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曉松惹上事了。
已故歌手張雨生的歌迷會公開向高曉松喊話,要求高曉松澄清張雨生因「酒駕」去世的謠言,並向張雨生道歉。
歌迷會表示,高曉松多次在節目中、書中「一而再再而三」提及張雨生因酒駕車禍去世,但這並非事實。粉絲還尖銳提出:如果要告誡公眾酒駕的危害,應該拿高曉松本人作反面教材,畢竟高曉松在2011年曾因酒駕被判入獄6個月,這一事件毫無爭議。
在高曉松的作品《魚羊野史》第五卷中,高曉松斷言張雨生因醉酒駕駛發生車禍去世,並表示自己和張雨生非常熟,張雨生生前也是一個非常愛酒的人,二人合作期間,張雨生每天收工都要來八兩二鍋頭。同時,高曉松還告誡大家切忌醉酒駕駛。
《魚羊野史》是高曉松出的一本趣味歷史書,講的是歷史上每一天發生的大事件或有趣的事,同時也是2013年東方衛視的一檔脫口秀節目《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的完整實錄,證明高曉松在這檔電視節目中,也進行了「張雨生酒駕去世」的表達。在2013年11月12日這一天,高曉松選擇了張雨生去世這一歷史事件,可見他也非常認可張雨生在樂壇的地位和影響力,只是「酒駕」這一說法產生了爭議。
提起張雨生,90後00後的網友們可能完全不認識,但在70後80後眼中,他可是八九十年代華語樂壇最具影響力的男歌手之一,有臺灣「音樂魔術師」之稱。
1988年因演唱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而獲得關注,這首歌把年輕人內心對未來的憧憬和拼搏努力的衝勁都用他高亢透亮的嗓音呼喊了出來,給了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無窮的力量。
1992年發行的專輯《大海》銷量超600萬張,在90年代幾乎人人會唱。
他的《天天想你》《一天到晚遊泳的魚》《口是心非》等歌曲也都是傳唱度超高的作品。
同時,張雨生還是一位創作人和製片人,他一手發掘並提攜了張惠妹,為阿妹量身定做了很多適合她活力四射的形象和彰顯其獨樹一幟風格的作品,讓張惠妹從一個寂寂無名的酒吧駐唱歌手,變成光芒萬丈的華語樂壇流行天后。
但是,這樣一個天才音樂人,卻太早離開了人世。1997年10月20日凌晨,張雨生在回淡水途中發生車禍;11月12日晚23時48分,入院救治24天的他不幸逝世,終年31歲。
對於車禍原因,公眾中一直有「酒駕」的傳言,但醫院、家屬都曾否認並澄清張雨生是因「疲勞駕駛」導致的車禍。
「酒駕」是違背公共道德和法律的行為,高曉松在節目和著作中卻多次將張雨生之死定性為「酒駕」,對於深愛張雨生的粉絲而言,這顯然是對張雨生的污衊,這也是為什麼事情過去20多年,粉絲們還是一直不能釋懷的原因。
在百度百科裡,對張雨生的車禍原因並沒有明確說法。
以下是百度百科裡對此車禍的描述:
張雨生的車禍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酒醉開車,也有人說是疲勞駕駛 ,甚至分隔島設計不良也是因素之一 。由於當時急救人員急於搶救,以致後來張雨生沒有留下酒測的記錄 。
第一、根據兩位在車禍現場將張雨生救出的年輕男子表示,張雨生當時有綁安全帶,緊急中他們用小刀割斷安全帶將張雨生從翻覆的車子中救出,事發時張雨生還有脈搏,現場瀰漫著汽油味與安全氣囊爆裂後的味道,並沒有酒味 。
第二、廣播主持人光禹曾在節目中轉述主治醫師的說法,因撞擊引起顱內高壓導致嘔吐,嘔吐物發酵的味道近似酒味,故最初被誤認為酒駕。
第三、根據豐華唱片說法,張雨生在汽車方面的保險,保險公司已同意理賠,並已於1997年11月理賠(附註:若駕駛人為酒後駕車肇事,保險公司是不理賠的) 。
第四、張雨生過世後,馬偕醫院淡水分院也將他的病歷做一整理,院長室專員向媒體表示,張雨生的病歷中並沒有任何有關喝酒的紀錄 。
第五、事後淡水竹圍分局送交通大隊的車禍報告已以「疲勞駕駛」結案。
在高曉松的表達中,他是從張雨生當時所在的唱片公司總經理口中得知的「醉駕」信息,而且人物有名姓。以當年高曉松在音樂圈的地位和交際之廣,確實讓人感覺言之鑿鑿,非常可信。但以「疑罪從無」的原則,既然現場沒有進行酒精測試,車禍也以「疲勞駕駛」結案,確實不應該單方面認定張雨生是因酒駕發生車禍。
高曉松作為公眾人物,在公開場合對爭議事件進行表達時,以道聽途說的說法代替嚴謹的考證,也明顯是太過輕率的。
那麼,高曉松會道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