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能讀幾多書?——《書海泛舟記》讀書筆記

2020-12-24 司馬文君

這本《書海泛舟記》是作者範福潮在《南方周末》同名專欄的文章合集,基本上說的是自己的書緣、書事,讀罷掩卷沉思,令人回味無窮。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除了作者侍奉母親,追思父親的動人片段,還有隨父讀書的回憶,而我們也可以從本書裡極具指導性和參考價值的讀書方法裡得到一些啟示。

作者在書裡列舉了一些有效的讀書方法,比如父親教他如何讀莊子的《秋水》:「經史子集,各有讀法。莊子更奇,每篇都有不同的讀法。最基本的讀法有八種:一注音,二解字,三句讀,四釋意,五連篇,六涵泳,七辯論,八開講。當年我教書時,《秋水》一篇,光是注音、解字,就準備了一個禮拜。」這種功夫更適合讀古書,尤其是生字較多的古詩文,比如《詩經》。恰好在書裡也提到了如何巧讀《詩經》,這個方法更具體,更容易操作:

先從字詞開始,把每篇中的熟詞、成語抄下來,編個詞彙索引;然後把佳句抄下來,編個佳句選。做完這兩件事,你對《詩經》了解得就差不多了。

讀了這麼多年書,我發現參讀法最有用,尤其讀史。比如在讀《左傳》時,可以參讀《國語》和《史記》等諸子書,參讀書目多多益善,只要精力足夠,就儘可能網羅相關書籍來參讀,也可以這麼說,倘若不用參讀法,很難讀通《左傳》。因為參讀法可在不同書籍之間勘比,找出其中的關聯,也好梳理脈絡。記得熊逸在一篇專欄文章裡說過梳理脈絡也是極好的讀書方法,因為死磕經典本身是沒用的,只有跳出經典,把它的來龍去脈梳理清楚,許多抓破頭皮都想不出答案的問題一下子便輕鬆解開了。就如易學,經典就一部《周易》,只死磕它很容易走進死胡同,從《左傳》、《國語》等入手,就可以知道《周易》時代的人都是怎麼理解和使用它的,遇到問題時就容易想通了。

說到讀詩,不少父母在孩子兩三歲就開始教他背唐詩了,美其名曰「詩教」,好像孩子在別人面前多背了幾首詩,自己很有面子似的,甚至以為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了,其實是拔苗助長,弊大於利。就如作者所說的:「讀詩,不是為了將來寫詩,僅為欣賞。既是欣賞,起碼要等孩子長到大致能讀懂古詩的年紀(小學三四年級),在不理解的情況下,過早背誦,大量背誦,記得快,忘得也快……」可惜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卻沒想過這一點。

我們讀書總想多多益善,尤其是別人認為的經典都想找來讀,生怕錯過了什麼,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畢竟一個人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去閱讀經典原著。這時候不妨讀一讀朱自清的《經典常談》,對經典有最低限度的了解也是一樣讀書方法,就如你沒時間精讀《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原著,卻可以去翻一翻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一樣,因為集注或導讀性書籍更容易讓人理解一本書。

當然,選書就非常重要了,雖然我們不可能像作者父親範老先生那樣「漢至初唐八百多年,僅選一部《陶靖節集》……民國作家僅選魯迅一人」,這未免苛刻了些。不過書是永遠讀不完的,畢吾生有涯,而知無涯,讀透少數書即可,否則看到這兩句話時一定讓人直冒冷汗:

你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規劃一個適當的閱讀範圍,選少量經典,由淺及深,循序漸進,一卷一冊,讀熟解透。朱子曰「學者所患,在於輕浮」,像你現在這種心態,縱讀萬卷書,也是過眼煙雲,到老只是書蟲而已

除了讀書方法,梳理提到的寫作技巧同樣值得我們參考。比如範老先生不提倡寫時文,因為寫應時的文章,無非是仰慕虛名而已,用今天的話說是吸引眼球,賺流量,動不動就以 100000+ 文章為豪。畢竟「文字要真、要美,抒胸臆,見性情,不媚時俗,有益後人。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即使一生不留一篇文字,遍讀古今中外佳作,也是樂趣。」董橋那段豔文說得更絕:

至於政治評論、時事雜文等集子,都是現買現賣,不外是青樓上的姑娘,親熱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回事了。

不少人都是只讀書不動筆墨,雖然讀書數量驚人,但是沒有多少東西真正成為自我沉澱的,挺可惜。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我們每讀完一本書,寫寫讀書筆記或書評,那麼當我們寫夠 100 篇讀書筆記時,量變一定引起質變。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人一年讀了一百多本書,卻收效甚微的原因。就如我在寫的這篇讀書筆記,雖然原創性的東西不多,但是經過這一番折騰,還是有很大收穫的,至少書看得更認真了,也讓我開始動手寫筆記的習慣,當我寫到 100 篇時,一定有東西沉澱下來,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如果寫不了太長的讀書筆記,也可以制定最小輸出計劃,比如作者的父親要求他「每天必須寫滿一張才算數」,這是作者在少年時被罰作百字文的經歷。他把十六開紙裁成四條,讀書時見到短文,先數字,百字之內的妙文,便抄下來,在紙條背面注音、解詞、注釋。比如顏真卿《與李太保乞米帖》44字,陶弘景《答謝中書書》68字,劉禹錫《陋室銘》81字,諸葛亮《誡外甥》88字,莊元臣《鴝鵒鳥》,99字等等,而《世說新語》和尺牘則成了作者摹寫百字文的範本,這一點仍值得我們學習,也是寫作積累素材的好方法。

在本書中,作者列出來的書單值得一看。比如呂叔湘翻譯的《文明與野蠻》,這是美國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寫的,他把人類文明發展史梳理得非常清晰,史料豐富,又相當有趣,只不過人類學畢竟是冷門學科,關注的人不多,更不用說專業著作了。

我們相對熟悉的《詩經》,餘冠英註譯的《詩經選》(選詩106篇)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如果你有興趣通讀全部《詩經》(305篇),建議讀高亨的《詩經今注》,也可以讀陳子展先生的《詩經直解》,陳書包含對《詩經》全文的翻譯、對名物、詞句的辨析和各篇主旨的考辨,代表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詩經》研究的最高水平。

在神話學領域,可以閱讀袁珂的《古神話選釋》、《中國古代神話》和《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豆瓣評分都在九分左右。這三本書,基本囊括了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同類別的書可以不用看了。

另外,蔡志忠漫畫系列也值得翻閱,他把古代典籍繪成漫畫,包括孔、孟、老、莊、列子、孫子、韓非子諸家之說,大學、中庸、論語,史記、六朝怪談、世說新語,唐詩宋詞,聊齋志異、菜根譚等網羅殆盡,其中三聯出版的《蔡志忠古典漫畫》更是讓人愛不釋手。

書翻完了,才發現讀書人大多時候是孤獨和寂寞的,我指的是沒有人時常陪伴,不過一個愛讀書的人總是有辦法自娛自樂的,就如漂流到孤島的魯濱遜說的那樣:「我希望世人都要從我這最不幸的處境取得一個經驗教訓,就是在最不幸的處境這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這件事還是讀書,可是人的一生究竟能讀幾多書呢?

相關焦點

  • 「讀」書~10位文學大師的讀書秘籍
    梁啓超:讀課外書為必修課。如何讀書?在梁啓超看來,讀書有精讀,泛讀之分。「心不細則毫無所得,等於白讀;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不能博搜資料。」梁啓超注重記筆記,好記性的人不見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較的倒是記性不甚好。 魯迅:讀書有六法。大文豪魯迅非常講究讀書方法。魯迅在博覽群籍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特色的讀書方法。
  • 高中生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的格式
    高中生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的格式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讀書筆記的寫法,供參考!讀書筆記的格式是什麼樣的(一)提綱式讀書筆記。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
  • 連看了幾本關於如何記筆記的書,才發現我根本不會記筆記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我對2020年進行了總結,發現自己雖然一整年讀了150多本書,但是讀書筆記卻沒有記錄多少。在2021年的計劃中,我將讀書筆記加入了閱讀任務之中。為了改善讀書筆記的質量,我閱讀了幾本關於記筆記的書,我竟然的發現我自己其實根本就不會記筆記。
  • 如何將讀到的書學以致用,三個步驟教你寫出最強讀書筆記
    你有沒有過和我一樣的煩惱:讀了很多的書,卻沒有真正記住什麼東西,只是走馬觀花的讀了一遍,到頭來卻沒一點收穫。後來在一位朋友的建議下,我開始做讀書筆記,才慢慢地將在書中學到的知識為我所用。楊絳在寫《錢鍾書如何做讀書筆記》的時候也說過,「錢鍾書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 努力讀書2年寫出百萬筆記,才發現這樣讀書才是對的
    它不是什麼特別的方法,而是一個理念和態度,其實跟平時理解的深度閱讀差不多,更加追求讀書的深度和效率。如果你讀了幾十本書,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沒有找到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沒有用裡面的知識影響改變你的生活,只是記一堆筆記和書評,你說這樣一年讀100本書有什麼價值,不討論他們的對錯,起碼不是我們追求的方向。
  • 個人提升:外國人如何高效做讀書筆記?
    如何做讀書筆記?編譯文章僅供學習交流分享,原文標題:如何做讀書筆記?原作者:Scott H. Young讀書筆記,如果記錄且使用得當的話,在學習過程中可謂是一款不可多得的高效學習工具。筆記能夠延長你的記憶。我之前有解釋過為什麼書寫是大腦的外部增強力,使您可以更深入的思考並解決更困難的問題。
  • 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寫作還是寫不出來?
    比如看電視看到感興趣的人物,記下來;和朋友聊天,聊到某個地名很想了解,記下來;逛街路過一個櫥窗,被裡面的色彩搭配所吸引,記下來等等,這些突然閃現的點點滴滴,可以作為日後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的重要參考信息。如果我們一開始已有關注的領域,明確知道自己想要閱讀哪方面的書籍,那麼選書時範圍就縮小了很多,可以在網上搜索主題相關的書籍。
  • 沒點美術功底還不好意思秀筆記了
    近日,網上一大波學霸的筆記秀上了熱搜,「南京醫學生教科書級筆記」「復旦學霸的神仙筆記」相繼登上熱搜,個個都是靈魂畫家型學霸。「雲教學」近2個月,老師們打趣學生記筆記不僅成了「畫家」,還各有「派別」。看了他們的筆記我震驚了,這畫得也太好了,這沒點美術功底還不好意思秀筆記了。由此可見讀書學習,記筆記是很重要的,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能夠再次加深對內容的記憶。古人所說「手抄一遍,勝讀十遍」不是沒道理的。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PPT讀書筆記
    ▎第一章丨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當你決心開始記筆記,你讀書的過程便不再隨便,而是充滿目的性和主動性。筆記可以 幫助你真正消化書中信息,使之成為你的一部分幫助你深入理解書中要點,並方便隨時翻閱參考選擇合適的書籍,決定了整個讀書過程的質量,一本不合適的書,即便讀書筆記做得再好,也很難得到好的收穫。
  • 讀完書就忘了?讀書沒用?別擔心,這本書能幫你解決各種閱讀問題
    3、限制書的數量近年來,一股突如其來的快速閱讀風被掀起,許多人以一年能讀上百本書而自豪,並且自滿,似乎書讀得越多,力量就越大,是真的嗎?在這本書中,我提到過:30歲以前300本,然後每年50本,因為您閱讀了更多,所以付出的結果和結果將是關鍵的。
  • 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弄清這三點,給你的讀書技能升個級
    至少筆者從小到大很少意識到,讀書居然是有方法的。讀書這麼簡單的事還要什麼方法?不就是拿起就對嗎?一遍不懂,那就再讀一遍,還能有什麼難度?固然像我這種方法讀下來,也能記住書中一二,但不可否認,效率太低。大多時候,只是像叔本華說的,順著作者的思路走了一遍,沒有深度思考。讀完之後,書也乾淨,腦子也乾淨。所以我們有必要學習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 3步驟+「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簡單、實用的技巧讓讀書升華
    如果想在讀完每一本書後都有紮實的收穫,就需要有技巧地寫讀書筆記,並養成長期的習慣。讀書筆記的本質是一種思想輸出。因為想著要做筆記,所以讀書的時候遇到不懂的部分,就會反覆去讀。遇到心動的地方,也一定會多看幾眼。讀書的效果自然會不同,閱讀的質量會明顯提升。既然不是抄書,那麼怎麼確定要記錄的內容?
  • 讀書札記:在閱讀和旅行中學會欣賞-讀書筆記摘抄
    ,讀後感,讀書筆記摘抄,以下內容是讀書札記:在閱讀和旅行中學會欣賞-讀書筆記摘抄 ,更多讀書筆記範文請關注讀書筆記大全及新東方網高考頻道。 點擊進入讀書筆記大全   讀書筆記怎麼寫?讀書筆記格式   讀者將自己在閱讀時獲得的資料或者心得體會記錄下來的一種文體。
  • 做網絡讀書筆記要解決三個問題
    實際每個人,只要翻書閱讀,就會有自己的思考,記錄下來發布出去這就是網絡讀書筆記了。以前也做讀書筆記,但屬於隨手記的那種,不系統,書讀完,放起來也輕易不會翻看了。最近半年,閱讀書籍後開始在網上做編號的讀書筆記。感覺還是蠻有收穫的,特別是超過100多條後,更是沉甸甸的感覺,跟心理沙盤日記一樣。
  • 讀書筆記——學會做讀書筆記,整理自己的寫作素材庫
    為什麼必須要做讀書筆記?因為如果一味低頭讀書,讀完就忘就是常態,甚至合上書本那一刻,你已經講不出書中重點。而這點對於實現讀書變現就是最大的障礙。同樣的起跑線,別人都已經開始拿稿費了,他卻連基本的書還沒看透,又怎能寫得出來,又如何變現呢?關於讀書筆記的重要性,我們不多做闡述,現在直接開始講乾貨:如何做讀書筆記?
  • 蔥鮪火鍋筆記法:這樣寫好讀書筆記,才能活用你的知識
    寫讀書筆記似乎還是在學生時代的事情,步入社會可能做得最多的是會議筆記吧。讀書筆記對於閱讀,是有多重要呢?讀書筆記可以把閱讀過的知識「儲存」起來,如果你吸收不完,時不時拿出來翻閱,能讓你腦海裡重現知識。2放大讀書的作用3創造別具一格的記錄方式我們普通讀書的方法都是3步驟:購書→讀書→歸檔。只有這三個步驟,書籍在腦子裡的記憶時間會很短,可能過幾天就忘記,書是讀過了,但是卻沒有記得住,最後書籍又在某個角落毫無價值。
  • 《跟著考霸記筆記》:開掛的人生從學會記筆記開始
    有的孩子甚至認為自己就不是讀書這塊料,因而,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有沒有一種好的學習方法能幫助到孩子呢?答案是有的。我們看到也有一些學霸在學習的時候非常輕鬆,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和記憶的方法。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叫《跟著考霸記筆記》當我翻來這本書的時候,我被書中這些記筆記的方法吸引了。
  • 一本人物眾多且形象豐富的書,小學生要怎樣做讀書筆記?
    今天帶來的是一本有趣的書,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成人讀起來也頗覺有意思,要是爸爸媽媽能和孩子一起閱讀,肯定會收穫頗豐!書名《動物農場》,作者是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這本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書中講述了農場裡的一群動物之間發生的故事。
  • 想做讀書筆記,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就明白了
    讀書筆記的作用是,可以幫助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清晰地記錄每一篇文章的邏輯脈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和記住這篇文章;讀書筆記可以讓一本書從厚變薄,從一篇文章的開頭至結尾,從書中具體的語言文字變成腦子裡抽象的地圖。我們在讀書時,讀完某一篇文章的時候,要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脈絡寫出來,也就是做讀書筆記,這就好像畫地圖一樣,使看過的書印象更加深刻。
  • 一讀就忘,讀書效率不高,麥肯錫教你怎樣高效快速地閱讀一本書
    導語:一讀就忘,讀書效率不高,《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教你怎樣高效快速的閱讀一本書。讀書是自我成長的主要途徑,也是讓心智變的成熟最有效的方法。很多人抱怨拿起書看著看著就跑調,讀了很久反反覆覆還是那幾頁,一本書讀下來沒有小半年也快一個月了。想找一種方法既能掌握書中的精華,又能快速地閱讀,這是很多愛讀書的我們最理想的讀書狀態。到底該怎樣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