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縣區教育】
舉全縣之力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甘谷縣「十三五」教育發展綜述
新天水·天水日報特約記者 王建軍 通訊員 王森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2.82%;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58%;先後共有1216名學子被「雙一流大學」錄取,11人被北大、清華錄取,2020年全縣高考二本上線人數及萬人上線率連續21年名列天水市第一;中職生對口升學考試連續22年名列天水市第一、全省前列。一組組數據,見證著「十三五」甘谷縣教育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十三五」期間,甘谷縣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緊緊圍繞「打造教育品牌、建設教育強縣」的發展目標,按照「學前教育抓普及、義務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內涵、職業教育抓拓展、民辦教育抓提升、全縣教育抓質量」的總體思路,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嚴抓教師隊伍建設,著力規範辦學行為,努力提高教育質量,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甘谷縣大像山鎮楊場幼兒園)
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學前教育抓普及,實現鄉鎮中心幼兒園和貧困村幼兒園全覆蓋。12月中旬,從甘谷縣大像山鎮楊場幼兒園傳來好消息,這所由政府投資近三百萬元改建的幼兒園將於2021年春季正式開園招生。楊場幼兒園是2020年縣政府為民辦好15件大事和民生實事之一。由縣委縣政府投資,在原楊場小學舊址上改建擴建而成的一所高起點、高規格、高品位的全日制公辦幼兒園。幼兒園佔地28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多平方米,可容納6個班200多名適齡幼兒。
「十三五」期間,甘谷縣始終把破解學前適齡幼兒「入園難」問題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主攻方向,持續加大投入,先後實施了一批幼兒園建設工程,全面建立起覆蓋城鄉、管理有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累計投入資金7049萬元,建成城區示範性幼兒園3所,行政村幼兒園98所,利用閒置校舍在貧困村維修改造幼兒園114所。2016年率先在全省實現有需求行政村幼兒園全覆蓋。實施新興幼兒園、模範幼兒園,擴建楊場幼兒園等一批民生項目,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2.82%;全縣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6%。
(甘谷縣第三中學)
——義務教育抓均衡,辦學條件、辦學水平大幅度提升。在秋季開學之際,新建成的甘谷縣新興小學、甘谷三中初中部等四所學校正式投入使用,優質教育資源在甘谷縣域內遍地開花。甘谷三中校長付小鵬說,甘谷三中初中部開學搬遷啟用後,現有學生1058名,19個教學班,78名專任教師,各項配套設施完備,完全能夠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實現了甘肅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辦學。
「十三五」期間,甘谷縣通過實施「全面改薄」和「能力提升」為主的教育項目,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辦學水平大幅提升,城鄉校際差距逐步縮小,「大班額」「擇校熱」問題有效化解。累計投入資金4.76億元,惠及學校332所,建設校舍21.68萬平方米。先後實施了大像山鎮富強路小學、模範中學北校區、新興小學為主的新建學校項目;在大像山鎮柳湖小學、西關小學、柳汁小學、楊場小學等城區學校實施擴建項目。項目實施向山區傾向,向教學點傾斜,各教學點達到了校校無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課桌凳,校校有信息化設備的省定標準。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58%。
(甘谷縣第六中學新校區)
——高中教育抓內涵,信息化建設和學校綜合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今年秋季,甘谷縣第六中學新校區建成並投入使用。校長楊衛東告訴記者:「六中的建設,不僅圓了六中人改善辦學條件的夢,而且為甘谷高中教育均衡、良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楊衛東介紹說,新校區佔地100畝,學校設有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實驗室和儀器室、計算機室、心理諮詢室、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等22個功能室,建有數位化、信息化網絡資源共享系統,新校區投入使用縮小了城鄉之間的差距,最大限度地實現區域教育公平。
(資料圖)
「十三五」期間,甘谷縣搶抓國家實施關於六盤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普通高中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計劃的機遇,建成縣一中、縣二中、縣四中、縣六中四校科技綜合樓,並為縣一中、縣六中先後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配備教學實驗設施設備。積極探索普通高中特色辦學模式,促進普通高中學校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推進普通高中特色品牌建設。通過深入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學校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校園文化等方面特色日益突出。甘谷一中、甘谷四中成功創建為甘肅省普通高中特色實驗學校。2020年高考,僅甘谷一中就有237名學生被「雙一流大學」錄取,創歷史最高水平,在全省、全市具有領先優勢的高中教育品牌,已逐步成為已成為宣傳和推介甘谷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
(甘谷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學生上課中 資料圖)
——職業教育抓擴容,職普比趨於省定標準。12月10日,甘谷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通過甘肅省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省級驗收,標誌著甘谷職業教育已成為宣傳和推介甘谷教育的第二張的名片。甘谷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校長王斌告訴記者,作為全縣唯一一所公辦的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於2013年順利完成縣農中、縣五中高中部、原縣職專的整體合併搬遷、組建,2020年招生人數達1821人,在校學生規模達4257人。2020年,中職生對口升學考試本科上線61人,上線人數佔全市本科上線人數的48.4%,本科上線位居全省第一。
「十三五」期間,甘谷縣職業教育擴容增量成效明顯,中職招生規模逐年增大,三校生高考位居全省前列,技能大賽獲獎名列全市前茅。積極與甘肅義萌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等縣內外知名企業實施「訂單、定向、冠名」班聯合培養計劃,中職畢業生就業渠道得到拓展。招生數和在校生數比「十二五」末分別增加了12%、14%。全縣初中畢業生進入高中階段職普招生比達到了4.1∶5.9。
(甘谷縣新興小學)
教師隊伍抓提升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教育要發展,教師是關鍵。今年秋季,甘谷縣新興小學第一次招生,為擴大配強新興小學教師隊伍,縣教育局組織了遴選考試,經過筆試、面試、考核層層篩選,最終從875名教師中選出了60名教師在新興小學任教。
新興小學招考教師,只是甘谷縣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甘谷縣不斷深化教育改革,通過教師培訓、交流輪崗、選拔培訓,造就了一支懂管理、高素質的校長隊伍和善創新、能引領的骨幹教師隊伍。「十三五」期間,全縣共補充教師1146人,其中引進普通高校師範類本科及以上優秀畢業生56人。先後評選全國優秀教師5人、省優秀教師45人、市優秀教師164人、縣優秀教師1765人。
(甘谷縣新興幼兒園)
民生項目重實效 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越來越好
「十三五」期間,甘谷縣積極開展貧困學生精準資助工作,重點幫扶貧困學生上學,各項資助體系全部建立健全,各個學生資助項目順利實施,貧困學生資助實現了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獎、助、免、貸的形式確保不失學,精準資助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十三五」期間,累計資助學生26萬多人,落實資助資金4億餘元。全縣實施學生營養計劃的學校共316所(含教學點229個),涉及中小學生5.5萬人。「十三五」期間,新增學前教育園位4300餘個,義務教育學位6100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面向「十四五」,甘谷縣將圍繞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堅持黨的領導原則、立德樹人原則、優先發展原則、服務人民原則、改革創新原則、依法治教原則的「六個原則」,把握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與深化教育改革發展相結合,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相結合,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相結合,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相結合,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結合的「六個結合」,夯實教育基礎,增強發展後勁,激發教育活力,完善教育保障,提升教育質量,推動甘谷教育邁上新臺階,再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