只是一個教師。」但是,在山東乃至全國書法界、文化藝術圈,歐陽中石先生的大名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田蘊章:歐陽中石先生在書法方面,應該說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時至今日,我國依舊有著一位位繼往開來、技藝精湛的書法藝術大家,而歐陽中石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的名字亦將因其成就而載入史冊。一、「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師承於吳玉如先生,自他的書法作品當中常見得吳玉如先生的影響。
  • 《人民教育》訪歐陽中石先生:至人無法 隨心去來 | 大家
    但走進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來到歐陽中石先生的辦公室門前,我卻看到了另一番景致:一位看起來風塵僕僕的訪客,提著一袋長短不一的捲軸恭敬地等在門前;外間,穿著中式裙套裝的女學生正向一位臨了歐陽先生字的男生請教一個鉤畫的運筆;三個男生站在靠窗的位置,正在討論著歐陽先生早晨課上指導過的畢業論文開題.裡間的門開了,有人示意我進去,我看到歐陽先生正與人拿著一幅字合影,然後又親自送客人出了裡間,鄭重地道別;當然,我更一眼就看到放在房間裡醒目位置的唯一一張歐陽先生的照片
  • 張裕公司與歐陽中石先生的翰墨情緣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收藏有不少珍貴的名人墨寶,其中,書法泰鬥歐陽中石先生的題詞竟有兩副。一副題寫於1987年,題詞是「香凝甘露,液勝醴泉」,落款題「丁卯春盛品張裕諸釀之後題」。酒後揮毫,於行雲流水間,似見萬馬奔騰。
  • 持心若水 載德流芳——歐陽中石先生的光明情緣
    光明日報記者 張玉梅  11月5日,首都師範大學發出訃告,歐陽中石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3歲。  先生與疾病頑強抗爭六年,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歐陽先生是《光明日報》數十年的老讀者、老作者,當此之際,我們梳理這跨越兩個世紀的光明情緣,以為告別。
  • 歐陽中石為何戲稱「無出其右」?
    歐陽中石雖然我早有思想準備,但消息傳來仍然覺得突然——歐陽中石先生2020年11月5日凌晨3時18分逝世。悲痛之餘,悵然若失。1979年末的一天,一位自稱是歐陽先生學生的人來我家做客。他對一幅趙樸初先生的字很感興趣,端詳久之,對我說,你讓歐陽中石先生給你寫幅字吧。
  • 葉聖陶先生二三事
    葉聖陶先生二三事 張中行葉聖陶先生於1988年2月16日逝世。記得那是舊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這消息,外面正響著鞭炮,萬想不到這繁碎而響亮的聲音也把他送走了,心裡立即罩上雙層的悲哀。我第一次見到葉聖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編課本,他領導編課本。這之前,我當然知道他,那是上學時期,大量讀新文學作品的時候。相識之後,交往漸多,感到過去的印象失之太淺,至少是沒有觸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傳》說不朽有三種,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輩說,葉聖陶先生總當排在最前列。葉聖陶先生是單一的儒,思想是這樣,行為也是這樣。
  • 鄒衛平回憶恩師歐陽中石:愛家鄉愛濟南,對故土用情至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中共濟南市委原副秘書長、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原副會長鄒衛平是歐陽中石先生的學生,上世紀90年代初拜師以來,一直與歐陽中石先生過從甚密。鄒衛平一直仰慕老師歐陽中石的人品、書品,在立言、立行、立德上努力向這位前輩學習。
  • 歐陽中石:書法教育體系的構建者
    歐陽中石先生輕輕地走了。在他生前,雖也有「少無大志,見異思遷,不務正業,無家可歸」的戲謔自評,但他最鍾情的工作還是教書。每逢有人真誠地稱他「大師」,他說:「我不是『大師』,我比『大師』可大多了,我是『老師』。」先生自中學畢業之後即開始了他七十年的教育生涯。可以說,教育既是他的職業,也是他的事業,更是他的堅守和情懷。
  • 中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書法,網友評:「刀削麵體」?
    文/王二小中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中國書法巨匠歐陽中石?中國書法泰鬥歐陽中石?中國書協顧問歐陽中石?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歐陽中石...該用哪個名稱來介紹呢?歐陽中石,這個名字在當代文化書法界可謂是「泰山北鬥」的地位。他是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書法博士生導師,同時還是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還有很多職務皆與書法有關。
  • 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今日在京逝世
    11月5日,首都師範大學在其網站上發布訃告: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原顧問、當地書法學科建設重要開拓者歐陽中石先生於11月5日在京逝世,享年93歲。
  • 歐陽中石書法如何?專家:神州書法第一家
    不久之前,書壇又隕落一位大師級的名家,歐陽中石老先生以九十三歲高齡辭世。這個經常自稱是「八零後」的書法大家的辭世(中石先生曾在八十多歲時戲稱自己是「八零後」),讓當代書法又悄然失去了一絲色彩。有毀有譽,才是一個真實的藝術家,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歷來就被人毀譽參半,但個人名譽的高低,並不妨礙他於當代書法的貢獻。
  • 馬連良之孫憶歐陽中石:聽說有人冒其名賣贗品,他這麼回應
    原標題:我所認識的歐陽中石老師歐陽中石老師於本月5日凌晨在京逝世,得知消息後,我前往靈堂弔唁。歐陽老師的遺體靜靜地躺在鮮花叢中,穿著筆挺的深色中山裝,頭髮整齊地向後梳著,面部豐滿白皙,沒有一絲的痛苦,就像他平常一樣,那麼的安詳寧靜。
  • 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歐陽中石一生牽掛書法藝術的發揚 以書煥...
    「我這一生,概括起來,就三句話:少無大志,見異思遷,不務正業!」這是歐陽中石對自己的評價。歐陽中石後來才知道,老師並沒有真收錢,第二天就把錢退還到自己家了。「他善於抓住我的心理,巧妙地讓我努力學習。」歐陽中石說。最令歐陽中石動情的,當屬京劇老師奚嘯伯。1943年,十幾歲的歐陽中石在同學家偶然唱了一首奚派的《白帝城》,未成想奚嘯伯就在屋內,當即收他為弟子。
  • 歐陽中石弟子顏曉洪,傑出書法作品欣賞,網友:比中石的字更圓潤
    顏曉洪書法,師歐陽中石,出伯遠帖:勝於造型,質於晉韻,合於人文,書法法作品還算流暢,有風格,水平遠超歐陽肢端肥大症。很多網友說顏曉 洪的書法是寫字,不是書法。小編則持不同意見。我在在很多的書法內容裡就說過,書法是主觀意識的審美。所以喜與不喜歡都是自由的選擇。古人都講究寫毛筆字都講究橫平豎直。說話要字正腔圓,吐字清晰。
  • 書壇泰鬥歐陽中石,行書《醉翁亭記》欣賞,清雅流暢、獨樹一幟
    歐陽中石歐陽中石的書法章法非常準確,古樸清雅流暢,功底深厚。但骨架不夠健穩,力量不夠。藝術乃百花齊放,書藝亦然。歐陽中石獨樹一幟,難能可貴。至於每一位書家在書藝上這樣那樣的缺憾,這是難以避免的藝術規律。
  • 我與柏楊先生二三事
    、靜待著憑倚這兩個啟示名滿天下的時候,柏楊先生騎個破爛的自行車,找到我學校來了。記得我去群藝館上班的第一天,柏楊先生找到我的辦公室,依然不卑不亢跟我說:我家裡困難,申請館裡給我一些補助。我對這種事比對詩歌更外行,問他:申請多少?他說三百。我問辦公室主任:這違規嗎?辦公室主任說你同意就不違規。我說那行,給他吧,他也實在是困難。那時候我也是一點規矩都不懂,我都不知道自己分管什麼,就直接給辦公室主任下了指令。後來聽說兼任館長的那個副局長是看我新來乍到,給我個面子,才籤字同意的。
  • 著名傑出女畫家——中石侄女歐陽申雪個人藝術簡介
    歐陽申雪,女,山東肥城人,著名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先生侄女,2008年畢業於中央美院國畫院獲學士學位,2012年畢業於中央美院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主攻寫意花鳥畫,次修國畫動物、山水、書法等。作品參考潤格:2500元/平尺近年來出版畫冊《歐陽申雪中國畫作品集—牡丹》、《歐陽申雪中國畫作品集—梅花》、《歐陽申雪中國畫作品一梅蘭竹菊》、《歐陽申雪書畫作品集》、《歐陽申雪畫集》等2008年作品《富貴吉祥》獲得中國畫大獎賽金獎2009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