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經濟半小時》3月31日播出節目《香港購物,暗埋騙局》,以下為節目內容實錄:
旅客在香港高價購回的鑽表,經權威機構鑑定根本不是鑽石,這樣的鑑定結果令人難以置信,購物之旅陷阱密布。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出門旅遊被導遊帶到所謂指定購物點去,不是東西買貴了,就是買到假貨,反正上當受騙總是難免的。遊客挨宰,投訴無門,這已經成了一種社會公害,來自國家珠寶玉石鑑定中心的數據顯示,2006年北京地區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旅遊時購入的珠寶首飾,合格率為僅13.51%。在網上我們可以看到無數上當受騙的案例。
深圳底價入團踏上香港之旅
進了購物點,買回一堆垃圾,這樣的事屢屢報導,但還是總有人繼續受騙。為什麼旅遊欺詐防不勝防?原來在旅遊行業裡,這是一個潛規則,一些小旅行社往往靠低價組團,吸引消費者,然後就靠騙遊客購物來填補虧空,這樣的旅遊團在行業裡叫填坑團。毫無疑問,填坑團裡,挖坑的是旅行社、導遊和商家,那他們又怎麼能把遊客推到坑裡去呢?前不久,我們的記者就親身體驗了一把。
2007年3月12日我們的記者來到深圳,參加了當地的旅行團。深圳可能是去香港最便宜的地方。
旅行社工作人員:「三天600多吧。」
在深圳,出境遊的廣告隨處可見,價格低得讓人心動。在一家叫做經澤商務中心的地方,記者聽到了香港三日遊最便宜的報價,只要450元錢。當記者表示要參團的時候,才知道除了團費,還有另外的強制費用。
深圳海外國際旅行社工作人員:「每人的自費項目是320元,加上小費100元,就是420元一個人。」
在旅行社的行程單上,明明白白寫著,自費項目必須參加。另外工作人員還特意囑咐,中途一定不能擅自離團。
旅行社工作人員:「白天離團要收錢的,告訴你千萬不要離團,離團費一人1000元錢不是我們要收你的,是導遊要收的,一定要收怕你們跑掉了知道吧,跟團走就是要你去購物這是很明顯的嘛。」
為什麼中途離開不進這些購物點要交納如此昂貴的離團費呢?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呢?看到記者對購物不太放心,工作人員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證。
旅行社工作人員:「他們價格也不是很貴,絕對是真貨,只是我們定點到哪個店去買這樣子而已,因為我們都是合作得很好的合作夥伴,你放心吧,我們那個紫荊花假期做得很好的。」
2007年3月13日在黃岡海關,記者見到了紫荊花假期旅行團的領隊陳小姐。陳小姐告訴記者我們的團友來自全國各地各個旅行社。當記者交納小費的時候,陳導遊給記者開具了「香港皇悅國際旅遊有限公司」的收據。像記者這樣的來自各個旅行社送來的散客,組成了一個紫荊花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