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券商資管大閱兵

2020-12-15 全景網

  這輪行情中,一直被公募基金擋去光芒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成績好得令人瞠目。截至12月22日,券商偏股型集合理財產品年度冠軍的收益翻了4倍,而公募基金冠軍最高不過約80%的收益率。

  這些產品中,既有乘勢而起暴賺數倍的「高富帥」,也有賺了指數不賺錢,甚至錄得巨幅虧損的「矮矬窮」

  截至12月22日,安信安悅B今年以來的總回報高達455%,在偏股型集合理財產品中收益率排名第一,年底冠軍非其莫屬

  偏股型產品中,實力最強的除了安信證券,就是廣發證券。收益率排名前十中,廣發證券就佔了4個席位

  儘管伴隨這輪行情,大部分偏股型產品都實現了正收益,但仍然有67隻虧損,其中,國聯證券旗下的玉玲瓏消費精選B虧損高達45%

  今年股債雙牛,債券型集合理財產品也是大放異彩。 海通證券旗下的資管產品是最大的贏家,排名前10中有6隻海通的產品

  當前無論是金融體系內部還是企業都有大量的存量資產,在搞活存量的大背景下,資產證券化業務預計2015年將成為券商資管業務的一大亮點

  又到一年收官時。截至12月22日,滬指今年上漲了49%,走出一輪波瀾壯闊的行情。在這輪行情中,一直被公募基金擋去光芒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成績好得令人瞠目。截至12月22日,券商偏股型集合理財產品年度冠軍的收益翻了4倍,而公募基金冠軍最高不過約80%的收益率。

  券商資管逆襲的根本原因是在於槓桿的作用。相比公募基金分級產品多數2倍左右的槓桿,券商動輒3倍、甚至超過10倍的槓桿,足以在牛市中給券商資管產品加油添柴。但不可否認的是,高槓桿帶來的是高風險,一旦踏錯市場節奏,大面積虧損也是自然難免。

  即使在當前的行情下,券商資管的業績也是參差不齊。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2月22日,一共有991隻偏股型集合理財計劃、1171隻債券型集合理財計劃、580隻FOF產品,這些產品中,既有乘勢而起暴賺數倍的「高富帥」,也有賺了指數不賺錢,甚至錄得巨幅虧損的「矮矬窮」。

  在偏股型集合理財產品中,安信證券安悅B以455%的回報率位居冠軍。國金證券旗下的慧泉ETF套利2號B以299%的漲幅排名第二;第三名的是安悅A,漲幅高達226%。

  在債券型集合理財產品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海通年年升風險級、光大陽光北鬥星B、安信瑞澤B,收益率分別是490%、278%、116%。排名倒數的是廣發證券的多空槓桿產品,最大虧損87%。

  在FOF產品中,排名前三的是財富證券財富1號、國泰君安上證央企50、中信基金精選,收益率分別是97%、65%、52%。排名倒數的是海通海富15號風險級,今年虧損10%。

  安信證券成偏股型贏家

  Wind數據統計顯示,包含股票型和混合型的991隻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16.9%,雖然整體未跑贏大盤,但是249隻產品收益率超過20%,57隻產品收益率超過49%跑贏滬指,業績翻番的有22隻。

  安信安悅B一路領先,該只產品成立於去年4月24日,自成立以來的總回報率高達9.5倍,這在所有的集合產品中也是風頭無倆、無出其右。截至12月22日,今年以來的總回報率高達455%,在偏股型集合理財產品中收益率排名第一,年底冠軍非其莫屬。

  安信安悅B作為分級產品的劣後級,根據成立公告顯示,安信安悅A份額的成立規模為600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為7.5%,而B份額的成立規模為2982萬元,因此初始槓桿為3倍。

  一個3倍槓桿的產品今年是如何做到455%回報率的?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安信安悅B三季度重倉的信威集團、湘郵科技、晉西車軸、華勝天成、萬力達,自三季度以來均有不同程度的漲幅,漲幅分別為183%、72%、153%、110%、15%。重倉的東軟載波則暫時停牌。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該產品風格激進,敢於重倉。今年一季度該產品有高達89%的倉位配置北方創業,5.55%的鵬欣資源,4.85%的寶利瀝青。北方創業這隻軍工股自成立就高倉位配置,自安悅B成立至今最高漲幅高達98%。

  如此優秀的成績放在整個資管界也是首屈一指,背後的操盤手是誰?根據安信證券提供的資料,投資經理李哲,先後在大鵬證券、招商證券、平安信託工作過,具有多年證券從業經驗。李哲歷任17隻產品的投資經理,現任14隻產品的投資經理,分別為5隻FOF型產品,4隻股票型,5隻混合型,3隻債券型。

  B級獲得超高業績,其優先級產品也遠遠超出預期的收益率高達226%,排名第三。除了安悅表現優異,安信證券旗下其他產品也都表現不錯,偏股型集合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52%。其中,另一隻分級基金定享2號B收益率為115%。

  排名第二的是國金旗下的慧泉ETF套利2號B,今年漲幅為299%。該只產品也是新成立的產品,成立於去年的7月1日。由於存續期內,該產品的客戶少於2人,已經於今年10月29日終止清算。

  排名前十的還有東興金選興盛2號進取型、廣發恆定10號、13號、14號、8號進取型級以及渤海定增寶1號C、萬聯拓璞2號風險b,收益率分別是221%、219%、212%、209%、205%、192%、175%。

  廣發證券前十佔四實力不俗

  偏股型產品中,實力最強的除了安信證券就是廣發證券。收益率排名前十中廣發證券就佔了4個席位,分別是廣發恆定10號、13號、14號、8號進取型級。

  對於取得的成績,廣發證券資管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公司秉承著低調做事的原則,不願意接受採訪。

  資料顯示,上述多款產品的投資經理均為王晶。王晶畢業於北京大學、四川大學,金融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研究生,擁有4年證券從業經歷,7年工作經驗。2010年加入廣發證券,現任廣發恆定5號、恆定8號、恆定10號、恆定14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廣發恆定?定增寶1號投資主辦。具有豐富的投資研究經驗,在結構化投資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曾任廣發證券TMT行業研究員,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產品研發主管等。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排名前十的產品都屬於結構化定增產品。這是廣發證券著力發展的創新品種之一。

  目前,投資定增的分級產品是券商資管的一個潮流,廣發證券、東海證券、國泰君安等多家券商都推出了定增的系列產品。據了解,廣發證券創立了專門投資定增的「恆定」品牌,在業內可以說是規模最大的資管定增平臺。

  Wind數據顯示,廣發目前有23隻結構化定向增發產品,總規模超過30億元。

  例如廣發恆定10號和8號,兩隻產品均參加了金馬股份的定向增發。金馬股份是國內最大的車用儀表生產企業之一,年初至今漲幅達到60%。

  兩隻產品也都是結構化產品,分為優先級和進取級,初始的槓桿均為2倍。憑藉兩倍的槓桿,上述兩隻產品今年的回報率都超過了兩倍。

  與公募基金參與定增不同的是券商資管在定增上有新玩法:他們投資定增的股權不需要鎖定一年,可以藉助兩融提前對衝套現,等鎖定期滿後再還券。這也是券商積極投資定增產品的原因。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通過融券提前套現定增股權是券商資管的慣用手法。除了高位融券賣出,券商資管還可以在低位補倉,彌補損失。

  除了鎖定期間的靈活操作,券商資管定增產品的又一優勢是為投資者開闢一條提前退出的通道——即定增產品的資管計劃份額在滬深交易所或券商OTC櫃檯市場掛牌後,在股權鎖定期間,可以實現份額轉讓。例如廣發恆定3號和恆定4號分別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掛牌,恆定10號則可以在廣發OTC櫃檯進行份額轉讓。

  按照公司資管實力排行,除了第一名安信證券和第六名廣發證券,今年平均投資回報率排名前十的還有萬聯證券、中天證券、世紀證券、新時代證券、金元證券、華融證券、廣州證券以及中山證券,平均回報率在28%~37%。

  國聯證券成績不盡人意

  儘管伴隨這輪行情,大部分偏股型產品都實現了正收益,但仍然有67隻發生了虧損。

  Wind數據顯示,國聯證券是旗下虧損數量比較多的券商之一。偏股型產品中,金如意7號、定增精選5號風險級、定增寶1號風險級、定增精選5號等產品發生了虧損,虧損幅度分別是13%、9.8%、9%、4.96%。

  如果再算上債券型集合理財產品,國聯證券旗下還有三隻產品發生了虧損,淨值都在1元以下,分別是定增精選6號、定增精選6號風險級以及玉如意2號優先級6月期1號,分別虧損是6%、5.5%以及0.97%。發生虧損的產品集中在定增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旗下的一隻分級產品——國聯玉玲瓏消費精選B,經過下半年的努力,淨值回升接近1元。

  該產品成立於2013年9月10日。據國聯玉玲瓏消費精選的成立公告顯示:國聯玉玲瓏消費精選A份額的成立規模為5105.21萬元,B份額的成立規模為1275萬元,初始槓桿為5倍。

  其產品在去年就開始發生虧損,高達18.94%,淨值下跌至0.8元。2014年四季度末,該產品重倉的前十大重倉股有8隻出現了虧損。今年一季度,雖然進行換股,但未能力挽狂瀾,一季度末仍然有5隻股票出現大幅度虧損。看著形勢不好,6月份趕緊把減倉股票,加倉債券至87%。截至9月30日,產品淨值僅剩下0.44元,虧損45%。

  該產品的投資經理對於自己的調倉換股也做了反省。《2014年二季度資產管理報告》中稱:「整體業績仍然受到了期間倉位調整不當、大盤和消費板塊系統性風險較快釋放的影響。」

  國聯證券相關人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目前玉玲瓏B級全部為管理人自由資金參與,因其不屬於對外發行產品,因此自今年年中調整披露通道以後,對內以及對特定客戶發行產品的信息已經轉至內部通道。萬得上的數據是截至今年5月30日的,因此其信息與實際不符,不建議列入同期收益率排名。

  根據國聯證券提供的數據,截至12月26日,產品的最新淨值已經升至為0.9231元。 

  至於定增產品的虧損,上述人士告訴記者:「這些產品還沒有實質性的投資,但因為前端的利息還要負擔,所以稍微有些下降。」

  排名倒數的還有華寶量化對衝一期B、國泰君安君享慧安一號、華龍金智匯量化1號B、東方紅增利1號B,虧損幅度在20%~40%。

  除了國聯證券,還有國金證券、天風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等5家券商的資產管理產品虧損數量比較多,都在5隻以上。

  如果按照偏股型產品整個公司的投資實力,紅塔證券、西藏同信證券、華寶證券、宏信證券以及東莞證券排名倒數,今年的平均回報率分別是-0.76%、0、1.69%、1.71%以及2.69%。

  海通證券奪得債券型冠軍

  今年股債雙牛,債券型集合理財產品也是大放異彩。有數據統計的1171隻產品中,162隻產品業績超過10%,94隻產品超過20%,33隻產品跑贏大盤,8隻產品業績翻番。

  海通證券旗下的資管產品是最大的贏家,排名前10中有5隻海通的產品。排名第一的海通年年升風險級,年總回報率為490%,比偏股型產品都略高一籌。餘下的分別是海通月月升風險級、半年升風險級、年年鑫風險級、月月贏風險級,收益率分別為182%、162%、104%、90%。不過,即使漲幅巨大,仍有產品淨值在1元以下,例如年年鑫淨值僅有0.779元;月月贏淨值為0.89元。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去年由於股債雙殺,海通資管成為虧損最高的券商,虧損達1.3億元。海通資管之所以虧損嚴重,在於風格激進,使用高槓桿。10隻劣後級債券分級產品全部淪陷,平均虧損超過30%,虧損最大的一隻高達70%。

  此番驚天大逆轉,既來自債市轉牛,也來自槓桿的使用。資料顯示,今年的冠軍海通年年升優先級的成立規模為19987.7萬元,風險級的成立規模為1998.68萬元,可見風險級的初始槓桿達到11倍。

  今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年年升在三季度維持了久期和倉位,維持了可轉債倉位,同時增加了債券型基金的配置。三季度末,債券型基金佔比57%,基金佔比36%。其中重倉的6隻債券——13武清02、11株高科、14神木債、11吉城建、11新鋼債、中海轉債三季度以來均取得較好的成績。

  前十中,還包括光大陽光北鬥星B、安信瑞澤B、財通月月福2號普通級B、華西證券紅利來三號以及廣發金管家滬深300多空槓桿看漲,收益率分別為278%、116%、114%、102%以及96%。

  排名第二的光大陽光北鬥星B槓桿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由於光大證券在2013年三季度後就沒有公開公布北鬥星的資產管理報告,因此產品最新淨值不得而知。但是記者注意到,去年4月產品成立時的初始槓桿達到13.5倍,到去年三季度末,產品的槓桿已經達到33倍。在高槓桿的作用下,北鬥星業績一路上漲,截至6月27日,漲幅達到278%。

  債券型產品也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該類產品中有63隻發生虧損,排名倒數的包括廣發金管家滬深300多空槓桿看跌、金管家創業板多空槓桿看跌,大通通達二號C,華融分級固利24號B以及東海全債雙利2號進取,虧損幅度分別是87%、52%、31%、28%、26%。

  資產證券化成新焦點

  個體表現呈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總體上看,券商資管業務則實現大豐收。繼去年超越公募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後,今年券商資管業務又實現爆發式增長。

  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117家證券公司的受託管理資金總額達到6.82萬億元,遠遠超過去年全年5.2萬億元的規模。

  在資管規模擴張之際,新發產品數量也在提速。根據Wind數據,2014年前11月,券商新發資管產品1730隻,發行份額914.06億份,平均每隻產品0.53億份。這一趨勢在2012年資管新政發布後就已凸顯,2012年下半年券商資管產品發行數量191隻,累計份額763.68億份;2013年券商新發產品數量激增至2008隻,總計發行2012億份。

  從券商資管的排位來看,截至12月22日,華泰證券以資產淨值371.49億元的規模暫列第一,旗下產品數量39隻,份額369.48億份。國泰君安以344.69億元位列第二,其產品總數83隻僅次於擁有91隻產品的中信證券。排名第三的廣發證券目前資管規模累計已有338.2億元。緊隨其後的中信證券、華融證券資產淨值均超過200億元;而招商證券、申銀萬國、國信證券等其他6家券商也已殺入百億級隊列。

  儘管券商資管發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不少隱憂。從目前券商資管業務結構來看,定向資產管理仍然以通道類業務為主,對於收入貢獻度小。

  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中期,上市券商定向資管佔資管計劃比重平均已達到93%,其中西南證券、東吳證券該項比重高達98%。華鑫證券研究報告也指出,去年以來的券商資管爆發式增長,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通道類業務的增長;此種業務結構將在統一監管的大趨勢、券商自身提高盈利能力等驅動下,逐步迎來調整。其中,受監管部門對銀行非標投資的監管加強影響,通道類業務正逐步萎縮。在券商資管未來步入穩定發展期後,融資類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逐漸顯現其核心地位。

  對於目前的現狀,很多券商都在積極創新。平安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繳文超認為,2015年券商資管業務的最大看點是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開啟,當前無論是金融體系內部還是企業都有大量的存量資產,在搞活存量的大背景下,資產證券化業務預計明年將成為券商資管業務的一大亮點。

  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目前已經在資產證券化方面走在了行業的前列。「今年以來去參加各種資管會議,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資產證券化。未來資產證券化是盤活存量資產、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也是券商資管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政策措施的不斷放開和完善,基礎資產範圍將大大拓寬。」東證資管董事總經理曹玥曾對記者表示。

  與中金公司、中信證券等絕大多數券商依靠大型企業債權作為基礎資產不同,東證資管是業內首家獲批開展小額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資產管理人,與阿里巴巴合作發行東證資管-阿里巴巴1號-10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

  日前上述10號專項資管計劃成立,募資5億元。至此,該系列已全部完成募集,共50億元。已成立的東證資管—阿里巴巴1-10號專項優先級資產支持證券均已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另據相關負責人透露,東證資管還有一些項目儲備,目前已上報滬深交易所。

  除了小額貸款,東方證券在其他項目上的資產證券化產品也開始涉及。資料顯示,東證資管-安吉租賃1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掛牌轉讓無異議函,已於2月10日起正式發售,這也是備案制實施後發行的首批資產證券化產品。■

相關焦點

  • 大資管時代:券商資管「馬太效應」凸顯
    所有這些政策均指向金融機構監管套利的「影子銀行」行為,而過去幾年野蠻生長的券商資管自然是首當其衝。  隨著資管新規出臺,監管層明確對資管產品分類型統一規制,至此資管行業統一監管的大幕逐漸拉開。短期看會有一定的衝擊,但長期看,將為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健康發展奠定基礎,且有利於回歸資產管理業務本源。
  • 去年逾九成券商集合理財賺錢 海通資管逆襲收益居首
    2014年股債雙牛的格局成就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靚麗的業績。  多家券商旗下分級產品B端脫穎而出,其中,收益率居首的海通資管實現了逆襲,東方證券資管繼續堅守權益投資。邁入2015年,業內人士預計券商資管業務格局出現明顯分化,產品類型更加多樣化。
  • 規模此消彼長 券商資管進入公募賽道
    近日,中基協公布了2018年12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管產品備案數據,結果顯示,去年12月券商資管的產品規模佔比卻再度降至低點,僅43%,11月份規模佔比是69%。這部分規模下滑對應的是同期基金與基金子公司的規模佔比上升。
  • 中信建投享保薦盛宴 頭部券商資管備戰
    同時,多家頭部券商資管近期推出了科創板產品。  受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科創板對券商板塊的利好是全方位的。隨著科創板漸行漸近,機構也看好券商板塊未來走勢。招商證券指出,以科創板為代表的政策刺激是證券板塊全年最大催化劑,科創板相關政策、推出節奏、情緒將直接影響券商板塊走向。
  • 券商資管中考成績單:一創東方多產品報虧
    半年即將走過,券商資管2014年的「中考成績單」也有了眉目。21世紀資管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發現,截至6月26日,今年以來共有943隻集合資管計劃的收益為正,佔全部產品的73.84%。其中,僅有10隻產品虧損超過10%,而有107隻產品總回報超過10%,佔全部資管產品的8.38%。
  • 又見券商折戟資管 證監會6份罰單指向中郵等3券商
    一口氣發布六條行政處罰、指向3家券商。證監會8月31日點名宏信證券、萬和證券、中郵證券及其8名業務負責人存在業務違規,違規所涉業務多為券商資管、債券業務,例如未按資管計劃自持債券進行核算、違規新增表外代持、業務崗位未有效隔離等。在處罰決定方面,3家券商的5名員工被認定為不適當人選。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財通證券和海通證券年度資管收入是近三年(2017年至2019年,下同)來排名前十的新面孔。作為中小券商的財通證券成為去年最大黑馬,資管收入超過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綜合實力強大的老牌券商,位居第八。海通證券在2017年和2018年無緣前十後,今年終於殺入前十,資管收入超過招商證券,位居第九。
  • 國泰君安資管公司副總經理成飛:券商資管怎樣不輸在起跑線上?
    券商資管已成為債券市場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7月20日,國泰君安資管公司副總經理成飛在「2019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之債市投資主題論壇上表示。  數據顯示,目前券商資管債券投資規模已超過4萬億,而券商自營、公募基金的債券基金投資規模還不到4萬億。但在當前的市場中,券商資管往往被貼上了通道、嵌套之類的標籤。
  • 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現存體量超8000億元
    今年以來,在資管新規和強監管的背景下,券商資管規模出現7年來首次下滑,但下滑規模不大,仍在17萬億元左右。在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大集合產品的管理狀態一直是業內討論的焦點。24隻大集合產品規模在100億元以上對於券商資管現狀,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雖然資管規模縮水是趨勢,但由於券商資管產品存續期的問題,「去通道」需要花些時間才能看出明顯效果。
  • 券商資管急行進軍公募 重重障礙待清理
    距監管部門6月1日開門受理僅2個多月時間  大集合產品被叫停,券商資管迅速轉向,積極申請公募基金牌照。但籌備工作並非一帆風順,監管部門6月1日才開始受理資管開展公募業務的申請。要在2個多月時間內完成申報材料,對於券商資管來說需要確認的事情還很多。
  • 8個月跌去2萬億,券商資管猛烈去通道,華泰東方資管業績領先
    這也就是說,在今年4月-11月這8個月的時間裡,券商資管規模直降近2萬億元。券商資管「去通道化」已成趨勢,倒逼行業回歸主動管理本源。 券商資管業務今年可謂「猛烈」去通道,券商資管規模從今年一季度末的18.77萬億、二季度末的18.1萬億、三季度末的17.37萬億,一路下降至11月底的16.96萬億元。這8個月的時間裡,券商資管規模直降近2萬億元。 「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下,受衝擊最大的就是券商資管。」
  • 華泰證券子公司「換帥」 資管「老將」王錦海加盟華泰資管
    綜合化、高端化和機構化王錦海在資管行業擁有極好的口碑。除了其90年代就在資管業「耕耘」外,其也是少有的在一家券商從投資主管、總監,再幹到執行總經理、董事總經理、擁有各層面豐富經驗的「老將」。自2002年證監會陸續核准了券商受託投資管理業務牌照,王錦海也隨之進入券商資管領域,其深度經歷了券商資管牌照的逐步放開和業務形態變遷。
  • 13家券商資管中期業績來了:華泰海通廣發前三,這家...
    如海通資管,今年迎來爆發,其6月營收和淨利潤在13家券商資管中均排名第一,且環比增幅均超過200%,同時和第二名均拉開了較大的業績差距,可謂進步神速;廣發資管表現也可圈可點,6月淨利潤環比暴增超200倍…… 隨著6月業績的出爐,13家券商資管上半年業績也可管中窺豹。記者以其前六月業績相加(未經審計),得出其上半年業績數據。
  • 中泰資管高管大變動!董事長和CEO雙雙換人,黃文卿接替章飈掌舵
    據中證協公開信息,自2009至2014年章飈一直在國泰君安系工作,2009年至2013年就職於國泰君安證券,隨後轉入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2014年6月26日從國泰君安資管離職後來到了中泰證券,2017年6月27日加入中泰資管。章飈一直是資管界的名將,曾被譽為「國內量化投資第一人」。
  • 2020中國券商資管英華獎評選微信投票開始啦!
    來源:中國基金報由中國基金報主辦的2020中國券商資管英華獎評選今日正式開始啟動微信投票。此次評選將結合多項指標審慎評選出行業領軍者,為行業的健康發展獻力。誰是你心中最強的券商資管?快來為它打call吧。
  • 期貨資管:「麻雀」變「鳳凰」不是夢
    量化對衝迎來發展好機會  據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6月30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30.35萬億元,較2014年年底增長約48%。
  • 紹興國資接盤喜臨門可交債 券商首單紓困資管計劃順利退出
    據查詢,這是證券行業首單順利落地實施並成功退出的紓困類集合分級資管計劃。華易投資是喜臨門的大股東,前期遇到資金困難。2號資管計劃由天風證券於今年4月8日設立,全稱為「證券行業支持民企發展系列之天風證券2號分級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據查詢,4月10日,2號資管計劃承接了華易投資發行的前述4期可交債,總價格為11.05億元。「2號資管計劃的設立,就是為了響應政策號召,對民企進行紓困,支持其發展。
  • 龔德雄出任國泰君安資管董事長
    證券時報記者 楊慶婉  國泰君安資管人事變動終於塵埃落定。證券時報記者獲悉,上海證券原總經理龔德雄已赴國泰君安資管出任董事長,而上海證券總經理一職由原國泰君安董辦主任李俊傑接任。  國泰君安資管作為規模超過5000億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去年經歷了首席執行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官章飈及部分骨幹離開、今年又逢董事長顧頡辭職,在其他券商大力拓展資管業務的發展期面臨調整,所幸規模和收入排名雖有所下降但至少保住了前五。
  • 13家上市券商資管子公司"賺錢"榜來了!規模提前縮水,少了4600億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上市券商月報數據,13家A股上市券商今年前4個月淨利潤總計16.98億元。其中,華泰資管與東方資管拼殺激烈,華泰資管今年前4個月淨利潤總額3.93億元位居榜首。東方資管緊隨其後,今年前4個月實現淨利潤3.88億元位居第二。廣發資管和招證資管分別位居第三、第四位,均超過2億元,廣發資管與招證資管「賺錢能力不相上下」,廣發資管淨利潤比招證資管多了10.9萬元。
  • 王宏宇、王文歡:基於資管新規視角下的證券公司票據資管業務風險...
    票據資管業務發展趨勢票據資管業務是指銀行委託券商成立資產管理計劃,並要求資產管理計劃買斷銀行貼現票據的業務,銀行通過資管計劃讓自身的票據資產出表,從而達到不佔用信貸額度的目的。在《資管新規》發布之前,票據資管業務得到快速的發展,而2018年4月27日,《資管新規》使得票據資管業務的發展受到了限制。新規中對票據資管影響較大的就是資管產品投資銀行信貸資產要求。對於票據來說,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票據是否屬於信貸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