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寄望舊時歐洲的明信片|《布達佩斯大飯店》

2020-12-09 韋柳花家的貓

布達佩斯大飯店

一張寄望舊時歐洲的明信片

相信對於大多數喜愛電影的朋友們來說,《布達佩斯大飯店》絕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多年來,它收穫過許多褒獎與讚賞。然而直到最近,我才點開這部躺在收藏夾已久的經典電影,去品味它其中蘊藏的美麗。

在點開《布達佩斯大飯店》以前,不知為何我曾一度認為它是一部單純的喜劇片,或許是因為它並不樸素的海報,又或是其他潛意識的原因。但直到我看完這部電影,才明白我的錯誤。就好比本來打算在超市裡買一塊牛奶巧克力,當年品嘗它時才發現這其實是一塊韻味深長的酒心巧克力,令人回味無窮。

《布達佩斯大飯店》以倒敘鏡頭展開,以作家的自白鋪展鏡頭。為了專心創作,他來到了布達佩斯大飯店,在這裡,他遇到了飯店的主人Zero。Zero邀請作家共進晚餐,並為他講述這所飯店的傳奇歷史。一卷老舊的故事集便鋪展在我們眼前。

一位神秘的飯店主人,葛斯塔夫先生,在自己的酒店認識了Zero,一個普通的門童。Zero跟隨葛斯塔夫先生進行精密的培訓,隨著葛斯塔夫先生經歷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盜竊、謀殺、越獄、出逃等事件,穿越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戰爭的炮火。為了爭奪自己死去的妻子名下的一幅名畫《蘋果少年》,葛斯塔夫先生幾經動亂波折,逃亡、被逮捕、入獄、越獄、追蹤幕後黑手、拯救Zero的未婚妻阿加莎,最終尋得了真相,留下了《蘋果少年》這幅畫。但沒過多久,因為戰爭原因葛斯塔夫先生便被殺害,阿加莎也離世了。Zero便一直持有這座酒店,即使是花高價錢,做著虧本的買賣。

戲劇性的是,在鏡頭的最後幾幕,因前臺的服務員不在,Zero便走進前臺,順手整理了一下掛在牆壁上的那幅畫。沒錯,那幅畫便是《蘋果少年》。如今在這幅畫前經過數次的人們,誰又能想到幾十年前,為了爭奪這幅畫,又掀起過一場多大的腥風血雨呢?

牆上的畫即為《蘋果少年》

《布達佩斯大飯店》,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它浪漫至極的畫面布局和賞心悅目的復古色調。清新的粉色,純潔的藍色,一望無垠的雪白,都給這部電影染上了一層深深的羅曼蒂克。它那麼美麗,美麗的不像是存在於上個世紀早期的場景,讓人心馳神往。但在這層羅曼蒂克之下,隱藏著歷史的滄桑感,和歲月不斷的變遷,都讓這部電影擁有著更深刻的思考意義。它囊括著對歷史巨變、時間浮沉的無助,對戰爭的厭惡和對歐洲文明衰落的惋惜。

微弱的文明之光,仍存留在這野蠻的屠場裡,這就是人性。」——維斯·安德森致敬史蒂芬·茲威格,在小清新的故事裡注入了大歷史的情懷。

相關焦點

  • 寄往舊時歐洲的明信片,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童話一般的世界
    布達佩斯大飯店刺激的色彩,獨特的人物,湍急的鏡頭運動以及起飛的節奏,停不下來的審美與思考,來自第64屆柏林電影節開幕片,韋斯安德森導演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導演安德森《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由有著 「作者導演」之稱的韋斯.安德森執導,於2014年3月在美國上映的冒險喜劇片。《布達佩斯大飯店》其實講的是歐洲傳統文明的衰亡史,具體一點講,其實講的是猶太人的流亡史,更細化一點,講的是茨威格離開逐漸衰亡的精神家園,心碎而死的自傳。
  • 海南日報數字報-《布達佩斯大飯店》寄回舊時歐洲的明信片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年邁的舊時門童靠著阿拉伯式蒸汽浴缸對作家顫巍巍地說道。導演韋斯·安德森的懷舊情懷在《布達佩斯大飯店》裡得到了完美延續。他將自己迷戀的少年夢幻感與光影和色彩保存得完好無損 ,還以自己的方式重現了生長著人文主義、浮華優雅的舊時代歐洲。
  • 《布達佩斯大飯店》:一張寄往舊時歐洲的明信片
    《布達佩斯大飯店》不是我最喜歡的韋斯·安德森電影,但這並不妨礙它在電影院裡奪目的觀影體驗。  它具有韋氏電影的一切元素:移動長境、暖色調的豔麗布景、精緻裝潢與服飾、冷幽默、一個了不起的焦點人物、一段或幾段令人驚豔的成長關係,還有永恆的Bill Murray。
  • 《布達佩斯大飯店》:從最深層角度,解讀一張寄往舊歐洲的明信片
    《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依舊遵循了韋斯安德森標誌性的復古色調和悅耳配樂以及神經兮兮的冷幽默。它不像之前的作品那麼隨意鬆散,《布達佩斯大飯店》情節緊湊、層層剝繭,甚至還帶點「重口味」。所以,也許只有韋斯安德森才能把一個混合了謀殺、越獄、械鬥的故事拍得那麼喜感。
  • 《布達佩斯大飯店》粉色優雅
    《布達佩斯大飯店》影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歐洲,影片圍繞著一位帶著傳奇般色彩的酒店禮賓員和他的年輕門生展開。在遠近聞名、賓客絡繹不絕的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禮賓員古斯塔夫先生經歷了不少聲色犬馬,其中不乏無價名畫的失竊、名門王族望族的財產紛爭等荒謬軼事;不僅如此,他還跟這家豪華酒店一齊見證了歐洲半個世紀間的戰火硝煙,滄海桑田。
  • 薇薇影視說:布達佩斯大飯店,向逝去世界致敬,寄往歐洲的明信片
    我相信無論你是怎樣的觀眾,都很難拒絕這部《布達佩斯大飯店》。藝術電影或許是被人們誤解最多的詞彙,其實「藝術性」存在於人類一切的文化產物中,無論它們是審美或審醜、高雅或惡俗。安德森的新作《布達佩斯大飯店》在上映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我們不想過多的解讀這部電影深層次的文化意義。
  • 《布達佩斯大飯店》:歐洲的黃金歲月
    《布達佩斯大飯店》:歐洲的黃金歲月「大家經常誤會一件事,總以為作家有無窮的想像力,總是文思泉湧,永遠不缺故事可說,能憑空想像出精彩情節。可是事實恰恰相反,一旦大家知道你是個作家,他們就會帶著人物和故事來找你。
  • 昨日的世界,人道主義的緬懷--《布達佩斯大飯店》
    作為2014年柏林電影節上最大熱點,《布達佩斯大飯店》在開年便出盡了風頭,不僅獲得了評審團大獎,更是上映以來好評不斷。有人說它是關於一個門童的一部繽紛的童話,也有人說一部荒誕迷離的謀殺性喜劇;有人說它是復古唯美主義的最個性化詮釋,還有人說它不過在寫歷史,真實映照了戰前的歐洲。無疑,它的另類、豐富、可愛、感性狂甩其他同檔期電影不止一個緯度。
  •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美
    總有一部畫面美麗復古,故事戲劇幽默的好電影會給你帶來驚喜並讚嘆不已,而《布達佩斯大飯店》就是這樣一部可以給人別樣感受的一部電影。它講述了戰爭時期一個歐洲的著名飯店看門人葛斯塔夫先生和和他最信任的門童的友誼羈絆之間的故事。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等重要獎項。
  • 《布達佩斯大飯店》:視覺盛宴般的完美構圖
    2014年,由韋斯·安德森導演的一部美學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在電影屆突出重圍,該片在業界好評如潮,同時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的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以及最佳原創配樂獎,可謂是實至名歸。《布達佩斯大飯店》主要是通過一位無名作家(裘德·洛飾)與布達佩斯飯店主人(F·莫裡·亞拉伯罕飾)的對話講述了戰爭時期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發生的傳奇事件,這間飯店和故事的主角們也見證了歐洲半個世紀間的戰火硝煙和滄海桑田。這部電影是韋斯·安德森的第八部電影長片,也稱得上是最能體現韋斯·安德森獨特影像風格的集大成之作。
  • 影評:《布達佩斯大飯店》
    導演韋斯·安德森的創作靈感源頭於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他從茨威格自傳《昨日的天下》中以為到了「最好的歐洲」逝去的悲傷,於是他在這部電影中力圖再現一個精美、蠻橫、臆想中的昨日歐洲。「薄弱的文明之光,仍存留在這蠻橫的屠場裡,這便是人性。」 這是安德森對茨威格的致敬,也是那個昨日天下留給我們的回味無窮。
  • 看電影學色彩搭配《布達佩斯大飯店》的高豔美學|布達佩斯大飯店|...
    色譜分析在剛剛過去的第72屆金球獎頒獎禮上,韋斯·安德森導演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斬獲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大獎。關於這部電影,有太多有趣的話題可說,而其中最直觀又奪人眼球的,還是它獨特的鏡頭美學。老歐洲的氛圍:咖啡色、洋紅、紅金、黃金。無論是裝修歐陸酒店還是懷舊咖啡館都可以參照這個。
  • 探秘倉山 | 福州版「布達佩斯大飯店」,粉得很高級
    今天,我們就來探秘中洲島,看看它的前世今生~翻開舊時記憶這裡也曾商賈雲集中洲島,見證榕城變遷,是城市的無聲陪伴者。清末,五口通商後,外國商人、傳教士湧入福州。福州版「布達佩斯大飯店」再次驚豔時光2003年,是中洲島又一值得銘記的年份。這一年,島上建起一座巨大的城堡,賦予中洲島歐洲風情。
  • 《布達佩斯大飯店》:套娃式結構
    布達佩斯大飯店2014(柏林電影節) 美國 導演:韋斯安德森黑色幽默 劇情 冒險 影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歐洲,影片圍繞著一位帶著傳奇般色彩的酒店禮賓員和他的年輕門生展開。在遠近聞名、賓客絡繹不絕的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禮賓員古斯塔夫先生經歷了不少聲色犬馬,其中不乏無價名畫的失竊、名門王族望族的財產紛爭等荒謬軼事;不僅如此,他還跟這家豪華酒店一齊見證了歐洲半個世紀間的戰火硝煙,滄海桑田。
  •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室內設計鑑賞
    2014年美國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斬獲了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評審團大獎。影片講述了戰爭時期一個歐洲著名大飯店看門人的傳奇,以及他和自己最信任的門生之間的友誼故事。這部影片,不僅情節讓人津津樂道,影片發生地點「布達佩斯飯店」的設計也讓人為之驚嘆。
  • 《布達佩斯大飯店》:少女心的建築,你看過了嗎?
    布達佩斯大飯店》,配得上太多讚美的詞彙,但是電影最後的十幾分鐘,我內心感到了一股深刻卻難以名狀的悲傷,想了好久,也想不明白是為什麼。感覺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似乎歷歷在目,卻又難以言說。《布達佩斯大飯店 》:少女心的建築,你看過了嗎?
  • 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的巴爾扎克和茨威格(圖)
    通過回憶、寫作、閱讀與銀幕再現不斷回放著茨威格絕望的懷舊與嘆息—歐洲再也回不去了。  小疼  在夏令時中,冒著波士頓的風雪,和朋友趕到AMC,虔誠地等看《布達佩斯大飯店》。rlitz),一個面帶感傷的女生來到作家紀念雕像前,閱讀他的小說《布達佩斯大飯店》,而這部寫於1985年的作品,講述的是1968年作家在已經落敗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邂逅穆斯塔法先生的故事,當時穆斯塔法在與作家共進晚餐,回憶起三十多年前的往事:自己一生最美好也是大飯店最後輝煌的時光:他與「師傅」古斯塔夫一起的時光。在拍攝1960年代的大堂時,天花板上刻意掛了螢光燈,以區別於三十年代的色彩。
  • 布達佩斯沒有布達佩斯大飯店,但有極度對稱雄偉的匈牙利國會大廈
    《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一定荼毒了很多的文藝青年,和每個朋友聊起我要去布達佩斯,他們都提醒我一定要去看看布達佩斯大飯店。可現實是,那是虛構的啊。布達佩斯沒有布達佩斯大飯店。 但是布達佩斯有雄偉壯觀的匈牙利國會大廈,與布達佩斯大飯店異曲同工的是,它也是結構程式完全對稱。
  • 《布達佩斯大飯店》|「濃墨重彩的世界,充滿人性光輝」
    說到賞心悅目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佔據一席。這部攬下8項奧斯卡提名的年代電影,最終拿下服裝設計、化妝造型2座小金人。《布達佩斯大飯店》影片講述了戰爭時期一個歐洲著名大飯店門童的傳奇,以及他和一個後來成為他最信任門生的年輕僱員之間友誼的故事。影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歐洲。
  • 看【布達佩斯大飯店】走進神秘的匈牙利!
    《布達佩斯大飯店》,乍看這部電影,有很多吸引你的內容,比如大腕雲集的卡司陣容,精妙的攝影構圖,和獨有的韋斯安德森的電影色調。但如果真的要看懂這部電影,僅僅對電影的解讀是不夠的,需要你對藝術、文學、一戰二戰的歷史,擁有足夠多的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