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
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4月中旬,正是暮春時節,剛剛經歷疫情逐漸復甦的宣恩縣城,迎來了「愛鳥周」。保護生態環境,呼籲和喚醒人們更好地保護鳥類,對於地處宣恩縣境內的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轄區的村民們來說,沒有任何時候比此時更迫切,更需要。
由湖北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宣恩縣人民政府舉辦的2020年「愛鳥周」系列活動,拉開了該縣愛鳥護鳥、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序幕。
「愛鳥周」系列宣傳活動,僅僅是湖北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年來廣泛開展鳥類資源保護行動的「冰山」一角。
廣泛宣傳,提高全民愛鳥護鳥意識
「鳥類是自然環境的真正衛士,是人類的真正朋友。一對啄木鳥,可以保護十多畝森林不受害蟲侵襲;一隻燕子,一個夏季可以捕食一百多萬隻蒼蠅、蚊子和蚜蟲……」4月7日,由宣恩縣人民政府與湖北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舉辦的2020年「愛鳥周」活動正式啟動。
鳥類是自然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研究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境內的鳥類資源及其棲息環境,是保護區的重要任務之一。2018年,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聘請湖北大學組織鳥類專家,對保護區內鳥類資源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全面科學調查。
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有鳥類16目52科249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動物40種(Ⅰ級1種、Ⅱ級39種);中國瀕危鳥類動物9種;中國特有鳥類動物7種。在這249種鳥類中,湖北省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動物有45種,國家三有保護動物172種。湖北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豐富的鳥類資源,對維持鄂西南境內生物多樣性、保護鳥類種質資源和森林病蟲害生物防治具有十分重的生態環境保護價值。
為了真正保護好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境內豐富的鳥類資源,必須在全縣廣泛形成「愛鳥新時代,共建好家園」全民愛鳥護鳥氛圍,努力提高廣大民眾「關愛自然、保護鳥類」的環境保護意識。為此,湖北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把與宣恩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宣恩縣2020「愛鳥周」活動,列入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20年的重要工作目標。
此次活動展出了130塊以鳥類為主的野生動物展板,開幕式上午,參加活動的300多名幹部職工、市民和小學生率先觀看了鳥類等野生動物宣傳展板。
市民觀看野生動物宣傳展板( 嚴益坪 攝)
教導小朋友認識野生動物(嚴益坪攝)
為了使參加活動的廣大幹部職工了解更多的鳥類知識,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放了《鳥類的價值》和《愛鳥護鳥倡議書》各5000份。
活動倡議大家充分尊重野鳥生活的自然規律,與野鳥保持距離,不幹擾野鳥的生活;保護鳥巢、保護森林和溼地環境,不破壞野鳥的棲息地,自覺抵制餐桌陳規陋習,保護自然,保護鳥類。各執法部門要依法履職,嚴厲打擊破壞自然和違反野生動物保護規定的違法行為。
「鳥兒捕食害蟲,保護森林,她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因為有鳥兒,使我們的環境和家變得豐富多彩。」「愛鳥周」活動期間,現場參觀了圖片展的小學五年級學生龍淼說。
湖北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把愛鳥護鳥的宣教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之中。湖北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投資200萬元,籌建了200平方米的野生動植物宣教館,於2019年5月正式開館,集中展示湖北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的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大力宣傳保護區境內豐富的獸類、鳥類、珙桐等動植物資源,積極引導和培養廣大幹部群眾的野生動植物保護意識。2019年共接待中小學生300人次,社會其它各屆幹部群眾200人次。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原有豐富野生動植物資源,因過去大量獵捕野生動物,破壞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導致如華南虎、豹等很多珍稀動物逐步走向滅絕。通過專人講解,引導大家形成「珍愛自然、關心自然、保護自然」環保意識。
多措並舉,開展野生動物資源保護
林海綿延,群山疊翠。
地處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州宣恩縣的七姊妹山,美麗神秘,擁有51萬多畝的林海。
近年來,自然保護區採取科技手段,加大了對野生動物資源的監測與保護力度。
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先後在轄區內設置了18條野外固定監測樣線,安裝紅外監測相機120臺,對保護區內重點地段的金雕、紅腹錦雞、紅腹角雉、勺雞等主要保護對象進行不間斷監測,及時了解和掌握鳥類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變化、生活習性、人類活動影響情況,及時採取強有力措施制止各種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及其生存環境的非法行為發生。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紅腹錦雞
七姊妹山森林公安分局嚴厲打擊各種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公安分局主要承擔著保護區內針對破壞森林資源、非法獵捕野生動物、佔用林地等涉林違法犯罪活動的執法工作和森林防火工作,加強出入保護區的人員管理,為保護區的資源安全保駕護航。在長期宣傳和巡護基礎上,嚴格執法,管教並舉,每年組織開展各類專項行動,依法打擊各類涉林違法犯罪,在保護區內產生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震懾了不法分子,轄區群眾法律意識和環保意識不斷增強。
加強巡山護林隊伍建設。為保護鳥類等野生動物,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了以保護區管理站專職護林員為骨幹、兼職護林員為主體、生態護林員為基礎的愛鳥護林隊伍,現有護林人員150人。每年舉辦兩次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業務培訓班,加強護林人員在野生動監測、巡護等方面知識的業務培訓。強化責任目標落實,將巡護管理任務分解落實到每一個護林員,使保護區內每一個山頭地塊都有人管護,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目標明確,不留管理死角。
出生在大山深處的七姊妹山村民張興紅,生在七姊妹山,長在七姊妹山,對大山有著濃厚的情感。自2015擔任宣恩縣長潭河鄉兩河村支書以來,倡議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村規民約的重要內容,實行群防群治。
村裡成立了村民義務聯防隊,要求中青年村民勇於承擔聯防任務,負責監管兩溪河和七姊妹山,嚴禁在兩溪河捕魚,嚴禁亂砍濫伐林木、亂捕濫獵各種野生動物、亂採濫挖各種野生植物、亂佔林地和野外用火。一系列措施,讓兩河村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得到了極大提高,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成效漸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長潭管理站職工馮林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同時也是宣恩縣觀鳥護鳥隊的主要成員。
業餘時間,他與有著共同愛好的一群攝影愛好者自發組成了宣恩縣觀鳥護鳥隊,在七姊妹山和宣恩縣境內拍攝各種鳥類。假期花上一整天的時間穿行於大山之間拍攝,只為了解到豐富多彩的鳥類世界。對於不時拍到的形態美麗、種類多樣的鳥兒,他會及時在朋友圈曬一曬,順便普及愛鳥護鳥知識,總會圈粉無數。
觀鳥隊於貢水河拍攝的小鸊鵜(馮林 攝)
觀鳥隊於貢水河拍攝的翠鳥(馮林 攝)
觀鳥隊於貢水河拍攝的白鷺(馮林 攝)
拍攝途中,時不時會遇到手持彈弓打鳥的人,他與隊員們很生氣,但總會強忍脾氣,給打鳥人耐心普及鳥類和觀鳥的相關知識,勸阻他們愛鳥護鳥。
2019年,馮林代表七姊妹山管理局參加2019年全省林業系統職工觀鳥比賽,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七姊妹山腳下,村民的環境保護和愛鳥護鳥意識得到了提高。保護區內居民,自覺形成了不傷害、不捕殺、不籠養、不食用野生動物。
大山哺育了村民,村民也時刻眷念著這片大山,呵護這片大山。家鄉幽靜美麗的生態環境,讓保護區及其周邊社區居民深感驕傲和自豪。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們倍加珍惜。
2018年6月上旬,兩河村村民發現兩隻金雕在空中打鬥,有一隻受傷後體力不支,掉落在田野裡。目擊村民將情況馬上報告給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局及時派人到現場救治。經過十餘天精心養護,2018年6月14日,已完全康復的金雕被放歸自然。
康復的金雕(彭宗林 攝)
放眼望去,七姊妹山蒼翠欲滴,各種鳥類在林間築巢嬉戲。山下小河清澈見底,河中魚兒成群,無人捕捉。村容整潔,環境優雅。環境優美,鳥語花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宣恩縣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以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代表,該縣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野生動物繁衍和鳥類的生存提供了適宜的空間,全縣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 張國帆 通訊員 彭宗林 羿成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