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坐落於北京西郊,是中國古典園林之首,是一個中國文化的寶庫,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頤和園是傳統造園藝術的大成之作,高度體現了「雖有人作,宛自天成」的造園準則。
交通:
西宮門:乘469、539路在頤和園西門站下,即可到達
北宮門:乘地鐵4號線北宮門站D口出,或乘303、375、384、563、601、683、696、697、718、特5、特10路在頤和園北宮門站下,即可到達
東宮門:乘地鐵4號線西苑站C2口出,或乘209、330、331、332、346、394、601、683、690、696、718路在頤和園站下,即可到達
新建宮門:74、374、437、952路在頤和園新建宮門站下 ,即可到達
門票:
普通票:30元/人;公園+園中園:60人民幣 (4月1日-10月31日 周一-周日)
普通票:20元/人;公園+園中園:50人民幣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周一-周日)
半票:學生及老人憑有效證件可購買半價景區門票。
園中園所含的景點和門票:
德和園5元/人,佛香閣10元/人,文昌院20元/人,蘇州街澹寧堂10元/人。
開放時間:
06:30-18:00,08:30-17:00(園中園) (4月1日-10月31日 周一-周日)
07:00-17:00,09:00-16:00(園中園)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周一-周日)
頤和園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等為代表的生活區,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遊覽區:造型優美的橋,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
經典遊覽線路:
線路一:東宮門—仁壽殿—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佛香閣—石舫—耕織圖景區—如意門(約3小時)
線路二: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佛香閣—石舫—乘船至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新建宮門(約3小時)
線路三: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佛香閣—石舫—蘇州街—北宮門(約3小時)
以上線路也可以倒著走,從各個門進入頤和園,然後從東宮門出去。
小建議:建議從東宮門進頤和園,其它門出去,因為東宮門離中心精華的景點最近,從其他門門進入都需要走十幾分鐘才能到達中心建築群,從東宮門進入最節省體力。
仁壽殿
這裡是慈禧和光緒住園期間臨朝理政,接受恭賀和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吸引人的是一隻蹲在石須彌座上的銅鑄異獸 ,龍頭、獅尾、鹿角、牛蹄、遍體鱗甲,造型離奇怪異,是傳說中的瑞獸麒麟。排列於仁壽殿前的銅龍銅鳳與眾不同 ,我國古代歷來以龍象徵皇帝,鳳象徵皇后,習慣的設置是龍居中間,鳳靠邊側。但慈禧掌權後,便將龍鳳位置顛倒,&34;,以顯示她的權威。
玉瀾堂、宜芸館
玉瀾堂在頤和園昆明湖畔,是光緒帝的寢宮。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曾幽禁光緒於此。宜芸館在頤和園玉瀾堂後,是光緒帝的隆裕皇后在園中的住處。
樂壽堂:
原為乾隆皇帝給母親慶祝六十大壽而建的,後來成為了慈禧的寢宮,樂壽堂面臨昆明湖,背倚萬壽山,東達仁壽殿,西接長廊,是園內位置最好的居住和遊樂的地方。堂庭院內陳列著銅鹿、銅鶴和銅花瓶,取意為&34;。院內花卉植有玉蘭、海棠、牡丹等,名花滿院,寓&34;之意。
樂壽堂庭院內還有一塊百家石,記得只能看,不能合影哦!
長廊:
頤和園的長廊是世界最長的畫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中間穿過排雲門,兩側對稱點綴著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重簷八角攢尖亭。象徵春夏秋冬四季。全長七百多米,共二百七十三間。長廊之上,雕梁畫棟,一幅幅斑斕的彩畫,更使它絢麗無比,風採迷人。這些畫,有園中牡丹,有池上荷花,有林中飛鳥,有水下遊魚,也有亭臺樓榭、湖光山色。一幅幅構圖生動、形態逼真。
佛香閣:
佛香閣建築在萬壽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臺基上,南面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為中心的各建築群嚴整而對稱地向兩翼展開,形成眾星拱月之勢,氣派相當宏偉。
登上佛香閣, 可飽覽昆明湖上風光和四周景色,還能看到萬壽山在遠處西山群峰的屏嶂和近處玉泉山的陪襯下,小中見大,氣勢非凡,蒼松翠柏,秀色蔥蘢。佛香閣面對的昆明湖又恰到好處地把這個畫面全部倒映出來,山之蔥蘢,水之澄碧,天光接引,令人蕩氣舒懷。
石舫:
石舫又名清晏舫,古詩中說,&34;,這真是中國文化下最妙的絕句之一,在園林裡面建石舫不僅僅是為了證明我這個水是活的,是可以坐舟來遊的,為的正是在&34;中,突出&34;的境界來。
十七孔橋:
昆明湖中有一座南湖島,是由一座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這座橋共有17個橋洞,所以叫做十七孔橋。在這17個橋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間向兩端逐漸小下來,對稱排列。水面未凍結時,橋洞與水中的倒影成紡錘形,十分美麗。若是冬至日左右來,會看到「金光穿洞」的美妙風景。
銅牛:
銅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當年乾隆皇帝將其點綴於此是希望它能&34;,長久地降服洪水,給園林及附近百姓帶來無盡的幸福。為了闡述建造銅牛的意義,乾隆皇帝特意撰寫了一首四言的銘文,用篆字書體鐫刻在銅牛的腹背上。銅牛是頤和園昆明湖東岸邊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藝術珍品。
蘇州街:
蘇州街,是一個仿江南水鎮而建的買賣街。清漪園時期岸上有各式店鋪,如玉器古玩店、綢緞店、點心鋪、茶樓、金頤和園蘇州街銀首飾樓等。店鋪中的店員都是太監、宮女妝扮。皇帝遊幸時開始營業。後湖岸邊的數十處店鋪1860年被列強焚毀。現在的景觀為1986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