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兩張網」讓城市治理更貼心、更聰明

2020-12-16 新華網上海頻道

    新華網上海6月5日電(李榮 付婷)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5日,上海金山區召開「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工作推進大會,防汛防臺、危化品防控預警、大氣環境監管等一系列正在深入建設的智慧場景引人矚目。

    金山區委書記胡衛國表示,金山區一方面要持續打響「一網通辦」品牌,讓「一網通辦」功能更強、體驗更佳、口碑更好、品牌更響;另一方面將加快推進「一網統管」建設,推動城市治理的數位化呈現、智能化管理、智慧化預防,真正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

    深化服務,「一網通辦」很貼心

    前不久,金山區重點產業項目——金地威新金山智造園項目成功取得了施工許可證。在亭林鎮「全程代辦」員的全力支持下,該項目從籤訂土地出讓合同至獲得施工許可證僅7個自然日,審圖公司、規劃部門、建管部門審批用時僅2個工作日,較法定時限15個工作日提速87%,金山施工許可速度「再創新紀錄」。

    自2018年「一網通辦」改革啟動以來,金山區立足業務流程再造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落實「一網通辦」審批時限和材料「雙減半」要求,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方式,在「一網通辦」金山頻道上線行政審批「提前服務」系統,幫助申請人加快申請辦理時間、減少盲目投資損失。

    去年9月,金山區建立了「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體系,由辦事的企業和個人給窗口服務和辦件情況打分,形成「好差評」評價、反饋、整改、監督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提升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水平。同時,還形成了「零差別受理」「零材料提交」「全程網辦」「公共服務」四張事項清單,服務內容更加精準到位。

    此外,為了服務區域外延,金山區結合區位實際,積極推動落實長三角「一網通辦」,加強長三角「一網通辦」線下專窗建設,實現30項企業和21個個人事項異地可辦,方便異地企業群眾線下就近辦理,在「一網通辦」平臺上線長三角「一網通辦」金山平湖異地通辦專欄網頁,通過線下「專窗辦」、自助辦理機「自助辦」、線上「全程網辦」等方式,推進金山平湖政務服務異地通辦。

    智慧集成,城市治理更聰明

    如果說「一網通辦」讓政務服務變得更加高效便捷,那麼「一網統管」則讓城市管理變得更加智慧聰明,極大地提升了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

    日前,金山區印發了2020年「一網統管」任務清單,對城市運行工作機制、基礎設施建設、數據資源匯集、業務系統整合等內容進一步明確了責任,「一網統管」建設變得更加豐富立體。

    一方面,整合公安、城管執法、綜合治理、市場監管等部門力量,形成全天候的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另一方面,通過「1+11+342」體系建設,即1個區級平臺、11個街鎮平臺和342個基層網格,實現城市安全動態監督、處置的全覆蓋。

    「目前區城運平臺已接入1686個物聯感知設備,同時也接入了5500多路『雪亮工程』視頻資源等建設成果,諸如消防通道亂停車、井蓋移位、路燈損壞等問題都可以通過系統的自動發現、自動識別,將任務單直接分派給城市管理人員進行處置。」金山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主任王浩峰介紹,「物聯感知終端和視頻資源就像『神經元』和眼睛,時刻感知著城市的運行狀態。」

    場景構築,「水陸空」包羅萬象

    場景應用,科技賦能。目前,像垃圾分類這樣的智能場景應用正是金山「一網統管」深度挖掘城市運行管理服務的一個有力探索。接下來,金山還將充分運用GIS、圖像識別、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深度開發防汛防臺、危化品防控預警、大氣環境監管三個重點領域以及美麗街區建設、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系統前端感知建設、城市生態環境智能系統、城市精細化管理氣象先知等方面的智慧場景應用,建立覆蓋水、陸、空的立體監測管控網。

    今年汛期,金山區「一網統管」防汛防臺應用場景將正式啟用。該場景通過物聯感知終端,對海堤海塘、航道碼頭、在建工地、地下空間、危化品倉庫、下立交和小區易積水防汛點位進行風速、雨量等數據採集,同時統籌整合公安、水務、交通、應急、氣象等防汛數據,實現信息的實時顯示。

    當雨量一旦超過警戒值,系統就會自動預警。工作人員通過預警點位周邊的視頻監控資源聯動調度,可實時查看現場情況,同時,相應的人員、物資、應急預案及處置情況等也會在大屏上同步顯示,有效提升防汛防臺應急處置能力。

相關焦點

  • 民生一網通,愛上海的理由又多了一條!
    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的「兩張網」建設讓我們出門辦事越來越省心的口號,為了收聽收視率、社會影響力打通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溝通平臺,暢通市民的辦事渠道,節目組也是拼了!電視與廣播的優勢在節目中互融互補、全方位呈現,節目內容豐富立體。
  • 上海一網統管讓城市生活更便捷
    上海把推進「一網統管」建設作為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牛鼻子」工程,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的體制機制優勢,緊緊圍繞「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的目標定位,多措並舉,不斷完善升級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精細化管理服務,為城市運行「觀全面、管到位、防有效」提供支撐,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 「智慧政府」建設的路徑選擇——以上海「一網通辦」改革為例
    本文以上海「一網通辦」改革為例,梳理「智慧政府」建設的方式和路徑。二、「一網通辦」:「智慧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融通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史,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帶來社會變革,同時對政府也會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智慧政府」是電子政府發展的新階段,是隨著信息技術在政府領域的廣泛應用而產生的政府形態。
  • 長寧區生態環境領域「一網統管」亮相「城博會」
    城博會11月25至11月27日,由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和聯合國人居署聯合主辦的2020上海國際城市與建築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成功舉辦。長寧區生態環境領域「一網統管」亮相「城博會」。世界城市日是首個由中國政府倡議並經聯合國大會批准設立的國際日,傳承於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精神,每年一屆的上海國際城市與建築博覽會作為「世界城市日」的重要載體,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重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上海打造「像星巴克一樣溫馨」的政務大廳
    新華網上海8月5日電(馮麗 實習生熊多多)談及行政服務中心,許多人的印象或許還停留在以往的「政務大廳」:一排單調的大理石辦事窗口,坐在玻璃幕牆後的工作人員,座無虛席的鐵質座椅,此起彼伏的叫號聲……若是在辦事過程中,遇到材料遞交要求過於繁瑣、未帶齊辦事所需材料等情況,市民更加叫苦不迭了。
  • 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街道用「一網統管」抓精準營商
    新華社上海8月6日電(記者周琳)打開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街道「一網統管」的精準營商模塊,一家名為「科旯孚」的企業經系統研判,被自動推送至街道服務工作人員走訪名單。如今,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徐匯全區統一的「匯治理」微信端小程序,第一時間錄入系統,生成工單,相關人員接單解決,及時辦結。每個事項都根據法律規章,確立標準化流程和響應時間,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  在徐家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康偉看來,有了統一的入口和流程,才能更加規範化、精準化地進行政策扶持,形成樓宇網格的閉環化管理,一戶一策匹配需求。
  • 「能辦」還不夠,怎樣才能「好辦」?上海「一網通辦」請你來找茬
    「一網通辦」是上海首創的政務服務品牌,建設運行一年多以來,框架體系已基本建成,目前個人用戶已達1145萬,法人用戶已達195萬。要推動「一網通辦」服務實現從「能辦」到「好辦」「願辦」,始終還是要以用戶評價為先,「一網通辦」的問題在哪裡,也是用戶最清楚。
  • 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以史勵行破難題,人民城市更溫馨
    (上海基層黨建網)一邊是流光溢彩的高樓大廈,一邊是環境逼仄的居住小區,城市二元結構是橫亙在社區治理、人民城市建設前的一道難題。通過「四史」學習教育,如何讓街區更加乾淨有序,營造宜居宜業的品質空間?如何讓生活和工作在這裡的居民、白領感到安全舒適?
  • 智慧黃浦「一網統管」,盡顯「海派」智慧
    2019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GDP)2577.97億元,體量相當於一座中國百強城市。但這並不是黃浦區的全部。老城廂也是黃浦區的一部分,老城廂被稱為上海之根,也是上海發源地。但老城廂中的弄堂,正如北京內城之四合院,雖經常成為網紅打卡地,可極為不好打理。
  • 改、建、管並進,讓城市更安全、更聰明、更美好——《2020上海民生...
    總而言之,貫穿全部工作的一條主線就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努力提升居住條件,把城市建設好、管理好,讓城市變得更加安全、更加聰明、更加美好,回應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改善「住」:多層次提升居住品質「住」是民生焦點。上海作為一座超大城市,既有陸家嘴高樓林立的光鮮亮麗,也還有不少生活條件較差的「老小舊遠」片區。
  • 城市治理數位化轉型,目的在於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善治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姜斯憲表示,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深刻把握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普遍性意義和特殊性要求,既要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少走彎路」,又要依據自身歷史文化、特色定位等找到適合自身的治理之路,實現「彎道超車」。
  • 智城十載,上海智慧城市建設鋪開數位化轉型之路
    ——智慧城市體驗周2020火熱進行,上海城市峰會壓軸舉辦2010年上海率先在全國開啟智慧城市建設的探索,作為智慧城市的先行者,上海近十年在經濟、社會、民生、文化等多個方面建設成果顯著。在近日舉行的全球智慧城市大會2020上,上海從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座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榮獲「世界智慧城市大獎」,這是中國城市首次榮膺該獎項。
  • 「五步法」織好社會治理「一張網」
    今年4月13日,市委書記李強在「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工作推進大會上要求:「一網統管」要堅持「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為提高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作出更大貢獻。
  • 解密「大黃浦」的「小確幸」,探尋城市治理「活力之源」
    正值「十三五」收官之際、「十四五」規劃關鍵之年,作為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所在區,黃浦區如何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主動擔當中心城區核心區的特殊使命和責任,構建井然有序又充滿活力的社會治理格局?我們一起通過黃浦區舊區改造的實踐案例探尋上海城市治理的「活力之源」。
  • 城市「巨系統」面前,如何像習近平說的,充滿敬畏和善待?
    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現代化新路,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的厚望,也是上海持續多年不斷應答的大考。作為超大城市,上海的規模更龐大、體徵更複雜,也更多更早遭遇城市治理中的前沿問題。這是一門科學,探索愈是深入,愈能體會其間的複雜和不易。
  • 上海從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座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 「世界智慧...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這「兩張網」可以說已成為託起上海智慧城市的最強牽引。   「一網通辦」從提出、上線到完善升級已兩年多時間,成為上海率先打出的政務服務品牌。如今,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指向,「一網通辦」接入事項達到2341個,其中超過80%具備全程網辦能力,累計辦件量超過6000萬件,市民企業辦事越來越「像網購一樣方便」。
  • 上海正成為「雲上生活」最佳試驗田
    從市民日常生活,到工業生產、社會治理,「智慧」的因子正變得無處不在,讓這座城市變得「聰明」起來。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昨天發布的《2020上海市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顯示,2020年上海市智慧城市發展水平指數為109.77,較去年提高3.91,連續7年保持增長。
  • 開車、住賓館都能用電子證照 上海「一網通辦」便民功能再升級
    新華社上海10月17日電(記者何欣榮)上海率先試點的「一網通辦」政務服務17日迎來總門戶上線一周年。最新數據顯示,「一網通辦」總門戶的個人實名用戶註冊量突破1008萬,平臺功能不斷完善,社會受益面逐步擴大。  作為「放管服」改革的抓手,上海「一網通辦」推進一年多來,努力實現政務服務「線上進一網、線下進一窗」。
  • 今日論語|「一網通辦」讓上海更有競爭力
    在這份報告中,上海作為權重為55%的參與測評的城市,成為樣本得到深入研究。專題報告認為,上海在「一網通辦」中的改革經驗值得被推薦,並因為營商環境改革,而成為世界範圍內經濟發展受益最大的全球城市之一。「一網通辦」已成為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的「新名片」。
  • 從南京東路一路調研到南京西路,李強對「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出這些...
    李強強調,要創造性抓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落地落實,在服從服務大局中找到坐標、找準定位,城市精細化管理要追求卓越、務求實效,城市有機更新和文化傳承保護要高質量推進,努力為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