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投訴:內地遊客香港買到假貨 旅行社應擔責

2020-12-15 中國網

出外旅遊,購買當地的特產和紀念品可以說是人之常情,為此,許多旅行團都會將購物作為一個必然的環節,並且「規定時間和地點」專門安排遊客購物。讓遊客們意想不到的是,滿載而歸後經鑑定發現所購產品質價不符,如何退貨成了難題。於是歷年「黃金周」接踵而至的是旅遊、服務「投訴周」甚至是「投訴月」。那麼遊客跟團旅遊,在導遊指定的購物點買到假貨,責權如何分擔?旅行社是否該負責?消費者又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法律界人士指出,參加旅行社組織外出的旅遊者,行前籤約要謹慎,途中購物須冷靜。一旦發生糾紛,留意保存證據是關鍵,向有關部門投訴為上策。

案例回放

購物起糾紛 旅行社協助退賠

2005年11月,北京市民趙某與T旅行社籤約後赴港澳旅遊。11月24日,趙某等遊客按行程開始旅遊活動。旅程結束後,趙某認為旅行社未經許可擅自將遊客拼湊到H國旅,並在其出團通知書中規定遊客有自費參觀項目及導遊小費,迫使其額外交納了費用。

香港的導遊違反行業規定,兜售高於市場價的「紫荊花」紀念品,且在其引導下到指定商店購物,花費港幣6580元購買的k金首飾,價格均高於正常商品;另外,在澳門段,導遊於當日下午2時擅自脫離旅遊團,直至第二天上午才返回耽誤了行程;返程在珠海逗留過程中,地接導遊以「不走店需補交旅遊費」的強制方式,將遊客帶入一家商店,結果趙某花費1.45萬元購買了一塊勞力士金表。

返京後,趙某將該表拿到幾家商場的專櫃「核實」,在聽到「極有可能是假貨」的意見後,便找到旅行社協商賠償事宜。T旅行社通過H國旅與珠海的商店溝通後,為趙某辦理了退貨,但僅退還了1.421萬元購物款,其餘290元以手續費的名義予以扣除。

隨後,趙某又以售假應該雙倍賠償為由,將旅行社訴到北京市東城區法院,要求T旅行社退還旅遊費及自費項目費用和導遊小費,並對旅行社擅自拼團、導遊脫團的違約行為支付違約金;趙某還索賠在香港購買的質次價高的港幣6580元貨款、香港導遊私自售賣的「紫荊花」貨款100元,以及退還已購假貨的貨款餘款290元,並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再行支付假貨貨款1倍的賠償金1.45萬元。

該案歷經當地二級法院審理後,作出T旅行社需向原告支付私自轉團的違約金413元,並退賠珠海所購假貨尚欠的貨款餘款290元,其他訴訟請求全部駁回的終審判決。據《中國旅遊報》

主持人:本報記者 郭玉紅

嘉賓:甘肅中立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杜泓違

甘肅勇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毛軒

甘肅金剛律師事務所律師 趙永寧

主持人:上述案例的當事人因為花重金買到假劣產品,使本來開開心心的旅遊變成了不愉快的煩心事,甚至鬧上了法庭。那麼旅遊者在旅行社安排的購物店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旅行社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杜泓違:購物活動是旅遊合同的組成部分,如果消費者在該過程中買到了假貨,應當視為這個旅遊環節出了問題,也就是旅行社的旅遊服務有瑕疵。雖然最後買賣的達成必須由旅遊者自己決定,旅遊者應該對此後果承擔責任,但是如果認為旅行社完全置身事外,不符合事實,也是不公平的。因為旅行社實際上在這裡起到了一個中介作用,提供機會讓雙方達成協議,而且實踐中,旅行社或者導遊也會從中獲得利益。旅遊者之所以按照旅行社的安排進店購物,也是出於對旅行社安排的信任。從保護消費者角度考慮,包括旅遊組織者對其指定購物場所的謹慎選擇責任,無論從法律原理還是國際通行規則看,都是一個已經確立的責任。但是我國目前有關法律法規對在這種情況下旅行社應該承擔何種責任沒有明確統一的規定,因存在法律盲點,故求助訴訟並非上策。近來,有的地方法規為了制止旅行社與商家串通,要求旅行社對於糾紛商品無條件先行賠付。這種一刀切的做法可能有些極端,但根據這些地方性規定和我們對法律的理解,旅行社應當對其負有過錯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

主持人:應該說,案例中反映的糾紛事由,凸顯了時下旅遊市場的行業現狀,因購假劣而損失慘重的遊客狀訴法院純屬無奈,為何其多數訴求均被駁回呢?

毛軒:首先,趙某訴稱的「轉團行為、自費項目、導遊小費」等均是旅行社通行的手段。儘管《旅行社條例》和《旅行社條例實施細則》均規定,旅行社不得改變合同安排的行程,欺騙、脅迫旅遊者參加購物,不得增加購物次數和購物時間。但從合同法上看,對於合法行為,只要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法律是保護雙方合意的。但因實際運作中的不規範,一旦遊客對服務質量不滿,極易引起糾紛,在這種情況下,旅行社就需要更加注重舉證的充分,比如獲得遊客書面籤字同意等,否則可能面臨不利的訴訟責任。諸如案例中,因為T旅行社對「轉團」提供的證言未被法院採信,至於導遊擅自脫團的行為旅行社也未能提出反證,最終法院判定T旅行社應為該兩項違約行為承擔違約責任賠付違約金。但趙某訴稱交納自費項目費用和小費是受迫所為,香港導遊存在虛假宣傳、誘導消費。法院審理認為,趙某作為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對自己的行為應有正確判斷,故其要求旅行社對上述費用退賠於法無據。

趙永寧:熟悉旅遊業現狀的人都知道,安排購物點、加收自費項目、導遊兜售紀念品等均是目前低價團的「副產品」。有的低價團費甚至連基本的住宿、交通費用都不夠,於是旅行社或者導遊只有想方設法地讓遊客購物來彌補團費的不足和導遊個人的收入。從消費者的角度看,看似旅遊費不高,實則後面要交錢的時候非常多。更重要的是,一踏上旅途就和旅行社處於嚴重對立,其後摩擦不斷,旅遊者不是花錢買享受,而是和旅行社「鬥智鬥勇」,寶貴的假期本來應該充滿快樂,結果懷疑爭執成了主旋律。所以,如果隨團旅遊,在籤約前一定要了解自己報團的品質與自己的期望是否相符。

主持人:那麼在隨團旅行途中購物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毛軒:現在尤其是出境旅遊市場本身比較混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消費者,首先在籤約前,應選擇具有經營資質的旅行社。在選擇好旅遊路線後,消費者有權了解具體行程和價格,以及隨團導遊、領隊的相關資質。其次,籤合同時應對條款仔細閱讀,對於一些容易引發糾紛的事項要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如往返的具體時間及交通工具、每日的具體行程、乘坐的交通工具(有無空調)、遊覽景點、住宿標準(不要相信「準X星」的字眼)、餐飲次數和標準、自費項目、購物次數等。而行程表是合同的附件,一定要核對兩者註明的內容是否一致,不要等到出現問題的時候再去核對合同與行程表的一致性,到時候才發現兩者不一樣,那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趙永寧:進入指定商店時,遊客應保持冷靜頭腦,做成熟的消費者,從實際需要出發,慎重購買貴重物品。如果購買了商品,一定要求商家出具詳細的發票,另外你要保留好旅行社的合同和日程安排表,如果回來後發現是假貨,可以憑此依據通過旅行社進行退換。

杜泓違:旅遊者一旦在旅遊活動中與旅遊經營者發生糾紛和矛盾或者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害時,切記不要採取過激行為,比如拒絕登機、登船,擅自中斷旅行等。這樣將使自己的損失擴大,屬於維權過當,不受法律保護,而擴大部分的損失也不會得到賠償。較為有效、及時和便捷的方式是,保存合同、發票,以及物證、影像資料等證據到相關部門投訴。按照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旅行社條例》規定,旅遊投訴渠道有3個:向當地旅遊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投訴,國家旅遊局在全國各省及主要旅遊城市都設立了旅遊質監所或質監機構,也可以同時向工商行政、價格、商務、外匯等管理部門投訴,接到投訴的部門將按照其職責權限及時調查處理並將調查處理的有關情況告知旅遊者。如果消費者已旅行歸來,可到組團社所在地的旅遊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投訴,遞交投訴狀。還可向消費者委員會投訴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消費者向法院提起訴訟並已被法院受理的案件,消費者委員會、質監所將不再受理。

相關焦點

  • 遊客在導遊指定購物點買到假貨,旅行社有沒有責任?
    那麼遊客在導遊指定購物點買到假貨,旅行社有沒有責任?網友諮詢:遊客在導遊指定購物點買到假貨,旅行社有沒有責任?北京望和律師事務所關欣律師解答:導遊擅自指定購物場所,導致遊客在景點買到假貨的,遊客可以要求旅行社承擔相應責任。
  • 跟團旅行景點買到假貨 旅行社該不該擔責?
    跟隨旅行團旅行,在購物中買到了假貨,旅行社該不該擔責?近日,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了一起因旅遊購物遭遇假貨引起的訴訟。梁峰和趙晶夫妻兩人去年11月跟隨某旅遊社前往海南旅行。旅行途中,兩人在一旅遊購物點購買了珠寶首飾,後經鑑定首飾為假貨。
  • 境外遊買到假貨,怎麼辦?
    在香港掃貨的內地遊客。圖源:騰訊「去丹麥吃生蠔」、「去日本看煙火大會」、「去泰國騎大象」……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湧向世界。特別是隨著暑假的到來,許多父母也選擇陪著孩子出境旅遊。據統計,2016年我國出境旅遊人數達1.22 億人次,旅遊花費高達1098億美元(約7600億元人民幣)。在欣賞美景的同時,「買買買」也成為不少遊客出境後的一大心聲。但是,境外購物如果買了假貨,我們應該如何維權?因為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並不能追究境外交易行為,所以境外遊買到假貨後的維權難度較大,但也有妙招解決這一問題。如果是跟隨旅行社外出遊玩,旅行社可作為突破口。
  • 香港澳門買到假貨 可在廣東投訴
    現場發布《粵港澳消費維權合作宣言》,廣東市民在港澳買到假貨,可向廣東省消委會投訴進行維權。  根據《宣言》,消費者在粵、港、澳任何一地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均可向消費糾紛發生地的消委會投訴。以前,市民在香港、澳門旅遊購物時,出現消費糾紛後,只能到當地消委會投訴。如果已回到廣東,則需回港澳,動輒需花費兩三天時間,今後這一現狀將得到改觀。
  • 香港購物 發現買到假貨可找海關
    到香港購物選有「優」標籤的8000間商家 在香港購物,如何選擇購物點?本報記者昨日採訪了香港旅遊發展局,對於這些疑問進行了權威解答。 香港旅遊發展局提醒,在港購物可選擇有「Q」型「優」字標誌的商店購物、就餐或住宿、理髮。
  • 網上查信息遇「野馬」旅行社 擅改行程帶賣假貨
    據介紹,今年節後旅遊投訴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且以外地遊客投訴居多,主要問題包括網上聯繫遭遇野馬旅行社、途中擅自改變行程及增加自費項目等,使得遊客心情不悅,原本休閒放鬆的效果大打折扣。  網查信息遇上「野馬」旅行社  據介紹,深圳的「野馬」旅行社一直屢打不絕,而外地遊客則是被騙的主要群體。他們不熟悉深圳情況,上網搜得信息後交了錢,便成為任人擺布的對象。
  • 微案學法 | 跟團旅遊買到假貨,能否要求旅行社三倍賠償?
    端午節,丘小姐參加夕陽紅旅行社組織的港澳臺觀光遊。在旅行社的帶領下到某商場購買了一枚折合人民幣2萬元的手錶。後來,丘小姐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鑑定,但結論竟是假貨!丘小姐認為,由於手錶是旅行社帶去購買,所以旅行社應當對其被欺詐購買的假手錶負責。於是就將旅行社告上法庭,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其按照購物價格款3倍賠償。
  • 江蘇旅遊條例草案:團遊買到假貨可向旅行社索賠
    原標題:跟團遊買到假貨次品,可向旅行社索賠  昨日,《江蘇省旅遊條例(草案)》提請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草案中進一步強化了旅遊市場秩序管理,在旅行社約定的購物場所買到假貨、次品等旅遊者可以要求旅行社賠償等。
  • 香港購物騙局揭秘:以低價旅遊騙遊客購買假貨
    央視《經濟半小時》3月31日播出節目《香港購物,暗埋騙局》,以下為節目內容實錄:旅客在香港高價購回的鑽表,經權威機構鑑定根本不是鑽石,這樣的鑑定結果令人難以置信,購物之旅陷阱密布。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出門旅遊被導遊帶到所謂指定購物點去,不是東西買貴了,就是買到假貨,反正上當受騙總是難免的。
  • 投訴丨遊客在旅行社安排的購物店買到問題貨品,旅行社該承擔責任嗎?
    辨析出國旅遊,購物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近年來,因購物引發的旅遊糾紛越來越多。遊客在旅行社安排的購物店購物出現問題,甚至買到「假貨」,旅行社到底應承擔何種責任呢?依據上述判例及法律規定,旅遊者在旅遊合同約定的購物場所買到「假貨」,旅行社應負責挽回或賠償旅遊者的直接經濟損失,並不需要承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經營者的懲罰性賠償責任。
  • 廊坊遊客投訴香港地接導遊態度惡劣,旅行社被停業整頓一個月
    2017年,市旅遊委辦理來電、來訪、轉辦等旅遊投訴及諮詢169件,受理有效投訴24起,案件處結24件,處結率100%,滿意率100%,為遊客挽回經濟損失33510元。【案例1】 客人投訴旅行社,旅行社被處罰李女士在我市A旅行社報名參加「江西婺源、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桂林、陽朔、湖南韶山11日遊」,返程後反映香港地接導遊態度惡劣,且不滿意所購物品,要求退貨。A旅行社拒絕退貨,李女士投訴。
  • 香港購物騙局揭秘:以低價旅遊騙遊客購買假貨(組圖)
    央視《經濟半小時》3月31日播出節目《香港購物,暗埋騙局》,以下為節目內容實錄:  旅客在香港高價購回的鑽表,經權威機構鑑定根本不是鑽石,這樣的鑑定結果令人難以置信,購物之旅陷阱密布。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出門旅遊被導遊帶到所謂指定購物點去,不是東西買貴了,就是買到假貨,反正上當受騙總是難免的。
  • 香港涉打死遊客事件旅行社唯一董事被捕,內地老闆隱身幕後
    香港警方帶一名疑犯到紅磡民樂街案發現場重組案情。「內地遊客在港被毆打致死」事件調查再升級。涉事旅行社天馬國際(香港)旅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馬國際」)唯一董事林端虹目前已被香港警方拘捕。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被捕女子系天馬國際旅行社董事林端虹。目前該案由香港九龍城警區重案組跟進調查,其同時正在負責內地遊客死亡案調查。另據香港成報網報導,香港警方相信仍有一至兩名操內地口音的人在逃,已按照既定機制,透過廣東省公安廳追查涉案人。
  • 跟團遊買到假貨次品 可向旅行社索賠
    昨日,《江蘇省旅遊條例(草案)》提請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草案中進一步強化了旅遊市場秩序管理,在旅行社約定的購物場所買到假貨、次品等旅遊者可以要求旅行社賠償等。  跟團遊買到假貨次品,可向旅行社索賠  「草案突出了對旅遊者權益的保障。」
  • 合肥遊客投訴多數指向旅行社 態度差優惠沒了行程不符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訊合肥市旅遊局日前公布,2015年三季度共接到16起有效責任旅遊投訴,投訴內容包括旅行社行程安排不合理導致沒有看到經典景區、導遊全程不講解、大巴車在加油站落下乘客、跟隨導遊去的購物店裡可能買到了假貨……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了解到,今年三季度,合肥市旅遊質量監督投訴中心共接到旅遊投訴
  • 央視報導引遊客退貨潮 武漢客香港追回4萬元(組圖)
    港府高層會議急尋對策「亡羊補牢」  中央電視臺「踢爆」香港不良商店涉賣假貨及誤導旅客購物事件,連日來被全國各地及香港傳媒大肆報導,香港「正貨之都」信譽幾乎破產,更觸發內地遊客赴港追討損失浪潮。
  • 跟團買到假貨可要求旅行社先賠
    原標題:跟團買到假貨可要求旅行社先賠□ 本報記者  劉志月景區門票漲價需提前6個月向社會公布;遊客不文明行為將被納入信用黑名單;買到假冒偽劣商品可以要求旅行社先行退賠……隨著旅遊業迅猛發展,各種旅遊亂象也隨之而生。繼2006年首次全面修訂後,《武漢市旅遊條例》再換新貌,61條細則直指旅遊行業亂象。
  • 香港警方正調查涉打死遊客事件旅行社,幕後老闆系內地人
    內地遊客在港被毆打致死事件的調查,正轉向涉事旅行社。天馬國際(香港)旅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馬國際」)因涉嫌與內地無牌旅行社交易並提交虛假文件,正接受香港警方調查。10月23日下午5時30分許,香港九龍城警區重案組六七位警察來到天馬國際的香港辦公室。
  • 香港涉打死遊客事件旅行社幕後老闆系內地人
    內地遊客在港被毆打致死事件的調查,正轉向涉事旅行社。  天馬國際(香港)旅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馬國際」)因涉嫌與內地無牌旅行社交易並提交虛假文件,正接受香港警方調查。  10月23日下午5時30分許,香港九龍城警區重案組六七位警察來到天馬國際的香港辦公室。
  • 香港迎內地遊客購物高峰期 這樣「血拼」最實惠
    多次往返香港購物的何先生告訴記者,一方面,人民幣兌港幣的匯率差相當於打了八折,另一方面,香港當地專櫃的款式和種類比內地更豐富。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在香港一些遊客聚集的地方,冒出不少專門針對內地遊客的二手店,雖然價格便宜,但購買到假貨或者高仿品的機率大大增加。推薦:尖沙咀的海港城、時代廣場等大商場。LV、GUCCI等在中環、銅鑼灣、尖沙咀等香港繁華的地方都有專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