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詩詞中的家國情懷,真的離我們不遠!

2020-12-23 慶餘說詩詞

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每個人的生命體驗都與家國緊相連。說到家國情懷,我們最早接觸並認知,是在我們的傳統詩詞中。那些詩人留下的優秀詩詞,從小便養成了我們每個人的家國情懷。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說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戰友之間這種共赴疆場,生死不離的情懷,穿過了千年的歲月,流淌至今。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其中又以唐詩和宋詞最為璀璨。上學時期,我們在課本上便領略了唐詩中邊塞詩裡體現的家國情懷,每每讀來無不令人為之驚嘆和振奮。譬如:

王翰「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的灑脫堅毅;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勝利決心;杜甫「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的灑脫從容;張為「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的慷慨激昂,令狐楚「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的深沉悽婉。

而詩歌到了兩宋時期,家國情懷更是成了傳統詩詞中的主旋律。其中以豪放派為主,北宋蘇軾和南宋辛棄疾為其中代表人物。

蘇軾在他的詞裡懷古懷今,抒發報國之志,如「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的激昂壯志;「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心胸。

辛棄疾則在他的詞中懷念沙場和軍旅生涯,如「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裡他希望力挽狂瀾,重整河山的理想追求。

當然,除了上述所說的詩人外,還有很多表現愛國情懷的詩人,如陸遊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就表現了他報國之志未酬的悲憤與不甘。

即便是婉約派的掌門人李清照,也有陽剛之氣的詞作,「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可見其所向披靡,無所畏懼的人生姿態,這種浩然正氣,就應該長存於天地之間,令鬼神變色。

時光流轉,家國情懷不僅只是傳統詩詞中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更是我們所有人對國家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集合。家國情懷,本就離我們不遠,從我們學習傳統詩詞那一刻起,就註定陪伴我們一生。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在詩詞裡重逢家國情懷
    一般認為,如此愛好古詩詞,致力於弘揚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應該學的是中文,起碼是文科。劉建彪偏偏不一般。他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他不做碼農,卻深耕經典。在別人的瓜田李下,彎腰納履,舉手正冠,居然收穫滿滿。 風生水面,雨過留痕。
  • 蘇東坡詠月詩詞的家國情懷
    ■ 劉金祥 一代文壇巨擘雖然已作古千年,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依然充滿溫情、熱度不減,其光耀千古的詩詞作品中溢於言表的家國情懷今人心生仰慕和敬意
  • 閎中肆外 國爾忘家——毛澤東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簡介: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毛澤東詩詞研究專家。10多年來,專注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研究,著有《毛澤東詩傳》《毛澤東的詩人情懷》等,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閱盡人間春色》。2017年11月,人民網開設《汪建新專欄》,集中展示其毛澤東詩詞的研究成果。
  • 「詩詞裡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 「粽」享美好生活
    【詩詞裡的傳統節日·端午】作者:光明網袁晴槐幄如雲,榴花半吐,又是一年端午至。撫今追昔,古人今人都將這種美好願景和家國情懷落筆成文,藏於詩詞佳作當中,化作記憶,加以傳承。端午節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蘇軾《浣溪沙·端午》寫道:「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人們以五彩絲線系手臂,名之為長命縷;胸前佩掛符籙,以避災邪。
  • 唐寧遠:端午詩詞裡的家國情懷
    端午詩詞裡的家國情懷文 | 唐寧遠端午歷來就是一個富有詩意和愛國傳統的節日,家國情懷是端午最美的文化底色,穿越雋永的古詩詞,赴一場千年之約,品一場文化盛宴,別有一番情趣。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字字血淚,句句哀鳴。「空惆悵,誰復吊沅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元代舒頔讚嘆屈原心憂家國、情牽百姓、勇於探索的精神。
  • ​《詩詞與家國情懷 》講讀會及詩歌音樂朗誦會在蓮花北社區工作...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5日訊(記者 陳彬 通訊員 楊婷姻 )近日,「福田區第四屆文學精品有聲閱讀藝術節」之《詩詞與家國情懷》講讀會及 《詩詞與家國情懷》詩歌音樂朗誦會在蓮花北社區工作站成功舉辦。
  • 古詩文中的家國情懷: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中華古代詩詞,似星光浩繁,如日月奪目,其中不乏表現家國情懷之名篇。重拾傳統文化,吟誦歌賦詩詞,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古人將國家存亡置於最高地位的情懷,也能感受到古人將個人命運與國之統一緊緊相連的胸襟。
  • 夜讀|沙土中的家國情懷
    主播讀經典,陪您說晚安,各位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夏津縣融媒體中心主播遲馳,今天和大家分享遲磊老師的《沙土中的家國情懷》。沙土中的家國情懷文/遲磊詩人艾青這樣說過:「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 南唐國君李煜最經典的六首詩詞,來品一品他詩中的家國情懷!
    他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在詩文中也有一定的造詣。在他的詩詞裡,看到最多的就是家國情懷,今天我們就來品一品他詩中的家國情懷!這首詞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煜的絕命詩。相傳他寫下這首詞以後,宋太宗以為他有興國的想法,於是就派人賜藥酒將他處死了。李煜原是一國之君,也正是亡國才成就了他在千古詞壇中的地位。
  • 學生品讀詩詞 感受家國情懷
    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溫秋圓以「古詩詞中的鄉愁」為題,通過古詩詞中表達鄉愁的意象、走進《蘇幕遮》裡的濃濃鄉情兩部分內容,與師生們解析古典詩詞的情感美,講述學習詩詞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學生們提升古典文學素養,注重心靈修煉。 「古典詩詞的魅力體現在許多方面。
  • 寫作訓練: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
    在觸摸鄉村中,我收穫了一份家國情懷。目前,農村的水、電、路、信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但在決戰脫貧攻堅和奔小康路上,諸如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也需要我們進一步努力。我也在思考,如何讓更多年輕人留在家鄉,創業致富,而我們又能為他們提供怎樣的組織關懷、政策支持。從長遠看,這樣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兒童面臨的生活問題,也能讓鄉村持續葆有生機和活力。
  • 家國兩相依——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王學斌: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只有讀懂了中國人心中的家與國,才能理解那些在抗疫中的犧牲和奉獻。而說到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就繞不開中國古代社會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
  • 詩詞與肉,家國情懷,萬花筒式的文人──蘇軾
    一者為詩詞文化,一者是飲食文化。在一眾「飲者留其名」的風流人物中獨居風格。 又比如「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他們都在各自領域裡獲得最極致的認可,可是一個人把幾個興趣愛好都做到了極致又是什麼體驗呢,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堪稱文化界的「文人萬花筒」蘇軾吧。
  •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其中大家都想到了家國情懷這個詞。家國情懷詞典是這麼解釋的,所說的「家國情懷」,其概念是多層次的:家國情懷起源於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識分子階級優越性的自我標榜,具有狹隘性。同時,家國情懷在形成過程中,與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宗族倫理、個體意識是密不可分的,是經歷了戰爭失敗、骨肉分離、國破家亡之後傷痛思維的沉澱。
  • 二十句經典愛國詩詞名句,感古人厚重家國情懷
    本文梳理20句經典愛國詩詞名句,感受古人深沉的家國情懷。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國殤》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徐錫麟《出塞》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 抗疫文藝中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素有的思想情感,更是推動中華民族傳承賡續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抗擊疫情中,「家國情懷」始終貫穿著文藝創作的各方面全過程,發揮著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凝聚起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家國敘事呈現三種創作邏輯。第一, 從「家」出發的微小敘事。家,是烙印在中華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記。
  • 「忠孝傳家——傳統人物畫中的家族信仰與家國情懷」專題展揭幕
    12月12日,「忠孝傳家——傳統人物畫中的家族信仰與家國情懷此次展出的60餘明清時期人物畫作品,豐富立體地展現了傳統家族的生活場景以及情懷信仰。 對於觀眾,展覽是一次追溯先代歷史、瞻仰先賢文明的精神充電,喚醒人們對家風建設的關注。該展覽由長沙大觀文化、1978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逸點藝術機構承辦。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傳統文化中最寶貴也最活躍的精神資源。在近兩個世紀驅逐外侮、建構現代民族國家的過程中,它發揮了難以估量的積極作用。今天,在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家國情懷」也有了新的發展。
  • 家國情懷時時在
    在庚子年的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裡,中國人夜以繼日抗擊疫情,讓我們看到了那曾讓人熱血沸騰熱淚盈眶的家國情懷,原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早已融入了血脈,不善於訴說。國家英雄鍾南山那濃濃情懷,藏在年逾八旬的老人捐出的那一疊泛黃的積蓄裡,寫在一批批青年醫護工作者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請戰書裡,這種愛與情懷融入在小學生一張張繪聲繪色的戰役手抄報裡,這種愛與情懷更體現在每一個中國人宅在家裡不出門
  • 軍人的家國情懷,在使命任務中熠熠生輝
    無論是行走在邊防線上持槍巡邏的戰士,還是坐在家中電視機旁的軍嫂軍娃,此時,他們都會產生這樣一種憧憬:在2021年,願把家國情懷化作一團火,燃起更濃更烈的愛國熱忱。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國人歷來重視家國情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早已成為一種人生追求和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