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的包容度!廈門人歧視外地人?最沒有資格排外的城市就是廈門!
本文原創,禁止搬運和抄襲,違者必究!
導語:廈門,這座美麗而又經濟蓬勃發展的『海上花園』,如今不僅成為東南沿海城市的重要經濟城市、重要交通樞紐城市,還是國內著名的旅遊城市。那麼,『廈門人』很排外的說法從很早開始就已經流傳,但廈門的包容度事實上是國內有名的。
小語想跟大家侃一侃「廈門的包容度!廈門人歧視外地人?最沒有資格排外的城市就是廈門!」的那些事兒。
就在昨天晚上,某網友怒懟小語是『假廈門人』,就算是有著廈門的戶口,在廈門生活工作了N年,甚至已經在廈門紮根,也不是廈門人。隨後對方不知何故又立馬拉黑取關小語,所有評論和『言辭』全部清空。
說實話,因為一場『辯論』而引發的對於『廈門人』排外的話題就立馬跳到腦海。那麼,『廈門人』憑什麼歧視外地人?事實上,若是論說起來,廈門是最沒有資格說排外的城市。這並非是個人的針對,而是一個事實。要知道,如今超過90%的『廈門人』都是外地人,這原本是廈門極負盛名的包容度,卻傳出了『廈門人』排外的說法,到底怎麼回事?
我們目前按照歷史文獻記載的數據來說,從1980年廈門開始建設經濟特區開始,原本的『廈門人』,也就是廈門本地土著壓根兒不到30萬人。而就截止到2019年廈門常住人口超過了429萬,其中常住外來人口就已經達到了221萬,而戶籍人口就已經有261.10萬。
這樣的數據一對比,40年前的『廈門人』幾乎只是如今『廈門人』的一個零頭罷了。這也足可以證明一點,那就是目前廈門能夠如此迅速的發展,跟其有著強大的包容度有著密切的關係。毫不誇張地說,廈門如今之所以可以如此迅速發展,最離不開的就是這些『外來』的『廈門人』。
回溯到鄭成功那會兒,廈門本島上的土著也才不過是16000人,更不用說歷史再往前推,宋朝那會兒,廈門整個島上居民也僅僅只有6000人而已。那麼,原本應該是極富包容性的廈門,為何會傳出『廈門人』排外、歧視外地人的說法?
事實上,小語已經不止一次聽到『廈門人』排外的話題了,而昨晚卻是被某網友直接懟上了。好吧,還是那句話,從不認為自己成為『廈門人』能多麼高大上,至少每年為廈門納的稅和開公司為廈門GDP作出多少貢獻,也是有數據可以查看的。
拿下了廈門的戶口在廈門生活、工作、創業也N年,徹底紮根廈門了數不清多少日子,還能被人排外,也只能暗自搖頭,『看中』的不過是廈門的教育和如今對廈門這座城市的歸屬感罷了。直白來說,恐怕就是廈門領導人,或許都不可能說這樣把廈門完全融入自己生活的歸屬感的人不是『廈門人』的話。
廈門之所以可以快速發展,除了廈門一直以來的包容性之外,還少不了的就是廈門土著和新廈門人之間能夠相互融合,對廈門這座『海上花園』城市有著同一個認同的思想和認同。
所謂海納百川,沒有新廈門人的入駐,廈門僅僅只靠如今廈門常住人口不到七分之一的『廈門本地郎』,確定可以撬動廈門如今的槓桿,發展更強更好的廈門嗎?顯然是沒辦法的。
所以,不管是『廈門人』還是『新廈門人』,既然同屬於一座城市的居民,又何必區分新舊?不都是為廈門發展做了那麼一丁點微不足道的貢獻。你聽過廈門人歧視外地人的說法嗎?
大家對「廈門的包容度!廈門人歧視外地人?最沒有資格排外的城市就是廈門!」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區評論留言。
本文原創。關注我,帶你一起了解更多閒聞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