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深圳,許多人都會聯想到它的發達經濟,而第一次來到廣東深圳的朋友,一定會被這裡的城區街道的名字所吸引,對此有些網友直呼了:為什麼深圳很多地名跟日本地名很像?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這裡的歷史知識點。
首先,深圳很多地名是具有中國氣息的,而「跟日本地名很像」這是一個錯誤的邏輯觀點。眾所周知,古代日本曾經是中國的徒弟,有史料記載,日本從平安時期開始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奈良時期派遣大量的人才來大唐取經學習。要知道那時候的日本非常落後,還處於幕府統治時期,還有奴隸制度。而此時的日本來唐取經,那是全面學習的,不僅僅是文化、經濟、思想,而且還包括了地名的學習與借鑑。
在深圳,地名有田、崗、坑、嶺等尾詞。如福田、鹽田、水田、坂田,龍崗等地名,這些地名的由來均與我國文化有關。對此,只能說日本文化原本就是沿襲了中華文化。
中國歷史上,我國人口經過了好幾次大遷移,根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兩廣一帶是中國先人的根,無論是他們的語言還是生活習慣,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歷史依據,而深圳這個地方也不例外,對地名的稱呼皆是起源生活來源生活。
深圳原本是一個小漁村,與香港隔江而望,改革開放後,成為了經濟特區,即使這樣,它變成了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但是它的地名依舊是離不開本地文化。如福田、鹽田、松崗、沙井等等地名,都有小漁村的印記。通過這些名字,不難地聯想到,在改革開放之前,深圳這些地方曾是一片農田,大家都是農民。
而在日本,他們有東京、湘南、湘北、江南、江北、北川、江津、下關等地名,看到這些地名,再看看中國的地名,其中的關聯與細節,就顯而易見了,可以說這些地名,毫無疑問就是受到我們中國地名和文化影響了。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