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10月8日,據領事直通車消息,近期,詐騙分子的「套路」不斷翻新升級,詐騙手法愈發「真實」,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布防詐騙提醒,建議中國公民提高警惕、切莫上當。
目前,詐騙分子冒充使領館及國內公檢法部門人員進行詐騙時,為避免被人識破,會不斷補充騙術細節,如提供所謂的公文編號、警官證、帶有公章的傳票等。此外,在冒充國內公安部門工作人員時,詐騙分子往往「因地制宜」。如冒充上海、廣州等警方稱當事人涉嫌走私、洗錢案;冒充雲南警方稱當事人涉嫌販賣毒品;或冒充北京警方稱當事人涉嫌偽造銀行卡等。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表示,愈發完善的詐騙細節,都是為了幹擾接聽電話者的判斷,進一步騙取信任。事實上,中國駐日本大使領館並不會通知公民去使館領取公文,國內公檢法機關也不會通過電話、微信、QQ等跨國辦案,任何通過網絡發送的警官證、公文、政府文件等均為偽造,接到此類電話立刻掛斷即可。
受日元匯率波動影響,部分留學生在交納房租、學費時選擇找熟人或網友兌換日元,被騙案件明顯增多。詐騙分子與受害者的所有聯繫均通過網絡,一旦收到錢後會立刻將受害者拉黑。大使館方面指出,私自換匯不僅可能損失錢財,更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捲入洗錢、詐騙、逃稅、恐怖融資等犯罪活動,從受害者變成「罪犯」。因此,提醒中國公民切莫輕信微信群等網絡上的「優惠換匯」廣告,即使是熟人好友也有被騙風險,換匯應到正規金融機構辦理。
此外,在日本沒有相關資質從事代購業務涉嫌違法,有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在日華僑等想掙外快、對新技術不了解等心理,在傳統的物品代購之外設計新型騙局。不法分子通常在微信、QQ群中發布「招聘代購」等消息,並讓應聘者通過WebMoney等網站充值電子貨幣、購買各種充值卡、遊戲卡或使用偽造信用卡購物等。詐騙分子獲取充值信息後,便會將受害者拉黑。
中國駐日使館提醒中國公民,通過正規渠道尋找合法、符合自身在留資格的工作。如已上當受騙造成財產損失,應及時向當地警方報案。如涉案贓款是通過中國大陸地區銀行卡轉帳取現的,可同時向國內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110報警電話介紹案情,並提供涉案銀行帳號,或通過110報警電話轉接,查詢當地反詐騙中心報警介紹案情,並提供涉案銀行帳號,公安機關可在第一時間採取有效措施,止付凍結,力爭追贓挽損。
新京報記者 王真真
編輯 鄭藝佳 校對 李世輝 圖片 王遠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