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名比中國地名更好聽更有逼格?大錯特錯

2020-12-12 文刀小六

在豆瓣、知乎和微博上都有一種論調:日本的地名比中國的地名更好聽更有逼格。他們的第一項論據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比中國的更有歷史厚重感。

日本的一級行政區用的概念是都、道、府和縣,一下就讓人想起了李唐王朝的盛世場景,武則天的神都洛陽、李世民設立的「大唐十道」、唐玄宗設立的「京兆府」、張小敬「萬年縣不良帥」。多麼講究多麼有文化呀!

而中國的一級行政區劃用的概念是省、市(直轄市)、區(民族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省」是元朝才出現的區劃概念,論資歷比「道」晚了600多年。「市」在中國古代是指大型商業區,大唐的「東市」和「西市」分別隸屬於「萬年縣」和「長安縣」。而日本沿用了唐朝命名習慣,如北海道下設札幌市。

你說當代中國的「縣」和「市」顛倒了,那你看看日本的「郡」和「縣」是怎麼玩的。知道「熊本縣」嗎?對,就是網紅熊本熊的老家,你再仔細看看這個縣的地圖,有沒有發現「玉名郡」「菊池郡」這樣的地名?也就是說,在日本「縣」是「郡」的上一級。那麼bug來了,在中國秦漢時期,「郡」是管著「縣」的。

其實,地名概念一直都是變來變去的,不存在「誰比誰更高級」的說法。

但是,哈日族並不死心,他們列舉了中國和日本部分城市的名字,總覺得日本的聽起來更有逼格。

日本:東京,京都,大阪,名古屋,神戶,橫濱,廣島,長崎,福岡……

中國:合肥,石家莊,棗莊,駐馬店,平頂山,鐵嶺,包頭……

呵呵,這是什麼鬼操作?「石家莊」等城市名並不能完全代表中國人的取名水準。你難道忘了中國還有敦煌、天水、麗江、香格裡拉、煙臺、揚州、杭州等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嗎?

北海道有一個增毛町;埼玉縣有一個血洗島;岐阜縣有一個下尻毛村;大阪府有一個毛穴町;群馬縣有一個鼻毛石町;青森縣有一條馬鹿川;北海道有一座貧乏山。

同樣是漢字,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認為中國的地名(人名)不如日本呢?

1、日本現存古地名多,比如京都、奈良、仙臺、神戶,因此給今人感覺的歷史厚度相對足一些。而中國現在地名的年齡參差不齊,很多名字是建國後才改的,比如把「徽州府」改成了「黃山市」。

2、比較對象的採樣率不同。對一般人來說,對本國的地名所知要多於外國,而所謂好名字的佔比一般是低的。基數越大,我們所知道的普通名字就會越多,因此造成了平庸的印象。在日本長期生活的人都

3、異國文化的吸引。人們往往會對身邊的、眼前的東西習以為常故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但是對於那些少見的、另類的、與常理有背離的表達方式,卻往往感到美妙和新奇。

現在請允許我開一個腦洞:假如我們的抗日戰爭打輸了,中國還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之下,日本首相要求全面使用日本式漢字,北京地鐵站的指示牌可能會設計成這樣……

資料來源:知網、知乎、維基百科、百度地圖

編輯:部落哥

相關焦點

  • 琅琊是臨沂 蘭陵是棗莊 古代地名為啥那麼好聽
    古代的地名有多好聽?最近,這個熱門紀錄片《中國》裡的話題登上熱搜。有人感嘆,原來彼時南京叫做「建鄴」;還有網友驕傲地提到「洛陽一直是洛陽」「邯鄲一直是邯鄲」。那麼,古代的那些地名有什麼講究?
  • 琅琊是臨沂,蘭陵是棗莊……古代地名為啥那麼好聽?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 上官雲)古代的地名有多好聽?最近,這個熱門紀錄片《中國》裡的話題登上熱搜。  有人感嘆,原來彼時南京叫做「建鄴」;還有網友驕傲地提到「洛陽一直是洛陽」「邯鄲一直是邯鄲」。  那麼,古代的那些地名有什麼講究?
  • 為什麼覺得古代的地名那麼好聽?因為有詩詞典故的加持呀!
    大家可能發現了,只是把書中的地名「常山」二字,換成了現在的「石家莊」,立刻就顯得土氣了許多,絲毫逼格也沒有了。這並不是個例。而常德這個地名也有很好的寓意:名稱來源於境內的德山,還有一幅湖南人很熟悉的對聯: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上面列舉的其他地名,很多也有同樣或類似的情況存在,所以簡單的說現在的地名不如古地名好聽,其實是不太符合事實的。
  • 世界最偉大的文字是漢字,我們來看看日本的這些地名就知道了!
    說到好聽的地名,在中國就有很多,比如我喜歡的地名像西安,洛陽,陽朔,嘉興,蘇州等,不過也有朋友說中國有一些地名真的好難聽,比如像駐馬店,合肥,平頂山,包頭等,有網友還評出了中國十大最難聽的地名,真是太有才了,不過大家應該知道,這些地名的來歷都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的,都是獨特的。
  • 古代那些好聽又有詩意的地名,在如今被改的面目全非
    經歷的朝代都有20多個,且中國古代地域廣闊,城市眾多。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好聽又有詩意的地名,曾記載著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和典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古代一些城市的地名在現如今叫什麼,看完以後你會發現有些地名被改的面目全非了。首先我們先來聊一聊十朝古都,西安。西安是在古代歷代王朝被作為首都最多的城市了。
  • 外國不用中國地名嗎?日本越南韓國的地名和中國一模一樣
    日本在唐朝是派遣唐使前往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將漢文化帶回日本。而最先體現漢文化正式地名,日本古都京都的名字就是模仿唐朝時期的兩個都城名字長安和洛陽,京都最早建立是稱為平安京,而當時平安京模仿唐長安城格局,以朱雀大街分為東西兩,其中西稱為長安,東稱為洛陽。
  • 日本地名問題隨筆
    在日本,不僅有大量漢字地名,比如採用「音讀」的東京、仙臺,以及採用「訓讀」的橫濱、神戶、鹿兒島等,而且還有很多間接與中國地名相關的日本地名,如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等存在。更重要的是,日本古代乃至現代的政區地名通名也與中國古代的行政區劃單位密切相關。中國古代的行政區劃單位屢有變化,先後出現的有郡、縣、州、道、路、府、省等等。
  • 中國地名最難聽的四個城市,有兩個敗在改名,一個還是省會城市
    中國地名最難聽的四個城市,有兩個敗在改名,一個還是省會城市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發展中,有很多非常好聽的地名,比如長安、敦煌、麗江、天水、扶風,都是一聽就很有氣質的地名,對於城市的發展來說,一個好聽的地名也可以為城市的形象加分。
  • 甘肅這些好聽的地名你知道嗎?
    甘肅歷史文化深厚歷史地位顯赫承載著很多歷史和重大事件有很多地名都和歷史息息相關萬裡金湯,城起皋蘭慶州舊址,今為慶陽撫寧戎狄,賜名寧縣臨洮,臨近洮河渭源,渭水之源和政,人和政通康縣,永寧康泰這就是甘肅的地名
  • 與中國撞地名的國家,直接複製粘貼中國地名,其中大部分是湖北省
    眾所周知,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曾在唐朝最鼎盛時期,一些附屬國和外來國家都來學習唐朝文化,現在也有很多國家似乎也在有意無意的模仿我國的各種文化交流。尤其是咱們中國的周邊各國,現在韓國和日本有些文化習俗也都和中國比較相似,在以前古代他們都是使用中國的漢字。
  • 古代詩句中出現的那些好聽地名,真的甩現代地名幾條街嗎?
    中國古代曾有許多非常好聽的地名,小編最喜歡的莫過於殷商王朝四代首都——朝歌,浩浩蕩蕩的中國王朝歷史由此開始。「朝歌」取「喜迎朝陽,高奏凱歌」之意。周滅商後,封康叔在朝歌建立衛國,都於此403年。漢代置朝歌縣,元代置淇州,明代改為淇縣。除了朝歌以外,古代詩句中還有許多風雅的地名,它們有的在近現代紛紛改名,有的仍然沿用古代的地名。
  • 好聽的地名——姑蘇、雲夢、金陵……
    1.姑蘇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7.蘭陵蘭陵,中國古代名邑。據傳由楚大夫屈原命名。「蘭」為聖王之香,陵為高地,有「聖地」寓意。更闌人醉後,露下溼荷衣。9.徽州這首詩好像是貶義,但是拋開背景不談還是挺美的。
  • 臺灣地名中的中國意識
    臺灣在大陸移民辛勤開發下,到割讓臺灣給日本前,清朝基本上已完成拓墾規模,建立完整的行政區域,並根據移民們拓墾過程中按天然地形、墾殖先後、聚落分布、灌溉溝渠及市集生活圈等漢族傳統命名方式,對地名給予有意義的命名。在先住民地區,則根據先住民的讀音譯成漢字地名,這樣就使臺灣地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中有兩類地名具有十分明顯的中國意識。一是冠籍地名。
  • 為什麼深圳的很多地名帶有日本地名的味道?知道歷史起源後,沉默
    首先,深圳很多地名是具有中國氣息的,而「跟日本地名很像」這是一個錯誤的邏輯觀點。眾所周知,古代日本曾經是中國的徒弟,有史料記載,日本從平安時期開始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奈良時期派遣大量的人才來大唐取經學習。要知道那時候的日本非常落後,還處於幕府統治時期,還有奴隸制度。而此時的日本來唐取經,那是全面學習的,不僅僅是文化、經濟、思想,而且還包括了地名的學習與借鑑。
  • 為什麼深圳很多地名跟日本地名很像?今天算長見識了
    深圳作為我國的一線城市之一,人們經常會將深圳與日本的發達程度相比較。因此,有很多人都發現,日本地區的很多地名與深圳的地名都十分相像,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們通過查閱日本地區與深圳地區相比較就可以發現,深圳的松崗、新安、龍華等地名與日本的西鄉隆盛、神戶、福岡等具有很高的相似度。當然這些地名說明不了日本與深圳有著什麼直接的聯繫。這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取名方式與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取名方式相同,例如西門慶的名字就是因為西門家住的地方靠近城池西門,因此,他們便姓西門。
  • 中國五個好聽的地名,你肯定沒聽過,網友:竟然有這麼美的名字?
    中國五個好聽的地名,你肯定沒聽過,網友:竟然有這麼美的名字?中國有眾多的城市,每個城市在古代和現代都有兩三種稱謂,有的好聽文雅,有的略顯平凡。不管是怎樣,都是一個城市的名稱,是一個城市的文化標記。在我的心中一直覺得「蘇州」這個名字很好聽,有著濃濃的江南煙雨味道,顯得安靜溫婉。其實在我國還有一些不被人熟知的好聽的名字,它們不是大都市,也不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所以不被人知道,只有當地人才知道它的名字,我敢保證,這幾個名字大家是絕大多數都沒聽說過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第一個扶風,扶風兩個字聽著是不是有種仙俠的韻味。
  • 查詢地名信息更方便!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
    為切實提升地名文化宣傳保護效能及服務水平,滿足社會公眾對地名的使用需求,推進我市地名文化資源保護、地名文化遺產和傳統地名挖掘工作,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濟南市民政局於2020年組織開展了濟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現已完成編制開發,濟南地名電子書於12月9日正式上線運行。
  • 探討 | 臺灣地名中的中國意識
    臺灣在大陸移民辛勤開發下,到割讓臺灣給日本前,清朝基本上已完成拓墾規模,建立完整的行政區域,並根據移民們拓墾過程中按天然地形、墾殖先後、聚落分布、灌溉溝渠及市集生活圈等漢族傳統命名方式,對地名給予有意義的命名。在先住民地區,則根據先住民的讀音譯成漢字地名,這樣就使臺灣地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中有兩類地名具有十分明顯的中國意識。
  • 河南古代很好聽的地名,朝歌、汝寧、東京,是現在哪些地方?
    河南古代很好聽的地名,朝歌,汝寧,東京,現在是哪個地方河南是中國23個省份之一。河南是遠近聞名的農業大省,糧食年產量可居全國前五位。河南也是打工大省。隨著科技的進步,不再需要大量勞動力在家務農。在古代,那些名字很好聽,可惜沒能保存下來。旭日,這個名字很響亮,幾乎全國人都知道。是商朝的都城,紂王的宮殿。無論是在教科書中還是在電視中,朝日歌曲的出現頻率都非常高。電視劇只要放風神,妲己,紂王等等,幾乎都離不開朝歌。教科書中只要出現商朝,紂王,錫伯侯等,自然就會出現朝鮮歌曲。朝歌成了現在的淇縣,顯然沒有朝歌那麼有名。淇縣隸屬於河南省鶴壁市。
  • 風雅地名今安在?忽從詩中入夢中!這些好聽的地名你知道幾個?
    ▲文 | 京城小腳丫古代有許多好聽的地名,風雅而有內涵,聽到這些古風撲面的地名,讓人有恍如隔世的之感,恨不得回到那個美好的朝代,穿越到那神奇的地方。比如長安、朝歌、蘭陵、河朔、柴桑、江陵、琅琊、會稽等等,一個好聽的地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時甚至是聽過一次就能記住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