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享保薦盛宴 頭部券商資管備戰

2020-12-11 全景網

  [摘要] 除了九號機器人,科創板已受理企業中還有三家公司面臨審核「中止」風險,其審計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時代周報記者 盛瀟嵐 發自上海

  備受矚目的科創板正緊鑼密鼓地推進。5月11日,多類市場主體參與了科創板第一次全網測試。與此前的專項測試不同,本次全網測試模擬1個完整交易日的交易和結算,這是科創板首次進入「實彈演習」。

  此前,科創板受理企業剛剛在5月6日突破100家,從3月22日首批科創板受理企業披露至今,僅約一個半月。截至5月13日中午,上海證券交易所共受理了108家企業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其中中信建投以保薦15家排名第一。同時,多家頭部券商資管近期推出了科創板產品。

  受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科創板對券商板塊的利好是全方位的。隨著科創板漸行漸近,機構也看好券商板塊未來走勢。招商證券指出,以科創板為代表的政策刺激是證券板塊全年最大催化劑,科創板相關政策、推出節奏、情緒將直接影響券商板塊走向。

  首現中止審核

  在108家企業中,狀態為「已受理」的企業有21家,「已問詢」狀態企業有86家企業,同時,排隊列表中首次出現「中止」審核的企業。

  5月12日晚,在被上交所受理25天後,九號機器人的新審核狀態呈現為「中止」。上交所方面稱,4月上旬,九號機器人將投資者持有的優先股轉為普通股。根據科創板股票上市審核問答相關要求,需增加一期審計,公司申請中止審核以完成加審工作,並更新申報材料。

  同時,九號機器人也是108家企業中唯一一家在境外註冊的公司,於2014年12月10日在開曼群島註冊。

  時代周報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整理,目前已獲受理的108家企業中,註冊地位於北京的企業數量最多,共25家;排名第二、第三的是註冊地位於江蘇、上海的企業,分別有18家和16家;排名第四、第五的是廣東和浙江,分別是14家和9家。上述五省市企業總數已達到82家,佔全部已受理企業的75.93%。

  除了九號機器人,科創板已受理企業中還有三家公司面臨審核「中止」風險,其審計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目前科創板受理企業中,有3家企業的會計師事務所正是正中珠江,包括科前生物、聯瑞新材、利元亨。

  目前,108家企業融資總規模已達到1040.4億元,共有34家投行參與了保薦。其中,保薦企業數量最多的是中信建投,共保薦15家(其中1家為聯合保薦);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各保薦9家;排名前五的券商還有華泰聯合證券8家(其中1家為聯合保薦),國泰君安7家(其中1家為聯合保薦)。上述5家券商保薦的企業已接近50家。

  另有29家券商瓜分了剩餘的一般企業。其中,招商證券保薦6家,國信證券、海通證券、光大證券各保薦5家,廣發證券保薦4家,安信證券、民生證券、東興證券、中天國富各保薦3家,天風證券、長江證券、中德證券、申萬宏源、國金證券各保薦2家。

  券商資管積極布局

  除了券商投行在一級市場積極布局、儲備科創板項目,眾多券商資管也在申報和發行產品參與科創板投資。

  中信證券宣布成立科創板券商集合資管計劃—中信證券科創領先系列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招商資管科創精選系列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也開始發售,該集合資管計劃已在5月7日正式成立。從招商資管的多隻系列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公告可以看出,多數產品募集僅兩天就宣告結束,剛成立的8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甚至僅發售一天。

  此外,擁有公募資格的券商資管也在積極布局公募產品。華泰證券資管上報了一隻科創板主題公募基金。

  券商資管參與科創板投資,主要有科創板打新、主動管理抑或是戰略配售、定製等多種方式。

  目前看來,布局科創板投資的都是頭部券商,但隨著科創板的快速推進,未來會有更多券商資管發行科創板相關產品。上海一家中型券商資管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從渠道的反饋來看,科創板的相關產品反應都很好,不少券商資管也在準備推出打新科創板的網下新股申購產品,以及未來二級市場交易。」

  與公募基金相比,券商資管在參與科創板投資時有哪些優勢?北京一家大型券商分析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券商的『全業務鏈』優勢,可能會使得券商資管在參與科創板投資上更有優勢。券商擁有投行、資管和研究部門,券商資管可以更清楚投行保薦的項目的質量,而券商研究所在行業研究、估值定價、價值發現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內部溝通和資源共享是公募基金不具備的。」

相關焦點

  • 千億券商龍頭中信建投閃崩跌停,牛市旗手怎麼了?
    中信建投閃崩跌停! 周末,市場傳出全面註冊制的消息,「牛市旗手」的券商板塊在早盤一陣猛衝,帶動大盤一度上漲,然而十分鐘後,上漲乏力,敗下陣來,隨後證券指數一路走低。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國泰君安近三年資管收入排名一路躍升,排名從2017年的第六躍升至2019年的第二。2017年,國泰君安資管收入為10.31億元,位列華融證券之後,排在第六位。2018年,國泰君安資管收入為11.83億元,排名進一步提升,超過中信證券,廣發證券,位列第二。2019年,國泰君安資管收入為15.64億元,排名則進一步靠前,超越此前一直位列第二的華泰證券。
  • 中信證券:中國券商龍頭的進化史|紅鑽財經
    中信證券的投行保薦和承銷市場份額得以穩步提高。融資業務則堅持高端路線的「大項目戰略」。為了給公司融資業務樹立口碑和專業化的形象,著力對大企業和大項目進行重點攻關,投入資源與頭部券商爭奪高端客戶。其中,2004年底,中信證券收購萬通證券;2005年,中信證券聯手建銀重組華夏證券,成立中信建投證券公司(後因一參一控要求將股份轉讓);2006年,中信證券通過收購金通證券形成的全資子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正式成立。為了彌補中海外業務的短板,2006年收購了中信集團在香港的投資銀行業務。
  • 134家券商上半年成績出爐:各項指標排名揭曉,前十大券商手握...
    截至上半年末,共有24家券商淨資產超過200億元,其中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華泰證券淨資產位居第一梯隊,均在1000億元以上。此外,招商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中信建投、國信證券、東方證券、光大證券等淨資產也在500億元以上。
  • 國君海通廣發國信等多頭部券商競開IT專場...
    財聯社記者發現,近兩年各家券商尤為重視金融科技人才儲備,往往選擇提前開啟下一年的校招工作。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包括國信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申萬宏源、華泰證券、中金財富、廣發證券在內的8家券商開啟了金融科技招聘專場,主要崗位包括風控系統開發崗、數據應用開發工程師、人工智慧開發等。
  • ...爆發式提升,中信、中信建投、中金霸榜前三,國金民生光大成最大...
    中信、中信建投、中金位列投行收入前三名全面註冊制下,投行項目資源頭部券商聚攏已成定局。具體來看,今年中信證券投行收入29.05億元,高居榜首;中信建投27.45億元排在次席;第三位是中金公司,投行收入為22.38億元。海通證券(600837,股吧)排名第四,投行收入為17.53億元。
  • 2016投行競爭力:中信建投 、中信證券與國泰君安成三雄
    根據wind數據對2016年主承銷商的「募集資金規模」和「承銷項目家數」統計,中信建投拿到「雙料」冠軍,募資總額為6048.57億元,項目家數593家。  中信證券(600030.SH)與國泰君安(601211.SH)亦在兩項排行榜中位列前3,前者募資總額5335.63億元,項目共有381家;後者募資總額4710.64億,項目有420家;三家券商在2016年成為「投行三雄」。  具體而言,中信建投雙項第一主要歸功於「債券」業務。
  • 131家券商上半年業績排名揭曉,15項指標見高下
    今年上半年投行業務淨收入前三為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淨收入前三為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光大證券(601788)。併購重組業務淨收入前三為中信建投、華泰聯合、中信證券。  6.資管業務:2019年上半年,證券公司資管業務淨收入為127.33億元,較去年同期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138.88億元下降8.32%。
  • 2014券商資管大閱兵
    與公募基金參與定增不同的是券商資管在定增上有新玩法:他們投資定增的股權不需要鎖定一年,可以藉助兩融提前對衝套現,等鎖定期滿後再還券。這也是券商積極投資定增產品的原因。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通過融券提前套現定增股權是券商資管的慣用手法。除了高位融券賣出,券商資管還可以在低位補倉,彌補損失。
  •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又澄清了,第二個「南北車」難誕生?
    中信建投7月5日晚回復上交所監管工作函稱,公司7月5日收到中央匯金公司回復如下:針對函中徵詢事項,截至目前,中央匯金公司不存在涉及中信建投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據媒體報導,中信證券母公司中信集團將向中央匯金公司購買中信建投股權。
  • 百家券商實力全景圖:18項重磅指標大排名,找找你家券商的位置
    不過,資產規模在10億元以下也有9家,最少的一家金通證券,資產規模才9309萬元,為129家券商中資產規模最少的公司。其餘8家資產規模在10億元以下的證券公司分別是:華菁證券、瑞信方正、東證融匯、摩根史坦利華鑫、齊魯資管、國盛資管、恆泰長財證券、長江證券承銷保薦。
  • 券商ETF(512000)橫盤四個月獲80億資金流入 中信建投非銀:春節前...
    7月中旬以來,券商ETF(512000)在這輪箱體調整區間基金份額增長超過70億份,淨流入資金超過80億元!中信建投非銀團最新觀點:建議投資者特別關注春節前券商板塊短期躁動的可能性。
  • 8個月跌去2萬億,券商資管猛烈去通道,華泰東方資管業績領先
    這也就是說,在今年4月-11月這8個月的時間裡,券商資管規模直降近2萬億元。券商資管「去通道化」已成趨勢,倒逼行業回歸主動管理本源。 券商資管業務今年可謂「猛烈」去通道,券商資管規模從今年一季度末的18.77萬億、二季度末的18.1萬億、三季度末的17.37萬億,一路下降至11月底的16.96萬億元。這8個月的時間裡,券商資管規模直降近2萬億元。 「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下,受衝擊最大的就是券商資管。」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
    Wind數據顯示,年內(1月1日至12月16日)券商承銷的股、債融資規模 (已上市) 已達到10.92萬億元,較去年全年的總規模增加2成,創下歷史新高。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年內承銷的股、債規模均超萬億元,合計承銷超過2.6萬億元,佔24.5%的市場份額,行業內表現十分突出。
  • 華泰證券子公司「換帥」 資管「老將」王錦海加盟華泰資管
    業界認為,王錦海推動了中信證券集合計劃產品、養老金業務、銀行委託業務、財富管理業務的大發展,管理資金規模從不到10億元發展到12000億元。憑藉這一履歷,2016年華菁證券「挖角」並給出了副總裁的職位。自2002年證監會陸續核准了券商受託投資管理業務牌照,王錦海也隨之進入券商資管領域,其深度經歷了券商資管牌照的逐步放開和業務形態變遷。
  •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超萬億宇宙航母艦
    進入正題,想必很多投資者對中信證券並不陌生。中信證券,1995年成立,論輩分並不算早,但並不妨礙這名後起之秀後期一路披荊斬棘,成為了國內的超級頭部券商之一。很多人其實分不清楚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彼此的關係。
  • 又見券商折戟資管 證監會6份罰單指向中郵等3券商
    一口氣發布六條行政處罰、指向3家券商。證監會8月31日點名宏信證券、萬和證券、中郵證券及其8名業務負責人存在業務違規,違規所涉業務多為券商資管、債券業務,例如未按資管計劃自持債券進行核算、違規新增表外代持、業務崗位未有效隔離等。在處罰決定方面,3家券商的5名員工被認定為不適當人選。
  • 最牛券商股2019業績出爐,投行收入佔比27%,3年分紅45...
    之所以說中信建投系最牛「券商股」,是因為中信建投股價在2019年表現十分強勢,大漲2.5倍,成為行業唯一漲幅超過100%的券商股(剔除2019年上市的券商股)。3、2019年券商資管業務普遍下滑,但是中信建投證券資管業務淨收入7.93億元,同比增長14.76%,行業排名第11名。4、公司另類子公司中信建投投資2019年虧損,原因主要是由於當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所致。
  • 哪些券商崗位是金飯碗?35.99萬從業人全景圖:4萬投顧、3000保代、9...
    可以看出,廣發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申萬宏源、銀河證券、招商證券7家券商員工數都超過了萬名,排名前兩位的廣發證券、海通證券兩家員工數相差不大。2一般證券業務總人數TOP30: 中信人數最多從人員配置來看,各券商因側重點不同,在人員配備有著明顯的差距。
  • 中信證券遭京東數科「拋棄」,市值一度被小弟反超,如何應戰「券商...
    丟掉京東數科這一大客戶並非系中信證券今年最難過的事。此前月餘,上市17年的中信證券總市值被上市僅2年的中信建投反超,短暫性的丟掉「券商一哥」桂冠。資金對中信建投更加熱情,即便這種熱情已背離基本面。過往三年營收不敵中信證券,盈利規模不到中信證券一半,資產規模亦不在一個量級,中信建投在二級市場上短暫性的超越中信證券後,如今重新做回「二哥」。拋開二級市場對次新股中信建投的追捧,這場超越的背後是中信建投緊追不捨之下與中信證券越來越小的差距,中信證券又該如何應戰「券商一哥」爭霸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