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今朝辭舊歲,天宮正逢蟠桃會。帶來仙桃慶佳節,願花兒常好月兒常圓,情侶們更甜美更甜美。
過去我是封建總代表,年輕人談戀愛我常反對,劃出銀河浪花飛,害得牛郎織女長年兩地分居,流了多少相思淚,流了多少相思淚。
將心比心很慚愧,我也有過年輕時光,花前月下瑤池訂約會,從今後改前非,願天下有情人幸福和美笑微微,笑微微。"
一聽那歌詞,便知道是寫王母娘娘的,在記憶中,一直對王母娘娘存在著很深的偏見,原因自然是她在七仙女、織女、三聖母等故事中,都是大惡人的形象。
她是仙女們通往愛情上的重大障礙,冷血、無情是一直以來對她唯一的認識,特別是關於牛郎織女的故事,在很小的時候就在聽了。
七夕鵲橋相會,不知引落了多少孩子的眼淚,王母娘娘實在太殘忍了,她讓牛郎織女兩地分割銀河相望,兩個孩子見不到娘親,一家人相愛卻無法團聚。
她的種種惡行數不勝數,印象裡王母強勢,玉帝懦弱,始終覺得他們是一對不討喜的夫妻,但他們的夫妻關係也只存在於神話傳說裡,但典籍中兩人卻最多能算是同事關係。
王母是中國神話中掌管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在道教神話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主宰陰氣、修仙的女神,總之權利很大。
在《西遊記》中對她印象最深的便是蟠桃會,特別是對她的蟠桃記憶猶新: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成道;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與日月同庚。
連她的桃子都如此大的威力,可想而知她的實力更是如何強大,銀簪子隨便一划就能在天上劃出一道銀河,想想就實在厲害。
可沒想到,她的蟠桃盛宴卻被孫悟空攪了局,他大鬧蟠桃會,把王母娘娘精心策划起來的盛會攪亂得一塌糊塗。從而驚怒了天庭之主玉皇,使得天兵天將下凡,與孫悟空好一番大戰。
在86版《西遊記》中飾演王母娘娘的則是萬馥香,也是國家的一級演員,她飾演的王母娘娘端莊、威儀、大氣、美麗、富貴,將天宮女主人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楊潔之所以會邀請萬馥香出演《西遊記》中的王母娘娘一角,是源於她對第一代歌劇《江姐》的喜愛,也是對萬馥香的欣賞和崇拜。
萬馥香,原名何宜珍,1941年出生於江蘇吳縣東山鎮,她的童年很不幸,父親是一位軍人很早就離世了,她與母親、弟弟一直相依為命。
孤兒寡母的生活並不好過,為了能學到一技之長改善家庭的生活條件,她選擇進入了蘇州戲曲學校。
畢業後的她,在蘇州專區歌舞團當演員,一度擔任演員隊長,曾出演空政文工團的大型歌舞《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那時年僅20歲的他還正在學唱蘇州評彈。
她在一次上臺彈唱時,被空政文工團總團政委看中,覺得這個姑娘模樣俊俏,扮相好,清秀灑脫,嗓音甜美,是塊好材料。
而且一打聽,發現這孩子了不得,不僅會評彈,還演過黃梅戲、錫劇、歌劇等,於是在1962年時,就將她調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政歌劇團。
她曾主演過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錫劇《白蛇傳》,歌劇《三月三》等,在調入空政歌劇團後,在更大的平臺上,她便有更多的機會去施展自己的才華,
1963年,在劉亞樓的主持和親自指導下,空政文工團開始排演歌劇《江姐》,創作人員將川劇、越劇、黃梅戲等民族音樂元素融入了作品。
對歌劇和各種戲曲都能精準掌握的新秀萬馥香,很快就被確定出演女一號江姐的A角,第一代江姐有三位演員,分別是萬馥香、蔣祖繢和鄭惠榮。
其中萬馥香是A角,她也就成為了當仁不讓的一號江姐,著名的《紅梅贊》首唱者就是她,她天賦卓越,又在後天非常努力,演出自然大獲成功,還獲得了很多人的讚賞,她也因此一炮而紅,並獲得了全軍文藝匯演中的一等獎。
可令人意外的是很快遇到了時代的變革,她的事業也因此受到了阻礙,一度過得膽戰心驚。1975年時,34歲的她轉業去了北京市某工廠當倉庫保管員。
直到1978年才被調入了文化部下屬的紅旗越劇團繼續當演員。萬馥香在1981年時進入了中國音樂學院實驗樂團。
她也曾出演《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昭君公主》中的王昭君,她唱、念、做、打、塑造人物方面的表演都十分出色,因而被稱為"藝術多面手,馥香飄九州"。
她也曾為《月光下的小溪》、《洛陽賦》等多部電影、電視配唱,作為她的粉絲,楊潔自然也趁此機會與偶像合作了一把,帶給了觀眾一個令人難忘的王母娘娘。
可是歲月總是太無情,1994年11月8日,53歲的萬馥香因癌症醫治無效而去世,她天賦卓越、才華橫溢,但上天留給她站在舞臺上的機會太短暫了……
歲月總是最禁不起蹉跎的,願我們都能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