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陸豐客家人

2021-02-17 陸豐市情網

臺灣自十七世紀以來成為先後移民紛至的所在,最多的為福建、泉州人,次為福建漳州人。客家人為第三位。

客家」名稱來源,有「客居池多而以為家」之意。說起客家人,大英百科全書介紹說。「客家人是一群生活在華南、福建。臺灣、廣西和海南的人鏈,他們主要分布在廣東梅縣,而嘉應是他們的中心。早在酉元翁第三世紀時,他們就依祖先傳統住在楊子江以北及山東等省汾,他們為逃避韃靼、蒙古或其他侵略者的搔優避難到了楊子江的南岸。他們不接受外來生活約束,因此只好憑籍多方面的適應能力,不斷的戰鬥與抗拒。他們是中國的『山地人』,同時,他們語言保持著古代中國話的形式,客家人在廣東和廣西兩省常有突出表現。華南一帶最勇敢,最堅強的政治領袖和軍事將領中。有許多都是客家人「他們中男人是勇敢的戰士,婦女剛是精力充沛的勞動者」。一千多年前,「江夏黃」客家人先祖有詩曰:「駿馬匆匆出外方,任從隨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客家人從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或走官定航道,或偷渡赴臺灣謀生、冒煙瘴病毒,開墾臺灣土地。至晚期平地開拓殆盡,客家人又以原有墾山豐富的經驗,開拓中北部等交通阻隔、「番害」嚴重的山區地帶。客家人冒死墾拓的精神,可以與早期美國人開拓西部情況媲美。從惠州府(包括海陸豐)移民去臺灣阿客家人,佔客家移民總數的第二位,他們主要分布以新竹縣一帶人口最多,其次為桃園縣,苗粟縣等地。其語言以「海陸客家話」為主。據有關史料記載,大約在雍正初年,廣東惠州府的陸豐客家人徐立鵬、曾國浩、黃君泰等陸續到達臺灣新竹。在臺灣新竹縣新豐鄉徐立鵬的後裔今年八十一歲的徐勝芳說: 「我們徐家來這裡有兩百多年了。最早是立鵬公他們四兄弟一起來,立鵬公在新竹鄉,其他兄弟都到別的地方去開墾了」。徐家至今仍保存乾隆年間的古地契,記載徐立鵬花七千五百兩銀子買下一大塊土地的事。在當時、這筆錢實在是一筆很大數字。尤其在早期客家移民中,有此實力的大租戶真如鳳毛麟角。

新竹縣北埔鄉八十一歲的姜氏後裔姜重巾是說:「我們姜家原鄉在廣東陸豐,最早來新竹的是胡鳳公」。他說:「他剛來時什麼都沒有,先在新豐那邊捕魚,以後才幫人家種田」。姜朝鳳生七個孩子,食指浩繁,生計日難。所以他們第五個孩子姜勝智,在乾隆四十三年,賣掉在新豐紅毛港的產業,帶著典當所得的四百七十銀元,舉家到飛鳳山的芎林、竹東一帶開墾。姜家的事業,在這個階段逐漸有了穩固的基礎。到了第四代姜秀鑾時,姜家終於大放異彩。姜秀鑾武藝高強,之後組織團練,擔任芎林,竹東一帶防番、防盜的任務。道光十四年淡水同知李嗣業命姜秀鑾建隘巡防,保護墾戶,設立「金廣福」墾號。組織了臺灣最大的「金廣福」大隘。姜秀簍曾兼軍功七鼎銜,五品軍功觀釺。從姜秀鑾以後第二代姜殿幫,第三代姜榮華、姜榮富兄弟,第四代姜金火,一連四代相繼掌理「金廣禍」的事務。據臺灣「臺灣史研究會」派員來陸豐考證姜氏詛籍淵源時述;姜秀鑾之裔孫姜紹祖是清末時期臺灣抗日英雄。姜氏客家人,從平凡的移民後裔。一躍成為臺灣新竹開發史上貢獻卓越的氏族。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初臺灣當局放寬對民眾赴大陸探親的限制以後,先祖從大陸渡臺的臺灣同胞陸續組成「探親團」、「謁祖團」回大陸原鄉探親、謁祖,大大增進了海峽兩岸人民的交往和宗親情誼。臺灣的陸豐客家人先後回陸豐原鄉尋根、謁祖、探親的有:

大安鎮旱田管區豔墩村姜姓十世祖姜功成於清嘉慶年間渡臺,落居桃園縣新屋鄉,現已繁衍至十九世,約有四千多人。一九八八年初十七世姜××先生、十八世姜令方先生來大陸尋根,八九年四月由臺灣桃園縣姜姓宗親會理事長姜政先生帶團二十八人,回陸豐大安、西南、碣石等原鄉謁祖。在四月二十三日陸豐縣人民政府舉行的歡迎會上,姜政先生以客家話放聲高唱自編的客家山歌道:「山歌唱來喜洋洋,祖國同胞聚一堂,融磁和和情誼深、團結一致愛自強」。表達了祖國同胞的椿情友誼。臺灣姜姓宗親會成立大會召集人姜××先生,一九九。年二月再次回來核查祖墳,自願捐資一萬元港幣為豔墩老村的宗親解決照明用電。

大安鎮磁西管區安西村的徐姓十三世祖徐德輝、十四世祖徐殿才,於灣乾隆三十一年(公元一七六六年)渡臺,落居桃園縣新屋鄉、至今已繁衍一萬二千多人。一九八九年五月,儈殿才在臺灣之後裔,由新屋鄉國際獅子會會長徐祿先生帶團二十八人、一九九。年四月又帶團二十九人,回陸豐原鄉謁祖。

大安鎮博聯管區頂坊塘村黃姓一一五世祖黃鼎坤、黃鼎圳兄弟,於清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年)渡臺,落居桃園縣、至今己繁衍近萬人。一九八九年七月,由在臺一二二世黃貴煒先生來信委託尋根。

大安鎮南溪管區上寮村羅姓十一世祖羅弘正、羅弘東兄弟,於清嘉慶年間渡臺,落居桃園縣新屋鄉雲赤欄村,至今己繁衍4000多人。一九八九年四月,由臺灣羅氏宗親會會長羅××帶團十八人,回陸豐原鄉謁祖。

大安鎮陸軍管區環珠寨村向姓二世祖向振國,於清康熙四十一年(一七0三年)渡臺,落居桃園縣觀音鄉大潭村,至今繁衍人口近2000人。一九九0年二月、由臺灣向氏宗親會會長向阿藤先生、理事長向柴榮先生帶團16人,回陸豐原鄉謁祖。

八萬鎮吉水管區吉水村陳姓九世祖陳日勳,于濤乾隆年問渡臺,落居新竹縣湖口鄉,至今已繁衍10000多人。一九九0年四月,由原臺灣新竹湖鄉鄉長陳浚全、陳氏宗親會總幹事長陳子琬帶團74人,回原鄉謁祖。並捐資折人民幣一萬七千多元給琳珠村修橋。

八萬鎮新湖管區三徑村王姓七世祖王華英,於明萬曆年間渡臺,始落居澎湖縣、第二代遷居新竹縣桃園廳德北北二堡大溪唇:至今繁衍4000多人。一九八九年十月王阿贊先生回來陸豐原鄉尋祖。

大安鎮安慰管區澳村李聰仕、於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年)渡臺,落居新竹縣湖口鄉竹北村,至今繁衍1000多人。一九八八年十二月由該鄉李氏宗親會會長李木祥先生等五人伺陸豐原鄉尋祖。

城東鎮甘湖管區竹坑村何姓十三世祖何本振於清乾隆年間渡臺,落居新竹縣芎林鄉,至今繁衍1700多人。一九九0年一月南臺灣何氏宗親會組識16人回陸豐原鄉謁祖。

八萬鎮蝦石管區高烈村劉姓十五世祖劉鳳坤,於清嘉慶年間渡臺,落居新竹縣竹北鄉關西村,至今繁衍人口近3000人。一九八九年三月曾託香港親友來陸豐尋根問祖。

大安鎮東莞管區莞塘村梁姓十幽世祖劉文開、劉文舉、劉文滔及宗侄殿奇、殿華、殿舟、殿貴、瑟錦先後渡臺,落居彰化員林鎮立業,後遭洪水遷居雲林境內。人口繁衍情況未祥。一九九0年四月委託臺灣同胞採陸豐尋根問祖。

此外,陂洋鎮龍潭村傅姓,八萬鎮溝周姓,涂姓,黎姓、大安鎮石察管區張厝鋪村的張姓,陸軍管區鋪仔村的陳姓,磁西管醫安香村的許姓等姓氏先祖早期渡臺的後裔,都曾先後來人、來函尋根問祖。

(以上材料根據臺灣《漢聲》雜誌23、24期尋根系列《臺灣的客家人》專輯,以及在臺灣各姓氏宗親會回鄉探親、謁祖時贈送的「族譜」和來人、來函介紹的資料整理)。

相關焦點

  • 臺大博士到龍巖:講述在臺灣的客家人
    彭基原博士在講座現場東南網3月17日龍巖訊(本網記者 李凌生 通訊員 黃德民)3月12日晚,臺灣大學彭基原博士應邀在龍巖學院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客家的臺灣:過去、現在與未來》講座,龍巖學院師生300多人聆聽了講座。
  • 潮汕客家人
    饒平客家人英才輩出,明朝中期農民起義首領飛龍人主——張璉就是饒平客家人。普寧市普寧市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南陽山區,包括梅林鎮、雲落鎮、大坪鎮、高埔鎮、船埔鎮、後溪鄉、黃沙鄉、南陽鄉、馬鞍山農場、大坪農場,另外石牌鎮也有部分客家人,總人口40萬左右。
  • 粵東四市客家人分布
    陸豐: 西北部陸豐的陂洋、八萬、銅鑼湖的三個鎮,還有大安、西南二個鎮的一部分都是說客家話的。現任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就是陸豐八萬鎮客家人。一代民俗學大師鍾敬文就是公平鎮的客家人。普寧市普寧市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南陽山區,包括梅林鎮、雲落鎮、大坪鎮、高埔鎮、船埔鎮、後溪鄉、黃沙鄉、南陽鄉、馬鞍山農場、大坪農場,另外石牌鎮、普僑區大部分也是客家人,總人口40萬左右。
  • 客家人的由來
    在我國的廣東、福建、江西、臺灣等地,生活著大量的客家人,客家人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客家文化也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客家人形成的原由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廣東梅州、河源、惠陽等縣,江西的贛州地區18個縣市區、福建西部,四川、廣西、湖南、臺灣、海南、香港部分地區,分布約120餘縣。
  • 客家人的由來
    在我國的廣東、福建、江西、臺灣等地,生活著大量的客家人,客家人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客家文化也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客家人形成的原由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 臺灣的陸豐人
    有許多都是客家人「他們中男人是勇敢的戰士,婦女剛是精力充沛的勞動者」。一千多年前,「江夏黃」客家人先祖有詩曰:「駿馬匆匆出外方,任從隨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客家人從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或走官定航道,或偷渡赴臺灣謀生、冒煙瘴病毒,開墾臺灣土地。至晚期平地開拓殆盡,客家人又以原有墾山豐富的經驗,開拓中北部等交通阻隔、「番害」嚴重的山區地帶。
  • 客家人的由來
    在我國的廣東、福建、江西、臺灣等地,生活著大量的客家人,客家人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客家文化也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客家人形成的原由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廣東梅州、河源、惠陽等縣,江西的贛州地區18個縣市區、福建西部,四川、廣西、湖南、臺灣、海南、香港部分地區,分布約120餘縣。
  • 反抗日據的臺灣客家人
    大約在康熙年間到民國時期,客家人分五次大規模從大陸遷往臺灣。在異常艱苦的遷徙歲月中,客家人養成了一種開拓進取、不畏強暴的獨特精神,保存著一種愛國愛鄉、深明大義的文化意識。臺灣客家人的這種優良傳統和作風世代相傳。回顧歷史,臺灣曾經多次遭到西方列強的騷擾和侵佔,臺灣人民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在護臺禦敵、維護祖國統一的偉大鬥爭中,客家人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 弘揚「硬頸」精神的臺灣客家人
    中新社西安十月十六日電 題:弘揚「硬頸」精神的臺灣客家人  ——世界客屬第二十二屆懇親大會側記  中新社記者 冽瑋  「這次來參加世界客屬第二十二屆懇親大會的代表有三千人,其中臺灣代表就佔了五分之一。」
  • 臺灣客家人、客家話現況
    、客家人代表的客家文化與大陸解放時期各省移民人口帶來的華夏各地文化在臺灣共處融合。客家人自遷臺之後,形成的客家莊,是強而有力的家庭組織,在昔時農業社會中,維持了穩定的生活方式,不但謀求經濟上的自給自足,也是對外共同抵禦及扶養老弱孤寡的依據。
  • 臺灣客家人、客家話現況!
    臺灣文化中以閩南人為代表的閩南文化、客家人代表的客家文化與大陸解放時期各省移民人口帶來的華夏各地文化在臺灣共處融合。例如著名的新竹縣北埔天水堂姜屋、屏東縣佳冬蕭屋、六堆夥房與美濃煙樓等等客家傳統建築,都可以看到臺灣客家建築落地生根的具體軌跡。在服裝上,過去客家人有自己的日常服飾「藍衫」,但現已成為表演的象徵性穿著,近來北部地區也有「客家花布」的服裝設計以及新創造的「客家衫」,期待成為新的客家服飾。
  • 你知道臺灣有多少客家人嗎?
    其實不對,本省人之中,閩南人是不少,但另外一個族群「客家人」也很多,目前可是有約四百萬的人口啊,都和「外省人」的人數差不多了。再說一個例子你就知道客家人在臺灣的勢力了。在地鐵上,我們會有四種語言的廣播報站名,一是國語、二是英語、三是閩南語、四就是客家話。
  • 你知道臺灣有很多客家人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很多大陸朋友以為臺灣本省人就是閩南人。其實不對,本省人之中,閩南人是不少,但另外一個族群「客家人」也很多,目前可是有約四百萬的人口啊,都和「外省人」的人數差不多了。再說一個例子你就知道客家人在臺灣的勢力了。在地鐵上,我們會有四種語言的廣播報站名,一是國語、二是英語、三是閩南語、四就是客家話。大陸的客家人我不知道,但臺灣的客家人不出以下幾個關鍵詞:勤儉、固執、不服輸和團結。由客家菜也可以看出他們的節儉。
  • [中國境內客家人分布]
    中國客家人分布  客家地區分為純客家縣和非純客家縣,對於純客家縣和非純客家縣的定義,至今尚無衡量標準,比如純客家縣,客家人口應佔總人口的多少,非純客家縣,應有多少客家人口或佔總人口比例多少方能認定為非純客家縣。所以只能根據過去和近年各地學者的調查資料排列出來。
  • 臺灣客家人是如何拯救客家話的?
    張吟旖在苗慄長大,客家人佔據了當地人口的62.2%。在臺灣,客家人指那些 「來做客的人」,因為在歷史上,這一族群曾經歷數次遷徙,為了躲避接踵而至的災難,他們攜家帶口,背井離鄉。 在17和18世紀,一批客家人為了躲避滿清的統治,跨越海峽來到了臺灣。
  • 「卷仔粿」是客家人的美食?
    據我走南闖北的閱歷——有客家人足跡就有牛腸粄!本人親自吃過的地方有(1)福建省的閩西南所有含有客家人的縣份都有,以平和大溪九峰、永定、長汀、為最,北至永安(永安叫扎扎粿,大概他們把捲成為扎);(2)廣東潮汕梅州揭陽廣州(廣州叫河粉,可卷可不捲);(3)廣西的柳州玉林桂林,特別是柳州和玉林;(4)臺灣部分地區,也是客家人帶去的,主要是平和大溪客家人帶去的(這點不夠確定);(5)湖南局部地區(好像株洲,也是客家人)(6)越南,分布地不詳,但我在美國遇到過一個越南華人
  • 弘揚「硬頸」精神的臺灣客家人
    弘揚「硬頸」精神的臺灣客家人 2008年10月17日 00: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十六日上午,來自臺灣的客家人江彥震在此間舉行的「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上如是說。  江先生是以世界客屬總會文宣部主任的身份來參加此次研討會的,該會議屬於今天開幕的世界客屬第二十二屆懇親大會的系列活動之一。他操著一口臺灣腔很濃的普通話,身材英挺,著裝整潔,風度翩翩。據了解,臺灣的客家人大約有五百多萬,佔臺灣總人口百分之二十五。
  • 全球客家郵報社社長:「根在河洛」,臺灣客家人的共識
    臺灣客家人希望「把根留住」 祖先崇拜,是漢民族的共同特點;原鄉情結,即對遷徙前居住地的依戀,則是習慣遷徙的客家人獨有特點。「根在河洛」、「尋根情結」,是客家文化的一大特色。臺灣客家人認為,無論走到哪裡,每一個人的人生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永遠都有共同的祖先庇佑著他(她),祖先始終和每一個人在一起。
  • 臺灣「客家莊」:講述客家人生生不息的故事
    臺灣「客家莊」:講述客家人生生不息的故事   在臺灣興旺發達的旅遊產業中,秉承客家傳統的客家人,在臺灣島內從北到南興辦的「客家莊」,以其特有的住、吃、穿、用的生活況味,吸引著海內外遊人,承傳、光大中華傳統。
  • 臺灣四大族群: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
    臺灣四大族群為屬於南島語系的「原住民」、屬於漢藏語系、具有臺灣省籍的「福佬人(閩南人)」與「客家人」、以及戰後由大陸各省陸續遷臺的「外省人」(及其後代)。客家人臺灣第二大族群,其母語為客家話,歷經早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皆能通行於臺灣的客家地區,在日治時期也仍為臺灣大多數客家族群的母語。臺灣人口客家人佔18.1%,約419.7萬人,其中新竹縣71.6%、苗慄縣64.6%是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