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地名為何喜歡照搬中國?兩國重複的地名簡直不要太多!

2020-12-14 寰球趣聞

中華文化圈這一概念自古有之,其範圍除中國外,還有日本、韓國、越南、朝鮮以及東南亞部分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儘管實際上韓國、越南已經廢除了漢字,在那種根深蒂固的影響恐怕是永也擺脫不了的。而廢除漢字的真正原因,也是因為自卑心理作怪罷了。比如說韓國這個東北亞國家,就有著「小中華」之稱,兩國重名的城市不計其數。

湖北荊州古稱江陵,境內依然有個江陵縣,而在韓國也有一個江陵。不僅如此,韓國還有江西,分別是首爾江西區及釜山江西區。另外諸如金陵、江南、丹陽、襄陽、京畿、濟州、廣州、揚州、襄陽、泰安、梁山、奉化、麗水、鹹陽等等,重複的地名簡直不要太多了。在韓國,他們甚至連九州和五嶽也複製過去了……那麼問題來了,韓國地名為何喜歡照搬中國呢?

這其間就能反映出,在過去的歷史當中,韓國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已經深入骨髓了。古代朝鮮半島的讀書人,同樣是儒家士大夫,他們往往以能通讀中國經史子集而倍感自豪。朝鮮地名亦是與中國高度相似,如南陽、兩江等。地名之中,也承載了他們對於中國文化的嚮往與傾慕。而之所以重名如此之多,還得追溯回幾百上千年以前了。

新羅是半島存在了九百多年的小國,當時的新羅並沒有文字,互相之間除了口頭交流,就是通過刻木的方式記錄一些相關信息,這是一種十分麻煩的方法。而後新羅人得知了中原王朝的人們不僅能吟詩作賦,還穿著得體,就開始有了抱大腿的打算。三八一年,新羅人跟隨著高句麗人出使中原,希望能得到中原王朝的認可。一直等到五六五年,才拿到了一紙冊封。

隨後新羅人意識到,半島許多地方連地名還都沒有,這要是去哪辦個事是非常麻煩的。所以他們就將當時的一個村落依葫蘆畫瓢命名為京城,這就是半島地名規範化的開端。然而一時間要想這麼多地名出來也並非易事,新羅人就乾脆照搬中原王朝的地名,這樣不僅省事,還能得到一種滿足感。

不僅如此,新羅人還在半島設立了九州,真是可愛至極了。中國地名都是歷史積澱下來的,半島這樣大規模的照搬抄襲,實在是有些「粗暴」。新羅人聽說中國有五嶽,於是乎也在半島選了五座大山,定名為五嶽,分別是中嶽八公山、東嶽吐含山、南嶽地理山、西嶽雞龍山和北嶽太伯山。

新羅的繼承者高麗對中國文化更加崇拜,在地名上,他們還學到了避諱。北宋一位太后的父親名字裡有個通字,便將江南城市通州改成了崇州,高麗人知道後,也將高麗境內的通州改叫了宣州。自此之後,宋朝每每因避諱改名,高麗也會跟著改。

朝鮮王朝建立之初,李成桂派使臣來南京懇請朱元璋給新王朝賜名,朱元璋給的回答是: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這便是朝鮮一名的由來。朝鮮王朝也算不錯,每到明朝有難的時候,都堅定站在了明朝這邊。

李氏朝鮮也做出了系列的改名,他們照辦了唐宋時期的道路制,在半島設立了八道。此時中華文化已經深刻影響了半島人,即便李氏朝鮮發明了諺文也如此。諺文發明之處半島士大夫是非常不滿的,認為這是近夷狄而遠中華,依然以寫漢字學漢語為榮,而詩詞裡的江南,更是成了李氏朝鮮士大內心裡的牽掛,如韓國首爾現在最富裕的地方,就叫做江南區。直至今日,韓國和朝鮮,在行政區劃上依然沿用道制,而這一制度,就源於唐朝。

相關焦點

  • 韓國的地名跟湖北重名的為何這麼多,就連國旗也
    而說到武當山正好就位於湖北,而今天說的就是湖北和韓國的這些地名為何如此的相似,首先是剛剛說到的漢城也就是如今的首爾。其實在古代的時候首爾叫做漢陽,高麗時期時這裡被封為「漢陽府」或者「漢陽郡」。所以這裡的稱呼就是漢陽,而湖北的漢陽市則是武漢的三鎮之一,歷史更是有著上千年。然而有趣的是湖北境內也有一個漢江!更有意思的是古代這個地方叫做江陵,也是端午節的發源地。
  • 韓國有多少地名是從中國「偷」來的?
    去過韓國旅遊的朋友,肯定對韓國的地名有很深的印象,例如街道邊隨處可見的用韓語和漢語雙語標註的地名,以及各式各樣和中國重名的地名。韓國地圖上的「中國地名」不要想太多,這些韓國的漢語地名並不是為了方便中國遊客而特意「翻譯
  • 韓國有多少地名是從中國「偷」來的
    隨便舉幾個例子:漢江、襄陽、漢陽、丹陽、江陵、廣州、鹹陽、楊州、泰安、東海、海南、河南.一個中國人在韓國的地圖上看到這些地名,你覺得會是怎樣的心情?韓國地圖上的「中國地名」不要想太多,這些韓國的漢語地名並不是為了方便中國遊客而特意「翻譯」的,而是韓國的諺文表音不表意,為了準確表達地名的含義,所以形成了用漢語標註地名的傳統,這才有了那些和中國重名的地名。
  • 外國不用中國地名嗎?日本越南韓國的地名和中國一模一樣
    地名凸顯了一個地區的文化,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地名更改新聞,各地展開去除「崇洋媚外」地名的行動,就連酒店店名也要求更改。而曾幾何時,璀璨的中華文化曾受到東亞多國的仰慕,就連中國的地名都被日本、韓國、越南爭相模仿,許多地名直接是「複製粘貼」使用。
  • 為何韓國很多地名都與湖北一模一樣?網友:韓國人的祖先來自湖北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旅遊在人們的生活中也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很多人在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之餘,也喜歡出國旅遊,體會不一樣的風土人情,韓國就是很多遊客都喜歡去的旅遊國家,在遊玩欣賞風景之餘,也有很多人發現,韓國很多的地名都與湖北一模一樣,是怎麼回事呢?網友:韓國人的祖先來自湖北。
  • 「文化自信」的韓國,為什麼會「抄」中國地名?
    不,你其實是在韓國。韓國,為什麼會和中國有許多重複的地名呢?01.韓國的地名,為何會和中國重複?對於韓國人來說,位於首爾的景福宮,就是他們的故宮。 在統一之前,朝鮮半島上的三個國家就完全照搬了源於秦漢的郡縣制,只不過當時的各個郡縣的名字還很奇怪,比如今天韓國的大邱廣域市,那時叫達勾火縣,朝鮮的開城,那時叫冬比忽,那時朝鮮半島上的人還沒有自己的文字,各地的地名都是口語化的稱呼。
  • 韓國為何老是和中國搶節日?看完這些地名就明白了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的宋俊華博士曾解釋稱:韓國江陵一帶額端午祭與我國端午節有本質上的不同,韓國「申遺」成功後,中國端午節依然可「申遺」。所以說,根本不存中韓的「申遺」之爭,更沒有所謂的韓國「勝出」這個說法。其實說到這裡,可能就有人對韓國的這個江陵字眼感到眼熟呢?
  • 為什麼韓國會有這麼多中國地名?
    本文來源: 中國國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作者 :張雨晨「襄陽、江陵、麗水、廣州、海南.」看著這些地名,你以為你正在環遊中國南方?不,你其實是在韓國。韓國,為什麼會和中國有許多重複的地名呢?
  • 漢陽,酒泉,襄陽……為什麼韓國會有這麼多中國地名?
    你以為你正在環遊中國南方?不,你其實是在韓國。韓國,為什麼會和中國有許多重複的地名呢?韓國的地名,為何會和中國重複?雖然給他起名漢陽的新羅景德王肯定知道隋朝時中國就已經有了一個漢陽,但這只是殊途同歸的結果,畢竟當時中國自己也有許多重複的地名,沒毛病。
  • 韓國地名為啥全抄中國的?
    不要急,這還真不是黑導遊。這種體驗,估計去過韓國的人都曾有過。因為韓國的地名,簡直和中國太像了。如果深入地看一看會發現,韓國、包括朝鮮的地名,不簡單是字面上像,而是從形到神完全一致。大家都知道,韓國一貫對「自己的文化」非常自信。可為啥在地名上就這麼執著地沿用中國名字呢?
  • 為何韓國有很多中國地名?其中大部分都是湖北省的,原因讓人鬱悶
    導語:為何韓國有很多中國地名?其中大部分都是湖北省的,原因讓人鬱悶隨著現在全球經濟的發展,每個國家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不少的遊客都會選擇去其他的國家遊玩,仿佛國外的一些文化更具有吸引力。就比如說韓國,每一年去這裡的中國遊客就有很多。如果有朋友去過韓國旅遊的話就會知道,在韓國很多地方的地名就和我們中國差不多,例如江陵和襄陽。如果你考慮一下的話就會發現我們中國的湖北省也有這兩個城市。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如果把原因告訴大家的話,很多人對此都會表示無語。
  • 為什麼韓國地名有那麼多抄襲中國的
    去過韓國或者了解韓國這個國家的人可能知道,韓國有許多城市的地名和我們一模一樣,比如韓國也有廣州,也有襄陽,甚至同樣有泰山。其實,這也不能說人家無恥,相反對他們來說反而算是個恥辱。在朝鮮半島的地名開始有歷史記載的時候,都是當時我們的漢朝賜名的。其實這並不多見,現如今朝鮮的名號也是我們賜名的。當年,漢武帝雄才偉略,徵戰四方,那時候朝鮮半島可能還沒有人,沒有文明,大漢的軍隊到達此處後,就開始在當地命名。當時一共設了四郡:樂浪,臨屯,真番,玄菟。後來我們懶得起名字就乾脆照搬複製,比如什麼丹陽郡,鹹陽郡。
  • 國外地名趣事:美國有林則徐路,韓國為何喜歡「抄」湖北
    在國外,不少街道以都是用中國元素命名的,比如以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李白、杜甫等著名人物命名的,或者以北京、上海等中國城市命名的。最無語的就是韓國了,他們乾脆照抄了不少中國地名。
  • 韓國為何有大量地名與湖北一模一樣?學者:朝鮮族祖先來自湖北
    據《史記》記載,與古代中國徵戰數百年的遊牧匈奴,其實是從中原遷徙而來的。「匈奴,夏後始祖之苗,又稱春威。」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也是中原人。此外,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如韓國,日本,越南等,都與中國有著莫名其妙的關係。
  •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一模一樣?學者:韓國人祖先來自湖北
    在《史記》的記載中,曾經與古代中國對抗過幾百年的遊牧民族匈奴,其實祖上就是從中原遷徙過去的,「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某種意義上他們也是中原人。除此之外,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比如韓國、日本、越南,其祖上都與中國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這三國的人,很多人認為他們的祖先就是中國人,而他們也確實都與我們中國人長得比較像。
  • 韓國地名為什麼抄中國?
    去過韓國的遊客會對韓國一些地方的地名有印象,其中不少是跟中國重名的,諸如海南、梁山、晉州、麗水,活脫脫一個翻版小中國。古代半島上的政權尊奉儒學,樂律同和,士大夫們甚至以自己能夠記誦中國古典文學裡面的章句而自豪。這些半島上的地名,也承載士大夫們對詩句裡描繪的詩文意境的嚮往。今天的文章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為什么半島上有諸多地名跟中國的地名相同。
  • 為何韓國很多地名與湖北的地市一樣?學者:韓國人的祖先來自湖北
    細心的朋友打開百度地圖就不難發現,韓國有很多地名與我國湖北省下轄的一些市或縣地名一模一樣。以韓國首都首爾為例,其名稱也是一改再改,最早名曰「漢陽」,這個叫了上千年的名字與湖北武漢三鎮之一的「漢陽」同名,之後改名為「漢城」並延用了500餘年,為了去中國化和去日本化,漢城又被改名為「京城」,並於1945年又更名為「首爾」(韓國在極力的去中國化,將一切由中文命名的城市改成了韓語發音的同時,卻又在拼命的搶奪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奇葩至極)。
  • 韓國的很多地名和湖北的一樣,網友:韓國人的祖先來自湖北?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636,閱讀約2分鐘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旅遊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很多人都喜歡在自己的家鄉到此一遊,也喜歡到國外去體驗不一樣的風情,韓國是很多遊客喜歡去的國家,除了欣賞風景,很多人還發現韓國很多地方和湖北一樣,怎麼樣?
  • 韓國為何熱衷於中國的一個省?國旗、地名、首都均有這個省的範兒
    在各種地域文化中,楚文化不僅在中國影響巨大,而且傳入韓國,傳播廣泛,已經深深融入韓國本土。楚文化興盛於春秋時期,主要分布在江漢地區。後來,楚國在戰國時期更加強大,幾乎覆蓋了整個南方地區,後來甚至將北方的部分地區也納入了統治範疇。
  • 地名、江名、首都名都一樣,韓國為啥就照著我國一個省抄?
    高度相似的地名、江名、國旗、服飾 近幾天,韓國網友稱中國漢服抄襲韓服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其實中國人以及部分清醒的韓國人,在看到這種言論後應該會不由自主地笑出聲,因為這根本是本末倒置的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