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傳統民居、宗祠家廟,以及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裡是晉江傳統文化最為集中的存留地。
如今,五店市正在一場城市革命中醒來,這裡,靜靜流淌著一曲歷史的回聲;這裡,悄悄湧動著一股古老的文脈;這裡,默默續寫著一個都市的新傳奇……
五店市:閩南紅磚古厝裡的傳奇
本報記者 劉益清 通訊員 洪群 劉志峰
滄桑老街,留住歷史的回聲
登上晉江市中心青陽山一個小山上,這片古老街區,顯得簡單而寧靜,多少年來,這裡一直保留著花開水流、波瀾不驚的悠閒面孔。
與鋼筋水泥的現代高樓比,這裡的建築,顯得相對低矮,但舒展有致,令人信步從容;與周圍那些高樓上繁雜的腳手架、大臂吊相比,這裡的確有點簡約,但多了一份寧靜;與工程機械穿梭的高檔小區工地比,這裡保留了更多傳統的建築工藝,更多的手工活,令人產生一種時光倒流、往日生活重現的感覺……
驅車從萬達廣場東側的一條小路拐進五店市,一幢三層樓頂懸著一塊牌匾:晉江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領導組。在薄暮的燈光中,這塊牌子不太惹眼,但她背後隱喻的含義,卻令人印象深刻,讓人內心不由湧起強烈地探究欲。
五店市,它從哪裡來?它有什麼特殊的存在價值?為什麼在喧譁熱鬧的現代建築圈裡,唯獨要保留它本真的面孔?——一連串的疑問,如潮襲來。
「五店市是晉江歷史文化、傳統生活風俗的一個象徵,這裡保存著大量典型的閩南風格的民居、宗祠、古廟、古商鋪、名人故居等建築,是晉江歷史文化的一個縮影。」作家出身的晉江市文體新局局長黃良,談起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保護與改造,既帶有官員的理性,又不乏文人的深情,「晉江市委、市政府在推進新一輪城建革命、實施梅嶺組團舊城拆遷改建中,為傳承、保護城市的歷史文脈,特地保留了這片古老的街區,經過修繕性的更新改造後,未來的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將成為老人們回憶過去生活的一個載體,年輕人尋夢尋根的一個紐帶……」
據介紹,五店市傳統街區坐落在晉江老城核心區,東邊緊挨塘岸街、泉安路,西側毗鄰世紀大道,背倚青梅山,與萬達廣場相連,和敏月公園相望,佔地126畝。
相傳西晉時,自中原「衣冠南渡」的蔡姓先民拓居晉江青陽,至唐開元年間,晉江獨立為縣,人員往來驟頻,蔡姓七世孫5人,在青陽山下的官道上開設5間飲食店以方便行人,這些店鋪酒旗招風,飯菜飄香,聲名遠播,被譽為「青陽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遂為青陽之別稱。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日趨繁榮,五店市在明清時期已然成為一片繁華的街區,商店鱗次櫛比,街道車水馬龍,更有美輪美奐的紅磚厝民居星羅棋布。
發掘價值,打造精神家園
經勘察,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有文物17處,其中9處位於規劃範圍內,包括蔡氏家廟、莊氏家廟等;歷史建築147處,其中44處位於規劃範圍內。這些歷史建築大都是紅磚古厝。專家稱,本街區的建築風貌保存較好,為國內同類歷史街區中較為少見——傳統風貌建築佔到60%,極具保留價值。
這100多處的歷史建築之所以「極具保留價值」,是因為它們以自身的藝術價值、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彰顯晉江這座城市的文脈。加上此間廣泛流傳、歷久不衰的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諸如南音、布袋戲、高甲戲等等,無不是透過它的文化價值賦予美麗晉江的無窮魅力,而本片區大量的優秀的建築空間及環境,將成為最適合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場所空間。
曾擔任過泉州建設局局長的晉江市長劉文儒認為,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的保護,有賴於它的價值;它的潛在價值的實現,則必須依靠它的更新,譬如,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進行全面的整體規劃、合理布局,對每一座歷史建築修舊如舊,保持其風貌,以滿足現代人的需要。這樣一來,再生的老建築,新興的傳統街區,不但會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而且也是人們撫今追昔、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晉江市副市長、五店市傳統街區建設領導組組長丁峰說:「在五店市,有晉江人太多的夢,太多的記憶,在經濟突飛猛進的今天,人們需要這種代代傳承的夢想和記憶,所以,晉江市委、市政府在舊城改造的狂飆突進中,作出保護、改造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這個決策順應海內外數百萬晉江人的願望,得到高度的評價。我們一定不負眾望,把晉江人的這個精神家園保護好、建設好!」
劉文儒說,五店市傳統街區將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立足保護、適度開發」的原則,街區歷史風貌保護與更新並舉,文物修繕和配套設施建設相結合,建設成為「福建唯一,全國著名,世界有特色」的街區博物館,成為鬧市中的世外桃源、商業大潮中的寧靜港灣、傳承歷史的文化寶庫和海內外晉江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修繕更新,永續城市文脈
4月19日,五店市傳統街區改建項目正式啟動。晉江市委書記陳榮法表示,將努力把五店市傳統街區打造成為晉江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地、海西文化旅遊產業重要品牌、閩臺文化交流核心區域、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尋根謁祖的重要場所、海內外晉江人共同的精神家園,打造成「大晉江傳統文化瑰寶地,新晉江休憩與體驗中心」。
在項目啟動之前的2011年,晉江就成立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建設管理領導組,作為全面管理五店市傳統街區開發建設工作的機構。並聘請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心對五店市的保護性改造進行規劃設計。
根據規劃,五店市將以「一廟雙祠山塘連」的街區文化空間結構和「一街七片五店市」街區功能結構為方向深入探索,最終形成以「一軸+四廊」的線性景觀空間與「一中心+六入口」面狀景觀空間的大格局,並以「青陽八景」和體現閩南高甲戲、布袋木偶戲、茶藝、宗祠豎旗、生活場景的主題雕塑,共同構成整個街區的景觀網絡。
經過半年多的建設改造,五店市街區已完成8棟保留建築修繕,15棟保留建築正在修繕,其餘保留建築施工圖紙均已完成。日前,記者前來採訪時,在工地上指揮施工的黃良告訴記者,作為一個脫胎於傳統的文化街區,五店市街區保護更新後,仍保留傳統市井風情,並將導入地方小吃、私房菜、西餐等餐飲,咖啡廳、茶館、酒吧、書吧、藝術沙龍等休閒娛樂,土特產、傳統手工藝品、旅遊商品等特色商品零售,以及以高端會所、客棧為主的服務行業等豐富業態,成為時尚、文化的新坐標。 這個新坐標,不僅能讓閩南人感到親切,還將吸引外地人、輻射臺港澳晉江鄉親和東南亞晉江華僑到這裡旅遊、休閒、尋夢,從而在城市核心區構成一片「老年人覺得懷舊,年輕人覺得時尚,華僑覺得很鄉土,晉江人覺得很僑鄉,外地人覺得很閩南」的獨特地方。
這,便是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的魅力所在。在不久的將來,隨著這個街區全面建成,越來越多的人將漫步這裡,盡享晉江的傳統文化、民間信仰、戲曲藝術、建築藝術、家族名人文化和企業品牌文化的精華,感受閩南風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