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隨行 | 五言長城劉長卿

2021-02-08 伍零捌的故事

劉長卿,字文房,唐代詩人

世稱劉隨州,其工於詩

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

 

      

《尋南溪常道士》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詩人尋常道士,行走於幽靜小徑,看到莓苔上面有鞋踩過的痕跡。詩人悠閒的看著遠處的風白雲肆意徜徉,春天生長的小草卻掩門為詩人送上一碗閉門羹。詩人靜享雨後的清新與冷冽的味道,嗅青松蘸雨後的甘醇,撫流水的細膩溫柔。溪邊盛放的花朵與禪意皆令我放空思緒,無需再說一些什麼了,這如同陶潛「欲辯已忘言」一般的意境,無需言,無需多言。

  

《餘干旅舍》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孤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暮色深深,青楓寒霜,輕輕零落著點點殘葉,這寂寥蕭瑟的環境渲染,讓全詩籠罩著悲傷的氛圍。孤城不迎人,孤鳥背道而馳,而渡口卻十分熱鬧,擺渡者爭相擺渡,詩人卻只能遠遠的看著歸家人的欣喜,內心不禁滋生難過的情緒。正當想家的情緒到達一定的程度時,卻聽見了遠處傳來的搗衣之聲,此時言盡而意無窮,搗衣之聲究竟是緩解寬慰了詩人想家的愁緒,亦或加深了詩人想家的痛楚,我們只能想像著,卻無法下實際的定義。

《聽彈琴》 

泠泠七絲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提到彈琴,我最先想到的是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的響徹雲霄,美妙的琴聲,沒有知音的聆聽,為何要與不懂之人進行辯解。我想表達青山的嫵媚,知音會領略我的意圖,會告訴我青山不應只有嫵媚,還有剛勁與鐵血。不懂之人也許只會想到後庭花的荒糜。詩人談到古調的美妙,卻少有人彈奏,正是感嘆知音難覓啊。士為知己死的故事常有,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個悲壯的故事,可是我卻認為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人生在世,知音難覓,現代的我們有知己嗎?我不禁要問一下,即使時代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這麼多產的效率時代,卻始終沒有生產更多的知己,因為知己不是物質的延續,而是精神的同質,知音若有,會有惺惺相惜的互生歡喜,知音若無,終其一生活好自己所愛的模樣。

《新年作》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這一首詩再一次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新年新的篇章,可是詩人仍苦於歸家無望,詩人站在江畔獨自潸然泣下。老年卻居人下,又無法歸家,內心百感交集,苦澀蔓延。山嶺的猿聲迴蕩,江畔的垂柳與我共度風煙。詩人思家之心痛徹心扉,在我們這個年代也許無法感同身受,但是我們可以想像,沒有通信方便的偏遠,詩人又是暮年,渴望落葉歸家,卻苦苦無果。

   

《送李中丞之襄州》

流落徵南將,曾驅十萬師。
罷歸無舊業,老去戀明時。
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
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

詩人也曾驅使十萬軍師,如今老至暮年,罷官歸家卻無舊業可操,詩人獨自站立江邊靜靜思索,浩浩蕩蕩的漢江,夕陽餘暉的鋪灑,之後呢?之後又如何呢?詩人送李中丞到襄州,看似是詩人的迷茫,實則也是詩人對友人的勸告。希望友人不要像自己暮老無所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首詩是劉長卿最著名的一首之一,寥寥幾筆卻勾畫出蒼山的暮意,雪夜的涼意,夜晚歸來的行客。躍然紙上的畫意,躍然紙上的詩意,詩人外出恰遇飛雪,不得以夜宿在芙蓉山主人那裡,也幸好讓這一場雪與詩人相遇,否則這麼美麗的詩又將流放在歷史的哪個角落?只是詩人逢雪,不知心情如何,但從寥寥幾筆中透露了詩人的愜意。

文字:高凌宇

排版:胥梓怡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來自「五言長城」劉長卿的四首詩,首首情景交融,成孤獨界的名篇
    所謂術業有專攻,劉長卿擅攻五言詩,故而他的五言詩便在眾多詩體中脫穎而出,為他贏得了「五言長城」的稱號。劉長卿的作品以近體詩為主,語言簡練淡雅,於清秀中見厚重;他的五言詩確實沒有辜負「五言長城」這一稱號,這座長城從古至今都屹立在詩壇巔峰,歷經千年歲月而仍獨樹一幟。
  • 「五言長城」劉長卿十首著名詩詞,含蓄溫和,清雅洗鍊
    劉長卿,中國唐代詩人。玄宗天寶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1.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出自唐·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詩句描寫雙峰寺寒潭映月、秋雨溼苔的秋夜之景。2.柳色孤城裡,鶯聲細雨中。出自唐·劉長卿《海鹽官舍早春》。詩句描寫城裡柳色新、鶯鳴細雨中的春日景象。3.朝來明鏡裡,不忍白頭人。
  • 五言長城劉長卿最著名3首五言絕句,讀來如飲美酒,令人一唱三嘆
    劉長卿,字文房,是一位科舉之路不太順當的名士,開元年間開始應試,可是到了天寶末年才終於進士及第。劉長卿擅長寫詩,尤其是擅長寫五言詩,即便是在大唐那個詩才輩出的時代,也始終有劉長卿的一席之地,被稱為「五言長城」。
  • 「風雪夜歸人」——五言長城劉長卿,教你如何將五絕寫得出神入化
    千古名句「風雪夜歸人」出自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劉長卿自稱「五言長城」,對五言詩作水平相當自負。他的五律、五絕造詣尤為高遠,是中唐重要的詩人之一,也代表了盛唐傳承的正統詩風,和韓愈雄奇、李賀鬼魅等比起來,儼然名門正派。 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他評價最高的一首五絕,即便和王之渙《登鸛雀樓》,柳宗元《江雪》擺在一起,也絲毫不落下風。
  • 詩詞典故:五言長城——誰有資格站上長城之巔?
    「五言長城」這個典故不是出自哪一首詩詞,而是一個詩人自封的稱號,這個詩人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權德輿《秦徵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集序》說到:「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系用偏師攻之,雖老益壯」。自詡「五言長城」,創做的五言詩應該也如長城一樣「綿延、寬闊、高聳」。「綿延、寬闊、高聳」這兒對應的是詩詞創作的「數量、題材、水平」,讓他人自嘆不如,只有膜拜的份。
  • 中國古代知識,元結,劉長卿,韋應物
    劉長卿為什麼號稱五言長城?韋應物的山水詩具有哪些特點?元結是新樂府運動的先驅,也是以復一古求革新的文學思潮的代表作家。元結的文學主張主要見於《傻中集序》和《二風詩論》。首先,他反對六朝以來的形式主義文風,主張發揚現實主義精神:「近世作者,更相沿襲,拘限聲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為辭,不知喪於雅正。」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作者簡介:劉長卿(?-約789),字文房,河間(今蜀河北)人。官至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他的詩多寫貶謫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隱逸的閒情。長於五言,被稱為「五言長城」。注釋·解說:1、逢:遇。主人:指所投宿的人家。2、蒼山:青山。
  • 五言長城一首20字送別唐詩,每一句都是一幅絕美的畫面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送靈澈上人》,作者是唐代非常著名的詩人劉長卿。他寫了很多的詩歌,尤其是自認為五言詩是最好的,所以自稱為五言長城。從題目當中就能夠看出這是一首送別古詩,靈澈上人是當時一個很有名氣的詩僧,也是劉長卿的一個好朋友。兩個人在短暫的相聚之後,又各自分別踏上不同的徵程,劉長卿就用這首古詩告別友人。
  • 劉長卿被譽為是「五言長城」,那他的七絕寫得怎麼樣?
    劉長卿被譽為是「五言長詩」,他的五言絕句確實有非常獨到的地方。但是我最喜歡的,卻是他的一首七言絕句——《酬李穆見寄》。這首詩極具神韻,是劉長卿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詩。詩中描述的是一次路途中的投宿,純用白描,但讀完能令人生出無限感受,產生無限聯想。
  • 五言長城最精彩的懷古唐詩,20個字中卻有千古興亡,很有哲理
    中唐時期,五言長城劉長卿在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他的詩歌直接繼承了盛唐的詩歌風味,尤其是五言詩,幾乎每一首都是經典之作。我們最熟悉的「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就出自他的筆下。
  • 弘揚傳統、傳承文化,書寫經典101期——唐·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一生中經歷過一次入獄、兩次被貶的劉長卿,官做的並不大,最大做到隨州刺史,所以又稱「劉隨州」。#劉長卿#政治失意的劉長卿,在詩詞方面,表現題材多為自然景物,也有失意、戰亂詩作。五百多首詩作中,大部分為五言,自稱「五言長城」。我們大部分人知道劉長卿,是通過他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 劉長卿《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詩詞賞析
    劉長卿《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詩詞賞析枯木《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作者註:寺即陳將吳明徹戰地)【唐】劉長卿古臺搖落後,秋日望鄉心。(《唐才子傳》)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登進士第也是頗有爭議。然而關於劉長卿的才氣眾口一詞,工於詩,長於五言,被權德輿稱為「五言長城」。劉長卿也頗為自負,嘗謂:「今人稱前有沈(佺期)、宋(之問)、王(勃)、杜(甫),後有錢(起)、郎(士元)、劉(長卿)、李(嘉祐),李嘉祐、郎士元何得與餘並驅。」
  •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創作背景劉長卿和靈澈相遇又離別於潤州,大約在唐代宗大曆四、五年間(769-770)。劉長卿自從上元二年(761)從貶謫南巴(今廣東茂名南)歸來,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鬱悶。靈澈此時詩名未著,雲遊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潤州逗留後,將返回浙江。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在出世入世的問題上,可以殊途同歸,同有不遇的體驗,共懷淡泊的胸襟。這首小詩表現的就是這樣一種境界。
  •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70 9—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 情非直抒,事不明寫,劉長卿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歷數唐代大曆年間的著名詩人,劉長卿是必須要提到的。他擅寫五言,有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五言長城」,意思就是說他寫的五言詩能夠像長城一樣,名揚千古。劉長卿在仕途上兩起兩落,看盡官場百態,所以他的詩中常常出現失意落寞徘徊在山水之間的畫面。
  • 《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的一首懷古詩,堪稱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劉長卿(714?-7902),字文房,室城(今屬安譽)人,一作河間(今屬河北)人。少居嵩山。唐玄宋天寶後期鑑進士第。官至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唐肅宗、代宗年間以詩名。與錢起齊名,為大曆詩風的主要代表。多寫住道失意之感,並及時代之離亂。狀寫自然之作,能情景交獻,興在象外。尤長五言律詩,自許為「五言長城」。
  • 劉長卿很經典的一首七律,全詩落句閒雅,很是觸動人心
    劉長卿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以五言擅長,被稱為「五言長城」。他的詩寫得很唯美,用詞精練,構思細緻,語言樸素卻具有獨特的畫面感。雖然劉長卿擅長五言,但他的七言也很是唯美,一點也不遜色於五言。劉長卿當時是八九品的官員,穿的是青色袍服。劉長卿筆下的送別,總有一份淡然與詩意縈繞在字裡行間。即使友人啟程離去,也沒有頹敗與傷感,只有「細雨溼衣」、「閒花落地」的愜意。哪怕是蘭舟起航,也只有「青袍今日誤儒生」的囑託。全詩不僅氣韻流暢,音調諧美,且畫面生動,辭藻美麗,充滿了詩情畫意。
  • 唐代詩人劉長卿最著名的詩句之一:「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斜陽 一作:夕陽)這首古詩的題目是《送靈澈上人》,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劉長卿自稱為五言長城,他的很多五言詩確實很精彩,最著名的當然是那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了。今天所說到的這首古詩,是作者送別一位朋友時所寫。
  • 劉長卿秋日遠眺,這首五律蒼涼深邃,不愧為上乘之作
    下面介紹的是劉長卿秋日遠眺,這首五律蒼涼深邃,不愧為上乘之作。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唐代:劉長卿古臺搖落後,秋入望鄉心。野寺來人少,雲峰隔水深。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劉長卿是唐代著名詩人,曾在隨州當過刺史,而且精於五言詩的創作,後世尊稱其為劉隨州、或五言長城。他的詩歌多寫幽寂之境、荒村之鄉,比如「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就是讀者最熟悉的名句。劉長卿隱居後長期居住在洛陽,安史之亂爆發後,洛陽也落入亂軍之手,詩人不得已四處漂泊,後來流亡到揚州一帶。
  • 劉長卿最經典的一首詩,描寫的無比唯美,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劉長卿被稱為「五言長城」,他大部分優秀的作品,那都是五言絕句,而且每一首都是精品,例如最為大家熟悉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靈澈上人》、《聽彈琴》、《送方外上人》等等,那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大部分都描寫的極為生動,也無比的抒情,讀來更是朗朗上口,這也正是劉長卿詩作最獨特的一個地方。而其中一些較為經典的作品,不僅入選了《唐詩三百首》,同時在我們小學的課本裡也是頻頻出現。所以只要一提起劉長卿,相信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都非常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