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20日臺北淡水
那天是1997年10月20日凌晨的2點50分,張雨生開著一個多月前才買的SAAB900敞篷跑車(被稱為「貼地飛行」的跑車,性能應該不錯)從臺北上了回淡水的高速。在臺北果陀劇場排練了一天音樂劇《吻我吧娜娜》的張雨生,忙的幾乎連一口水都沒顧得上喝,在結束排練後準備返回淡水休息。
這輛被譽為能夠貼地飛行的超級轎跑,飛快地行駛在臺北往淡水的高速路上,而張雨生一邊駕車,一邊考慮著第二天的工作。或許是太累了,緊張了一天的張雨生在車上得到了適當的放鬆,疲勞感隨之向他襲來。隨著一聲巨響,車子猛烈地撞上了隔離帶,在駕駛室裡的張雨生沒來及反應,便被猛烈衝擊失去知覺。那副標誌性的眼鏡也被甩出散落地上。
不知是誰報了警,當張雨生被送往淡水醫院時,他已經面目全非,緊接著被投入全力搶救中。手術室內醫生們緊張地忙碌著,他也被插上了氧氣,並同時採取各種急救箱措施。緊急趕往醫院的家人包括雨生的父母和弟弟張宇飛,他們那時都已經緊張的說不出話來。雨生的父親張健民黯然神傷,略帶顫抖地說:「希望大家為雨生祈禱,為他加油。」 一旁雨生的母親張惠美幾乎要癱倒,顫抖著說:「希望歌迷粉絲們為他祈禱,為他打氣,希望平安。」
搶救仍在繼續緊張地進行著,而在樓道裡的家人們心急如焚,幾乎到了抓狂的地步。很多人也聞訊陸續地趕來,包括歌迷粉絲還有雨生的好友,紛紛為他寫下很多祝福語祈禱平安。張惠妹,這個張雨生眼中釘的「好聲音」,當她起初聽到消息時,她根本不相信這個事實,以為有人存心嚇她。然而,當她確認這就是事實後,渾身一直在發抖,「希望寶哥平安」。她就這樣稱呼張雨生,對她來說,張雨生是貴人,是兄長,是老師,也是她內心的寶哥。
徹夜地等待,連夜的搶救,始終沒得到一個好消息。黑夜到黎明一直到天亮,陸續趕到醫院的人們坐在樓道裡,希望能得到一個好消息,也希望他們所喜愛的張雨生能夠挺過來戰勝危險。然而,這種等待好像要無休止地等待下去,因為張雨生陷入了深度昏迷當中,靠氧氣和其他設備維持著呼吸和心跳。
家人苦等,唱片公司快速行動
張爸爸和張媽媽苦苦等待著,日漸憔悴。弟弟張宇飛也是一臉傷心個愁容。樓道里舖天蓋地的祝福語祈禱話,所有人真真切切希望能聽到張雨生甦醒過來的消息。一天、兩天、三天……為了喚醒雨生,為了給雨生家人心靈的慰藉,豐華唱片公司72小時內召集雨生好友,為他錄製了一首歌《聽你 聽我》。「給你一份愛的力量,和你迎接每天的太陽……」張惠妹唱這首歌的時候滿含熱淚,雨生一直沒有甦醒。
女友貼近守護
在這諸多關懷關心雨生的人群中,有一位是雨生的女朋友黃慧玲,她一直是張雨生的助理,之前因為工作原因,雨生一直謹慎地處理著他們的關係,因此不為人知。也曾有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雨生和張惠妹,雨生和陶晶瑩(陶子)的關係,其實,雨生的圈子,是很少有人能想像到的純淨。黃慧玲內心無比痛苦,她和張雨生辛苦經營的愛情,正期盼著能夠開花結果,那時也在淡水買了別墅,也是有貸款的。
二十四天最長時間昏迷
連續昏迷二十四天,這二十四天,不知道雨生的父母家人親朋好友怎麼熬下來的,還有雨生摯愛的歌迷們。雨生彌留之際,軍人出生的張爸爸強忍著淚水,表現的異常堅強。當醫生準備宣布最壞結果時,張媽媽跪地請求說再等等再等等。醫生們問雨生女友黃慧玲,雨生喜歡穿什麼樣的衣服,叫她快去買,此時她已經忘記了萬念俱灰是什麼意義,守在雨生身邊,或許才能壓制她過早的感情爆發和宣洩。雨生停止了心跳,那是1997年11月12日23:48分,從撞車那一刻起,雨生始終沒有醒過來。
當雨生的爸爸張健民先生看到兒子冰冷僵硬的軀體時,他再也沒有忍住,頓時號啕大哭起來。雨生媽媽說雨生從小就很獨立,很乖,他們管的也不是很嚴,就是任其自然成長。
回顧張雨生的歌唱生涯
他其實不喜歡《大海》,他的覺得這首歌太過於利益關係驅使,為了唱片銷量和盈利。他同樣也不喜歡那首《我的未來不是夢》,這首歌並沒有完全表達他的個人理想和堅持。他其實是為了實現妹妹小玉的歌唱夢才走上歌唱生涯的。1986年一次外出燒烤,妹妹小玉溺水離開。在這之前妹妹還打電話約張雨生一起去,他說沒時間,兄妹倆還鬥了幾句嘴。他們兄妹的關係有時候還被宿舍同學們誤認為是戀人關係呢。所以雨生寫了那首令他永生難忘的歌曲《妹妹 晚安》,還有那首《天天想你》。當他自由創作了一首曲風清新高雅的《帶我去月球》時卻「叫好不叫座」,此後他又不願受唱片公司約束而創作了一首《自由歌》。1994年他那首《還是朋友》,簡單委婉地表達了朦朧而真摯的愛情及友情。
他是雙子座,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在家很少直接跟家裡人說自己內心的事。弟弟張宇飛說,家人要了解哥哥張雨生,則只能從他的歌裡去了解,或者從他寫的東西裡面去了解。他喜歡林語堂,又崇拜莊子,他寫的歌詞深度在華人歌唱家裡還很少有人能追隨,而歌曲裡也少有直接唱愛情的那些內容。
張惠妹是他眼中的「好聲音」
他母親叫張惠美,自從他碰到張惠妹後他發現二人有著很多共同之處,性格也極其相投,而原住民張惠妹的特殊嗓音也吸引了他。1996年,作為創作人,張雨生為張惠妹打造了一首《姐妹》,一時間紅遍了中國大地。1997年又給張惠妹創作了一首《BAD BOY》,徹底讓張惠妹發揮了她那狂野的風格,知名度快速提高。對張雨生來說,張惠妹很像自己的妹妹小玉,一邊實現妹妹的音樂夢想,一邊又看到了妹妹的影子,張雨生也可以得到一些安慰,減少失去妹妹的那些傷痛。
陶晶瑩總為雨生流淚
陶晶瑩曾和雨生一起演唱那首《我期待》,歌裡流露出些許無奈和很多不舍。若干年後為紀念張雨生,陶晶瑩獨自登上舞臺和張雨生隔空對唱,他頓時熱淚盈眶,哽咽難以繼續,在她的眼裡滿是對張雨生的懷念。後來,聯想到那首歌《還是朋友》的時候,愛情和友情似乎總是在雨生的內心穿梭,他不會去傷害任何人,但他的善良和真誠卻總是打動著身邊的很多人。
最大夢想終實現
1998年臺灣金曲頒獎典禮上,張雨生的最後一張專輯《口是心非》獲得了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唱片獎。他生前也是多次入圍,但卻從未獲獎,他一生期待的獎項終究實現。當宣布的那一刻,臺下的張惠美和張健民先生默默地鼓掌。雨生的父親上臺代替領獎,他含著熱淚激動地說:「很抱歉,雨生不能來領獎,我這個老爸替他來領了,他生命很短,只有31年……」
二十三年過去了。這二十三年裡,張雨生的歌曲從未中斷,那些喜歡張雨生的歌迷依然是我喜歡張雨生,喜歡他的歌曲,喜歡他的人品,喜歡他短暫而傳奇的一生,將繼續追隨下去,傳播下去,讓雨生的歌曲永遠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