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積懶成笨」: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2020-12-15 美媽講繪本

白天職場打拼,晚上碎片式睡眠;

周末加班把娃帶,放假已是生娃前;

吃喝拉撒全都管,早教輔導才藝精……

帶娃有多累,只有當媽的才知道。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懶到極致。

」懶」幾乎已經成為了現在小孩的通病——

1歲的寶寶還時時要抱要背;

2歲的寶寶不會自己穿鞋襪;

3歲的孩子喝水了還要喊大人幫忙……

更不用說指望下班了孩子能夠幫忙拿拖鞋,口渴的時候能夠「使喚」孩子倒一杯水了。

周末一到,大一點的孩子會一整天都賴在床上,每天最極限的運動就是翻身,更不要說讓孩子學會自己收拾房間了。

懶惰是一種可怕的壞習慣,讓孩子越來越拖沓,嚴重耽誤孩子的學習。從教多年,美媽越來越發現教育的一個真相:沒有真正的笨孩子,只有被懶惰拖垮的孩子。

今天,美媽在繪本中給懶孩子找了一個朋友,他就是《腦袋上的池塘》裡的木兵衛。

書中的故事發生在日本,日本像中國一樣是一個勤勉的民族,所以會有很多諷刺懶漢的故事。

這本書並沒有大篇幅去說懶的壞處,木兵衛反而還因為「懶」得到了很多意外的財富……

這些故事或許會讓偶爾小懶一下的寶媽和寶寶笑出聲來,小朋友聽完之後也會很開心,然後轉念一想,原來懶只能僥倖收穫意外之財,想要長久的財富還是要靠勤奮。

這個「懶漢傳說」的故事是這樣的:

從前,村裡有個男人,人稱懶漢木兵衛。

有一年秋天,木兵衛瞅著滿樹的柿子,心裡好想吃,饞得不行。

可他只是瞅著柿子樹,說:「爬到樹上摘柿子,太麻煩了。架梯子上樹揪柿子,太麻煩了。撿掉到地上的柿子,也太麻煩了。」

要不,他怎麼叫懶漢木兵衛呢。

瞅著,瞅著,木兵衛想出一個好主意。

「有啦!反正柿子會從樹上掉下來,我就站在樹下,張開嘴巴,等著柿子掉進我的嘴巴裡好了。」

於是,他站到柿子樹下,嘴巴能張多大就多大。

可是,事情沒有那麼順利。

柿子是掉下來了,不過沒有掉進他的嘴巴裡,而是……

啪嘰!掉到了他的腦袋上!

柿子摔了個稀爛,腦袋上只剩下一粒種子。

木兵衛連把種子拿下來都嫌麻煩,結果留在腦袋上的那粒種子——

發芽了。

小苗噌噌地長大,長出了樹枝,長出了密密麻麻的樹葉,最後長成了一棵又粗又大的柿子樹,還結了一樹的柿子。

腦袋上結柿子,這多稀罕啊。

於是,木兵衛便出發去鎮上,邊走邊吆喝:「有人要買腦袋上長的柿子嗎?」

「可不是嘛,腦袋上的柿子太稀罕了。」

鎮上的人們嚷嚷著,一下子就把柿子買光了。

木兵衛掙了一筆大錢。

可是,村裡有人看不順眼了。

「怎麼能讓木兵衛那樣的一個懶漢掙大錢呢!」

說完,他們就趁著木兵衛睡覺的功夫,咔嚓、咔嚓、咔嚓,把柿子樹給連根鋸斷了。

不過,留在木兵衛腦袋上的那個樹樁,慢慢地長出了蘑菇。

唰唰唰,蘑菇越長越多,越長越大。

什麼蘑菇都有,有松茸、有平菇、有香菇、有茶樹菇……

於是,木兵衛又去了鎮上,邊走邊吆喝:「有人要買腦袋上長的蘑菇嗎?」

「可不是嘛,腦袋上的蘑菇太稀奇了。」

鎮上的人們嚷嚷著,一下子就把蘑菇買光了。

木兵衛又掙了一筆大錢。

可是,村裡有人又看不順眼了。

「柿子完了又是蘑菇,怎麼能讓木兵衛那樣的懶漢掙大錢呢!」

說完,他們就趁著木兵衛睡覺的功夫,咔嚓、咔嚓、嘎巴,把柿子樹的樹樁給刨了下來。

這下,木兵衛的腦袋上空出了一個大坑。

一下大雨,坑裡就開始積水,最後變成了一個池塘。

鯽魚、鯉魚在池塘裡遊來遊去。

泥鰍、鰻魚也在池塘裡遊來遊去。

野鴨飛了過來,一條接一條地吃起魚來。

吃完,野鴨全擠在一起,沉沉地睡著了。

「我的運氣怎麼這麼好!」

木兵衛抓起一隻野鴨,吊在腰帶上,

又抓起一隻野鴨,吊在腰帶上,

最後一隻不剩,全都栓在了腰帶上。

可是,事情沒有那麼順利。

有一隻野鴨醒了,「嘎」地叫了一聲,飛了起來。

其他的野鴨都被驚醒了,就這麼系在一起飛起來了。

這下木兵衛可慘了,跟著野鴨一起飛上了天。

野鴨越飛越高。

「把我放下來!」木兵衛叫了起來。

可是有什麼用呢?野鴨還是越飛越高。

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人見過懶漢木兵衛。

故事講完了。

封底,那隻老鼠還在等著它的「主人」回來。

在這個腦洞大開的故事裡,懶漢木兵衛用自己的傳奇證明了「如果有一天你會死,一定是懶死的。」

魯迅先生曾說:日本是勤勉的民族。承載著民族精神的民間童話自然免不了要時常褒揚勤勉,貶抑懶惰。

這篇來自日本民間的懶漢故事通篇沒有直白地嘲笑和批評懶惰,反而把懶人身上可能具有的優秀品質不露痕跡地誇了個遍,把懶人的懶講得這麼有創意,幾乎使他成了一個滑稽可喜的形象。

他叫懶漢木兵衛,他的屋頂有三個大大的漏雨的洞,他的窗戶破成了許許多多的通風口,可是他躺在茅屋地板上,怡然自得望著門口的柿子樹。

懶漢木兵衛雖然肩不願挑,手不願提,腦子轉得卻挺快。

他想吃柿子,就有吃柿子的主意——站到樹下去,張開大嘴,閉上眼睛,等著柿子從樹上掉下來。他不急也不躁,充分享受等待的好時光。

假使他在山中落到懸崖邊上,恐怕也會像禪宗故事裡的慧心人那樣,開心品嘗身旁的新鮮野果,絕不把時間浪費在擔憂煩惱上。

看起來,懶人只要懶到家,懶出自己的個性,就能表現得從容淡定,總是美好地活在當下。

因為他夠懶,沒有清洗自己的腦袋,種子才有機會發了芽;

因為他夠懶,即便老鼠咯吱到腳底板了,也不肯動一下,樹苗才沒有波折地長成一棵筆直茂盛、結滿柿子的樹;

更因為懶漢並不是傻漢,從容淡定使他有足夠多的時間思考,所以懂得「物以稀為貴」,頂著腦袋上的柿子樹,走到鎮上去賣(這時他可一點兒也不懶),痛痛快快掙了一筆錢。

這說明,懶出個性的懶人只要勤於動腦筋,幸運是會找上門的。

然而這樣的幸運只是僥倖得來。

「怎麼能讓木兵衛那樣一個懶漢掙大錢呢?」這是村裡人的話。所以他們鋸掉了大樹,又鋸掉了樹樁……

或許木兵衛腦袋裡的智慧多得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因為它是那麼大,雨水落下來居然成了一個池塘,能讓鯽魚、鯉魚、泥鰍、鰻魚遊來遊去。

他大概準備再往鎮上跑一趟,再掙一筆大錢,但民間童話裡有個「事不過三」的三兄弟模式——相似情節通常只重複兩次,第三次一定會發生變化。所以,這一次木兵衛還沒來得及去賣魚,就有鴨子飛來吃魚。

趕鴨子多麼麻煩!木兵衛憑藉一如既往的懶個性,贏得了鴨子們的信任,它們吃飽喝足在池塘上睡著了;

然後,木兵衛憑藉一如既往的勤動腦,把它們一隻一隻全都拴到了腰間(這時他可一點兒也不懶)。

然而,木兵衛還沒來得及去賣鴨子,鴨子們就醒來了,連在一起飛上了天,木兵衛也跟著鴨子一起飛上了天。

這樣的結局是作者的生硬安排嗎?其實這也是必然。

房頂破了不修,所以下雨漏水;

因為門不修,所以鄰居可以隨便進來;

因為窗戶也不修,所以鴨子和鳥也能進來並飛走。

不是通過勞動得來的柿子樹,別人會覺得不公平,就想鋸掉。

就算意外得到了很多好東西,因為懶得思考要如何處理,也會失去。

書裡還能看到木兵衛家的陳設,因為懶得賺錢,所以家裡幾乎空無一物,沒有一粒米下鍋。

故事的封底,木兵衛家依然空空蕩蕩,無米下炊,只剩下一直在畫面角落徘徊的小老鼠在等待懶漢的歸來。

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或許是我們無意之間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了像木衛兵一樣的」懶人「:

我們對孩子過分的關懷和「包辦代替」,培養了孩子懶惰的習慣;

我們對孩子溺愛 ,擔心孩子做體力活累壞身子,不給孩子從事體力勞動的機會,助長了孩子懶惰的習慣……

好的家庭習慣就要靠家長用實際行動傳達到孩子,這是一個「耳濡目染」的過程。

培養孩子良好的作風、習慣,擺脫「積懶成笨」的困擾,家長要狠得下心來管教,不縱容,不偷懶,才能守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希望在木衛兵的故事裡,我們的孩子收穫的不僅是有趣,還有勤勞、善良、聰慧……

相信當孩子能衝破懶惰的隔板,自信勇敢地面對外界挑戰時,他會具有更大的動力去追求卓越,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環,變得越來越強大。

相關焦點

  • 平時都會,考試不對,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積懶成笨」!
    孩子認真聽課,回家後也一直做題,為啥成績就是上不去? 別的孩子也沒我家孩子努力,為什麼別人總拿第一,我家孩子卻不上不下? …… 面對這些疑惑,最好的答案就是: 永遠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 《教育的本質》:從小培養自學能力,14歲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陳校長認為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在自然屬性的健康和社會屬性的成功方面已經得到高度重視,薄弱環節在於精神成長與獨立人格。因此。引領孩子精神成長,培養孩子獨立人格,是當前教育的重點。那麼,作為家長,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怎樣的呢?陳校長認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自律、自學、自立。
  • 基督徒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勤奮的習慣?
    在這種社會現實面前,很多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了家庭事務中最重要的位置。毋庸置疑,培養教育孩子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牽扯了很多年輕父母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有的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很難保持持久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學習往往堅持不了多久就會鬆懈下來,很難長時間地保持一種勤奮的學習狀態;孩子的學習成績也非常不穩定,忽上忽下,這種現象讓很多父母憂心忡忡。
  • 美育就是培養孩子的「魅力」
    對標未來社會生活所需,顯然後「兩力」是當下學校教育欠缺的。這就需要家庭教育、課外教育來補充,我們呼籲在基礎教育中能夠提供專業、系統的對後「兩力」的培養,實現「全素質教育」。加強與改進學校美育,落到孩子身上,其實就是培養孩子的「魅力」。考出高分不是關鍵考試是教育成效的評價環節,任何教育都需要考試。素質教育也需要考試。
  • 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無錫這堂勞動教育課上出新花樣!
    (原標題: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無錫這堂勞動教育課上出新花樣!)糧食豐收離不開辛勤的勞動,在勞動教育中讓孩子學會珍惜糧食,這是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中國平安旗下vipJr創始人楊正大:回歸教育本質
    這個在當時並不被大多數人看好的嘗試,多年後帶動了中國在線教育產業爆發式增長,成就了千億級的市場規模。麥奇教育科技攜手機器人索非亞,培養孩子探索未知的興趣與能力從事在線教育20餘年,楊正大博士從未停止對教育本質的思考和探索,他曾多次在公開演講中表態:學習這件事情不是去滿足父母的期望,而是幫助孩子實現夢想。
  • 如何培養孩子的儲蓄習慣?孩子買「炸雞」的方式,值得看看
    我們可以把儲蓄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一種習慣,通過拆分時間,讓堅持變得簡單,比如我們可以用「買炸雞」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儲蓄習慣。什麼是「買炸雞」的方式呢?簡單一些來講,就是孩子想要吃炸雞,有了金錢需求,而買一份炸雞需要花費30塊錢,媽媽每天給孩子10塊錢,孩子為了買炸雞,就會把10塊錢存起來,把今天和明天的錢,放在後天去買炸雞,這樣就有了一個短期儲蓄,然後從短期的儲蓄逐漸過渡到長期的儲蓄,慢慢就形成了儲蓄的好習慣。
  • 教育的本質(三):教育的本質是真善美
    是教育發現了世界存在著的真善美。藝術的本質,是真善美。人的本質,是真善美。世界的本質,是真善美。教育周期冗長繁瑣的過程,耗費了你的父母、老師、長輩多少心血呀,但你毫不領情,大多時候你認為他們是在白費心血。這就是我們大多數學校、家庭的教育現狀。當然這都是我們許多的父母、老師、長輩沒有充分認識到「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的重要原因和關鍵所在,因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導致造成的。
  • 日本學校的飲食教育:從小培養節約習慣
    在東京的一所幼兒園裡,到了午飯時間,兩名值日生站到了教室前面,「監督」其他孩子吃飯。每個孩子吃完自帶的便當後,需要給值日生展示一下空飯盒。當最後一名同學把午餐吃光後,所有孩子一起鼓掌歡呼。日本的學校注重飲食教育,讓孩子們從小就了解食物來之不易,減少食物浪費,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很多幼兒園在園區種蔬菜,並讓孩子們參與。孩子們通過觀察蔬菜的生長和收穫過程,了解蔬菜種植的艱辛,更加珍惜食物。升入小學後,午餐由學校統一提供。「今天你要小份、中份,還是大份?」「我要中份。」
  • 從以下4點進行孩子勞動教育培養,讓孩子擁有創造幸福的能力
    一、以思想教育為先導,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思想轉變是開展有效行動的基礎,引起孩子重視是推動勞動教育發展的前提。要想順利使孩子接受勞動教育並切實開展勞動,家長就要為學生營造出尊重勞動、勞動光榮的家庭環境。二、以習慣培養為目的,增強孩子的勞動能力勞動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要切實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以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為目的,增強孩子的勞動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習越來越輕鬆?
    換言之,習慣造就了我們。正是這些每天都在重複做的事情,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決定了一個人是否優秀。是的!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想要孩子成為優秀之人的最佳途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前提。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習越來越輕鬆,日子越來越快樂。
  • 素質教育在盤錦: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和打造高效課堂
    高考過後,全社會必然再引出各種各樣有關教育的話題。全市學校食堂食材統一配送。圖為大窪區田家學校學生食堂後廚。 沈殿成 攝  從小學到中學,從傳統名校到新晉名校,記者日前在盤錦市委宣傳部安排下,採訪了興隆臺區興隆中學、大窪區田家學校、盤錦市魏書生中學、大窪區實驗小學等多所學校,而當日盤錦市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傳遞出的一個重要理念:教育就是幫助人養成良好習慣。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越早培養越有效,家長別忽視
    這歸功於叮叮媽媽,從叮叮兩歲之前就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叮叮的閱讀習慣,不管工作多麼繁忙,每天都會定期抽出時間陪叮叮一起閱讀,從3D書本到各種故事繪本,書本裡描繪的知識,充分吸引了叮叮的好奇,漸漸的,哪怕沒有媽媽的陪伴,叮叮也要自己開始閱讀。
  • 深度|一餐飯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當你帶著孩子外出用餐或者朋友聚會時,你在品味食物,或許別人正在品味你的家教、門風,孩子的教養、品性。2、禮儀的底層邏輯是:心懷愛心,尊重他人有些人會抨擊禮儀教育是形式主義,太「裝」。我想,那是因為一些人沒有理解禮儀的本質內涵。
  • 父母應如何陪伴孩子並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以下三種方法對你有用!
    大點的時侯陪伴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換了一種形式的陪伴,比如孩子讀書你看報。陪伴孩子閱讀應從小抓起。寶寶兩三歲的時候可以帶寶寶讀繪本,尤其文字少色彩豐富的繪本寶寶很喜歡。這時候需要發揮父母的想像力,對繪本內容進行再加工。
  • 不知道怎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去看看海豚表演吧
    習慣迴路的本質海豚的習慣迴路可以簡化為:訓練者的命令(刺激)海豚表演(習慣行為)得到食物(獎勵)訓練者的命令(刺激)……(構成迴路)因此,習慣迴路的本質主要是由刺激、習慣行為和獎勵組成,知道這個之後就可以應用在孩子身上了。
  • 教育的本質(五):教育,要古為今用;教育,要洋為中用
    這也就是佛教「菩薩」二字的解釋,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也。「止於至善」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聖人的標準。聖人唯存天理,盡去人慾,故其心遍於宇宙,博大無邊也,也即是入於佛教涅槃之境了。孔子最終的理想是要實現人與人之間充滿仁愛的大同世界。
  • 比爾蓋茨的養育啟示:趁孩子還沒迷上手機,把讀書的習慣培養起來
    其實,在很久以前,比爾·蓋茨就說過,自己的財產不會留子女,留給子女最昂貴的財富,可能就是對他們的教育。然而,比爾·蓋茨一向注重保護子女的個人隱私,他的幾個孩子都很少公開露面,蓋茨的教育也一直很神秘。而此次詹妮弗訂婚,正好為大家打開了一個窺探首富家庭教育的突破口。
  • 讓幸福離孩子近一點:請正確地投資教育培養
    父母樂意在孩子的教育培養上投資,其終極目標就是想給孩子增加未來的幸福感,但培養孩子是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時間和精力,還需要有耐心和愛心,同時更需要經濟的支撐,所以,擬定合理可行的教育投資計劃是必要的,不要盲從性的投資造成資金的浪費。
  • 越是低層次的父親,會習慣用以下方法教育孩子,苦了自己的娃娃
    ,就對孩子不是吼罵,就是打,這樣的父親往往教不出好孩子。平衡也就是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觀念相同,不要用唱紅臉白臉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共同教育,能夠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並改正。齊麗娟有話說:孩子的啟蒙老師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跟照鏡子一樣的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