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915年茨廠街市景,主要交通為人力拉車和牛車。
1884年底,葉亞來配合殖民政府要求,將自己名下的產業改建為磚造建築。圖中的四棟磚造建築為吉隆坡最早完成四棟街屋,由於當時的磚料短缺,因此在建築兩層以上以木構造為主。不過,吉隆坡已不存在這類最早期的街屋。
吉隆坡中央巴剎(Central Market)(現為中央藝術坊)外小販擺賣景象。
吉隆坡中央巴剎外自行擔貨叫賣的小販。
20世紀初吉隆坡街景,推測攝於印度清真寺一帶。照片中可見街上聚集 馬來人 、華人和印度人等,象徵早期吉隆坡多元社會的包容。
20世紀初,從精武山俯視吉隆坡景象,遠處可見辦公大樓鐘塔。圖中中間偏右,即嶺南建築風格屋頂建築物,為惠州會館及茨廠街成記茶樓等建築。
1945年茨廠街景象,五腳基上有各類小販,左前的小販在擺賣香菸,街道中有一位錫克族警察在巡邏。
1948年的茨廠街,整齊排列的南洋風格店屋,小販攤位沿街兩旁而設,交通多為人力拉車和腳車,間中有數量汽車。
攝於1938年的照片。圖為擔著燒豬肉、燒鴨和叉燒肉等沿街叫賣的小販,靠近右手肘處的扁擔吊著秤和包裝紙。
早年華僑多半是不識字的勞力苦工,故有街邊文書為人代寫家書信函。照片攝於1936年。
20世紀初的諧街(今為敦李孝式路)為四方商旅所輻湊,圖中可清楚看見林立許多商店及當時的交通情況。
成立於1938年的樂安茶室為傳統的海南餐飲店,並在1955年擴建為樂安酒店,營業至今。
樂安旅社業主全家大合照,開張當天雲集各方賓客,熱鬧非常。
葉亞來
茨廠街為吉隆坡早年的主要商業區,也是華人聚居之地。據說葉亞來早期曾在這裡設木薯廠(木薯粵語為"茨"),茨廠街中文名字因而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