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嘉興八佰伴購物中心將開業,新商圈就此崛起。從10年前的市中心「井字形」布局,到如今的多中心商圈格局,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將10年的商業變遷視為禾城商業板塊的漂移,中心可能偏移,範圍可能擴大,嘉興商業版圖也是幾經裂變。
地殼板塊的相互擠壓和張裂形成的,或許是高峻的山脈,或許是深邃的海溝,商業板塊的擠壓又將怎樣改變嘉興的商業格局?近日,江南大廈和戴夢得購物中心破天荒「聯姻」,推出現金券兩店通用、共享停車場等活動,這樣的攜手或將是中心商圈合縱連橫,抱團打造中心商業綜合體的開始。面對本土百貨巨頭的聯手出擊,後起之秀們又是否有足夠的底氣叫板呢?
市本級四大商圈爭霸格局形成
1988年6月1日,嘉興第一家大型零售企業江南大廈正式開業;
1999年12月3日,戴夢得購物中心正式開業;
2006年9月28日,江南摩爾購物中心開業;
2009年12月3日,戴夢得體育中心店開業;
2010年12月18日,中港城購物廣場啟動試運營;
2012年4月27日,旭輝廣場開業;
2013年7月5日,江南大廈中港城店開始試營業;
2014年12月24日,中潤·麗豐新天地開業;
2015年4月25日,江南新天地開業;
2015年6月12日,嘉興萬達廣場開業;
2015年12月18日,嘉興中關村購物廣場開業;
2016年1月15日,八佰伴購物中心將開業……
除了縱覽嘉興商業發展史的時間軸,我們還可以拿起手邊的嘉興區域圖,由西往東繪製嘉興商圈新版圖:
最西面是由江南摩爾和大潤發構築而成的城西商圈,經過近10年的發展,它成為嘉興名副其實的城市副中心。而距離江南摩爾約3公裡的中關村購物廣場的開業,將城西商圈範圍再次擴大。
稍往東移就是由八佰伴和江南新天地構築的全新商圈,江南新天地是江南大廈「一核兩翼」模式下的力作;而即將開業的八佰伴以科技為亮點,尚未開業已吸引了全城目光。此前這一區域可以算得上是嘉興商業的空白點,這裡擁有數量龐大的居住和消費人口,但缺少相匹配的大型商業設施,顯然這兩個商業綜合體佔據了優越的地理位置。
城市中心是由江南大廈+戴夢得購物中心+旭輝廣場打造的中心商圈,毋庸置疑,這是嘉興絕對的一級商圈,坐擁城市黃金地段,不僅擁有兩大深耕嘉興多年的老牌商場,而且少年路、勤儉路、建國路等商業街縱橫交錯,擁有其他商圈最為豔羨的絕對客流量,但業態容量有限、停車難等成為中心商圈發展最大的障礙。
城市東南角是由萬達廣場+中港城購物廣場打造的城東商圈,這裡的大量改善型高端樓盤帶來了一大批頗具消費力的客戶群。早期中港城的不溫不火使城東商圈客流分流,如今江南大廈中港城店+沃爾瑪重新為這片區域注入了活力。而萬達仰賴自身強大的號召力,更擴大了這一商圈的輻射力,其輻射半徑擴展到了周邊縣(市)。
本土百貨巨頭攜手打造中心商業綜合體
10年前,嘉興的商業格局是由中山路、禾興路、建國路和勤儉路所組成的「井」字區塊。而如今嘉興零售市場已完成了從單中心向多中心格局的蛻變,新商圈的橫空出世,必然會對原有商業板塊造成擠壓,這也是嘉興商業格局不斷被重塑的過程。
江南大廈+戴夢得購物中心組成的核心商圈就在這樣的加速裂變中完成了模式的突破。「江南大廈戴夢得購物中心合力創新攜手惠民」,1月8日《南湖晚報》頭版一條「嘉興核心商圈迎新春購物節」的廣告一石激起千層浪,兩家百貨巨頭不僅優惠幅度一致,還推出了現金券兩店通用、共享停車場等活動。
「這兩家競爭對手什麼時候走到一起了?」對這次破天荒的聯手,消費者既驚喜又好奇。戴夢得購物中心副總經理周欣華告訴記者,戴夢得購物中心和江南大廈在歷次大型促銷活動中都有互動,包括營業時間等是雙方溝通後確定的,但在以往活動中大多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而這次是真正「走到了一起」,也將廣告做到了一起。
這樣的牽手打破了原本的「各自為政」。「合作的初衷是出於交通方面考慮,因為經常有消費者反映,市中心停車不方便不願意來消費,我們就決定雙方停車資源共享,例如在戴夢得購物可以將車子停在江南大廈的停車場,通過資源的共享弱化停車不便的不利影響。」周欣華說,事實證明這一舉措效果很好,不少消費者稱這樣的合作為他們帶來了方便,戴夢得購物中心上個雙休日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實現了30%左右的增長。
本周五開始,在中山路不到3公裡的距離,將盤踞江南大廈、戴夢得購物中心、旭輝廣場、八佰伴購物中心以及江南新天地5家商場,搏殺之激烈可見一斑。
為了應對競爭,各家商場使盡渾身解數,江南大廈、戴夢得購物中心將開展深度合作。周欣華表示,此次兩大商場的攜手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他們將致力於把中心商圈打造為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大家對於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印象是有百貨商場、電影院、餐飲,事實上中心商圈擁有江南和戴夢得兩家百貨商場、中山影城以及旭輝廣場豐富的餐飲業態,可以說已經囊括了商業綜合體的全部要素。其實商業綜合體不一定是一棟樓或一塊區域,在國外不少商業綜合體是開放式形態,而市中心商圈就具備了這樣的特質。接下來,我們中心商圈的幾個業態將進一步融合,聯手打造市中心的城市商業綜合體。」
嘉興的商業體多了還是少了
一方面是八佰伴購物中心等新興商業體的興起,另一方面則是旭輝廣場等商業項目出現經營不善的狀況。百花齊放過後,嘉興商業體同質化建設的隱憂顯現。
嘉興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級經濟師湯鍾堯表示,目前嘉興商業綜合體已供過於求,嘉興現有消費總量小於綜合體供給量,綜合體建設數量要考量當地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量以及該地中心人口的集聚量,整體來看,市本級商業體對縣(市)的輻射力不強,區域集聚中心尚未形成。
湯鍾堯認為,商業規劃不合理以及商業型房產的開發過度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源頭,商業項目數量增多短期來看會導致商品價格的下降,長期來看會造成商業體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帶來經營危機。嘉興的商業綜合體規劃應當注意這一問題,避免造成資源浪費。
對於嘉興商業項目的百花齊放,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城市規劃師林冰則認為,要辯證地看待這一問題,「商業項目的存在確實給這一片區百姓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帶動了片區經濟發展,有存在的必要性和現實客觀需求。當然商業網點布局是有講究的,應考慮城市常住人口數、人口流動性、網點服務半徑以及附近人口需求,根據中心城區人口數量配套相應等級的商業網點,再往下進行分級設置,例如由幾個小區組成的社區應配備社區級商業項目,而不是大型綜合體。」
為了解決商業項目過剩的問題,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四部委專門印發了《關於開展市縣「多規合一」試點工作的通知》,我市被列為國家「多規合一」試點城市。今後,我市將通過合理規劃解決各地同類型業態規劃數量過多、內容交叉重複等現象,商業項目規劃也將得到優化和完善。
(來源:南湖晚報 作者:譚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