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富有四海,皇宮裡為什麼不建廁所?

2020-12-15 黃門左侍郎

皇帝富有四海,皇宮裡為什麼不建廁所?古代的皇宮沒有廁所,幾千人的內急如何解決?

在日本的官方機構中,有個名叫「官房」的,是日本內閣所置的行政機關,負責整理閣議(內閣會議)事項、內閣的庶務,以及對各部門的施政作出總合調整。以內閣總理大臣為主任,內閣官房長官(兼國務大臣)統括事務。內閣官房長官相當於政府秘書長。首相外訪時,代理首相職位,是日本內閣中首相以下最重要的閣僚位置。

其實,在清朝,「官房」是個很汙的詞,就是帝後們使用的馬桶。日本人那麼熟悉中華文化,為何將自己最重要的機構命名為官房,實在令人費解(也許是翻譯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令人費解的事,人有三急,皇帝那麼有錢,宮中為何不建廁所,而靠馬桶應急?這就要從硬體建設上找原因了。

古代的廁所其實非常簡陋,許多地方稱之為茅坑。所謂茅坑,就是在家旁邊挖個坑,再搭個簡單的草棚遮雨擋羞,就齊活。坑中的糞便積聚到一定程度,就用來澆地,廢物利用,一舉兩得。但是,這樣的芧坑,招蠅惹蚊,天氣一變就臭氣燻天。

在現代的抽水馬桶等先進廁具發明前,男人們大多是蹲茅坑,女人則躲在閨房裡坐便桶。幾千人往來的皇宮,得要修建多少個芧坑才可滿足眾人所需啊?同時發起臭來,那皇宮還有何神聖可言?

由此推彼,皇宮不建廁所,其實很好理解,因為在古代,城市的地下排汙系統並不完善,更沒能接受到先進的「化糞池」理念,如果在故宮建大量廁所,就需要挖大量地下溝渠排汙。故宮居住的人這麼多,沒幾天只怕溝渠中排洩物的味道就會瀰漫整個故宮。正是有鑑於此,皇宮中才沒有修建廁所的。

活人不能讓尿憋死,沒有廁所的皇宮,宮中的人們還是人方便的,於是,就只能人工服務了——那些乳香者,就是最早的「鏟屎官」了,他們的職責就是負責收集糞便並運送出城去。

故宮裡的人,在沒有廁所的前提下,使用的是專用廁所器具。這些器具包括馬桶、便盆、恭桶、凳子等等。皇宮裡的等級不同,所使用的器皿也不同。清王朝時期沿用前明習慣,皇宮內大小便均用馬桶解決,而皇帝、皇后和嬪妃用的馬桶稱為「官房」。「官房」就等同於「流動廁所」,皇帝走到哪兒,太監們就將官房抬到哪兒。

而皇帝小便用的叫「虎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夜壺」), 其來緣來自於當年李廣曾經射死過一隻老虎,射死老虎後就製作了一個像老虎頭一樣的尿壺來使用,於是後來把稱之為「虎子」。帝使用的「官房」「虎子」都由專門太監進行保管,肯定不能放在寢宮裡,但各處空房裡都要備著。而皇帝一有急要馬上就要弄來,否則便是欺君之罪。據史書記載,皇帝在小便的過程中,容器不是直接放在地下,而是有一個服侍人員端在手裡的。

作為晚清最有權勢的女人,得食人間煙火的慈禧太后,入廁拉粑粑之事也得親自完成。據宮女們的回憶,我們可以還原一下慈禧太后一天的經歷:慈禧太后一般是早晨四、五點鐘起床,梳洗完、用早點、吸足煙,然後穿戴整齊由宮女太監伺候著去養心殿接見王公大臣(稱「叫起」),大概兩個小時左右。回來後,換過衣服,吃個點心,喝碗茶,吸兩管煙。這時,慈禧太后就要上廁所了。

於是,慈禧的「官房」就要隆重出場了。慈禧用的「官房」,那真真切切是件國寶。慈禧用的"官房"乃檀香木雕刻而成,外形是一條大壁虎,四爪落地恰成四腿底座。壁虎肚子鼓鼓的活像一個大葫蘆,正好是官房的肚子。尾巴緊緊地捲起來,尾稍則折回來再和尾柄相交,形成一個八字,極巧妙地成了官房的後把手。壁虎頭翹著向後微仰,嘴微張一條縫,縫內正好銜著手紙,兩眼鑲著紅寶石。壁虎的肚子裡,放有香木細末,幹松蓬起而散發著清香,便物落下,立即被香木末包起來,根本看不見髒東西,也不會有什麼惡氣味。

慈禧一說傳「官房」,立刻就有幾個宮女行動起來,各有各的差事。一個去傳專伺候官房的太監,太監把用黃雲龍套包著的「官房」恭恭敬敬地頂在頭上,送到寢宮門外,請跪安(因頭上有官房沒法磕頭),然後把黃雲龍套迅速打開,請出「官房」來,由宮女捧進更衣室。在這片刻的工夫裡,慈禧便已經寬衣解帶了。第二個宮女趕緊去取油布,把地面鋪起來,約二尺見方。每次都用油布把地遮上,把紙放在壁虎的嘴上。慈禧使用「官房」時,常用手紙逗著大壁虎玩。

等一切完畢後,「官房」由宮女捧出寢宮。在寢宮門外伺候的太監,垂手躬身恭候著,雙手接過「官房」,再用黃雲龍套裝好,頭頂回去。之後,太監清除髒物,重新擦抹乾淨,再填充香木末備用。看看,慈禧拉個粑粑就像完成一項儀式似的,坐在那裡如果不認真地拉幾下,還真對不住那些忙前忙後的宮女太監。

其實,這樣的待遇一般人是享受不了的,眾目睽睽之下,誰能拉得出來啊?但是,慈禧們就能,因為,他們一生下來,衣食住行都是在別人的照顧下進行的,所以,即使是如此隱私的個人私事,遭人「圍觀」,也就是正常之舉了。

而大臣與太監們,為了減少內急之數,以免聖前失儀,當班前往往是不敢吃、不敢喝,即使有了便意,也只能憋著。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宮沒有廁所,人們都是怎麼上廁所的
    說到這裡,可能就會讓很多朋友們非常疑惑了,在這個龐大的宮廷裡面,總不能讓大家只吃不拉吧,古人們在上廁所的時候,到底是怎麼進行的呢?其實古人們的智慧還是很大的,在修建時進城的時候,很多封建迷信的人們認為,在這樣華麗的宮殿裡面,不能修建廁所這樣的東西。因為廁所裡面的東西都是一些汙穢之物,所以不能讓這樣的東西來弄髒了這座神聖的皇宮。
  • 皇宮裡除了皇帝,還有一類男人可以隨意出入,皇帝卻不擔心
    我們都知道古代皇宮裡只有一個人是男人,其餘都是嬪妃丫鬟啥的,當然還有一種不能夠稱為男人的男人—太監。當然在漢朝以前,皇宮裡也有男性下人。但是大家都明白,皇帝就一個,可嬪妃卻是不少,典型的狼少肉多。況且這些女人天天都藏在深宮裡,那個寂寞難耐啊。
  • 古代的故宮為什麼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是如何解決方便問題的?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如此大的故宮裡面竟然沒有一一個廁所,不禁讓人納悶:古代住在裡面的人是怎麼解決「三急」的? 首先來看故宮為什麼不建廁。要知道,古代人對地下下水道系統還是一知半解的,並不知道運用,同時那時也沒有發明抽水馬桶。如果在故宮建大量廁所,就需要挖大量地下溝渠排汙。
  • 故宮中為什麼沒有廁所?偌大的紫禁城中皇帝和妃子們是怎麼如廁的
    去過故宮的朋友會發現故宮裡沒有廁所。紫禁城裡有成千上萬的房子,有無數的宮女和太監,這座巨大的供皇帝和妃嬪居住的紫禁城,如果沒有廁所,怎麼方便呢?這裡大鵬來給你們解答。故宮之所以沒有廁所,首先是出於安全考慮。據說在古代有一個皇帝,他喝醉了去茅房上廁所。
  • 故宮七十多座宮殿卻沒有一間廁所,原來皇帝和嬪妃是這樣解決內急
    而現在也是我國著名的博物館,六年之間總共接待的遊客數量可達一個億,但是除了皇太后居住的壽康宮以外,其餘宮殿竟然沒有一所廁所,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有三,其一:皇宮佔地面積極大,如果修建公共廁所大大增加了建築成本,而且清理廁所的人員數量也是不計其數,極不方便;其二:皇宮是皇家住宅區,象徵著天子的威嚴和權力,若是夏天廁所清理不力,滿皇宮惡臭燻天豈不是影響皇家形象,如果清理廁所人員過多,那麼糞車滿皇宮到處轉悠也是不成體統;其三:中國古代的廁所都是旱廁,和現在的蹲廁大概相似,呈長方形,底部是斜面而且偏深,
  • 究竟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呢?追根求源頗有道理
    這就需要人們每天都要上廁所,當然現在的說法多為上衛生間或洗手間了,也同樣需要下廚房煮飯做菜,當然現在也可以直接叫外賣的。問題是,究竟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呢?追根求源後,還真的頗有道理哩。在我國傳統的歷史文化中,有一門學問從古到今都頗受人們的重視,那就是陰陽風水理論,雖然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由於風水學比較深奧,弄不太明白,但是從思想觀念上還是頗為注重和講究的。尤其是在居家過日子的居住環境和房屋建造布局上,更是倍加重視。
  • 古代皇宮70多萬平,為什麼皇帝的臥室不超過10平米?
    古代皇宮70多萬平,為什麼皇帝的臥室不超過10平米?各位讀者們,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這篇文章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下皇宮有幾千萬平方米,那麼為什麼皇帝的臥室卻只有幾平,不超過十平方呢?小編有興趣年到故宮參觀了一下,親自看到故宮的時候,目測皇帝的寢宮是不超過十瓶的,故宮帝後臥室無法進入參觀測量,但是目測了一下,這個臥室的大小,如果設置成兒童房可能也十分緊湊,裡面只放得下一張1.5米長的雕花木架子床和一個桌子。小編以為是因為房間越大,那麼一到冬天的時候就會冷,所以故宮要設置成比較小的臥室。
  • 碩大的皇宮為什麼皇帝的臥室不超過10平米,其中很有講究
    皇帝可以說是高高在上的人物,皇宮富麗堂皇,奢侈無比。但是如果細心一點可以發現,無論是歷史書記載的還是在電視劇上看到的,皇帝的臥室都很小,大約都在10平方以內,這是為什麼呢?古人是很有智慧的,對於臥室自然也是有很多講究。
  • 古代皇宮都沒有廁所,古代妃子們是如何上廁所的?
    想到女神們也要撩起石榴裙蹲廁所,這感覺真不美妙。但是女神畢竟不是神,她們不僅會爭風吃醋,也要食人間煙火,食了人間煙火就要進五穀輪迴之所,那麼,在古代,皇宮裡沒有抽水馬桶,沒有高級定製拋光便池,她們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 泰國有一座豪華廁所,看起來就像皇宮一樣,遊客也可以免費使用
    泰國旅遊資源豐富,景點眾多,而且靠近中國,價格比中國低,很多人說國內旅遊的費用可以在泰國花,這兩年泰國給中國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所以來泰國的中國遊客不計其數,今天老陳帶你看一看泰國有一座豪華廁所,看起來就像皇宮一樣,遊客也可以免費使用。
  • 故宮沒有廁所,那麼生在故宮的皇帝妃嬪是怎麼方便得呢?
    故宮大雖然大,房間也多,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故宮沒有廁所。去過故宮的人應該都知道,故宮裡面是沒有廁所的,這可就讓人奇了怪了。故宮若是沒有廁所,那古代皇帝妃子還有紫禁城裡幾千人方便怎麼辦?難不成他們都不方便?當然了,那是不可能的,正所謂人有三急,即便是權利再高,身份再怎麼貴重的都有解決需要的時候啊。那麼這紫禁城沒有廁所,他們又是怎麼解決的呢?
  • 清朝皇宮侍衛都是帶刀的,為什麼皇帝不擔心被刺殺?原因很簡單
    2021-01-11 08:50:59 來源: 溪說筆談 舉報   清朝皇宮侍衛都是帶刀的
  • 擁有數千間房屋的故宮,為何沒有一間廁所,古人是怎樣方便的?
    故宮在之前是作為皇家宮殿的,我們如今所看到的故宮最早是建於明朝時期,明、清兩個時期的皇帝都是居住於這裡的。不過,規模如此巨大的皇宮,卻存在著一個非常神奇的現象,就是沒有一間廁所。這不禁令人非常疑惑,古代故宮中生活著那麼多人,上至尊貴的皇后,下到伺候皇帝、皇后、妃子生活起居的婢女等等。難道這麼多的人都不用上廁所的嗎?
  • 溺亡廁所的皇帝晉景公用的是什麼廁所,後世貴族此後如何改進
    話說史上有一位皇帝的死法奇特,怎麼個奇特法呢,一向以文筆簡潔有力著稱的《左傳》,僅用了一句話描寫這一事件:「將食,漲,如廁,陷而卒」,說的就是這位皇帝是準備吃飯,肚子漲,然後上廁所,掉進茅坑裡面被大糞溺亡了。
  • 古代皇宮沒有廁所,上萬人如何解決問題?古人的智慧你想不到
    但是在古代的時候,衛生條件就遠沒有現在這麼好了,而且古代的皇宮之中,是沒有廁所的。是不是感覺到很詫異,畢竟對於人來說,每日排洩也是很重要的。皇宮中除了下人以外,都是非常尊貴的人,他們如何解決方便問題呢?1)為何皇宮不設廁所首先我們想到的應該就是為何皇宮不直接設廁所呢?
  • 紫禁城裡為何不見廁所?皇帝後宮香灰除汙納便 手紙也是特供
    靖難之役,打敗了建文帝的永樂皇帝朱棣再次決定在北京建立皇城,並於1406年開始籌建,用了12年的時間到1420年一座新的皇城宮殿落成,這便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紫禁城。它裡面的宮殿用高高的宮牆圍了起來,邊上還有一圈的護城河。
  • 故宮沒有廁所,上萬人是如何方便的?古人想出了解決之道
    雖在詩情畫意的生活上現代人比不過古人,但在便捷這一點上,古人就不比現代人了,就像故宮竟沒有一個廁所,皇宮裡那麼多人是怎麼如廁的呢?故宮博物院院士走完那9000多間房屋後,竟然發現沒有廁所!人有三急,沒有廁所怎麼方便呢?這回真的是不方便了。據了解,從前住在皇宮裡的人數,包括皇帝、後宮佳麗、太監、宮女、侍衛等,多達上萬人。偌大的故宮卻一個廁所都沒有,他們是如何方便的?其實我們不必操心,古人雖沒有過上像現代這樣科技發達的日子,但他們充滿了智慧,因此古人想出了解決之道,其便捷程度,絲毫不亞於去廁所方便的程度。
  • 為何古人建故宮時不設計廁所,如果皇上遇到三急,那又該如何解決
    遊人到故宮遊覽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三急一急,故宮大而無簷,難道是故宮職員不給蓋茅屋嗎?事實上,故宮沒茅屋的問題並不是工作人員的過錯,而是古代故宮一直沒有茅屋。先來看看故宮為什麼沒有茅屋,古時候沒有現在的抽水馬桶,只有那種帶貯糞池、臭氣燻天的旱廁,現在許多農村家庭還在使用這種旱廁,風一吹就臭。
  • 偌大的紫禁城裡竟然沒有廁所,住在裡面的人們是如何方便的呢?
    紫禁城裡有上萬間房屋,住著皇帝及後宮一群人,加上宮女、太監、侍衛等,近萬人,竟然沒有廁所,這些人是如何方便的呢?故宮之所以不修廁所是因為,故宮是神聖的代表,不容玷汙。而且古時候廁所沒有衝水系統,所以廁所的氣味久久不散,讓人十分不爽。皇帝基本上一直生活在紫禁城裡,閒來在紫禁城裡散步時,如果聞到廁所的味道一定會相當的不高興。並且皇宮裡的人地位有高有低,如果大家都在紫禁城方便,那豈不是跟皇帝地位相當,那是絕對不允許的。俗話說,人有&34;。是人總要吃喝拉撒,哪怕是貴為皇帝也不可避免。
  • 明清故宮裡一個廁所都沒有,廢棄物問題怎麼解決?純人工作業!
    早在明朝開始修建紫禁城的時候,就壓根沒考慮過建廁所這個問題,那個時候中國的古人沒有城市地下下水道系統的概念,也沒有方便快捷的抽水馬桶。而且他們覺得建了廁所還需要挖地下溝渠排汙。再加上眾多的人口,恐怕沒個三五天,這些溝渠中排洩物的味道就會瀰漫整個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