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1950年10月,一群傘兵正在從一架美國空軍C-119運輸機上跳傘,他們要空降到地面上去執行秘密戰鬥任務。下面一塊塊的不規則形狀的田地尚未遭到炮火的侵襲,看上去依然很美。
【圖2】1950年12月21日,為了逃離戰火的侵襲,一群朝鮮難民正在排著蜿蜒的隊伍,準備登上北朝鮮興南港的一艘船,從此開啟背井離鄉的逃難之路。
【圖3】1952年1月16日晚,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坦克營正在執行夜間戰鬥任務。坦克射出的炮彈爆發出的火光點亮了夜空,讓人看著照片似乎都能聽到這一頭頭鋼鐵巨獸發出的咆哮。
【圖4】在仁川登陸期間,一艘美軍艦艇正靠近海堤,將船上的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的士兵送上堤岸。
【圖5】1953年6月18日,在朝鮮戰場的一處美軍陣地上,空炮彈殼堆積如山,這是四天戰鬥之後所收穫的「成果」。在這堆炮彈殼之中,還有幾名美國大兵正在對這堆炮彈殼進行堆放和處理。
【圖6】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的簡陋會議室中,韓戰雙方舉行了停戰協定的最終籤字儀式,標誌著韓戰的正式結束。圖為美軍代表布萊克斯·M·布萊恩將軍(左)與朝鮮代表李相朝將軍(右)交換停戰協議。在李相朝的右手邊,是中方代表丁國鈺將軍和柴成文將軍。
【圖7】1953年7月29日,美國第18戰鬥機轟炸機聯隊的三名飛行員坐在一輛吉普車上,對著鏡頭振臂歡呼。他們剛剛得知了朝鮮停戰協議已經籤署的消息,終於可以回家了。
【圖8】1953年10月17日,為了紀念在韓戰最後一年陣亡的33964名南朝鮮軍人,在首爾舉行了一場紀念儀式。在聆聽李承晚總統講話的過程中,現場的許多婦女悲痛欲絕,泣不成聲。她們中的許多人都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至親的人。
【圖9】朝鮮停戰協定籤訂之後,南北朝鮮雙方以北緯38度線為界,各自後退2公裡,以在雙方之間建立一條非軍事區。1953年7月30日,在南朝鮮非軍事區的南部邊界,美國大兵唐納德·瓊斯正在查看一個剛剛懸掛出來的「非軍事區」的界牌。
【圖10】韓戰從1950年6月25日持續到1953年7月27日。關於這場戰爭的勝負,歷來爭論已久。但這場戰爭對美國所造成的打擊之大,讓他們刻骨銘心。三年戰爭期間,共有36574名美國軍人陣亡,另有103284人受傷。
1995年7月27日,在時任美國總統裡根的支持下,一座由私人出資修建的韓戰退伍軍人紀念館正式開放。紀念館坐落於華盛頓特區林肯紀念堂附近。圖為紀念館草坪上樹立的19座美國軍人不鏽鋼雕像。其中陸軍14人,海軍陸戰隊3人,海軍1人,空軍1人。中國有句成語——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希望美國人能夠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並能夠從中吸取教訓。(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