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6月5日電(李榮 付婷)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5日,上海金山區召開「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工作推進大會,防汛防臺、危化品防控預警、大氣環境監管等一系列正在深入建設的智慧場景引人矚目。
金山區委書記胡衛國表示,金山區一方面要持續打響「一網通辦」品牌,讓「一網通辦」功能更強、體驗更佳、口碑更好、品牌更響;另一方面將加快推進「一網統管」建設,推動城市治理的數位化呈現、智能化管理、智慧化預防,真正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
深化服務,「一網通辦」很貼心
前不久,金山區重點產業項目——金地威新金山智造園項目成功取得了施工許可證。在亭林鎮「全程代辦」員的全力支持下,該項目從籤訂土地出讓合同至獲得施工許可證僅7個自然日,審圖公司、規劃部門、建管部門審批用時僅2個工作日,較法定時限15個工作日提速87%,金山施工許可速度「再創新紀錄」。
自2018年「一網通辦」改革啟動以來,金山區立足業務流程再造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落實「一網通辦」審批時限和材料「雙減半」要求,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方式,在「一網通辦」金山頻道上線行政審批「提前服務」系統,幫助申請人加快申請辦理時間、減少盲目投資損失。
去年9月,金山區建立了「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體系,由辦事的企業和個人給窗口服務和辦件情況打分,形成「好差評」評價、反饋、整改、監督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提升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水平。同時,還形成了「零差別受理」「零材料提交」「全程網辦」「公共服務」四張事項清單,服務內容更加精準到位。
此外,為了服務區域外延,金山區結合區位實際,積極推動落實長三角「一網通辦」,加強長三角「一網通辦」線下專窗建設,實現30項企業和21個個人事項異地可辦,方便異地企業群眾線下就近辦理,在「一網通辦」平臺上線長三角「一網通辦」金山平湖異地通辦專欄網頁,通過線下「專窗辦」、自助辦理機「自助辦」、線上「全程網辦」等方式,推進金山平湖政務服務異地通辦。
智慧集成,城市治理更聰明
如果說「一網通辦」讓政務服務變得更加高效便捷,那麼「一網統管」則讓城市管理變得更加智慧聰明,極大地提升了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
日前,金山區印發了2020年「一網統管」任務清單,對城市運行工作機制、基礎設施建設、數據資源匯集、業務系統整合等內容進一步明確了責任,「一網統管」建設變得更加豐富立體。
一方面,整合公安、城管執法、綜合治理、市場監管等部門力量,形成全天候的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另一方面,通過「1+11+342」體系建設,即1個區級平臺、11個街鎮平臺和342個基層網格,實現城市安全動態監督、處置的全覆蓋。
「目前區城運平臺已接入1686個物聯感知設備,同時也接入了5500多路『雪亮工程』視頻資源等建設成果,諸如消防通道亂停車、井蓋移位、路燈損壞等問題都可以通過系統的自動發現、自動識別,將任務單直接分派給城市管理人員進行處置。」金山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主任王浩峰介紹,「物聯感知終端和視頻資源就像『神經元』和眼睛,時刻感知著城市的運行狀態。」
場景構築,「水陸空」包羅萬象
場景應用,科技賦能。目前,像垃圾分類這樣的智能場景應用正是金山「一網統管」深度挖掘城市運行管理服務的一個有力探索。接下來,金山還將充分運用GIS、圖像識別、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深度開發防汛防臺、危化品防控預警、大氣環境監管三個重點領域以及美麗街區建設、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系統前端感知建設、城市生態環境智能系統、城市精細化管理氣象先知等方面的智慧場景應用,建立覆蓋水、陸、空的立體監測管控網。
今年汛期,金山區「一網統管」防汛防臺應用場景將正式啟用。該場景通過物聯感知終端,對海堤海塘、航道碼頭、在建工地、地下空間、危化品倉庫、下立交和小區易積水防汛點位進行風速、雨量等數據採集,同時統籌整合公安、水務、交通、應急、氣象等防汛數據,實現信息的實時顯示。
當雨量一旦超過警戒值,系統就會自動預警。工作人員通過預警點位周邊的視頻監控資源聯動調度,可實時查看現場情況,同時,相應的人員、物資、應急預案及處置情況等也會在大屏上同步顯示,有效提升防汛防臺應急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