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憲金(右)與歐陽中石先生(左)
文以載道 立德樹人
——我與歐陽中石先生交往的二三事
文/楊憲金
歐陽中石先生是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當代高等書法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他終身踐行愛國愛民、崇德尚藝的核心文藝價值觀,立足於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開拓創新,立德樹人。他在首都師範大學探索、創建了我國首個完整的高等書法教育體系,在校園內外培養出數以萬計的書法專業人才,我就是其中的受教者、受益者之一。
我與歐陽中石先生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相識,至今已三十餘年。在這三十餘年中,也就是歐陽中石先生說的「我與鄉友憲金先生相識在他擔任中央警衛局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主任、西苑出版社社長、總編時,此時我就與他一起編書,還在他編輯出版的書中做顧問,並關注他的進步和發展,尤其他在詩聯書法創作上有水平,為此,我為他寫了四個字『取之有道』。憲金還善於學習,性格豪放,為人忠厚,淡泊自律,我給他又題寫了室名『律己齋』,以資鼓勵。」這就充分體現了我與歐陽中石先生的情意。歐陽先生為我題寫的「取之有道」和室名「律己齋」,已成為我畢生學書道路上的座右銘,激勵著我不斷地刻苦學習書法。
1984年1月我到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工作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宣傳中南海名勝古蹟和弘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書畫藝術。1985年為編輯、整理、出版中南海風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珍藏的書畫藝術掛曆,我與歐陽中石先生預約好後,帶著當代書畫名家饋贈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書畫作品照片請歐陽先生臻選。到了先生家後,先生問我是哪裡人,我說我是山東肥城桃園的。「啊,咱倆是老鄉,我是山東肥城汶陽的。」他又問我:「你現在做什麼工作?」我說:「在中央警衛局,現在組織安排我負責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工作,任主任。」先生說:「好,我們倆有共同的工作,我教書育人,你編書育人,這個崗位責任重,要慎之又慎,特別編輯中南海裡面的東西,更要認真研考,馬虎不得。」我說:「是,我今天帶來的毛主席、周總理生前珍藏的當代書畫名家的部分書畫作品照片請您給予甄選,由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編輯,新華出版社出版掛曆,供全國人民欣賞。」先生聽後,說:「你這是抬舉我,我才疏學淺,不敢妄言,但你既然來找我,我就先看一下,談一點自己的看法,請你們參考。歐陽中石先生一說完,我立即將帶去的當代書畫名家饋贈毛澤東、周恩來中南海故居珍藏的國畫《百花齊放》、《大好河山》、《普天同慶》、《群芳介壽》、《和平幸福》、《嵩嶽長春》、《群仙祝壽》、《春滿乾坤》、《完璧歸趙》、《井岡山》、《廬山詩意》、《喬松參天萬古青》、《武林古巖》、《松帆圖》、《夏山圖》和沈尹默、柳亞子、黃炎培、齊白石、章士釗、陳銘樞、鄧散木、葉恭綽、於立群的書法作品照片,擺開請歐陽先生甄選。歐陽中石先生反覆審閱後,他說:「憲金,這些作品都是我們當代大師級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也是我們認真學習的榜樣,這些作品不僅要出掛曆,建議你最好編一部書畫集,把各位大家敬獻毛主席、周總理的書畫作品編進去,全國發行,供全國人民和書畫藝術家借鑑欣賞。你如果真編輯出來可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聽了先生的話,我激動地說:「請您放心,我一定努力,在您的指導下,編輯一套書畫集,到時請您指導。」我又對歐陽中石先生說,「我現在也在學習書法,能請您給我一些指教嗎?」先生說:「可以啊,但你要好好努力,有時間帶著你寫的書法作品來,我給你閱改一下。」
歐陽中石在看楊憲金編的小冊子
歐陽先生又接著說:「我早年學書法,啟蒙老師是山東肥城老家的武巖法師,當時家裡買不起紙,常蘸水在石板上習字。上大學後,又師從國學名家吳玉如先生,吳先生博學多識,寫得一手好字,為京師學界所重。你和我不一樣,現在條件好了,各種字帖、紙硯都有,只要選好自己喜歡的書體,建議你從『二王』一直習寫,到時一定成功。」先生的話至今縈繞耳畔。
我按照先生的囑託,在編書之餘,經常研究古人和歐陽中石先生的用筆、用墨方法,經常聽他的講課。受益最深的一次是在北京大學聽他的書法課,整整兩個多小時,他沒有講書寫的技法,而是講怎麼繼承傳統,怎樣處理好學與臨,勤與悟的關係。他說:「有人練了多年書法,很刻苦,天天寫,但進步不大,而有的人學書法時間雖然不長,但進步很明顯,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與學習方法有關,學習書法公認的最好方法就是堅持臨帖,提倡向傳統學,向古人學,書法的學問在古代字帖中幾乎都能找到,泛泛的練字不如精心臨帖,從臨帖源頭學起,最受益的辦法也是被證明為可行的方法。但寫字不僅要臨帖,不只要下功夫,還要用一點巧勁,要做到精練出效果,要有悟性,動腦子多琢磨,善於對用筆、結體、章法、用墨及意境等方面進行揣摩,用心領悟找出規律,日積月累,不斷總結提高。」他還說:「學書法是個慢活,要有相當的時間積累,沒有捷徑,難以速成,太急了不行,老老實實地練,持之以恆,打牢基礎,循序漸進,方法對頭,功夫用到,加上悟性,才會學有所成。」
我反覆琢磨先生的這番話,找到自己習臨書法的不足,從此改變了自己學寫書法的方法,不僅是臨,主要是看古人每個字的結構、用筆、用墨和整幅作品的章法,還看了古人的書學理論和書法史。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研學,我寫了兩幅作品,一幅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一幅孟浩然的《春曉》,請先生指教。他仔細閱觀後說:「你進步很大,此作品取之有道,師承古帖,效法『二王』,古研米芾,又廣涉博取,融匯諸體,舍『二王』之姿媚而取其雄強,創造出縱橫舒展雄峙厚重的風格。寫行書縱於行而斂於草,用筆穩重沉著,點畫疲勁勻稱,結字工整緊密,體式俊巧古雅,尤其是行草書的書寫,你多融入了米芾和清人王鐸、傅山草書之法,行筆迅疾,又收放自若,點畫粗細有頓挫,結體有錯落,布局比較合理巧妙,整體風格於流美中見古拙,沉穩中見樸厚。」他還說:「作書需要學習再學習,不僅要看唐詩宋詞、毛澤東詩詞,還要多讀書,多看書論,要熟悉書法發展史,不僅要有字內功還要有字外功。還要懂些經典戲曲,要知道書法與音樂舞蹈的關係,要自己撰詩聯,寫自己的詩聯,這才是書家的內功本事。」先生這段話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使我不僅懂得如何學寫書法,而且懂得必須有深厚的文學底蘊,才能寫好字,也就是先生常說的「以書煥採」。
從此,我自己默默下決心要多看書,讀研書法史,深研詩詞歌賦。為了不辜負歐陽先生對我的期望,我向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中國楹聯學會的專家、學者請教。在他們的指導下,我從2007年至2012年先後撰寫了詠中南海、泰山、肥城的名勝古蹟詩聯近300餘首,並編著成《中南海勝跡詩聯集》《翰墨泰山》《文潤肥城》,均由西苑出版社出版,並請先生做顧問。特別是我撰寫的中南海、泰山勝跡詩聯各100首和我同陳衍斌共撰的《肥城賦》送先生指教,先生閱後說:「憲金這些年來詩聯書法創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進步,特別是《肥城賦》立意高,有新意,反映了肥城的發展、繁榮和富強。」
歐陽中石在閱讀《肥城賦》
幾十年來在先生的指教下,我不僅詩書有所收穫,而且按歐陽先生的囑託1991年編輯了《中南海珍藏書畫集》由新華出版社出版,此後我又與歐陽先生共同編輯了《中國傳世書法》《中國傳世書法墨跡》,還邀請歐陽中石先生在《世上桃園》《中南海珍藏書法集》《中南海勝跡詩聯書法集》《中南海勝跡詩聯集》《中南海勝跡詩聯書法長卷》《泰山勝跡詩聯書法長卷》《文潤肥城》《翰墨泰山》等20餘部藝術圖書中做顧問。
2012年8月的一天,我邀請先生作為我編著的《中南海勝跡書畫集》《中南海勝跡詩聯集》《中南海勝跡詩聯書法長卷》的顧問,他閱讀初稿後,意猶未盡乘興與我聊起了書與書法學的話題。先生說:「憲金啊,我立足書法教育多年,對書學有所研究,我們的工作應落實到『書』上,但是絕不是一個『書』字就把我們的工作概括了,書是重要的一面,但是它的背後更重要。我在從事這項工作之初,曾提出文以載道,書面文心,這要落到紙上,落到書上。但是這後面出現的是我們的文化思想。我常說,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採,切時所需,這是我多年實踐和思考中得出來的一個認識,最後我又把它濃縮成八個字,叫作『積學升華,書文結晶』。就是把學來的東西積累起來,不只是積累而且要讓它升華成「書」和「文」的結晶,升華和結晶學術語應當說他有更深刻的內涵,比如說你編的這部《中南海勝跡詩聯書法集》,它既是文化的積累,又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詩聯的升華與結晶,但又深深反映出中南海勝跡詩聯的深刻內涵,不能只看到這部書,更要看到這部書對中南海文化的研究實踐的升華,不是心血來潮,憑空想像出來的,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我相信在你有生之年,還會繼續努力,對中南海、泰山勝跡文化作更深入細緻的研究,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新的貢獻。你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寫字、編書上,還要多讀書,只有書讀多了,你的字也好了,書也會編得更精彩,更有文韻,也就是人文薈萃、景物升華。」
我與歐陽先生幾十年的交往,使我認識到,先生平平淡淡自無奇,卻用一生書寫了不凡的成就,他那高尚的道德情操,卓越的社會貢獻,深厚的學術成就,精湛的藝術造詣,他那為人師表、甘為人梯的師者風採,將永遠銘記我心。他那「文華書體皆高仰,聯韻詩魂音雅長」,「書藝玉石文韻仰,詩聯京曲譽中堂」古樸雄厚的獨特書體,將永遠鐫刻於祖國的大美山川,他建立的我國書法學科與奮鬥一生的教育事業,將永遠成為中國書法史上光輝的一頁,啟迪後人砥礪前行。
為贊歐陽中石先生我撰詩一首。詩曰:
歐智書學開拓勇,
陽光韻育健而剛。
中華書界一驕子,
石筆毫傑華彩章。
楊憲金敬贈歐陽中石先生書法詩聯:
楊憲金
2020年11月22日
楊憲金,字赤石、西秋,室號律己齋、桃苑閣,1947年6月12日生於山東省肥城市桃園鎮高嶺村農民家庭,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歷任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助理員、科長(師級),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主任,西苑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編審),中央辦公廳電子科技學院督導員,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書法藝術研究分會駐會副會長,中國環保新聞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大眾文學學會理事等。(網編 韓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