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撞地名的國家,直接複製粘貼中國地名,其中大部分是湖北省

2020-12-24 左看

眾所周知,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曾在唐朝最鼎盛時期,一些附屬國和外來國家都來學習唐朝文化,現在也有很多國家似乎也在有意無意的模仿我國的各種文化交流。尤其是咱們中國的周邊各國,現在韓國和日本有些文化習俗也都和中國比較相似,在以前古代他們都是使用中國的漢字。最會模仿中國的國家,直接複製粘貼中國地名,其中大部分都是湖北省的地名。

這個國家就是韓國,相信經常去韓國遊玩的朋友都知道,韓國有些地方的地名和中國地名很相似,甚至還有一樣的,可能偶爾撞名沒有什麼關係,但一連幾個地名都相同這就讓人很懷疑了。那我們先說韓國與咱們中國撞了哪些地名,相信說到江陵和襄陽想必大家也很熟悉,尤其是湖北的朋友更清楚,這幾個地名不就是是湖北省的地名,為什麼韓國會有那麼多中國地名呢?

原來早在唐朝鼎盛時期,朝鮮半島受到唐朝文化的影響,紛紛把自己的城市名和官名,甚至連姓名都改成是漢字的,在那時韓國就開始模仿中國城市的命名方式,要知道在咱們中國人的城市名都是根據自身的特點起的,就比如靠近湖泊河海這種地方,地名一般都會帶著水字旁,而靠近山川那些地方一般都會帶山字旁以及那些被有著山寓意的字。那我們先來說,韓國釜山的由來,這是一座山城城市,周邊都是高山,而釜字在中國古代則是鍋的意思,這樣一看就比較中國化了。

當然除了這座城市,古代河流名字變更也是常有的事情,然而韓國卻對中國文化迷之熱愛,不僅僅對深究中國的起名方式,並且就連自己的母親河的名字都改了,大家也都知道韓國的母親河是漢江,甚至連河流周遭城市的名字也更改,中國漢水流域有些城市也被他們「模仿」,就比如下遊流域的武漢的漢陽後來也被改名為漢城,也就是當今的首爾,其他城市的名字更是複製粘貼到漢江的附近城市。

從以上跡象可以看出在唐朝鼎盛時期,韓國是相當對漢文化迷之熱愛,不惜把自己的地名以及河流名稱一一改過。出現城市撞名這種事情來,網友也紛紛吐槽韓國有點「模仿」過頭了,不過話說回來,在唐朝時期,就連西方國家也派遣特使過來學習中國文化,離我們中國那麼近的韓國難免抵制不住唐朝文化的誘惑。

與中國撞地名的國家,直接複製粘貼中國地名,其中大部分是湖北省。儘管韓國對中國文化的「借鑑」也有所收斂,但這種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還是存在,因此才會保留著那麼多漢化的地名。對此大家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評論分享你的建議和想法。

相關焦點

  • 為何韓國有很多中國地名?其中大部分都是湖北省的,原因讓人鬱悶
    導語:為何韓國有很多中國地名?其中大部分都是湖北省的,原因讓人鬱悶隨著現在全球經濟的發展,每個國家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不少的遊客都會選擇去其他的國家遊玩,仿佛國外的一些文化更具有吸引力。當然大家去的地方也不是特別遠,都是與自己國家靠近的地方。就比如說韓國,每一年去這裡的中國遊客就有很多。如果有朋友去過韓國旅遊的話就會知道,在韓國很多地方的地名就和我們中國差不多,例如江陵和襄陽。如果你考慮一下的話就會發現我們中國的湖北省也有這兩個城市。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如果把原因告訴大家的話,很多人對此都會表示無語。
  • 外國不用中國地名嗎?日本越南韓國的地名和中國一模一樣
    地名凸顯了一個地區的文化,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地名更改新聞,各地展開去除「崇洋媚外」地名的行動,就連酒店店名也要求更改。而曾幾何時,璀璨的中華文化曾受到東亞多國的仰慕,就連中國的地名都被日本、韓國、越南爭相模仿,許多地名直接是「複製粘貼」使用。
  • 原來漢陽、丹陽、襄陽、江陵等都韓國地名,網友:你還要我怎樣?
    而經過2000多年的傳播和擴散,早已融入東南亞許多國家的文化深處,他們的地理學名也遵循中國地理鮮明色彩,最典型的就是韓國半島。如今韓國一躍成為發達國家,在經濟總量排名上面也很耀眼,排名世界第11位,人均GDP排名第27位。作為與中國一衣帶水的國家,吸引大量中國遊客來韓國旅遊。
  • 嘉權視角丨如何在中國申請含國家名/地名商標
    為了更好地表示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很多客戶在設計商標的時候會把具體的國家名或地名包含其中。在外國遞交商標申請時,申請人可以通過放棄國家名/地名的專用權以獲取商標註冊。然而,根據中國《商標法》第十條的規定,「同外國的國家名稱相同或者近似、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
  • 為什麼韓國的地名和中國的那麼像呢?
    在歷史上,地名命名的意義通常認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達的含義,它是人們為地命名時的著眼點,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據。在地名的命名上,基本上都會遵循著儘量不重名的原則。但是,就韓國的部分地名,卻和中國的不少地名出現了重名的情況,比如韓國的濟州、江陵、光州、廣州、河南、襄陽、海南、丹陽等地名,不少在中國都有相對應的地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韓國的地名和中國的那麼像呢?一首先,對於韓國的地名和中國的部分地名重名,主要是因為韓國在歷史上長期受到中國的影響。
  • 韓國地名為何喜歡照搬中國?兩國重複的地名簡直不要太多!
    中華文化圈這一概念自古有之,其範圍除中國外,還有日本、韓國、越南、朝鮮以及東南亞部分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儘管實際上韓國、越南已經廢除了漢字,在那種根深蒂固的影響恐怕是永也擺脫不了的。而廢除漢字的真正原因,也是因為自卑心理作怪罷了。
  • 地名學有什麼用——牛汝辰《中國地名掌故詞典》序
    1 地名關係到國家主權地名的命名,總是有它的由來和含義的,也總是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生產生活、民族風俗等密切相關的。一個地方的地名是由哪個國家和民族命名的,它的由來含義是什麼,根據「名從主人」的國際慣例,是確認領土主權歸屬的一個重要標誌。
  • 韓國為何對中國這個省情有獨鍾?連地名和國旗都無一不在模仿這個省
    不同的國家之間就會有著一定的往來和互動,中國由於發展的原因,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這對於周邊國家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就像我們的鄰國——韓國,對於我們國家的歷史以及現在保留的各種文化都表現出了熱愛。自從1948年韓國成立後,在韓國早期也發生過各種各樣偷換概念,甚至想要把原本是我國的節日及傳統申遺的事情。
  • ...的地名,看看你能讀對幾個?中國地圖上罕見的怪地名,令人毛骨悚然!
    諸位朋友都知道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  地方實在太多  免不了要撞名  一些搞笑的地名紛紛湧上地圖    中國地大物博,文字歷史源遠流長,多音字、形體相似比比皆是,很多被用於中國地名,誤讀地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習慣成自然,往往錯了也不知道。但有時候、有些場合卻很難堪,甚至容易成為一種笑柄。那麼,中國有哪些地名最容讀錯呢?  1、六安市  六(lù)安,位於安徽省西部。
  • 韓國有多少地名是從中國「偷」來的?
    本著「原創不如白嫖」的原則,新羅索性直接照搬中國的行政制度和地名文化,有模有樣的學了起來。到757年景德王時期,新羅參照中國的九州,在朝鮮半島上劃分了自己的九州,即漢州、朔州、溟州、熊州、尚州、全州、康州、良州、武州。
  • 韓國有多少地名是從中國「偷」來的
    由於長期受漢文化薰陶,高句麗人在建立政權後,照搬了漢朝的制度,在自己的國家內也搞起了郡縣制,例如漢山州、唐城郡、羽谷縣等,七七八八攏共設置了160多個州郡縣。到了公元4-5世紀,朝鮮半島南部逐漸從部落聯盟發展成為國家政權,並先後成立為新羅、百濟兩個國家,與北邊的高句麗呈三國鼎立之勢,此後的兩百多年也被稱為朝鮮的前三國時代。
  • 海參崴的雕塑與消失的中國地名
    也要承認,俄羅斯人在佔領了海參崴之後,160年的建設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其中還有一段短暫的時光,北洋軍閥政府的軍隊登陸了海參崴,這是民國政府難得的高光時刻。所以,完全能理解俄羅斯人建立了如此多的紀念雕塑,記錄了這個城市的發展歷史。
  • 印尼地名漢語翻譯的幾點芻議
    認真的說,印尼有些地名感覺「翻譯」的還真不錯,如萬隆、棉蘭、瑪琅、巨港、三寶壟、泗水、坤甸、山口洋、外南夢...,有些還蠻有詩意的。  不過,如果認真去觀察,就會發現有些譯名若以漢語拼音念讀起來,與印尼文的地名讀音差異相當大,相信來自華語國家和地區的中國大陸、港澳臺的「老外」來說,可能會覺得納悶奇怪吧!
  • 為什麼韓國很多的地方名,都和湖北省一樣?看完你就知道了!
    現如今,在這個網際網路繁榮昌盛的時代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距離感也開始逐漸縮小,就拿電視劇來說吧,什麼韓劇、日劇、泰劇等等大家想看都能看得到。而在這些電視劇中,一般都會濃縮著各個國家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對這些周邊國家有一個較為直觀的了解。但是隨著這些電視劇看得越來越多,我們也會產生很多的疑問,比如韓劇。
  • 湖北省天門市,以山名得地名,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國家園林城市
    天門市為湖北省17個省轄市之一,總面積 2622 平方千米,總人口163萬人。天門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茶聖」陸羽故裡、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二、地名來歷《大清一統志》:天門山「在天門縣西北五十裡,交京山境,即龍尾山之首。兩峰峙天,其中如門,縣以此得名」。《輿地紀勝》卷76復州:天門山「在景陵縣西六十裡。唐鄒夫子別墅在焉,陸羽《自傳》云:『負書於火門山鄒夫子別墅』。後俗忌改曰天門山」。
  • 國慶節到韓國旅遊,看到地名跟中國湖北相同,遊客:我來錯地方?
    但是有些遊客,趁著國慶節去韓國,卻看到有些地名跟中國湖北取名很相同,導致遊客也很納悶了,難道是我來錯地方?朋友們知道嗎?韓國有很多個地方的名字和我國的地名非常相像,相似程度甚至超過百分之八九十。但那個時候,我們國人已經熟悉漢城了,突然改名自然也是難以改口的,除此之外,其實韓國的好些地方都特別蘊含著漢族文化的味道,其中的一些是我國湖北省的地名。有些國慶節遊客到韓國旅遊,第一次不熟悉地方,看到導遊介紹當地地名就納悶了,怎麼跟中國湖北相同這麼多呢。
  • 漲知識 | 地名與國家版圖意識
    1973年越南又派兵侵佔南威島等27個島礁,成為侵佔我南沙群島最多的國家。1977-1986年馬來西亞也出兵搶佔了彈丸島等10多個島礁。目前除我控制的6個島礁和我國臺灣控制的太平島外,其餘44個島、礁分別被越、菲、馬來西亞佔據,其中越南更是提出對南沙群島擁有全部主權的國家。
  • 韓國「抄襲」中國的地名,此「江陵」非彼「江陵」!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漢字在世界上都很火了,而我們知道的一些國外的地名都是翻譯過來的,而在一些國家,有一些地方會讓人以為是國內的,一起來看看韓國的這些和中國地名撞了的地方吧!
  • 挖掘黃河地名文化時代價值講好中國黃河地名故事
    9月9日,在山東高青舉辦的2020中國黃河旅遊大會系列活動黃河流域文旅高質量發展論壇上,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名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殿彬發表了《挖掘黃河地名文化時代價值,講好中國黃河故事》主旨演講,介紹了地名的特徵和為講好中國黃河地名故事推進的多項工作
  • 韓國地名為什麼抄中國?
    去過韓國的遊客會對韓國一些地方的地名有印象,其中不少是跟中國重名的,諸如海南、梁山、晉州、麗水,活脫脫一個翻版小中國。這反映出在過去千百年來,東亞國家來往密切,文化交流頻繁的歷史。古代半島上的政權尊奉儒學,樂律同和,士大夫們甚至以自己能夠記誦中國古典文學裡面的章句而自豪。這些半島上的地名,也承載士大夫們對詩句裡描繪的詩文意境的嚮往。今天的文章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為什么半島上有諸多地名跟中國的地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