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發現身邊很多朋友都沉浸在學習小語種的風潮中,雖然這些職場朋友想要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的想法各不相同,但都體現了白領人群對小語種學習的興趣。據筆者了解,現今白領人群充電青睞學習小語種,然而他們也被很多疑惑困擾著。
許昌石巖外語常務校長杜建宇認為:「隨著許昌外資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其成分也不像以前只局限於英美日等企業了,越來越多國家的企業來到中國發展,如義大利、泰國、韓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等,因此造成許昌就業市場對小語種人才需求量不斷上升。」陳鵬還指出:「目前來許昌旅遊的海外遊客人數也逐年增加,除了英、美兩國外,日本、法國、德國、泰國、義大利、韓國等國的遊客也不在少數,而這些國家都是非英語國家,這就直接導致了許昌小語種人才的缺乏。」
石巖外語名譽校長何博士認為:「造成這一現象主要有兩部分原因:一是直接的工作提升、職業提升、職業發展的需要,一般都是外企公司或者中國企業和境外經濟往來中需要使用到這樣一種語言,所以,有相當一部分學習者是衝著這個原因來學的。還有一些人是出於培養一個比較好的興趣或者是提高自己的知識面等原因來學的,我們把這些人稱作是興趣型或者叫未雨綢繆型。」
另外還有業內人士認為,奧運會對小語種熱也有推動作用。「小語種熱在京城已有時日,各大培訓機構業務激增,加上奧運會對小語種志願者的需求旺盛,讓人們感受到了小語種似乎迎來了可以媲美當年英語潮、託福熱的黃金時代。」有專家指出。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對外語類人才的需求也與年俱增,應該說前景是樂觀的。但由於前幾年外語專業招生過熱,這幾年總的就業形勢已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其中,師範類外語專業需求量相對較大,師範院校的外語畢業生的就業較為容易,甚至不少非師範外語院校的畢業生也願去從教。
這是因為傳統的英語教育是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現在英語教育的年齡不斷往前移,從以前的中學移到現在的小學、甚至幼兒園教育,所以對於師範類英語人才的需求還會保持一定的增長。從我們現有的師資來看,受過良好教育的英語教師還是非常缺乏的。
現在,整個社會發展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英語已經成為一種工具,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自如地應用。早期的政府官員或企業的管理人員的英語水平不是很好,需要有專門的翻譯來幫助,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了翻譯人才供不應求的現象。隨著中國的開放,英語教育的逐漸普及,人們學英語的意識也在提高,學習英語的環境也在改善,很多企業家或管理者已經有這個技能,不再需要一個專門的英語人才來幫助他,這樣對純粹學習英語的人的需求就大大減少。同時,現在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使英語專業學生面臨著許多強勁對手。所以,非師範英語專業的學生將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非師範類外語專業中,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的需求也較大。這些語種的畢業生就業較為容易,高層次人才供不應求。而一些小語種的就業狀況不太理想,如歐和亞非的一些語種,除韓(朝鮮)語、阿拉伯語基本持平外,就業都較為困難。目前,教育部對這些小語種的招生進行了控制。但小語種專業的學生如果能掌握一門大語種,則非常受歡迎。
日語、法語、德語成為白領人群選擇的熱門語種
筆者採訪後了解到,日語、法語、德語為白領人群選擇的熱門小語種。吳峻向筆者透露:「從許昌石巖外語來看,目前比較大的熱門課程是德語、法語和日語,當然還有義大利語、西班牙語,韓語也很熱門,相對來說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的需求要小一些。德語需求大的原因要從企業需求來講,德企有很多,法企也有一些,但是相對要少一些。對於法語而言,因興趣而學的人應該說比另外的語種要多一些,因為大家覺得法語是一個浪漫的語言、好聽的語言,所以感興趣人數的比例稍微大一些。日語的需求一直是比較高的,因為日語的市場是很大的。」
職場人士學小語種需求側重於應用
杜建宇認為:「職場人士的需求相比較其他學生而言更注重語言的實用性,即強調語言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
閆校長也指出:「職場人士學習小語種一是為了進一步提高,二是想學到比較實用的語言技能,以應對電話會議、商務信函、電子郵件的往來,再有就是發言、展示等方面,這都是比較實用的技巧。」
另外,杜建宇也指出:「短期上手能夠交流是有可能的,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他的語言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小時候的記憶力和模仿力特別強,他可能不知不覺就學會了一種語言。雖然記憶力和模仿能力隨著年齡變大是會變弱的,但是隨著年齡增大,理解能力、邏輯能力、總結能力包括我們的知識面在提高,這也是學習當中很重要的能力。這些能力會幫助我們彌補一些記憶能力的缺陷,幫助人們正確使用語言。」
專家建議:學習語言要持之以恆,要善於利用零散時間學習
職場人士往往缺少可用於學習的大塊時間,對此吳峻告訴筆者:「職場人士的確沒有大塊時間來學習,但這並不是一個障礙,因為語言的學習是持續的過程,當然有的時候會需要付出相對多的時間,但是用大塊時間學了以後,課後不再複習是沒有用的。職場人士還是有很多點滴時間可以利用和掌握的。」
他建議廣大身處職場的語言愛好者:「早上早起半小時,聽些、背些東西或大聲朗讀;午飯後或者吃飯前再擠出個十分鐘;回家路上如果不開車在地鐵裡可以看些東西、聽些東西。總之語言的學習需要你會利用好點滴的時間,然後你會突然發現你的時間原來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
對於每天需要拿出多少時間進行學習,吳峻指出:「這要視個人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時間太短,比如每天十分鐘,那顯然是不夠的。我認為如果你每天能堅持兩小時,當然這兩小時可以分段,比如分成一個小時、兩個半個小時或者四個半個小時,如果你能夠拿出這麼多時間堅持去練,肯定會有成效。也許有時候你選擇的方式會比較笨,但只要堅持了,一定會有成果,而且成果還會很紮實。」
石巖外語提醒廣大小語種學習者:「對於職場人學習外語 急於求成 的思想必須要克服,要放穩心態、持之以恆、貴在堅持,這對職場人士來說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