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大飯店
一張寄望舊時歐洲的明信片
相信對於大多數喜愛電影的朋友們來說,《布達佩斯大飯店》絕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多年來,它收穫過許多褒獎與讚賞。然而直到最近,我才點開這部躺在收藏夾已久的經典電影,去品味它其中蘊藏的美麗。
在點開《布達佩斯大飯店》以前,不知為何我曾一度認為它是一部單純的喜劇片,或許是因為它並不樸素的海報,又或是其他潛意識的原因。但直到我看完這部電影,才明白我的錯誤。就好比本來打算在超市裡買一塊牛奶巧克力,當年品嘗它時才發現這其實是一塊韻味深長的酒心巧克力,令人回味無窮。
《布達佩斯大飯店》以倒敘鏡頭展開,以作家的自白鋪展鏡頭。為了專心創作,他來到了布達佩斯大飯店,在這裡,他遇到了飯店的主人Zero。Zero邀請作家共進晚餐,並為他講述這所飯店的傳奇歷史。一卷老舊的故事集便鋪展在我們眼前。
一位神秘的飯店主人,葛斯塔夫先生,在自己的酒店認識了Zero,一個普通的門童。Zero跟隨葛斯塔夫先生進行精密的培訓,隨著葛斯塔夫先生經歷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盜竊、謀殺、越獄、出逃等事件,穿越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戰爭的炮火。為了爭奪自己死去的妻子名下的一幅名畫《蘋果少年》,葛斯塔夫先生幾經動亂波折,逃亡、被逮捕、入獄、越獄、追蹤幕後黑手、拯救Zero的未婚妻阿加莎,最終尋得了真相,留下了《蘋果少年》這幅畫。但沒過多久,因為戰爭原因葛斯塔夫先生便被殺害,阿加莎也離世了。Zero便一直持有這座酒店,即使是花高價錢,做著虧本的買賣。
戲劇性的是,在鏡頭的最後幾幕,因前臺的服務員不在,Zero便走進前臺,順手整理了一下掛在牆壁上的那幅畫。沒錯,那幅畫便是《蘋果少年》。如今在這幅畫前經過數次的人們,誰又能想到幾十年前,為了爭奪這幅畫,又掀起過一場多大的腥風血雨呢?
牆上的畫即為《蘋果少年》
《布達佩斯大飯店》,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它浪漫至極的畫面布局和賞心悅目的復古色調。清新的粉色,純潔的藍色,一望無垠的雪白,都給這部電影染上了一層深深的羅曼蒂克。它那麼美麗,美麗的不像是存在於上個世紀早期的場景,讓人心馳神往。但在這層羅曼蒂克之下,隱藏著歷史的滄桑感,和歲月不斷的變遷,都讓這部電影擁有著更深刻的思考意義。它囊括著對歷史巨變、時間浮沉的無助,對戰爭的厭惡和對歐洲文明衰落的惋惜。
「微弱的文明之光,仍存留在這野蠻的屠場裡,這就是人性。」——維斯·安德森致敬史蒂芬·茲威格,在小清新的故事裡注入了大歷史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