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阿里5億入股喜士多 便利店有哪些新零售價值?

2020-12-24 贏商網

  11月9日,據新經銷消息,阿里已於日前完成對便利店品牌喜士多(需求面積:40-120平方米)的戰略入股,共出資5億元,取得後者20%~25%之間的股權。據此估算,喜士多便利店投後估值約在20~25億元之間。

  此事如果傳言為真,那也是阿里集團層面拍板敲定的合作,而非阿里下屬某個事業部能夠主導的重大投資決策。

  新零售進入到高速推進期,阿里並未定製對細分領域合適零售資產的入股。阿里已在百貨商場、超市、大賣場、生鮮店等零售各大業態資產,布局接近完善。尤其是以支付寶為代表,阿里與日系、國內各區域便利店品牌,早前已在會員營銷、大數據應用等有著廣泛合作基礎。

  但為何在這個時候選擇重金入場?以及為何投資標的唯獨是喜士多?仍值得尋味。

  1、阿里為何選擇喜士多?

  喜士多於2001年4月成立於上海,隸屬於和大潤發同為一家母公司的臺灣潤泰集團,業務主要分布中國華東和華南兩地,主要以上海為中心。華東區於2002年成立杭州、蘇州、崑山分公司,2006年成立無錫分公司,此後逐漸向寧波、紹興、嘉興、常州、張家港等地擴張;華南區於2003年成立廣州喜士多便利連鎖有限公司,此後逐步拓展至深圳、佛山、惠州、東莞、中山、肇慶、江門、珠海等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開業門店超過1000家。

  有趣的是,因為商標註冊原因,華南的喜士多便利店,實際商標為喜市多。而且,從同店盈利能力和商圈覆蓋度來看,華南喜市多的整體運營能力,稍好於華東喜士多。

  喜士多在中國大陸市場,也長期處在一個低調的狀態。零售業內任何公開論壇或會議,縱然是便利店專場活動,從未見到喜士多身影。這可能是國內唯一一家幾乎完全隔絕於行業圈子的零售品牌,與未擁抱網際網路之前的大潤發,一摸一樣。

  另外,便利店差不多只有日系和本土的特殊性,也讓來自臺灣的喜士多便利店,顯得特別形影單只。從門店運營和業態定位來看,喜士多是一家高度類似日系便利店的企業。當然,熟悉便利店市場的人都知道,華東7-ELEVEn和全家中國,也都是臺灣兩大快消集團在運營。

  臺灣企業在便利店運營能力上,確實比中國本土企業更早掌握日系便利店的優勢精華。

  儘管相比日系便利店,喜士多還是有或多或少的運營問題,但喜士多如今在便利店市場還是取得的不俗成績,且與大潤發有著直接關係。作為潤泰集團在國內創立的連鎖零售兩大支柱業態。喜士多在起步階段,也大量藉助了大潤發的採購資源,可以說是贏在了起跑線上。

  2017年11月20日,阿里與高鑫零售、法國歐尚、潤泰集團三方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前者投入約224億港元(約28.8億美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股份。而高鑫零售運營著大潤發和歐尚在中國大陸的零售業務,彼時在226座城市擁有454間大賣場。

  這一合作對零售業影響深遠,自此開啟了中國商業零售史上規模最大的數位化零售升級工程。時隔約一年之後,阿里再度出手,將大潤發「兄弟公司」喜士多拿下,完成對超市大賣場、便利店兩大連鎖渠道的業務布局。

  儘管合作手法相似,但此時非彼時。如果說,一年前新零售改造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的話,那一年後的今日,顯然已是步入改造深水區。在這個過程中,阿里的業務動向也有了明顯變化,已經從密集投資入股,轉入精細化運營和改造磨合節奏當中。

  前有圍繞超市大賣場積累的試錯和摸索經驗,再以此進入便利店行業,看待視角和介入方式免不了會有細微變化。《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認為,此次阿里之所以選擇喜士多,主要出於三方面原因:一是大潤發與喜士多基因相似,前者積累下來的新零售解決方案,可最大程度向喜士多輸出;二是看重喜士多在華東、華南地區的規模效應,便於與其他生態內企業形成聯動,進一步做深區域零售市場;三是阿里看到便利店行業數位化改造仍有巨大想像空間。

  2、便利店的新零售價值

  便利店是一個市場集中度極低的行業,區域便利店品牌競爭激烈,改造難度可想而知。也因為此,便利店過去兩年與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的合作大多停留在行動支付及相關會員營銷層面方面,後端商品管理、門店智慧化改造仍十分有限。

  但這一局面在過去兩個月被徹底打破:上月中旬,便利蜂被曝近期獲得騰訊與高瓴資本大筆投資,估值16億美元,騰訊與高瓴分別持股為8%。此後騰訊方面對36氪對此回應稱「不予置評」。此後10月底,好鄰居、中商便利又先後獲得資本青睞,整個便利店行業估值也隨之水漲船高。

  《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此前曾做過相關報導,好鄰居新一輪投後估值2億美元,據此估算,單店估值約在350萬元,中商便利旗下南京羅森門店單店估值更是高達600萬元左右。目前,喜士多全國門店數尚不得而知,我們粗略以1100家為例,此次投後單店估值約在180~230萬元之間。

  估值之外,從商業層面去看阿里新零售系統工程的資產配置表,便利店是遲早要納入旗下的重要一環。《零售老闆內參》對此曾有非常詳細的技術型分析。

  對於阿里來說,入股一家門店數量和運營能力相對靠譜的便利店,至少對阿里系統打造本地即時生活服務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將幫助阿里可以利用便利店這個唯一的24小時營業門店,做更多場景和超即時需求的近場景服務。

  比如,餓了麼在夜市場景、旅行人群的即時需求滿足;另外,作為阿里重要布局的基層社區小業態業務,阿里零售通也可以從喜士多獲得來自門店運營等方面的共享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餓了麼與零售通之間,必須也是在阿里內部很早就形成聯動關係的兩大業務單位。

  還有一方面,早在新零售沒有誕生之前,即阿里尚未對傳統零售作出明確擁抱態度,而彼時的傳統零售業處在歷史最低谷時期,便利店就是唯一逆勢崛起的零售業態。這種反常現象的背後,是中國城市化進程和社會中產階層的壯大,開始對便利店有了絕對剛需的消費需求。

  也因為如此,類似便利店的整個本地即時生活,開始迎來巨大的增量爆發。阿里也將本地即時生活服務,明確作為下一階段,準確說就是2019年的流量爆發風口。

  而這,也是阿里為什麼要全資收購餓了麼,整合進口碑,橫向聯動零售通、盒馬、大潤發的主要原因。

  以此來看,便利店行業迎確實來了春天。但仍需警惕的是,此番資本的密集進場,顯然對於改造結果有著極高的預期,市場分散的現狀,也給到更多企業進入的空間,但作為一個「彎腰撿鋼鏰」的行業,改造張力有多大,仍值得長期審視觀察。

本文轉載來自:零售老闆內參 楊亞飛、萬德乾,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阿里正式殺入連鎖零售!5億入股喜士多 劍指15萬連鎖便利店
    在完成了對國內主流商超賣場的爭奪以後,阿里巴巴終於將觸角伸向了覬覦已久的便利店領域。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近日新經銷獨家獲悉,阿里巴巴已完成了對知名便利店品牌喜士多的戰略入股。據透露,阿里對後者的投資金額為5億元人民幣,佔股比例在20%-25%之間,此舉意味這阿里巴巴開始正式殺入連鎖零售領域。針對此消息,阿里方面回應稱:對市場傳言不做評論。
  • 借大潤發東風 傳阿里投資5億戰略入股喜士多
    近日新經銷獨家獲悉,阿里巴巴已完成了對知名便利店品牌喜士多的戰略入股。據透露,阿里對後者的投資金額為5億元人民幣,佔股比例在20%-25%之間,此舉意味這阿里巴巴開始正式殺入連鎖零售領域。  借大潤發的東風,搭上阿里這條大船  為什麼是會是喜士多?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們看看喜士多究竟是誰?
  • 劉強東的京東便利店,馬雲的新零售落地喜士多
    11月9日,據傳,阿里砸下重金,出資5億元收購了知名便利店品牌喜士多20%-25%的股權,完成了戰略入股。對於這件事,阿里方面表示「對市場傳言不做評論」。時隔一年,劉強東在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數字峰會上透露,截至2018年3月,京東每周新開便利店1000家,每天接到5萬個申請。「百萬京東便利店」的目標還沒實現,網絡上京東便利店倒閉的消息卻從去年一直延續到現在。雖然目前沒有具體的數據統計,但通過地圖搜索「京東便利店」,發現確實有一些已經關閉。
  • 傳阿里 5 億入股喜士多便利店,繼續發力本地生活服務;​FF 稱...
    傳阿里 5 億入股喜士多便利店,繼續發力本地生活服務11 月 9 日,據新經銷消息,阿里已於日前完成對便利店品牌喜士多的戰略入股,共出資 5 據此估算,喜士多便利店投後估值約在 20 到 25 億元之間。此事如果傳言為真,必定是阿里集團層面拍板敲定的合作,而非阿里下屬某個事業部能夠主導的重大投資決策。
  • 京東出資3125萬入股見福,將實現實體零售新布局
    截至2020年3月,福建省主要16家品牌連鎖便利店企業的門店總數達到了5454家。其中,見福位列第一位,門店總數達1705家。    不僅是福建地區,見福在全國的輻射和地位也在提升。2017年,見福進入江西、成都等市場。今年5月16日,見福便利店宣布正式與山海藍圖達成協議,接手全時成都全部門店。
  • 阿里5億元戰略入股喜士多;蘑菇街遞交赴美上市申請:最高募集資金2...
    原標題:阿里5億元戰略入股喜士多;蘑菇街遞交赴美上市申請:最高募集資金2億美元,騰訊為最大股東;數位獲螞蟻金服數億元融資  阿里5億元戰略入股喜士多 喜士多是一個便利店連鎖品牌,主營休閒食品、現做熟食、酒水飲料
  • 阿里入股聯華超市 全家、羅森等便利店成新零售新寵
    儘管這幾年實體零售業普遍走下坡路,然而便利店卻是鮮少見到的依舊增長的實體零售業態。不少業者認為,便利店已經站在「風口」,因此便利店大會上擠滿了探路者。   在大會期間,主辦方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波士頓諮詢公司聯合發布了《2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報告指出,中國連鎖品牌化便利店門店數接近10萬家,銷售達1300億,當屬新零售藍海市場。
  • 從零售業的宏觀層面來看,阿里入股聯華超市意味著什麼?
    「百聯集團」,2017年2月阿里與百聯集團進行了高規格的新零售戰略發布會,這次阿里入股百聯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聯華超市,是進一步推動新零售的落地實施,這對百聯集團旗下的另外幾個控股上市公司都是利好。歸納而言,資本市場看好新零售,很有想像空間。阿里入股聯華超市,從零售業的宏觀層面來看意義重大,其一是推動了國企混改,其二是加速商超三大業態擁抱新零售。
  • 阿里入股乳業平臺紐仕蘭 新零售「反攻」海外供給端
    此前,阿里巴巴連續入股高鑫零售、三江購物、百聯、新華都等,騰訊系加持永輝超市,將2017年定格為「新零售元年」。但這些資本瞄準的都是渠道和通路,紐仕蘭屬於商品供應端,是內容方身份,這成為今年零售變革的一個新亮點。紐仕蘭新雲董事長盛文灝25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稱,他與阿里巴巴CEO張勇聊天時碰撞出的觀點是,新零售有再好的跑道,如果沒有好的跑車也不行。
  • 阿里20億入股1919酒類新零售再入躁動期
    而就在一個月前的9月20日,B2B模式的酒類電商平臺易酒批拿到了美團點評和騰訊聯合領投的2億美元D輪融資,獲得阿里支持的1919已經在籌劃新一輪的擴張計劃,而酒業新零售也將再次進入新一輪躁動期。一直以來,京東藉助京東自營和配送優勢,在酒水上領先對手,京東超市2017年1000多億的銷售額中,酒水貢獻高達100多億,同比增長達52.5%。而藉助1919的線下門店布局和配送能力,對於未來對抗京東酒水形成幫助。
  • 馬雲入股大潤發 將按新零售模式升級濟南大潤發門店
    因為20日,一直停牌的高鑫零售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歐尚零售、潤泰集團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馬雲將間接入股大潤發。  前些年都說線上零售要取代線下實體店,如今線上代表阿里巴巴何以要入股實體零售大潤發?事實上,這背後是科技發展、時代進步,正逼著這些線上零售巨頭們自我革命,否則就會被淘汰。
  • 零售周報:鄰家便利店轟然倒塌 星巴克與阿里合作
    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7.30-8.5),北京鄰家便利店陷資金鍊斷裂,將關閉全部168家店;星巴克與阿里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蘇寧上半年營收1107億,淨利增長1957.38%;京東到家牽手三大便利店半年:單店銷售增6.3倍;拼多多黃崢就售假問題公開回應一切質疑……【頭條】1、
  • 中石化借力潤泰集團改造易捷 喜士多是突破口
    喜士多是突破口   中石化乃能源界「大佬」,而麾下擁有大潤發、喜士多和飛牛網的潤泰集團則是零售界巨頭,雖然中石化旗下也經營依託加油站運作的易捷便利店,但由於該便利店基本僅在加油站運作,因此與「戰商圈」的潤泰集團看似幾乎沒有交集。   「一切的合作緣於喜士多。」
  • 零售頭條:三隻松鼠入駐阿里零售通 無印良品入駐京東
    在剛剛過去的24小時內,零售行業發生了如下要聞:三隻松鼠入駐阿里零售通進入百萬小店,沃爾瑪正嘗試引導有錢人用簡訊來購物,Today便利店完成3億B+輪融資,西貝開了家「三角肉夾饃+咖啡」的餐廳……  1、三隻松鼠入駐阿里零售通進入百萬小店  5月29日,三隻松鼠與阿里巴巴旗下的零售通在杭州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三隻松鼠宣布正式入駐零售通平臺
  • 「新零售」挺火!杭州500多家品牌便利店生意蠻好
    這不是機器人,而是便利店。最近,「新零售」一詞挺火,順勢也帶火了便利店。有人認為,便利店將會是一種新的消費模式,成為新的風口。而在線下零售增速放緩,甚至減速的當下,便利店卻並不低調地逆勢而上。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人們總想住得離24小時便利店更近一些,因為它有我們想要的一切,在任何時候,它都會讓人們感覺到安全。線下零售增速放緩便利店卻逆勢而上
  • 阿里擬450億收購高鑫零售
    上述收購完成後,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按照每股8.1港元強制要約收購高鑫零售剩餘股權,為此淘寶中國最多再出資170億港元,即大約22億美元收購剩餘股份。因此若交易完成,阿里巴巴將為此支付大約450億港元。這是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領域最大一次併購交易。這也意味著,中國最大商超賣場數位化再提速,整個商超零售業將迎來下一個數位化發展的風口。
  • 阿里3.85億入股眾信旅遊,投資1.5億成立合資公司
    阿里3.85億入股眾信旅遊9月30日,眾信旅遊發布公告稱,已經與阿里巴巴籤署投資協議。阿里投資3.85億入股眾信旅遊,佔股5%。雙方同時達成戰略合作,將注資1.5億元成立合資公司。眾信旅遊、阿里旅行分別出資6750萬和8250萬,各自佔股45%和55%。合資公司將主要從事旅遊產品分銷業務。眾信旅遊前身為北京眾信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於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
  • 復盤2018:中國連鎖零售便利店的「冰」與「火」
    - 核心觀點 -1、新零售下的小業態,尤其是便利店領域,是典型的分散化、區域化經營,其經營本質並不會因為新技術和新理念而產生快速迭代。資本短期關注後,依然要回歸傳統業態的模式核心。變化的是方法,不變的是本質,面對當前的熱潮從業者要有平常心。2、距離消費者「近一點,再近一點」。
  • 步日本後塵,便利店或將成為中國零售新業態?
    一、掘金新零售談到便利店與風投,我們不得不先談談馬雲在2016年10月提出的新零售概念。根據最新的《阿里研究院新零售研究報告》,阿里認為,新零售是指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方式,新零售的三大特徵是圍繞消費者需求重構人貨場,零售主體具有物理和數字的二重性,以及藉助數位技術、物流、泛文娛、餐飲等多元業態均將延展出更多的新零售業態。
  • 進擊的便利店咖啡:連續5年翻倍增長,累計售出2億杯!
    現磨咖啡市場,正在被便利店「爭奪」。7-11、全家、喜士多、羅森,以及便利蜂,都在爭相布局。6年前開始入局的全家湃客咖啡,連續5年翻倍增長,累積售出了2億杯咖啡。在陸家嘴咖啡節上,我發現,這個從便利店走出來的咖啡品牌,正在開始精品化。中國年輕人的「咖啡自由」,會不會通過便利店咖啡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