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購臺灣商品可用人民幣結算
日前,臺灣元大銀行與快錢宣布將聯手開展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推出B2C個人人民幣跨境支付業務。這是今年2月份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啟動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以來的又一項創新項目落地。
今年年初,銀聯支付、快錢、通聯等5家支付機構分別與合作銀行對接籤約,正式開展跨境人民幣直接支付的創新業務。但當時支持該項服務的網站和項目尚較少,此次元大和快錢合作後,大陸消費者到臺灣網購可省去貨幣兌換環節。從消費者到結算組織,從銀行到商戶,都是以人民幣結算和計價,規避了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是兩岸P2C跨境人民幣直接支付的突破。
為跨境支付帶來空間
根據臺灣元大銀行與快錢雙方籤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元大銀行依託自身的電子商務平臺,協助臺灣地區中小企業及網絡商戶開拓跨境電子商務市場,將商品銷售給中國大陸的買家。快錢則通過創新的跨境電子支付系統,打通海峽兩岸的人民幣支付,協助元大銀行以電子化的方式完成整個跨境貿易的全流程,從而縮短交易周期,提升結算效率。
日前,元大銀行與快錢公司戰略合作的首款產品「元大e付通」正式上線。大陸的個人和企業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支付購買元大銀行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各類寶島特色商品,包括食品伴手禮、美容保健、3C數碼等,並且還能通過「元大e付通」查詢貨物寄送進度。與此同時,赴臺求學的大陸學生學費繳納也可以通過在線人民幣跨境支付完成。所付款項將通過快錢系統,結算到臺灣商戶在元大銀行開設的人民幣帳戶內。
有分析指出,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和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商戶選擇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電子商務B2B以及B2C,為跨境人民幣支付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有臺灣企業表示,自從臺灣成立人民幣清算銀行後,現在企業非常願意接受人民幣,企業接到人民幣後的匯兌非常方便快捷。此外,該平臺實現了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流合一,並通過電子化的方式提升了貿易效率。
結算時間最快只需1天
在當前兩岸貿易中,商家和消費者雙方都需要以美元作為計價和結算貨幣,並一般通過銀行開設信用證方式進行貨款付清。由於以美元作為計價貨幣,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的商戶都會承受兩次匯率轉換造成的匯率損失。而使用銀行信用證的方式,使得資金在整個流轉過程中拉長2—3天,使得企業的資金回流速度存在一定的壓力。
此外,個人消費者在直接跨境購買物品時,過去必須依賴像VISA、Master一類的國際支付機構。快錢海外業務部總經理仇晟表示,通過「元大e付通」跨境購物,資金從大陸出款到臺灣只需2天,跨境人民幣結算最快只需1天。業務範圍除了正規的大宗貿易和小額商貿外,還有航空機票、酒店住宿、留學教育等。仇晟透露,此次合作的人民幣跨境資金清算,並沒有走往常的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系統,而是直接利用中國銀行在臺灣的清算行與元大銀行進行結算。
值得注意的是,9月25日,央行副行長劉士餘在上海表示,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已經取得顯著進展,將落戶中國上海。過往,包括人民幣在內的所有跨境支付均需要使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系統。由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發展及跨境清算需求的進一步增加,成立由央行主導的支付系統成為了中國金融體系國際化的核心訴求之一。
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和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線上及線下跨境人民幣業務市場需求日益旺盛。2013年,線上跨境人民幣業務市場規模達到2112億元人民幣,線下跨境人民幣業務市場規模近4000億元人民幣,其中,60%的市場來自於對人民幣認可度非常高的港澳臺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