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歷史科學家,霍金絕對是大家熟悉的人物,其實霍金除了為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科研成果外,同時也是極少數承認外星人存在的科學家,他認為儘管星際上一片靜謐,可是至少存在著數十億外星文明的生命,他還認為不同的星球孕育出的外星生命是不同的,這些外星生命擁有著不同的外表,人類也很難見到。
別看霍金承認外星人的存在,可是他卻嚴肅警告我們千萬不要貿然聯絡外星生命。畢竟國際中的外星生命實在太多了,假如人類貿然暴露自己的方位,說不定會給地球帶來一場毀滅的浩劫。
從1974年開始人類就一直在尋覓地外生命的蹤影,那個時候,科學家利用阿雷西博望遠鏡向國際發送了一束信號,信號中不只包含著人類的DNA信息,並且還詳細描述了地球的方位,科學家期望假如外星生命能夠捕捉到這些信號,就可以與地球進行聯絡。
科學家把期望寄予在這束信號上,直到這時信號沉寂了20年之後,科學家在英國的吉爾伯頓天文臺的附近有了新的發現,原來麥田圈呈現了未知的神秘圖案,這個圖案與科學家所發射信號的信息如出一轍。這起事件在當時的科研界十分轟動,也有許多人懷有質疑,畢竟很多的麥田怪圈,都是人為製造的。
其實霍金除了提醒人類不要貿然尋覓外星人外,同時也對人類的未來做出了設定。他認為未來人類是能夠進行星際旅行,實現太空移民計劃的,他的終身可謂是十分傳奇,到了晚年的時候也對人類和地球做了許多猜測。
他曾宣稱到了2600年,地球的能源消耗殆盡,國際戰爭不斷,那個時候,地球將會變成一顆火球,人類為了生計下去只能尋覓另一顆星球,他也宣稱小行星碰擊地球與病毒暴虐也會給地球人類造成影響。
看到這兒,很多人想起了2020年的不順心,各種災難降臨地球。全球溫度持續走高,森林野火不斷,整片天空被大量的灰塵所籠罩,人們不得不遷徙去新的家園。因而也有人不免憂慮,莫非霍金的預言真的要實現了嗎?
不得不承認,霍金所做的這些預言,其實也是根據地球環境惡化估測。地球環境惡化已經成為了供認不諱的現實,假如人類繼續破壞環境,那麼國際末日或許真的會到來。
對於未來並不局限於科學界的擔憂。《三體》作者劉慈欣曾就此發表過自己對星際探索的思考。全書也是圍繞人類想要探索外星文明,然後出現了侵略與保護家園的戰爭。
劉慈欣認為,當我們找到了外星文明的痕跡,應該保持更加審慎的態度,三思而後行。
「尋找外星人和地外文明是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我們不應該因為有恐懼感就阻礙這個科學研究的發展,這種科學研究發展的最大危險,就是它自己停滯掉了。」
《三體》所說:「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由此可見,《三體》不僅是一本偉大的、好看的科幻小說,同時也十分具有現實意義。
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
劉慈欣不僅在國內備受關注,還是首部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兩項國際大獎的中國科幻小說作家。
說他一個人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文學提升至世界級水平,一點也不誇張。
小說《三體》的想像空間很大,令人震驚,這部耗費腦力的科幻小說非常精彩,也很容易理解。它不僅是對宇宙的探索,更是人性的反映和科學與道德的對抗,讓人一看就無法停止。
讀完《三體》之後,歐巴馬感到震驚:「三體太有想像力了,讀了它以後,我覺得做一個美國總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我要做的無非就是和國會辯論的瑣事,而不必擔心外星人入侵。」
《三體》不僅是一部簡單的科幻小說,還是一部偉大而發人深省的哲學,這就是為什麼《三體》獲得了有「科幻界的諾貝爾獎」稱呼的雨果獎,這還是亞洲人第一次獲得雨果獎。有人認為劉慈欣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中國科幻小說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作為一部科幻小說,《三體》確實很受歡迎,它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一版再版。在歐美,扎克伯格和喬治·馬丁都是三體的粉絲。在中國,劉慈欣更是有無數的粉絲,雷軍、周鴻禕、馬化騰都是劉慈欣的粉絲。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好看。
空間突破三維,常人經驗以外的超驗場景,絕對能讓你展開奇幻而又合理的想像。科幻絕不是玄幻,就是因為它合乎理性,能讓你信服;它有科學支撐,並且支撐三體的不僅是科學,還有哲學。
劉慈欣把我們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想閱讀的小夥伴們,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哦,一起來感受劉慈欣的大千宇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