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地名為啥全抄中國的?

2021-02-07 楚天e媒

前段時間有個小夥伴去韓國旅遊,導遊給介紹:「接下來我們去的是廣州、襄陽、泰山……」


首爾夜景


小夥伴嚇一跳,打住,難道碰上黑導遊了?繞了一圈兒還在國內?


不要急,這還真不是黑導遊。這種體驗,估計去過韓國的人都曾有過。因為韓國的地名,簡直和中國太像了。


如果深入地看一看會發現,韓國、包括朝鮮的地名,不簡單是字面上像,而是從形到神完全一致。



大家都知道,韓國一貫對「自己的文化」非常自信。可為啥在地名上就這麼執著地沿用中國名字呢?



朝鮮民族歌舞表演


據載朝鮮半島有記載的最早的地名,都是由漢朝給命名的。


當年漢武帝派兵徵服半島,其實要說徵服,還跌了漢朝的份兒,那時候半島上一是片蠻荒地帶,漢朝大兵去那兒隨便插一面漢朝赤幟,就可以宣布這是大漢的地盤了。


半島最初的地名,就是漢武帝給起的,分別是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


以後就形成慣性了,在漢朝人的影響之下,朝鮮半島出現很多郡。諸如青陽郡、泰山郡、丹陽郡、鹹陽郡、襄陽郡等等,都原模原樣照著漢朝搬過來用了。



有人說了,朝鮮人起地名真是夠懶,借鑑就借鑑吧,連字都懶得換。


首爾景福宮


其實這事兒,還真得「賴」咱們中國。


公元7世紀初,唐朝徵服高句麗和百濟,並幫助弱小的新羅在半島建立了統一的王朝。


窮人乍富,富得手不知道到底該插兜裡還是揣著。


新羅國王發現,我們這個半島真是太大了,大到這麼多地方起名子都費勁。這可咋整。結果,有文化的新羅人靈機一動,我們說的是唐朝話,用的是唐朝字兒,地名這還不好說嘛!抄。


於是乎聰明的新羅人,直接借鑑中國《禹貢》的意思,把全國劃成了九州……


可是怎麼給自家的九州命名,新羅人費了老鼻子勁,也不能全借鑑啊,絞盡腦汁,新羅人起了這九個名字:


良、尚、康、熊、全、武、漢、朔、溟。


朝鮮九州(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


除了良、尚、溟這三個,其他六個州,全都是中國曾經出現過的。


大州的名好歹還改了改,下面的郡就直接懶省事兒地照用中國地名了,像韓國京畿道,下轄有南陽、黃州(中國黃岡的舊名)、海州(中國連雲港的舊名)、江陵、襄陽等郡。這事倒也可以理解,你怎能強求一群剛學會中文的外國人,無中生有地創造新的漢語地名。



韓國首都,大家都知道是首爾。


首爾景福宮


可要是說出來首爾的來歷,保證你會心一笑。


首爾最初叫漢陽,漢陽有什麼講究呢?中國又要無辜躺槍了。


這個名字跟漢陽邊的漢江有關——中國漢江表示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這是為啥。


中國古代文化中,山南水北而陽,山北水南為陰。漢陽城位於漢江的北面,所以有此一名。後來在1394年(相當於中國明朝),可能朝鮮認為國都跟明朝一個省城同名,有點太跌份兒,於是改漢陽為漢城。


首爾景福宮


2005年,韓國又把漢城的中文翻譯名,根據朝鮮語的發言改為首爾。也就是說,雖然漢城的朝語名沒變,但是你們中國人的說法得變變了,不能再把「서울」翻譯成漢城,而要根據朝語發音,改稱為首爾。


還真是挺繞。不過核心意思很好get,想去中國化嘛。誰還不知道你那點彎彎繞。


韓國文化受中華文明影響之深,這是毫無疑義的。華夏文明悠悠五千年歷史,至今仍在東亞、東南亞文化圈發揮著重要的牽引、帶動作用,深深地影響中、日、朝、韓等社會,這是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


首爾景福宮大殿內景


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韓國等國,屢屢將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申遺的現象,甚至「韓國申遺」已經已經成了國內網友們的調侃談資,種種謠言和段子的背後,其實夾雜著複雜的文化認同。然而我們除了表達自己的不滿外,是不是也應該反省一下,我們對於自己的文化是不是盡到了保護與弘揚的責任呢?


參考文獻:華林甫:《中國傳統地名學對朝鮮——韓國半島的影響》

何元元:《韓國地名通名淺析》


·end·

相關焦點

  • 韓國地名為什麼抄中國?
    去過韓國的遊客會對韓國一些地方的地名有印象,其中不少是跟中國重名的,諸如海南、梁山、晉州、麗水,活脫脫一個翻版小中國。古代半島上的政權尊奉儒學,樂律同和,士大夫們甚至以自己能夠記誦中國古典文學裡面的章句而自豪。這些半島上的地名,也承載士大夫們對詩句裡描繪的詩文意境的嚮往。今天的文章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為什么半島上有諸多地名跟中國的地名相同。
  • 「文化自信」的韓國,為什麼會「抄」中國地名?
    不,你其實是在韓國。韓國,為什麼會和中國有許多重複的地名呢?01.韓國的地名,為何會和中國重複?對於韓國人來說,位於首爾的景福宮,就是他們的故宮。中國人在景福宮的歷史博物館參觀時,會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因為這裡展出的奏章、書籍、字畫上,寫的全是中文。
  • 韓國有多少地名是從中國「偷」來的?
    去過韓國旅遊的朋友,肯定對韓國的地名有很深的印象,例如街道邊隨處可見的用韓語和漢語雙語標註的地名,以及各式各樣和中國重名的地名。」的,而是韓國的諺文表音不表意,為了準確表達地名的含義,所以形成了用漢語標註地名的傳統,這才有了那些和中國重名的地名。
  • 韓國有多少地名是從中國「偷」來的
    去過韓國旅遊的朋友,肯定對韓國的地名有很深的印象,例如街道邊隨處可見的用韓語和漢語雙語標註的地名,以及各式各樣和中國重名的地名。隨便舉幾個例子:漢江、襄陽、漢陽、丹陽、江陵、廣州、鹹陽、楊州、泰安、東海、海南、河南.一個中國人在韓國的地圖上看到這些地名,你覺得會是怎樣的心情?韓國地圖上的「中國地名」不要想太多,這些韓國的漢語地名並不是為了方便中國遊客而特意「翻譯」的,而是韓國的諺文表音不表意,為了準確表達地名的含義,所以形成了用漢語標註地名的傳統,這才有了那些和中國重名的地名。
  • 地名、江名、首都名都一樣,韓國為啥就照著我國一個省抄?
    高度相似的地名、江名、國旗、服飾 近幾天,韓國網友稱中國漢服抄襲韓服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其實中國人以及部分清醒的韓國人,在看到這種言論後應該會不由自主地笑出聲,因為這根本是本末倒置的無稽之談。
  • 為什麼韓國的地名和中國的那麼像呢?
    但是,就韓國的部分地名,卻和中國的不少地名出現了重名的情況,比如韓國的濟州、江陵、光州、廣州、河南、襄陽、海南、丹陽等地名,不少在中國都有相對應的地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韓國的地名和中國的那麼像呢?一首先,對於韓國的地名和中國的部分地名重名,主要是因為韓國在歷史上長期受到中國的影響。
  • 國外地名趣事:美國有林則徐路,韓國為何喜歡「抄」湖北
    在國外,不少街道以都是用中國元素命名的,比如以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李白、杜甫等著名人物命名的,或者以北京、上海等中國城市命名的。最無語的就是韓國了,他們乾脆照抄了不少中國地名。
  • 外國不用中國地名嗎?日本越南韓國的地名和中國一模一樣
    地名凸顯了一個地區的文化,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地名更改新聞,各地展開去除「崇洋媚外」地名的行動,就連酒店店名也要求更改。而曾幾何時,璀璨的中華文化曾受到東亞多國的仰慕,就連中國的地名都被日本、韓國、越南爭相模仿,許多地名直接是「複製粘貼」使用。
  • 為什麼韓國會有這麼多中國地名?
    本文來源: 中國國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作者 :張雨晨「襄陽、江陵、麗水、廣州、海南.」看著這些地名,你以為你正在環遊中國南方?不,你其實是在韓國。韓國,為什麼會和中國有許多重複的地名呢?
  • 為什麼韓國地名有那麼多抄襲中國的
    去過韓國或者了解韓國這個國家的人可能知道,韓國有許多城市的地名和我們一模一樣,比如韓國也有廣州,也有襄陽,甚至同樣有泰山。其實,這也不能說人家無恥,相反對他們來說反而算是個恥辱。在朝鮮半島的地名開始有歷史記載的時候,都是當時我們的漢朝賜名的。其實這並不多見,現如今朝鮮的名號也是我們賜名的。當年,漢武帝雄才偉略,徵戰四方,那時候朝鮮半島可能還沒有人,沒有文明,大漢的軍隊到達此處後,就開始在當地命名。當時一共設了四郡:樂浪,臨屯,真番,玄菟。後來我們懶得起名字就乾脆照搬複製,比如什麼丹陽郡,鹹陽郡。
  • 韓國地名為何喜歡照搬中國?兩國重複的地名簡直不要太多!
    中華文化圈這一概念自古有之,其範圍除中國外,還有日本、韓國、越南、朝鮮以及東南亞部分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儘管實際上韓國、越南已經廢除了漢字,在那種根深蒂固的影響恐怕是永也擺脫不了的。而廢除漢字的真正原因,也是因為自卑心理作怪罷了。
  • 漢陽,酒泉,襄陽……為什麼韓國會有這麼多中國地名?
    你以為你正在環遊中國南方?不,你其實是在韓國。韓國,為什麼會和中國有許多重複的地名呢?中國人在景福宮的歷史博物館參觀時,會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因為這裡展出的奏章、書籍、字畫上,寫的全是中文。雖然給他起名漢陽的新羅景德王肯定知道隋朝時中國就已經有了一個漢陽,但這只是殊途同歸的結果,畢竟當時中國自己也有許多重複的地名,沒毛病。
  • 韓國「抄襲」中國的地名,此「江陵」非彼「江陵」!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漢字在世界上都很火了,而我們知道的一些國外的地名都是翻譯過來的,而在一些國家,有一些地方會讓人以為是國內的,一起來看看韓國的這些和中國地名撞了的地方吧!
  • 韓國人不懂:為啥中國的喪服和日本的喜服這麼相似?是誰抄誰的
    所以就有一些韓國人不懂了問到:為啥中國的喪服和日本的喜服這麼相似?是誰抄誰的?小夥伴們聽到這裡肯定就奇怪了,肯定想要知道難道真是這樣嗎?答案是:對的。我們中國喪服和日本的喜服確實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有著某種相似,但是並不會上升到誰抄誰的高度上面。
  • 韓國為何老是和中國搶節日?看完這些地名就明白了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的宋俊華博士曾解釋稱:韓國江陵一帶額端午祭與我國端午節有本質上的不同,韓國「申遺」成功後,中國端午節依然可「申遺」。所以說,根本不存中韓的「申遺」之爭,更沒有所謂的韓國「勝出」這個說法。其實說到這裡,可能就有人對韓國的這個江陵字眼感到眼熟呢?
  • 與中國撞地名的國家,直接複製粘貼中國地名,其中大部分是湖北省
    最會模仿中國的國家,直接複製粘貼中國地名,其中大部分都是湖北省的地名。這個國家就是韓國,相信經常去韓國遊玩的朋友都知道,韓國有些地方的地名和中國地名很相似,甚至還有一樣的,可能偶爾撞名沒有什麼關係,但一連幾個地名都相同這就讓人很懷疑了。
  • 為什麼韓國很多地名和中國很像?都是模仿中國嗎?可算是知道了
    導語:為什麼韓國很多地名和中國很像?都是模仿中國嗎?表現出來的地方就他們的地名,他們國家的地名有非常多和我們中國有相似的地方。其實韓國在很久以前屬於中國,因為那時候中國一直在開拓疆域,那時候我們就有到達韓國並且佔領了那裡,我們中國的皇帝管理過那裡,所以會帶過去我們的文化,所以韓國和中國的聯繫有一段時間還是非常密切的,在哪時候韓國一到時候就要給我們中國進貢,我們不僅是文化會影響到他們我們的治理國家的政策,也會對他們有影響
  • 北方地名為啥這麼土土土土土?
    」地名一旦固定下來,往往很難改變。如果剛好攤上一個略顯「實在」的地名,也只能陷入被土味地名支配的無奈。北方地名本著「老實本分,實在易用」的起名方針,成為當之無愧的土味地名江湖大佬。網易數讀顯示,中國以「屯」為結尾的村莊多集中在北方地區,以華北地區最為常見,大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北方的地名有一種莫名的粗糲感吧。
  • 韓國議員說中國,抄了他們三十多個節目,真相是這樣?
    韓國議員說中國,抄了他們三十多個節目,真相是這樣?韓國的官方媒體《中央日報》報導說,中國的民間電視臺,抄襲了他們很多的節目,根據相關統計,僅僅綜藝節目,就有三十多個,抄襲現象已經到了一個相當嚴重的程度。
  • 唐山地名為啥這麼土土土土土?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北方的地名都這麼土呢? 地名一旦固定下來,其實是很難改變的。如果剛好攤上一個略顯「實在」的地名,也只能陷入被土味地名支配的無奈。本著「老實本分,實在易用」的方針,北方的一些地名成為當之無愧的土味地名江湖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