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年的證券業依然在上演著經營業績大洗牌!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披露的2017年上半年129家證券公司(母公司)會員未經審計經營數據及業務情況,為您逐一呈現各家證券公司的實力。
特別提醒注意的是,本報導中所提及的券商經營業績數據均為單家公司(母公司)統計口徑。
01
總資產
千億資產規模券商增至16家
經過近幾年監管強制的增資擴股,國內券商資產規模也隨之增強。
中證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期末,資產規模達1000億元的證券公司達16家,分別為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中國銀河證券、東方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國信證券、光大證券、興業證券、方正證券、中金公司和長江證券。
不過,資產規模在10億元以下也有9家,最少的一家金通證券,資產規模才9309萬元,為129家券商中資產規模最少的公司。其餘8家資產規模在10億元以下的證券公司分別是:華菁證券、瑞信方正、東證融匯、摩根史坦利華鑫、齊魯資管、國盛資管、恆泰長財證券、長江證券承銷保薦。
02
淨資產
中信、國君、海通超千億
2017年上半年末,證券公司淨資產為1.75萬億元,較2016年末增加1065億元,增幅為6.48%。主要為實收資本及資本公積有所提升。此外,上半年盈利也增加了淨資產。
中證協統計,2017年二季度,11家證券公司增加了股權資本,其中10家增資擴股,分別是國泰君安證券A股增發,華鑫證券、西部證券、東方財富證券、中金公司、中郵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華信證券、銀河金匯、長江資管等9家增資擴股,還有1家新上市公司浙商證券A股上市募資,合計461.36億元。
今年上半年,累計有19家證券公司增加了股權資本(17家增資擴股、2家新上市公司),合計726.43億元。
03
營業收入
中信、國君、華泰前三
上半年營業收入排名上,兩極分化非常嚴重。營業收入最多的是中信證券,達82.01億元,緊隨其後的是國泰君安證券和華泰證券,母公司上半年營收分別為81.41億元、72.39億元。營業收入最多的中信證券是營業收入最少的金通證券的4272倍,後者僅192萬元。
2017年上半年,證券市場整體呈震蕩態勢,債券市場波動加劇;滬深兩市股票日均成交額為4,365.55億元,同比下滑17.81%;6月末上證綜指、深證綜指收盤分別比上年末上漲2.86%、下跌3.63%,中債指數較上年末下跌0.65%。
受此市場環境影響,證券公司經紀、投行兩項主要業務收入同比降幅明顯,129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436.9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8.52%。
04
淨利潤
華泰最能賺錢,12家券商虧損
今年上半年,129家券商實現淨利潤552.58億元,同比減少72.14億元,同比降幅11.55%。
中證協統計,今年上半年,華泰證券母公司淨利潤躍居行業第一,高達43.8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4%。上半年母公司淨利潤超過30億元的還有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
華泰證券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淨利潤均較2016年同期有不同幅度的增長,主要原因是資本中介業務規模、投資收益較2016年同期大幅增長。另外, 上半年華泰證券母公司的淨利潤變化,收到華泰聯合證券大額分紅,也是業績大幅增長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竟然有12家公司出現虧損,分別是金通證券、世紀證券、中天證券、瑞信方正證券、網信證券、申港證券、摩根史坦利華鑫、九州證券、海際證券、聯儲證券、華菁證券及太平洋證券。
上述12家券商中,除了去年四季度新開業的申港證券和華菁證券,其餘10家券商均經營多年,今年上半年虧損最多的是太平洋證券(母公司),累計虧損1.04億元。
上半年虧損超過1000萬元的券商分別是:聯儲證券上半年虧損6728萬元、海際證券上半年虧損5250萬元、九州證券上半年虧損4968萬元、摩根史坦利華鑫上半年虧損3945萬元、網信證券上半年虧損3186萬元、瑞信方正證券上半年虧損2106萬元、中天證券上半年虧損1589萬元。
05
淨資本
國開證券排名上升23位
2017年上半年末,證券公司淨資本約1.5萬億元,其中核心淨資本12737.16億元。各項風險資本準備之和為6167.00億元。國泰君安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淨資本位列行業前三,均超過700億元。
從淨資本排名變化來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國開證券淨資本194.55億元,行業排名第20位,比去年上半年排名上升了23位。
國開證券權威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介紹,國開證券近期通過引入戰投、發行次級債等渠道進一步提升資本實力,同時大力完善業務布局、優化業務結構,切實突出公司債券、主動資產管理等重點業務,積極擴展國際業務,實現了業績逆市提升;在合規風控方面,繼續強化合規底線,嚴防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和重大合規事件,並通過推動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強化前瞻性、主動性風險防控,提升有效性和針對性。
06
槓桿率
東方、愛建、國融超四倍
無論場外還是場內,證券市場去槓桿依然在繼續。
根據中證協的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末,129家券商槓桿率排名中,槓桿率超過4倍的有3家券商,分別為東方證券4.35倍、愛建證券4.25倍、國融證券4.15倍。東方證券維持槓桿率去年同期行業第一的排名。
07
客戶資金餘額
國君、廣發、華泰超600億
今年上半年末,客戶資金餘額及兩融融資餘額較上年末出現下滑,顯示出對二級市場相對謹慎。截至上半年末,無一家券商客戶資產餘額突破1000億元大關。
中證協統計,截至6月末,國泰君安證券的客戶資金餘額規模位居行業首位,高達628.7億元,緊隨其後的是廣發證券和華泰證券,客戶資金餘額規模分別為622.96億元、616.79億元。
08
經紀業務
11家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突破10億元
今年上半年,受交易量及佣金費率雙降影響,券商經紀收入降幅較大,全行業實現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收入)388.54億元,同比減少30.59%。2017年上半年行業平均淨佣金率下探至萬分之3.75。
中證協統計,今年上半年,僅11家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突破10億元,從高到低分別是:國泰君安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國信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中信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及中泰證券。
09
資管受託資金
9家超5000億元
客戶資產管理受託資金排名則顯示,有的公司撐死,有的公司餓死。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產管理受託資金最大的券商為中信證券,規模高達17213.04億元,高出第二名9553.47億元規模的華泰資管7659.57億元;而資產管理受託資金最小的紅塔證券僅15.94億元。
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全行業受託資金18.06萬億元,較2016年末增加6,881億元,但同一季度末相比下降5585億元,主要是定向資管受託資金規模下降所致。
10
資管淨收入
華泰資管、中信證券超10億元
2017年上半年,在去通道降槓桿的政策大環境下,證券公司通道類資管規模擴張受到一定抑制,定向資管規模和收入二季度環比出現下降。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總體仍保持增長趨勢,在收入結構中佔比穩步提升,上半年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139.98億元,同比增長5.64億元,增幅為4.20%,在營業收入中佔比接近10%。
中證協統計,今年上半年,華泰資管和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位居行業前兩名,均超過10億元。緊隨其後的是廣發資管和國泰君安資管,上半年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分別為7.8億元、7.16億元。
今年上半年資管業務淨收入同比增幅明顯的還有東證資管、華融證券、天風證券、中銀國際證券、銀河金匯、德邦證券、長江資管及中金公司等。
此外,從證券業資產管理收入結構上看,定向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55.00億元,佔比39.29%;公募基金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44.82億元,佔比32.02%;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36.56億元,佔比26.12%;專項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3.40億元,佔比2.43%。除集合資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其他業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二季度定向資管業務收入27.22億元,環比下滑2.02%。
11
投行淨收入
五家超10億元
2017年上半年,投行業務總體規模較2016年上半年同期有所下降。證券公司實現投行收入221.21億元,同比減少29.23%。其中,承銷與保薦、財務顧問收入分別為169.23億元、51.88億元,降幅分別為29.83%、27.37%。
中證協統計,今年上半年,中信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海通證券及國泰君安證券這5家券商投資銀行業務淨收入超過10億元,位居行業前五。
上半年投行淨收入超過4億元的還有11家券商,分別是國信證券、招商證券、安信證券、國金證券、華泰聯合證券、興業證券、中金公司、東方花旗證券、東吳證券及華融證券。
12
承銷保薦業務淨收入
中信、廣發超10億元
今年以來,IPO審核提速,大投行收益頗豐。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今年上半年的承銷與保薦業務淨收入位列行業前兩名,高達13.85億元、10.83億元。全行業僅這兩家券商承銷與保薦業務淨收入超過10億元。
該項收入最少的三家分別為大通證券9萬元、國都證券5萬元和中郵證券2萬元。
13
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
中信建投第一
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排名上,中信建投證券以3.94億元的收入位居第一,第二和第三名分別是中信證券和華泰聯合證券,各自收入分別是2.99億元和2.5億元; 上半年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超過2億元的還有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及華融證券。其中,中信建投證券、華融證券行業排名及收入規模迅速上升。
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最少的三家公司分別為恆泰長財證券156萬元、一創摩根證券138萬元及中天證券38萬元。
14
兩融業務利息收入
廣發、華泰、中信、銀河、國君前五
2017年上半年,共有94家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利息及佣金收入合計384.16億元,其中利息收入343.80億元,佣金收入40.36億元。
15
股票質押回購利息收入
國泰君安超15億元
今年上半年,股票質押業務規模依然保持持續增長,特別是自去年以來證券公司自有資金成為業務增長的主要資金來源。
上半年共有91家公司開展此項業務,實現利息收入159.37億元,同比增長47.26%。期末待回購金額14479.14億元,較2016年末增長18.07%。
其中證券公司自有資金融出規模為6700.04億元,較2016年末增長37.98%,佔比46.27%;以資管計劃作為融資工具的表外業務為7779.10億元,較2016年末增長5.02%,佔比53.73%。因自有資金的寬裕及對資管通道業務的約束,以資管計劃作為資金來源的業務規模增速有所放緩。
16
證券投資收益
12家超10億元
2017年上半年末,受益於股指上漲,與市場行情關聯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環比向好。證券公司投資業務收入(證券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365.89億元,同比增長121.03億元,增幅49.43%。
中證協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12家券商證券投資收益超過10億元,從高到低分別是廣發證券、東方證券、國泰君安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興業證券、海通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平安證券、申萬宏源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及中金公司。
上半年證券投資收益最少的三家券商分別是恆泰長財證券76萬元、國盛資管64萬元及銀河金匯42萬元。
17
股權投資收益
華泰證券22.18億元
上半年股權投資收益排名上,華泰證券一騎絕塵,以22.18億元的收入位居第一,第二和第三名是海通證券和招商證券,分別是9.71億元和4.37億元。全行業僅45家券商股權投資獲得正收益。
18
ABS規模
德邦證券穩居榜首
2017年上半年度證券公司擔任資產證券化管理人發行證券金額排名上,德邦證券穩居行業第一,擔任資產證券化管理人發行證券金額達831.46億元;第二、第三及第四名是江海證券、華泰資管和中金公司,分別是250.08億元、167.21億元和161.99億元。
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雖然證券公司財務槓桿水平有所下降,但融資結構中短期融資仍在持續增長,短期融資較上年末增長6.89%,佔比增至62.66%,期限錯配的潛在風險依然存在。
股票質押業務逆市猛增,質押規模較上年末增長18.07%,達到1.45萬億元,信用類業務的風險管理能力和盡職調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此外,公司及資管產品中通道類債券投資仍保持著巨大規模,自營債券1.15萬億元、定向資管13.35萬億元,證券公司風險防控任重道遠。
百萬用戶都在看
66位發審委員定了!34位來自證監系統,招商霍達、華融祝獻忠、國君王松和中金畢明建四大佬入列
真正三十而立!40位30歲出頭的商界精英,和你密切接觸的何止一兩位?從美團餓了麼到滴滴摩拜…
一場淨資本之爭:錦龍股份10.9億再注資中山證券,持股達71%
沃爾瑪慌了,家樂福坐不住了!這家奇(niu)葩(bi)超市終於來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