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2020-12-26 財聯社

財聯社(深圳,記者 鄒晨輝)訊,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日發布了2019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證券公司年度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排名情況隨之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在2019年證券公司年度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排名方面,東方證券位列第一,去年實現資管收入17.10億元;國泰君安排名第二,實現資管收入15.64億元;華泰證券位列第三,實現資管收入15.52億元。

此外,去年證券公司年度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還包括廣發證券(12.25億元)、申萬宏源(11.96億元)、中信證券(11.74億元)、光大證券(11.06億元)、財通證券(10.05億元)、海通證券(8.80億元)、招商證券(8.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財通證券和海通證券年度資管收入是近三年(2017年至2019年,下同)來排名前十的新面孔。作為中小券商的財通證券成為去年最大黑馬,資管收入超過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綜合實力強大的老牌券商,位居第八。海通證券在2017年和2018年無緣前十後,今年終於殺入前十,資管收入超過招商證券,位居第九。

東證資管收入連續霸榜第一,國君近三年躍升四位排至第二

財聯社記者梳理近三年(2017~2019)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收入排名發現,一向自稱資產管理業務長期業績優異的東證資管連續三年霸榜第一,但期間資管收入波動較大,2017~2019三年資管收入分別為19.15億元、22.94億元、17.10億元。

國泰君安近三年資管收入排名一路躍升,排名從2017年的第六躍升至2019年的第二。2017年,國泰君安資管收入為10.31億元,位列華融證券之後,排在第六位。2018年,國泰君安資管收入為11.83億元,排名進一步提升,超過中信證券,廣發證券,位列第二。2019年,國泰君安資管收入為15.64億元,排名則進一步靠前,超越此前一直位列第二的華泰證券。

華泰證券近三年資管收入排名則保持在第二和第三之間。2017年和2018年,華泰證券資管收入分別為14.83億元和13.37億元,僅次於同期的東方證券資管收入,連續兩年位列第二。2019年,華泰證券資管收入為15.52億元,排在第三位。

廣發證券資管2017~2019三年收入分別為14.5億元,10.89億元,12.25億元,總體出現下滑。在排名方面,2017年排名第三,後兩年則穩定在第四位。

中信證券近三年資管收入分別為10.89億元,9.96億元,11.74億元,排名有所下降,2017年排名第三,2018、2019分別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光大證券資管收入排名相對穩定。數據顯示,近三年光大證券資管收入分別為8.96億元、7.47億元和11.06億元,均排在第七位。招商證券近三年資管收入分別為7.05億元、7.45億元和8.6億元,2017年與2018年排在第八名,2019年則下滑至第十名。

去年最大的黑馬當屬財通資管,財聯社記者梳理此前兩年相關排名時發現,財通證券此前並未上榜,2019年財通資管收入為10.05億元,超過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綜合實力強大的老牌券商,位居第八。

海通證券資管在2017年和2018年收入排名均無緣前十,2109年殺入前十,超過招商證券,位居第九。數據顯示,2019年海通證券資管收入為8.8億元。

券商資管逐步進入公募化時代,多家機構產品改造加速推進

回顧過去幾年券商資管發展可以發現,2017年券商資管規模達到高峰後開始去通道化,實現轉型,主動管理佔比逐步提升。隨著資管新規細則不斷完善,打破剛兌、規範資金池模式、遏制通道業務效果逐漸顯現,行業生態新格局正在進一步重塑。

東方證券就在去年年報中透露,監管層將證券基金行業發展已提出更高的規範性要求,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落地,行業生態新格局進一步重塑,券商資管逐步進入公募化時代。

早在2018年底,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對大集合產品進一步對標公募基金、實現規範發展的標準與程序進行細化明確。經規範後,大集合產品將轉為公募基金或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持續穩定運作。

從今年以來各家券商機構的動作來看,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的速度明顯提升。尤其是頭部機構,均已完成不止一隻的產品改造。

公開報導顯示,中金資產管理部推出的「中金安心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於5月11日上線,該產品採取了絕對收益策略,完成公募化改造後,已於7月13日在中國銀行全渠道進行發售。目前,中金公司大集合資管產品的改造穩步推進,七隻大集合產品中的五隻已通過所在轄區證監局審批,四隻獲得中國證監會批覆,兩隻產品已完成改造。

去年首批就已獲得改造批文的中信證券,今年以來的動作也更為迅速。7月1日,中信證券公募化大集合產品「中信證券卓越成長」迎來了二次發售,僅一個小時募集金額就超過了50億元。

中信證券公開表示,截至2020年7月10日,公司共有大集合產品18隻(含1隻以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設立的大集合),已完成5隻公募化改造,6隻大集合產品已取得深圳證監局檢查驗收的確認函,其餘7隻產品的改造正在進行中。

同為去年首批獲得改造批文的國泰君安證券,也在今年5月推出了其第4隻公募化改造產品國泰君安君得誠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據不完全統計,廣發資管、興證資管、海通資管等多家券商目前均推出了公募化改造產品。

粵開證券分析師李興表示,券商大集合產品納入公募監管體系,利好資管行業長期健康發展。但同時也要面臨100餘家公募基金的激烈競爭。從成熟市場經驗來看,券商資管應滿足客戶的多樣化服務需求,抓住當前證券市場 改革創新的契機,推出多種適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滿足客戶的多樣化投資需求。此外,還應加強渠道建設,包括內部和外部渠道。

李興還認為,券商未來還應該提升投研能力,回歸主動管理。在資產管理機構回歸主動管理本源的背景下,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成了券商資管的當務之急。券商資管可以從內外兩方面著手,內部可以加強投研人才培養或者以優秀激勵機制吸引卓越投研人才加盟;外部則是發揮券商研究所的特長,打通跨部門合作通道,建立資管部門和研究所的聯合研究機制,在產品創新策略研究上多下功夫,這一點也是券商相對於銀行信託的優勢,應當充分利用。

相關焦點

  • 2014券商資管大閱兵
    截至12月22日,券商偏股型集合理財產品年度冠軍的收益翻了4倍,而公募基金冠軍最高不過約80%的收益率。  券商資管逆襲的根本原因是在於槓桿的作用。相比公募基金分級產品多數2倍左右的槓桿,券商動輒3倍、甚至超過10倍的槓桿,足以在牛市中給券商資管產品加油添柴。但不可否認的是,高槓桿帶來的是高風險,一旦踏錯市場節奏,大面積虧損也是自然難免。
  • 13家券商資管中期業績來了:華泰海通廣發前三,這家...
    如海通資管,今年迎來爆發,其6月營收和淨利潤在13家券商資管中均排名第一,且環比增幅均超過200%,同時和第二名均拉開了較大的業績差距,可謂進步神速;廣發資管表現也可圈可點,6月淨利潤環比暴增超200倍…… 隨著6月業績的出爐,13家券商資管上半年業績也可管中窺豹。記者以其前六月業績相加(未經審計),得出其上半年業績數據。
  • 去年逾九成券商集合理財賺錢 海通資管逆襲收益居首
    2013年券商集合產品業績最好的是量化對衝產品,國泰君安君享重陽業績領先,收益率為66.61%,其次是東證資管和中銀國際的混合型產品。  橫向比較,2014年券商集合產品平均收益低於陽光私募和公募基金,回報翻倍的產品數量則介於私募和公募之間。
  • 8個月跌去2萬億,券商資管猛烈去通道,華泰東方資管業績領先
    這也就是說,在今年4月-11月這8個月的時間裡,券商資管規模直降近2萬億元。券商資管「去通道化」已成趨勢,倒逼行業回歸主動管理本源。 僅從11月份和10月份這兩個的營收數據來看,東證資管連續兩個月營收超過2億元,11月份單月營收增長至3.08億元,同比增幅明顯,遙遙領先於同行。
  • 龔德雄出任國泰君安資管董事長
    證券時報記者 楊慶婉  國泰君安資管人事變動終於塵埃落定。證券時報記者獲悉,上海證券原總經理龔德雄已赴國泰君安資管出任董事長,而上海證券總經理一職由原國泰君安董辦主任李俊傑接任。  國泰君安資管作為規模超過5000億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去年經歷了首席執行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官章飈及部分骨幹離開、今年又逢董事長顧頡辭職,在其他券商大力拓展資管業務的發展期面臨調整,所幸規模和收入排名雖有所下降但至少保住了前五。
  • 13家上市券商資管子公司"賺錢"榜來了!規模提前縮水,少了4600億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上市券商月報數據,13家A股上市券商今年前4個月淨利潤總計16.98億元。其中,華泰資管與東方資管拼殺激烈,華泰資管今年前4個月淨利潤總額3.93億元位居榜首。東方資管緊隨其後,今年前4個月實現淨利潤3.88億元位居第二。廣發資管和招證資管分別位居第三、第四位,均超過2億元,廣發資管與招證資管「賺錢能力不相上下」,廣發資管淨利潤比招證資管多了10.9萬元。
  • 國君資管...
    其中,投行業務方面,因股票承銷和債券承銷收入均同比上升,2019年,國泰君安投資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49億元,佔總營收的6.51%,同比增加27.52%,營業利潤率同比上升14.11個百分點。報告期內,證券主承銷家數1379隻、證券主承銷額564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1%和47.4%,分別排名行業第3位和第4位。
  • 中信建投享保薦盛宴 頭部券商資管備戰
    截至5月13日中午,上海證券交易所共受理了108家企業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其中中信建投以保薦15家排名第一。同時,多家頭部券商資管近期推出了科創板產品。  受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科創板對券商板塊的利好是全方位的。隨著科創板漸行漸近,機構也看好券商板塊未來走勢。
  • 深度:揭秘國君資管、東方紅、興全三款網紅基金的爆款基因,4大共性不紅也難!
    只是現在市場招聘的總經理大多是職業經理人,三年的任期,無法立足長遠。而股東方派出的總經理,專業性上又不足。」一位有著15年基金行業經驗的老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東證資管董事長陳光明正式離任。作為昔日的舵手,東方紅身上烙下了他深刻的印跡。
  • 券商資管中考成績單:一創東方多產品報虧
    21世紀資管研究中心觀察發現,回報率排名靠前的券商資管多具有兩個特點,其一是產品多為結構化資管產品中次級份額,例如海通年年升風險級、財通聚富1號風險級、東海翔龍1號次級B的半年總回報分別高達83.16%、59.74%和54.08%。另一方面,該類產品淨值的回升與今年以來的債市回暖有關。
  • 大資管時代:券商資管「馬太效應」凸顯
    所有這些政策均指向金融機構監管套利的「影子銀行」行為,而過去幾年野蠻生長的券商資管自然是首當其衝。  隨著資管新規出臺,監管層明確對資管產品分類型統一規制,至此資管行業統一監管的大幕逐漸拉開。短期看會有一定的衝擊,但長期看,將為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健康發展奠定基礎,且有利於回歸資產管理業務本源。
  • 規模此消彼長 券商資管進入公募賽道
    近日,中基協公布了2018年12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管產品備案數據,結果顯示,去年12月券商資管的產品規模佔比卻再度降至低點,僅43%,11月份規模佔比是69%。這部分規模下滑對應的是同期基金與基金子公司的規模佔比上升。
  • 華泰證券子公司「換帥」 資管「老將」王錦海加盟華泰資管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導5月6日,華泰證券(601688.SH)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資管」)第二屆董事會召開會議,聘任王錦海為總經理。自2002年證監會陸續核准了券商受託投資管理業務牌照,王錦海也隨之進入券商資管領域,其深度經歷了券商資管牌照的逐步放開和業務形態變遷。
  • 百家券商實力全景圖:18項重磅指標大排名,找找你家券商的位置
    根據中證協的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末,129家券商槓桿率排名中,槓桿率超過4倍的有3家券商,分別為東方證券4.35倍、愛建證券4.25倍、國融證券4.15倍。東方證券維持槓桿率去年同期行業第一的排名。07客戶資金餘額國君、廣發、華泰超600億今年上半年末,客戶資金餘額及兩融融資餘額較上年末出現下滑,顯示出對二級市場相對謹慎。
  • 又見券商折戟資管 證監會6份罰單指向中郵等3券商
    一口氣發布六條行政處罰、指向3家券商。證監會8月31日點名宏信證券、萬和證券、中郵證券及其8名業務負責人存在業務違規,違規所涉業務多為券商資管、債券業務,例如未按資管計劃自持債券進行核算、違規新增表外代持、業務崗位未有效隔離等。在處罰決定方面,3家券商的5名員工被認定為不適當人選。
  • 131家券商上半年業績排名揭曉,15項指標見高下
    國泰君安、銀河證券、國信證券2019年上半年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排名前三。  4.信用業務: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和國泰君安上半年融資融券業務利息收入排名前三,海通證券、中信證券、銀河證券為股票質押業務利息收入最高的三家券商。  5.投行業務: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設立並試點註冊制,使A股市場呈現新的格局,也給投資銀行業務帶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
  • 國泰君安資管公司副總經理成飛:券商資管怎樣不輸在起跑線上?
    券商資管已成為債券市場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7月20日,國泰君安資管公司副總經理成飛在「2019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之債市投資主題論壇上表示。  數據顯示,目前券商資管債券投資規模已超過4萬億,而券商自營、公募基金的債券基金投資規模還不到4萬億。但在當前的市場中,券商資管往往被貼上了通道、嵌套之類的標籤。
  • 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現存體量超8000億元
    規模最大的是廣發資管旗下的廣發金管家多添利,目前資產淨值達到763.49億元,該產品成立於2013年5月29日,目前在任的投資經理是馮國生和陳曉榮。長江資管的長江超越理財樂享1天位列第二,最新資產淨值為356.59億元,該產品同樣是成立於2013年,成立日為2013年5月15日。目前資產淨值在300億元以上的僅有這兩隻。
  • 華泰證券經紀龍頭地位鞏固 投行、資管突破增長
    在主營業務領域,華泰證券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股基交易市場份額持續保持行業第一;證券託管總額排名行業第三;母公司融資融券餘額市場份額排名行業第二;公司主導的併購重組交易數量行業排名第一;股權承銷業務主承銷金額行業排名第三;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行業排名第二;新增資產證券化產品規模及發行數量分別位居行業第三及第二。
  • 券商資管急行進軍公募 重重障礙待清理
    距監管部門6月1日開門受理僅2個多月時間  大集合產品被叫停,券商資管迅速轉向,積極申請公募基金牌照。但籌備工作並非一帆風順,監管部門6月1日才開始受理資管開展公募業務的申請。要在2個多月時間內完成申報材料,對於券商資管來說需要確認的事情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