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於上一個冰河世紀的湖——巴爾喀什湖

2020-12-25 騰訊網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539-巴爾喀什湖

作者:那日蘇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中亞深處亞歐大陸腹地,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遙遠的地方,乾旱和貧瘠是這片蒼涼土地的主旋律。夏天沒有足夠水汽形成雲層遮擋,毒烈的日光炙烤著沒有一絲生機的沙漠;冬季又缺少大面積水域的調蓄作用,極度的寒冷侵襲著每一個夜晚。

這是一個從西亞延伸到蒙古高原的

降水稀少的巨大的乾旱地帶

中亞和中國新疆是其中「最內陸」的兩個區域

雖然環境惡劣,但也分布著大量綠洲

(底圖:shutterstock@AridOcean)▼

但這麼一片不毛之地中也不乏生機,中亞地區湖泊遍布,面積超過1平方公裡的湖泊達到2000個,面積超過100平方公裡的大型湖泊則有60個以上。

湖泊及其上遊水源造就了周邊的綠洲,而這些綠洲又供養了中亞民族的繁衍生息,往往是歷史上屢次易手的權力爭奪中心。

最明顯的就是鹹海及阿姆河三角洲

(圖片來自:NASA)▼

在這些湖泊之中,位於哈薩克斯坦的巴爾喀什湖是最引人矚目的那一個。

月下巴爾喀什湖

(圖片來自:NASA)▼

中亞的新月

巴爾喀什湖形成於上一個冰河世紀,是典型的冰川堰塞湖。

以一般的常識來看,液態水會從高處向低處流動,而冰則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如果將冰川視作水的主體,將時間尺度放的足夠長,就會發現冰川也是會流動的。

看似不動如山,其實一直在動,而且速度不慢

(圖片:shutterstock@Jan Mika)▼

在重力作用下,冰川的冰會自源頭向末端移動,這種移動被稱為冰川運動。冰川運動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冰內部擠壓導致形變,人們常說水無常形,冰亦可以受內外壓力影響重新塑造形態。

另一種冰川運動被稱為底部滑動,是冰川受重力和擠壓流的影響而整體移動,一般是從高向低滑。在這過程中與巖石接觸的冰川底部摩擦受熱融化,會加速這一趨勢。

滾滾而來,奔流入湖

(智利-PAINE N.P,灰冰川)

(圖片:shutterstock@Steve Barze)▼

一般冰川運動會以每年數十米的速度移動,但又各有不同。中國天山烏魯木齊河源Ⅰ號冰川1980~1981年間51個測點的平均年流速僅6米;而格陵蘭的林克斯冰川每天的運動速度則高達28米。

仿佛靜止的洪水

(格陵蘭-伊盧利薩特冰川)

(圖片:shutterstock@BigRoloImages)▼

在冰川底部滑動的過程中,會攜帶大量的巖石碎屑,這些碎屑被稱為冰磧物。當冰磧物被冰川運動攜帶到河道、山谷之中,受地形影響就會形成堆積。而今天狹長的巴爾喀什湖就曾經是一座深深的峽谷,在冰河世紀結束以後被冰磧物阻塞,冰山融水在流經於此的時候無法繼續向前,形成尾閭湖。

這個峽谷也是夠大的

(圖片來自:NASA)▼

尾者,在百川之下;閭者,聚也。海拔比較低,承接所有江河水流匯聚的地方被稱為尾閭,尾閭湖也就是眾多內流河的終點。

巴爾喀什湖及注入其中的諸多內流河構成了巴爾喀什湖流域,其範圍包括了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東哈薩克斯坦州的南部、卡拉幹達州的東南部、江布爾州的東部和中國新疆的西北部。

巴爾喀什湖流域曾經號稱七河流域(有些已經消失)

其中最重要的水源就是發源自中國新疆的伊犁河▼

在中亞地區,巴爾喀什湖蓄水量不及伊塞克湖,在水域面積上面勉勉強強剛超越急速萎縮的鹹海,更是與裏海無法相提並論。但若放在哈薩克斯坦國內看,則至關重要,該流域提供了哈薩克斯坦22%的水資源,20%的人口和42%的水力資源,是中亞地區不可多得的一塊沃土。

關鍵是其最大城市阿拉木圖在這個流域內▼

巴爾喀什湖流域範圍內,南、東南和東面是地勢較高的山脈, 而北面和西面是較低的山脈, 這就決定了流域內河流的主要流向為東南-西北走向。在湖的東南方向,有7條主要的河流注入巴爾喀什湖(今只剩5條河流常年有水),七河流經之地地形平坦,沼澤溼地遍布,在古代是屬於水草豐美的遊牧民族棲息地,被稱為「七河流域」。

如今還存在的五河,水流量則主要靠伊犁河

(底圖來自:NASA)▼

狹長新月形狀的巴爾喀什湖,就仿佛西亞的新月沃地一樣,是貧瘠土地上為數不多的綠洲。2009年,巴爾喀什湖流域人口約362萬,前首都、哈國最大城市阿拉木圖也位於該流域。

日落阿拉木圖

(圖片:Almazoff / Shutterstock)▼

而今七河流域受乾旱和水源枯竭的影響,存在著大量沙漠、沼澤和鹽鹼地,薩雷耶西克阿特勞沙漠、塔烏庫姆沙漠、莫因庫姆沙漠和阿拉裡庫姆沙漠分布於其間,眾多沙漠之中沼澤鹽鹼地遍布,尤其是伊犁河口三角洲地區。

稍遠處還有些稀樹和灌木,再往外就是真的荒漠了

(圖片來自:google map)▼

伊犁河水天上來

巴爾喀什湖平均深度小於6m,但湖水面積非常廣大,這使得巴爾喀什湖的生態和水文極易受到外部河流注入的影響。

由於這座大湖遠離海洋,東部又有高山阻擋,因此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湖泊所在區域的氣候為溫帶沙漠氣候,其年蒸發量大概為1000mm,而年降水量大概為140mm。如此懸殊的蒸發降水比,讓人不禁擔心巴爾喀什湖會不會成為中亞第二個鹹海。幸運的是,流域內發源於天山山脈的河流為湖水做了大量的補充。

伊犁河注入巴爾喀什湖處,春季解凍時節

由於伊犁河水的佔比太大

整個湖泊甚至呈現西淡東鹹的狀況

(圖片來自:NASA)▼

作為七河尾閭,流域內有伊犁河、卡拉塔爾河、列普色河等多條河流注入。七河之中伊犁河對於湖水水量貢獻是最大的,佔總入水量的75%至80%。

伊犁河發源自新疆伊寧,源頭是天山和博羅科努山兩山的夾角,其主源特克斯河發源於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汗騰格里主峰北坡,由西向東流進入中國,在新疆鞏留縣附近折向北流,穿過喀德明山脈,與一路向西的鞏乃斯河交匯形成伊犁河。

伊犁河真源遠流長▼

博羅科努山和天山的夾角位置十分巧妙,位於中緯度西風帶,兩山猶如鳥之兩翼由東向西緩緩張開,將強勁持久的西風攬入懷中。西風在進入兩山之間的谷地之後空間越來越狹小,最終迎頭撞上高大的山脈,給迎風坡帶來豐富降水。

這兩山之間的地區,就是新疆乃至亞洲中部地區自然稟賦最卓越的伊犁河谷。伊犁河谷素有「西域溼島」「塞外江南」之美,這都得益於在亞洲中部少有的溼潤氣候。

真「塞外江南」

(圖片:方向沒錯 / 圖蟲創意)▼

同樣,以兩山夾角作為伊犁河谷自然界限的東緣一直向西擴,外接七河流域直至巴爾喀什湖,就是更大範圍伊犁河谷的概念。

爭奪

巴爾喀什湖流域如此珍貴,自然在歷史上吸引了眾多中亞民族的目光。

最早有記錄的來客是斯基泰人,他們在中國的《史記》、《漢書》當中被稱為塞種,古代波斯則將他們稱為saka薩迦人。

這是比匈奴人更古早的遊牧文明

或者說是整個龐大遊牧文明系統的一個老祖先

(圖片:avtk / Shutterstock)▼

古斯基泰人的主要活躍在裏海以東、以北的歐亞草原地區,其範圍東到中國天山,西到南俄草原今天烏克蘭的第聶伯河沿岸,是一個半遊牧半農耕性質的民族。斯基泰人本身沒有文字,但善於冶金和打造金屬器物,只能通過考古發掘和周邊國家民族文獻史料上的隻言片語去做推斷。

雖然是草原文明

但其實在多種技術方面領先於當時的農業民族

(圖片:Cholpan / Shutterstock)▼

斯基泰人各部落的民眾們不會想到,他們在裏海附近的草原地區生活了數百年之後,一場發生在東方的戰爭將導致中亞最豐饒的七河流域和伊犁河谷地區易主。

秦漢之際,蒙古草原上的匈奴崛起,不斷襲擾河西走廊的月氏國。

《漢書·西域傳》中記載:「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自此塞王南君罽賓,塞種分散,往往為數國。」在受到匈奴的攻擊後,大月氏舉國遷移,來到了巴爾喀什湖以東的伊犁河流域,將這一傳統的斯基泰人棲息地據為己有。

在匈奴人的壓力下,月氏人從河西走廊向西遷徙

但最終也沒能留在河西走廊,而後再向南遷徙▼

但大月氏也是被迫遷徙自此,在當地立足不穩,人心不定,此後擁有伊犁河谷的歷史亦不過短短幾十年。公元前130年,在匈奴的支持下烏孫對大月氏發起了進攻,迫使後者繼續向西南遷徙,而勝利者在伊犁河流域建立起了烏孫國。

烏孫國以伊犁河谷為根據地,在中亞地區繁衍生息,其版圖在數百年間多次變動,但牢牢地將七河流域握在手中。

直到東漢末年,北匈奴餘部組成的悅般國開始進入巴爾喀什湖流域,烏孫在這一地區的絕對掌控地位受到了動搖。由於這一時期中原內亂,缺乏對西域的信史記載,我們無從得知在這一片地區發生的是水乳交融還是腥風血雨。

雖然草原地帶的勢力變更紛繁複雜

但從地理上來看,由於天山山脈的阻擋

對七河流域產生重大影響的主要是

西南方向的中亞河中地帶,以及東北方的蒙古高原

直到更強大的俄國從從西北方殺來改變這一格局▼

當北魏統一北方,中原王朝再次向天山至巴爾喀什湖之間地區投入興趣的時候,這裡已經沒有了烏孫與悅般,有的只是經歷了數輪洗牌融合之後產生的遊牧政權——高車汗國。

高車居於巴爾喀什湖流域以及蒙古高原西部,彼時蒙古高原東部還存在著一個強勁的遊牧政權柔然,兩強相遇爭鬥不休,雙方都在長期的戰鬥中損耗著有生力量,最後都疲弱不堪。

在這個歷史機遇期,阿史那部首領脫離柔然建立政權,在草原空虛之際逐漸做大,建立了龐大的突厥汗國。突厥最終為唐所滅,巴爾喀什湖流域也是在那時成為了大唐的領土。

雖然天可汗時代的唐朝極其遼闊

但這是算上各種附庸國的

在長城之外的草原世界

版圖的快速變化也是常事▼

蒙古帝國建立後,成吉思汗將西伯利亞地區和巴爾喀什湖以西的中亞部分地區賜給長子朮赤的金帳汗國,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賜給了察合臺。15世紀金帳汗國分裂,其中一部分成立哈薩克汗國,在中亞地區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即以巴爾喀什湖為界,西邊歸屬於哈薩克人,東邊歸屬於蒙古人。

這種均勢平衡大概維持了200年時間,位於湖東的蒙古準噶爾汗國漸漸對西部分散的哈薩克集團形成壓倒性的優勢,並使其紛紛倒向俄國。

1759年,乾隆完成了滅準噶爾、平定大小和卓的歷史任務,卻也造成了戰場十室九空的現實局面。為了填補大伊犁河谷戰爭後空虛的人口,大量哈薩克人、塔蘭奇維吾爾人、回民、錫伯人和朝鮮人被不同的統治者以不同的理由遷入此地,因民族組成過於複雜而沒有人能對這裡形成完全的統治,反倒是將巴爾喀什湖當作了中俄的界湖。

101年之後的1860年,大清又在英法聯軍侵華戰爭後失去了這片土地。

在伊犁河谷、巴爾喀什湖畔,萬物在這裡繁衍也在這裡消亡。圍繞著流域內的地盤各民族和部落上演了無數次的爭奪,有些被記錄了下來,有些則沒有。唯一的見證者是湖水,千年之後依舊水波蕩漾。

參考文獻:

《卡普恰蓋水庫對伊犁河徑流特徵及下遊生態徑流的影響》,趙萍、夏自強、陳起川、周文婧

《哈薩克斯坦巴爾喀什湖-阿拉湖流域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吳淼、張小雲、王麗賢、吉力力

《中亞主要湖泊水文遙感動態監測研究》,吳素雲

《亞洲中部乾旱區湖泊的地域分異性研究》,李均力、包安明、胡汝驥、王亞俊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Boris Rezvantsev

END

相關焦點

  • 巴爾喀什湖對中亞意味著什麼?
    夏天沒有足夠水汽形成雲層遮擋,毒烈的日光炙烤著沒有一絲生機的沙漠;冬季又缺少大面積水域的調蓄作用,極度的寒冷侵襲著每一個夜晚。圖片來自:NASA中亞的新月巴爾喀什湖形成於上一個冰河世紀,是典型的冰川堰塞湖。以一般的常識來看,液態水會從高處向低處流動,而冰則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如果將冰川視作水的主體,將時間尺度放的足夠長,就會發現冰川也是會流動的。
  • 什麼是巴爾喀什湖?|地球知識局
    中亞深處亞歐大陸腹地,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遙遠的地方,乾旱和貧瘠是這片蒼涼土地的主旋律。夏天沒有足夠水汽形成雲層遮擋,毒烈的日光炙烤著沒有一絲生機的沙漠;冬季又缺少大面積水域的調蓄作用,極度的寒冷侵襲著每一個夜晚。
  • 巴爾喀什湖
    巴爾喀什湖位於亞洲中部,是一個內陸冰川堰塞湖。
  • 藍色玉帶—巴爾喀什湖
    西漢時被稱為夷播海,也是古代中國西北邊境的天然分割線,歷史上曾是中國與俄國的界湖。西漢時期,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設有漢朝政府的行政機構。漢宜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漢王朝在烏壘(今輪臺縣)設立了西域都護府,管轄範圍包括巴爾喀什地區。
  • 巴爾喀什湖,會消失麼
    而它的氣候也隨著季節有著顯著差異:冬春季受大西洋、地中海、裏海和黑海溼潤氣流的直接影響,形成比較豐富的降水;但到了夏秋季,就會受到伊朗高原和中亞荒漠乾熱氣流的影響,十分乾旱。 你會在哈薩克斯坦境內伊犁河上發現一個巨大的「湖」 其實是因為「湖」的西端修了一個大水壩 (圖片來自:google map)▼
  • 巴爾喀什湖,為什麼一半鹹水一半淡水?
    流經中國的伊犁河最終注入湖泊的西半部分,並且佔到攝入總水量的一半以上,而東半部分則缺少淡水注入,因此這才造成了巴爾喀什湖東鹹西淡的局面。 巴爾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流域歷來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也是遊牧民族極其鍾愛的棲息之地,歷史上大月氏人、烏孫人、康居人、大宛人都曾在這裡繁衍生息。
  • 巴爾喀什湖曾經是我國西北最大的湖,千百年來挫折不斷
    巴爾喀什湖曾經是我國西北最大的湖,千百年來挫折不斷世界的湖泊,你們去了多少個呢。西北這還有一個的湖泊,歷經風霜還能生生不息,想不想和小編去看一看呢?說起伊犁河,這以前還在巴爾喀什湖邊打造出近八千平方公裡的三角洲地區,建設了兩千多大大小小個湖泊。伊犁河一個土地資源極其豐富,而且土地肥沃,是很多生物的家園,造就了這裡豐富的生物資源,但因為後來哈薩克斯坦修建了卡普恰蓋水庫,這裡的生態環境就進入了人類的領域了,由於人們的過渡開發利用,這裡的生態環境不斷開始惡化。
  • 古代中國的西北疆域為什麼不能越過巴爾喀什湖?
    文/王凱迪翻開中國歷史地圖集,我們會發現中國古代的西北疆域總是止步於巴爾喀什湖,強盛的中原王朝似乎永遠不能越過這個區域向北繼續前進。那麼,為什麼巴爾喀什湖會成為我國古代疆域的極限呢?地理的桎梏首先,巴爾喀什湖南部的伊犁河流域一直是遊牧民族的天然草場,而北部的巴爾喀什湖北面是狹長的乾旱草原地帶,湖北沿岸區和阿拉湖盆地是半荒漠地帶。這樣的地理環境導致巴爾喀什湖周邊的人口集中在南岸,東西長數百公裡的湖水與西部的碎葉河沙漠形成了橫貫中亞北方的自然地理屏障。
  • 巴爾喀什湖迅速解凍
    巴爾喀什湖橫亙在哈薩克斯坦東南部,東西長達605公裡,面積大約1.7萬平方公裡,是亞洲最大的湖泊之一。除了該湖規模巨大之外,冬季非常嚴寒,湖面封凍從11月直到來年3月。2019年4月8日,美國極軌氣象衛星系統的Suomi NPP衛星上的可見光紅外成像輻射計套件(VIIRS)拍攝到了這幅圖像,顯示春季解凍正在進行。僅僅一周之前的圖像還顯示該湖幾乎完全被冰覆蓋。
  • 巴爾喀什湖,會消失麼 | 地球知識局
    ,下一個鹹海?上圖細節,伊犁河也是巴爾喀什湖解凍的重要動力..你會在哈薩克斯坦境內伊犁河上發現一個巨大的「湖」其實是因為「湖」的西端修了一個大水壩(圖片來自:google map)▼其實如果合理利用水資源,反而可以做到在巴爾喀什湖自然衰減的狀態下保護湖泊。人們也逐漸明白了這一道理,1986年蘇聯環保委員會在專門的會議上批准了哈薩克斯坦關於巴爾喀什湖環境保護的一系列綜合措施。
  • 巴爾喀什湖,會消失麼|地球知識局
    如果不加治理,恐怕會成為下一個鹹海。春天,寒冷的巴爾喀什湖即將解凍(2020年3月7日)下圖與上圖所拍攝為同一位置,伊利河注入出(圖片來自:NASA)▼上圖細節,伊犁河也是巴爾喀什湖解凍的重要動力..你會在哈薩克斯坦境內伊犁河上發現一個巨大的「湖」其實是因為「湖」的西端修了一個大水壩(圖片來自:google map)▼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卡普恰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這一宏大水利樞紐工程建成於1970年,以發電、灌溉、航運和漁業為目的
  • 神奇湖泊——巴爾喀什湖東鹹西淡之迷
    湖泊按湖水性質分類可分為鹹水湖和淡水湖,但是在中亞地區,卻有這樣的一個湖泊,其湖水一側是鹹水,一側是淡水,這個湖泊就是巴爾喀什湖。究竟為何會形成這樣的一個湖泊,讓我們一點點來剖析。千米,湖泊面積1.82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米,發源於中國的伊犁河注入巴爾喀什湖。
  • 航拍伊犁河三角洲,巴爾喀什湖最大的水源
    伊犁河流入巴爾喀什湖的東南部,形成約8000平方公裡的大三角洲,是湖泊、沼澤和植被遍布的溼地。伊犁河下遊在薩雷耶西克特勞和陶庫姆沙漠中穿行,形成了獨特的三角洲地貌。伊犁河平均水量480 立方米/秒,是巴爾喀什湖最大的水源。
  • 冰島的湖—冰河湖,米湖
    冰河湖在冰島最大的冰川,瓦特納 冰川的南端,有千年的歷史,也是冰島最大的湖。湖底的深度有200米。千年冰河湖湖面的冰,是從瓦 特納 冰川上崩塌下來的,這裡的兩個小黑點是海豹,可愛嗎?千年冰河湖我們三個哈哈哈~千年冰河湖再見啦,千年的冰河湖。這是我在冰島最期待的一個景點。冰島吃的最多的就是羊肉!
  • |湖泊|貝加爾湖|青海湖|巴爾喀什湖|青海|伊犁河
    世界上的主要文明都是大江大河與大湖所孕育出來的。人類世代逐水草而居,逐漸穩定下來,知識和財富的積累才產生了文明,與文明相伴而生的還有對財富的掠奪。野蠻與文明始終在較量!在遙遠的東方大地,中原農耕文明始終在與漠北遊牧文明相互碰撞,歷經千年便形成了統一的華夏文明,在秦漢時期第一次大一統,在隋唐時期第二次大一統,在元朝第三次大一統,在清王朝第四次大一統。
  • 巴爾喀什湖曾是中國領土,是如何到了哈薩克斯坦境內
    世界上有一個湖很奇妙,它的神奇之處在於湖水一半為鹹水湖一半是淡水湖、東段和西段顏色也不同。這個湖就是巴爾喀什湖。巴爾喀什湖位於哈薩克斯坦東南部,中國古稱夷播海,面積近兩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四長湖。
  • 蘇聯解體後,中國為什麼不向哈薩克斯坦索要巴爾喀什湖?
    清朝全盛時期的地圖西部邊陲,有一個巨大的湖泊巴爾喀什湖,這也是當時中國境內面積最大的湖泊。巴爾喀什湖面積達到了1.82萬平方公裡,接近4個青海湖的面積。 巴爾喀什湖是漢代以來古代中國西北邊境的天然分割線,西漢時期在此地就設有管理機構,到唐朝時,又劃歸安西都護府管理。
  • 哈薩克斯坦因環保原因否決巴爾喀什湖地區的油氣勘探項目
    據哈薩克斯坦真理報(kazpravda)消息:日前,哈薩克斯坦生態、地質和自然資源部水資源委員會因環保原因,否決了哈薩克斯坦薩姆魯克油氣公司(Tau Ken Samruk Oil and Gas Company JSC)在阿拉木圖州(Almaty region)巴爾喀什地區(Balkhash
  • 為何我們昔日第一大湖巴爾喀什湖會成鄰國內湖?
    作為一個有著廣闊疆域的文明古國,巴爾喀什湖對中華民族而言相當熟悉,這個東鹹西淡的纖細湖泊在歷史上曾不止一次地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比如西漢,比如唐朝,比如清朝。然而,這個世界第四長湖最終還是脫離了我國的版圖,成為哈薩克斯坦的一部分,著實令人唏噓不已。那麼,巴爾喀什湖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靜夜史言認為這個問題說來話長。
  • 湖泊有鹹水湖和淡水湖之分,但是巴爾喀什湖卻一半淡水一半鹹水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湖泊,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裏海」,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貝加爾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我國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以上這些湖泊,從湖水性質來看裏海和青海湖是鹹水湖,而貝加爾湖、蘇必利爾湖和鄱陽湖是淡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