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資管行業十大事件 哪些影響著你我?

2020-12-20 好買私募基金網

1

減持新規抵禦史上最大解禁潮

2017年A股限售解禁股數達6487.25萬股,創歷史新高,特別是由於前兩年有大量公司進行了定向增發,定增解禁股數是2015年的3倍,解禁之後的大規模拋售對於A股形成利空。 5月27日,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同時上交所、深交所發布配套的《實施細則》,不設新老劃斷安排。減持新規將大大降低二級市場解禁後減持對A股流動性的衝擊。

星石投資認為,從調整非公開發行定價規則,到限制高送轉,再到規範減持,監管始終在引導投資者進行價值投資、長期投資,並著力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防範二級市場風險,為今年的慢牛風格打下了制度基礎。

2

4年來首次!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破4!

11月14日,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盤中一度突破4%,成為繼2013年的債災以來首次突破這一心理點位。今年以來債市可謂受到基本面和監管的雙重壓制。基本面上,經濟L型底部窄幅波動,表現出較強的韌性,雖然三季度略有下行,但下行幅度小於市場預期,同時由於美聯儲加息,導致國內利率跟隨上行。監管方面,為了配合金融去槓桿,今年以來貨幣政策始終維持緊平衡,而資管新規、銀監會檢查等都引起了市場對債市的過度悲觀情緒。

由於債市走熊,今年以來債券基金的平均漲幅僅1.73%,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債券牛市期間曾達到過14.33%。

3

養老金入市正式「開閘」

在討論了四五年後,2017年,第一批養老金資金終於正式入市。

截至3月底,北京、上海、河南、湖北等7個省(區、市)政府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籤署了委託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是3600億元,其中的1370億元資金已經到帳並開始投資,其他資金將按合同約定分年、分批到位。

星石投資認為,養老金是重要的機構資金,能夠為A股帶來長期的增量資金,從歷史經驗來看,美國養老金入市就伴隨著美股的長期慢牛行情。然而就規模而言,本次養老金配置權益類產品的規模大約僅有200億元左右,規模不大,但如果能夠把握養老金的投資風格就有望抓住市場的結構性投資機會。

4

百萬億資管套利時代終結,

資管行業迎監管元年

11月1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發布,這是統一各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的綱領性文件。

信託計劃、券商資管計劃、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等品類,過去受到不同機構和法律法規的監管,產生了產品嵌套規避監管等問題,要知道,資管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100萬億,對金融體系已經可以產生系統性影響。所以統一對資管的監管,是防範金融風險重要舉措。

星石投資認為,新規目前還在徵求意見期,如若實施,受影響最大的是銀行理財這一29萬億的「資管大哥」,3個月以下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或從此消失,預期收益型產品將消失,銀行理財不再是沒有風險的投資品。

此外在資管行業漸進的改革下,投資人或許要開始思考,把對保本的執念和對銀行的信任轉化為對產品底層資產風險的充分認識,和對管理人過往業績及投資能力的充分認識,把握投資主動權。

5

銀行理財規模首現下跌

銀行理財是資產管理行業當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子行業。出於銀行網點眾多、客戶資源廣泛、信譽度較高的優勢,銀行理財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方向。自銀行理財2004年誕生以來,平均每年以40%的增速增長,2016年底規模達到29.05萬億。然而,銀行理財由於表面上不承擔資產虧損的風險,所以不提撥備或風險準備,但配置上的信貸思維和實質上的剛性兌付和使其淪為影子銀行,成為金融風險的集聚點。

2016年底以來,監管政策連續出臺,從MPA考核到銀監會三三四檢查,從金融工作會議到資管新規,銀行理財規模受到壓制,降至28.04萬億。

星石投資認為,雖然我國居民理財需求仍然旺盛,但未來資產管理行業將不再是野蠻生長,必須擁有競爭優勢的機構才能脫穎而出。

6

私募實繳規模突破10萬億!

「百年洋私募」進入中國

2017年8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實繳)首破10萬億,截至2017年11月,私募行業規模達10.9萬億,管理規模在100億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185家。

在10萬億的規模當中,股權和創投規模佔到近七成,今年以來增長了60%,這一方面是由於政策支持創業創新、支持直接融資,另一方面是由於IPO加速完善了創投退出機制,形成了正向循環。

從證券類私募來看,雖然總體規模在年初出現大規模下降後一直持平,但行業內分化明顯,星石、源樂晟、重陽等27家百億私募總規模佔到行業總規模的16.11%,且今年以來平均收益和發行產品的數量都遠超其他私募,呈現強者恆強的格局。

證券類私募中,今年還出現了強悍的「洋對手」!

去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明確了境外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在中國境內設立外商獨資私募機構。2017年1月,富達利泰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獲批成為首家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至今已陸續有瑞銀、富敦、英仕曼、惠理、景和路博邁7家外資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完成登記,也有多隻產品面世。

這幾家全球知名的資產管理機構,成立年限大部分在50年以上,在全球的管理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他們的加入,對於僅有10年歷史的中國私募行業而言,是一條不小的「鯰魚」。

星石投資認為,外商獨資私募機構的設立標誌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也有望帶來成熟、長期的投資理念、更加多元化的產品,產生良性競爭效應。但是,外資私募在對國內市場和投資者偏好的了解程度不一定存在優勢,投資者在選擇產品時應該充分了解外資私募的投資風格與自身的需求是否匹配。

7

公募系FOF問世

FOF基金是基金中的基金,其主要投資標的不是股票或債券,而是基金。截至2017年10月,市場上共有公募基金4676隻,遠遠超過上市公司的數量,如何選擇一隻好基金也需要專業的判斷。成立公募FOF的聲浪早已有之。

券商資管和私募FOF業務早已開展,2016年9月證監會公布了FOF指引,經過一年的申報籌備,2017年9月8日,6家基金公司拿到了首批發行FOF產品的批文。

星石投資認為,FOF能夠發揮專業化優勢,通過多層次的指標來判斷基金的優劣,同時在大類資產之間(包括但不限於股票、債券、期貨、黃金)進行配置,理論上來說,基金本身已經能夠達到風險分散的作用,而FOF則能夠通過分散配置基金及跨市場配置的策略進行二次分散風險,適合更加穩健的投資者。

8

萬億規模餘額寶限制單筆持有上限

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是這幾年金融產品的弄潮兒。截至2017年中,餘額寶的規模達到1.56萬億,貨幣基金的規模達到6.6萬億,佔了公募基金規模的大半壁江山。

一直以來,貨幣基金都被當做無風險的投資理財產品,然而,從期限匹配的角度來看,貨幣基金雖然流動性很好,有的貨幣基金甚至能做到T+0申購贖回,但其配置的銀行存單、短期債券、券回購、票據等資產並不具有同等的流動性,如遇市場資金面緊張疊加大額贖回,則可能會存在流動性風險。

今年以來,由於資金面緊張,貨基收益率走高,貨基規模飆漲,為了加強對風險的管控,證監會發布了《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通過風險準備金來對一隻貨幣基金的規模進行了限制,此外,當份額持有人過於集中時,還對持有資產的流動性作出了額外要求。餘額寶為了應對這一規定,三度主動降低了產品單一客戶可持有的上限。目前,餘額寶單日申購額度為2萬,最高持有額度僅為10萬元。

9

A股資金「抱團」價值白馬

2017年股市分化明顯,以上證50、滬深300為代表的龍頭白馬股已經呈現牛市形態,而創業板則跌幅明顯。從基金三季報來看,白酒、白色家電、保險等板塊得到了基金的顯著超配,白酒配置比例為8.12%,超配5.6%,家電配置比例5.6%,超配2.8%,保險配置比例5.3%,超配1.9%,而這些板塊的龍頭個股今年以來也實現了一倍左右的收益,引發了市場對於白馬股泡沫化的爭論。

星石投資認為,白馬股的盈利確定性確實為股價上漲帶來了支撐,但是股價反映得過快則需要未來用時間換空間,等待盈利兌現攤薄估值。

10

金融業上升為「國之重器」

五年一度的金融工作會議於2017年7月召開,會議將將金融事業定位在「國之重器」的高度,提出要防範金融風險,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這對資管行業有著重大影響。原本盛行的通道業務要回歸資管本源,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的定向資管計劃規模開始下降。

與此同時,十九大和金融工作會議都提出要將直接融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直接融資能夠為實體經濟提供更低成本、更多樣的融資渠道,更好的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這就意味著債市、股市、新三板、風險投資市場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於公開渠道的,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我們是好買財富旗下針對高淨值投資者創設的微信服務平臺

一秒快速查私募淨值全產品線高端理財定製獨家內參全面披露

立即綁定微信,更多VIP權益等著你!公眾號:好買臻財VIP微信號:howbuyvip

相關焦點

  • 盤點:2017年行動支付行業十大事件
    在2017這一年,行動支付產業發生了許多大事,那麼哪些事件值得我們思考呢?在此,行動支付網總結了行動支付行業10大影響力事件亦或者一系列事件,這些事件不論是在事發當時,還是對行業的未來,都擁有較為深遠的影響力。另外,排序不分先後。
  • 這份「會議紀要」將深刻影響資管行業
    《九民紀要》中與金融業務相關的包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證券、營業信託、財產保險、票據等5個方面,其中,消保、證券、營業信託與資管業務直接相關, 並且其他部分裡的對賭協議、對外擔保內容也與資管相關, 這些都將對資管業務的實操產生重大影響。
  • 顧建綱:資管行業面臨轉型 應多方積極應對挑戰
    新華網北京8月26日電(高瓔瓔 嚴海)近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發布了《資產管理行業未來市場格局與業務模式研究》報告。  課題組執行組長、工銀理財董事長顧建綱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年來,我國資管業務迅猛發展,資產管理規模將近百億。資產新規的出臺意味著我國資產管理行業進入了回歸本源、轉型發展的新時期。
  • 大資管時代:券商資管「馬太效應」凸顯
    萬佳麗  2017年,國內資管行業走過五年的快速發展期。從2011年到2016年,五年間年化複合增速高達45%。伴隨著券商資管規模的高速增長,剛性兌付、通道業務、多層嵌套等問題也隨之而來,資管行業的混業經營與分業監管產生矛盾,監管套利不可避免。
  • 資管智能平臺:資管轉型新動能
    焦灼、困惑,或許是市場留給資管行業和投資者最直觀、深刻的印象。資管新規發布已滿半年時間,被稱為「史上最嚴資管新規」的威力正在顯現。剛剛發布的28家上市銀行三季報顯示,銀行理財收入下滑致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縮水,城商行在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方面降幅較大,銀行理財規模增速大幅回落,資管新規對金融理財的衝擊效應越來越明顯。隨著「資管發行」、「資管代銷」成為過去式,資管平臺的轉型成為重中之重。
  • 代表行業刷新全球榜單,憑什麼是平安資管?
    來源:投資時報《投資時報》記者 楊飛10月下旬以來,信用風險事件頻發,資管行業壓力山大。也有一則喜訊傳來,國際機構IPE公布的《2020全球資產管理公司500強》榜單中,中國資管公司刷新了排名,最高名次從此前的98名躍升至53名,該項殊榮由平安資管斬獲。
  • 2017中國慈善行業年度十大熱點事件發布
    2018年1月8日,中國靈山公益慈善促進會聯合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新華公益發布了「《慈善藍皮書》2017中國慈善行業年度十大熱點事件」。2017年是中國慈善事業發展史上進展快速同時也爭議與反思不斷的一年。
  • 百萬億資管新規落地,影響遠未開始,債牛可期,股市短期波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影響百萬億資金的資管新規4月27日正式落地,新規會對市場和資管造成什麼影響?券商中國記者整合多家機構最新的熱辣觀點,歸納出新規對債市、股市和資管行業的三大方面潛在影響。債市:牛市行情可期?
  • 富達國際:資管行業是女性最好職業選擇之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投身資管行業。3月6日,富達國際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叢黎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管行業是女性最好的職業選擇之一。中國資管行業正融入全球市場,置身於中國資管行業,女性將獲得全球視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 寄語大資管|建信理財謝國旺:推動資管行業高質量發展
    刊首語:年歲更迭,雲帆共濟,新浪財經重磅推出「寄語大資管」新年特別策劃。來自銀行、保險、信託、AMC四大行業的30位資深人士攜手新浪財經,分享「大資管」時代新思考,把脈後疫情時代的投資之路,共同寄語2021!
  • 樂歌股份硬懟平安資管得失:傲嬌一時爽,市值蒸發十幾億
    該公司董事長項樂宏,也是這次硬懟事件發起方和當事方之一,「我在此宣布,樂歌不歡迎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來公司投資。年輕人功課不做,老三老四。」他在官網並發布《我最近接待基金調研的一些感受》,「兩年多的時間,很少基金經理來樂歌」,「讓我更難受的是,我們的少數基金,比如今天突然臨時通知需要調研的平安資管,那些80末90後基金經理們頤指氣使、居高臨下的態度,至少讓我無法接受」。
  • 依圖科技再獲1億美元融資 銀行資管開始青睞人臉識別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今,僅在人臉識別領域,商湯、曠視、雲從、依圖四大獨角獸企業共計發生了13起融資事件,該技術也是繼指紋識別之後被廣泛應用於安防、金融、醫療等領域的個人身份鑑定技術。對於連續大筆融資的湧入,依圖科技CEO兼聯合創始人朱瓏卻看得淡然。正如他在此前採訪中所說,「現在我們每次融資時錢很多,但跟你聊得來的不多。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財通證券和海通證券年度資管收入是近三年(2017年至2019年,下同)來排名前十的新面孔。作為中小券商的財通證券成為去年最大黑馬,資管收入超過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綜合實力強大的老牌券商,位居第八。海通證券在2017年和2018年無緣前十後,今年終於殺入前十,資管收入超過招商證券,位居第九。
  • UDMZ——區塊鏈資管界的黑馬,引領下一代資管平臺
    未來生態社區,英文簡稱是UDMZ,是由新加坡未來投資基金會有限公司及頂尖的技術極客聯合推出的資管投資權益幣。一直以來,資管行業,存在幾大弊端,其中包括真假資管難辨、資管方式單一、難以實現持續收益,綜合歸納起來,還是因為不能做到公開透明,不能做到降低信任成本,在這樣的痛點面前,區塊鏈技術和通證經濟思維,就有這天然的用武之地。
  • 最新全球資管500強榜單:平安資管53位!共7家中資機構上榜
    共7家中資機構上榜】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資管行業經歷洗禮和重塑,目前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下一階段,中資資管機構如何把握中國金融開放的寶貴機遇,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是值得深思的重要發展命題。  本次榜單顯示,截至2019年底,上榜的500家全球資管公司總計資產管理規模為81.1萬億歐元,其中前十大資管公司管理資產高達28.1萬億歐元,佔比35%,頭部效應顯現。按地區劃分來看,前10大資管公司有9家總部設在美國,前50家中有32家,地區集聚效應也愈發明顯。
  • 平安資管放棄主動管理 徹底轉型智能投顧和量化投資
    一、事件回顧:傳言平安資管解散權益部門   上周五(14日),一張平安資管將解散股票投資業務的微信聊天截圖在市場流傳。根據網上流傳的消息,除了平安資管外,平安整個投資架構都要進行大的調整,包括平安壽險、財險委外全部歸到平安大華。
  • 《中國資管科技發展報告2020》發布:資管科技六大核心能力重塑資管...
    報告指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尚處於初級階段,在數位化、智能化技術革命浪潮下,資管科技六大核心能力將重塑資管行業價值鏈,未來資管行業將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發展格局,即「流量型資管機構」和「精品型資管機構」兩極發展的趨勢,而各大資管機構需具備六大核心業務能力。
  • 九卦|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的幾點看法
    看法1:是可預期的確定性事件,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只是兌現市場預期資管新規過渡期的延長問題自2019年以來便開始成為熱點,且監管部門以及相關人士也給予明確表態,特別是市場對2017年資管新規整頓給實體經濟帶來的衝擊至今仍心有餘悸,畢竟資管新規涉及到50多萬億元左右的存量資產整頓,影響非常大。
  • 現金白卡:合理運用金融科技 促進資管行業新發展
    「現金白卡」了解到,目前,全球的資產管理市場逐漸擴大,運用金融科技或能有效解決傳統資管留下難題。「現金白卡」了解到,公開信息顯示,2012年到2016年監管風暴來臨之前,我國資管行業總規模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態勢,5年內,迅速從20萬億元擴張到100萬億元。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財通證券和海通證券年度資管收入是近三年(2017年至2019年,下同)來排名前十的新面孔。作為中小券商的財通證券成為去年最大黑馬,資管收入超過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綜合實力強大的老牌券商,位居第八。海通證券在2017年和2018年無緣前十後,今年終於殺入前十,資管收入超過招商證券,位居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