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國家之間就會有著一定的往來和互動,中國由於發展的原因,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這對於周邊國家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就像我們的鄰國——韓國,對於我們國家的歷史以及現在保留的各種文化都表現出了熱愛。自從1948年韓國成立後,在韓國早期也發生過各種各樣偷換概念,甚至想要把原本是我國的節日及傳統申遺的事情。
就像韓國人聲稱餃子和筷子是自己國家的發明、端午祭和中秋節申遺一樣,可能是由於韓國本土發展太過於貧乏,所以對於這些東西就格外瘋狂,這在中國看來有些行為也很是出格。韓國在歷史上與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早在春秋戰國之時就有跡可循了。韓國的做法可不止於此,對於我們國家的地名也有著複製粘貼的意思。
我們國家領土遼闊,地域區分也非常清楚,各個地區的地名也隨之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需要都有著不同的含義。但細細研究韓國的地名與我們國家的地名一對比,大家就可以發現,韓國現在還保留的地名與我國湖北地名有著很高的重合度。不僅僅只是一個地名,追溯至韓國最初1896年,韓國就由李氏朝鮮改國號為「韓」。
比如韓國非常有名的第一大江——漢江可以對應的就是湖北境內一條貫穿全省的漢江,湖北的漢江屬於長江最大的支流,叫漢江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千年前;除此之外,韓國首都首爾曾用名漢城,更早叫漢陽,與湖北武漢三鎮之一又可以對上了。類似這樣的巧合不僅僅只有上面的這些。就像湖北襄陽與韓國的襄陽郡、湖北江陵和丹陽對比韓國江陵和丹陽。巧合太多就不得不讓人產生疑惑,難不成韓國是中國湖北的分部嗎?
其實這一切的原因還是有跡可循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作為楚漢文化發源地的湖北就作為中原地區極具存在感的地區飽受重視,戰國時期湖北地區一度成為中原最大的區域,安徽甚至整個嶺南雲南地區都被包括。地域性的影響力加上傳統文化的起源,導致楚漢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具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韓國在未劃分發展時實際上與朝鮮都屬於朝鮮半島的區域,早在公元前1122年的周朝就被分為周朝部的領土。發展至燕昭王時期屬於燕國。後來秦國掃天下大一統,使得這一區域成為了遼東郡之外的邊界國家。最早的韓國是沒有自己的文化的,因為發展以及資源的問題使得韓國在早期很是貧瘠。
了解韓國的歷史就可以發現,中國的發展影響對於韓國也有著一定的作用。比如918年,王建(祖籍中國長淮一帶的人)遷都至今開城改國號為「高麗」、1392年李桂成建立的李氏朝鮮等等,韓國的歷史上長期都屬於中國各王朝的附屬國。
地域以及文化的發展導致我國對於韓國的影響力不容小覷,雖然隨之歷史的不斷發展以及時代的變化,韓國已經有著自己的發展軌跡,但在早期中國的影響痕跡還是有所保留。就像地名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現在來看也是覺得十分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