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款APP每款平均申請25項權限 個人隱私如何保護?

2020-12-21 大河網

  一款金融類APP要獲取14項個人信息,涉及多項敏感內容,人們不禁質疑APP刺探隱私的「手」伸得太長

  【焦點】使用銀行APP,為何要告知性取向

  光大銀行APP用戶隱私政策條款

  使用銀行APP還需要獲取性取向、婚史、好友列表、精準定位信息?

  近日,據國家網絡安全通報中心透露,又有100款違法違規採集個人信息的APP被查處整改,光大銀行、更美、考拉海購、微店等知名APP在列。通告指出,此次集中整治,重點針對無隱私協議、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範圍描述不清、超範圍採集個人信息和非必要採集個人信息等情形。

  其中,在發布日期為2019年10月30日的《中國光大銀行手機銀行隱私政策》羅列的可能收集的個人信息及收集信息範圍一項內容備受爭議,引發人們再度質疑:APP刺探用戶隱私的「手」,究竟能伸到哪兒?

   千餘款APP每款平均申請25項權限

  《中國光大銀行手機銀行隱私政策》在個人信息範圍描述的相關條款中,「個人敏感信息」一項中列出的「其他信息」,包括個人電話號碼、性取向、婚史、宗教信仰、未公開的違法犯罪記錄、通信記錄和內容、通訊錄、好友列表、群組列表、精準定位信息、網頁瀏覽信息等14項內容。

  一款金融類APP為何要獲取這麼多用戶個人敏感信息?記者下載使用後發現,如果選擇暫不同意該隱私政策,則無法使用光大銀行手機銀行的相關服務。

  針對此事,光大銀行在其官網發布說明稱:「光大銀行高度重視提升客戶體驗與客戶隱私信息保護工作,切實保證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目前提示的用戶隱私政策條款符合相關要求。光大銀行手機銀行APP一直正常運行,從未停止過服務。」

  有業內人士認為,銀行APP在隱私政策中列出此類條款,違反了監管部門對信息獲取最少夠用原則。根據2018年5月1日實施的《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網絡運營者或者其他個人信息收集者,除與個人信息主體另有約定外,只處理滿足個人信息主體授權同意的所需最少個人信息類型和數量。目的達成後,應及時根據約定刪除個人信息。

  邁入移動互聯時代,大數據的價值日益凸顯,但稍加梳理即可發現,許多APP也在借收集數據之名,不斷刺探獲取用戶隱私的邊界。

  「大眾點評」APP曾出現用微信登錄後,酒店、餐廳等地方的籤到點評信息就全部出現在好友面前;航旅縱橫APP開通的「虛擬客艙」功能,乘客可以查看同一航班其他乘客的歷史飛行地點及頻率等信息,還有用戶在使用後收到騷擾信息;此前曾引起軒然大波的滴滴順風車的車主乘客互評功能,人未上車司機就已知曉你「顏值幾何」……

  來自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監測分析發現,在目前下載量較大的千餘款移動APP中,每款應用平均申請25項權限,平均收集20項個人信息和設備信息。通常與主業無關的通話權限,就有30%以上的APP申請。

  註冊充值後就可定位或查詢動態軌跡

  「我每天都要接到好幾個陌生電話,不接怕遺漏重要電話,接來一聽全是問要不要買房、貸款,要不要給孩子報補習班。」面對騷擾電話,北京的陳女士苦不堪言。

  有業內人士表示,大多數APP都會要求獲取訪問用戶應用程式列表的權限,他們就可以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分析用戶對應用程式的使用習慣,來推測出用戶的愛好。這些信息可能與APP的主業無關,但卻能夠幫助企業給用戶做畫像,從而進行商業營銷。

  除了APP過度索取權限導致的隱私洩露,還有一些不法APP專門獲取用戶隱私信息謀利。

  今年初,江蘇南京警方破獲一起通過技術定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去年1月,一名男子報警稱,討債人員利用手機定位軟體,實時定位到了他聊天帳號的位置,結果對方找上門,使他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警方介入調查後發現,討債人員是使用了一款名叫「APP神探」的定位軟體,只需把想要定位的人的聊天軟體帳號輸進去,點擊查詢,就可以查詢靜態位置或動態軌跡。

  據民警介紹,用戶要先在該APP軟體上註冊成為會員,充值後才能使用定位功能。如果對方在線,定位一次只要1元。如果對方不在線,定位一次要10元。案發時,這款定位軟體已經吸引了4000多名註冊用戶,涉案金額40餘萬元。

  APP過度索取權限、個人隱私信息一旦泛濫便會造成極大的危害。例如身份證號會被用於貸款、辦黑卡,甚至被不法分子用來辦理手機卡用於電話詐騙。

  獲取用戶信息應合法正當且必要

  個人隱私頻頻失守,APP索取用戶信息的邊界究竟在哪兒?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表示,根據網絡安全法的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

  「應用軟體索取用戶信息的邊界,主要是依據必要原則。對於必要原則通常的理解是,比如基於法律本身強制性規定的情況,要求APP進行實名制認證,就需要收集如用戶身份證號碼等信息。」趙佔領說。

  「第二種情況就是基於這種產品本身的功能特點。比如地圖軟體就需要收集用戶的位置信息,社交軟體就可能需要讀取你的通訊錄。」趙佔領表示,「還有第三種情況就是為了改進用戶體驗而收集用戶信息,而這種情況往往容易產生爭議。」

  2019年6月1日,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編制發布了《網絡安全實踐指南——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基本業務功能必要信息規範(V1.0)》,給出了地圖導航、網絡約車、即時通訊社交、社區社交、網絡支付、新聞資訊、網上購物、短視頻、快遞配送、餐飲外賣、交通票務、婚戀相親、求職招聘、金融借貸、房產交易、汽車交易16類基本業務功能正常運行所需的個人信息。

  「這個文件非常具體,第一次規定了各種不同類型軟體收集個人必要信息的具體範圍,是對必要原則進行的細化。但這個國家標準是屬於推薦性標準,沒有強制約束力。監管部門在監管時可以作為參考。」趙佔領認為,今後還需要建立常態化的執法機制,對APP違法採集個人信息長期保持監管的高壓態勢。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網際網路公司在開發手機APP的同時,一定要確保所得數據的私密性,維護用戶數據隱私不受侵犯。

  「應用軟體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還需要明確告知收集個人信息的範圍,收集的用途,並且經過用戶明確同意,這是基本的原則。」趙佔領表示,如果用戶發現某個企業違反相關原則,或者未經同意就讀取用戶的相關信息,就可以向相關部門舉報投訴。

  曲欣悅


  

相關焦點

  • 春雨醫生要獲取8項隱私權限 醫療APP收集隱私幹什麼
    春雨醫生要獲取8項隱私權限 醫療APP收集隱私幹什麼   「春雨醫生」要獲取8項隱私權限,醫療APP收集隱私幹什麼       胡軍/中國消費者報微信公號   中國消費者報微信公號
  • 蘋果更新App 隱私保護說明 下載前可充分了解隱私權限
    【環球網智能報導 記者 張陽】在今年6月舉行WWDC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公司提出將會把應用程式的權限需求前置,以此來進一步改善隱私安全。也就是說,蘋果公司在App Store中把應用的權限需求做成類似食品上的營養信息標籤,讓用戶在下載前就充分了解到,該應用會涉及到哪些權限。
  • 餓了麼、百度糯米等25款APP被曝收集敏感個人權限!你被「偷窺」過嗎?
    而這種可能存在的前提就是部分APP申請了很多與實際功能不符的敏感權限而其中不少APP是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常備APP」  3月27日,上海市消保委發布了針對39款網購平臺、旅遊出行、生活服務等手機App涉及個人信息權限的評測結果通報,發現有25款存在問題,其中9款至今未整改,而「日曆
  • 24款APP被通報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航旅縱橫、搜狗搜索在列
    楚天都市報1月13日訊(見習記者 姚崗)據新華社消息,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期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通過網際網路監測發現,多款違法、違規有害移動應用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違反《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
  • 窮遊App遭監管通報不合規 未明示用戶全部隱私權限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1日訊 據新華社天津消息,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簡稱「CVERC」)近期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通過網際網路監測發現,多款旅行類移動應用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違反《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
  • 上海消保委評測地圖類APP:高德等多款APP過度獲取用戶敏感權限
    地圖類APP已成為當前智能出行的必備軟體,為廣泛了解消費者使用地圖類APP關注的焦點問題,日前,上海市消保委委託北京捷興信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消費者使用率較高的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搜狗地圖、圖吧導航等5款熱門地圖類APP涉及個人信息權限狀況進行評測,結果發現多個地圖APP申請的敏感權限與實際功能不符的現象。
  • 近千款App違規細節曝光 網貸類機構被指問題多
    1月6日,App專項治理工作組詳細披露了近千款App評估中存在的典型問題,並對具體違規行為進行了分析。北京商報記者從App專項治理工作組一工作人員處獨家獲悉,在6大典型違規行為中,金融類App是違規重災區,其中,網貸機構涉及違規問題最多。他指出,「不過網貸機構整改也挺積極。每個領域既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好的,具體問題還需具體分析。」
  • 窮遊App遭監管部門「點名」:未向用戶明示申請全部隱私權限
    來源:中國網科技中國網科技12月18日訊 據新華社報導,日前,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期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通過網際網路監測發現,多款旅行類移動應用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違反《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
  • 教育旅遊類APP是重災區 過度採集9億網民信息早已洩露
    中國網民對「裸奔」早已司空見慣,一旦裝上某些APP,就成了透明人,沒有任何隱私可言。流氓軟體流氓要求 用戶隱私早沒了從噹噹、知乎日報到e代駕,還有好醫生、1藥網,以及最近公布的彩雲小譯、遊民星空、悟飯遊戲廳、智慧樹等應用程式,他們大都涉及私自收集個人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過度索取權限等問題。
  • 24款APP被曝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搜狗搜索等在列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4日電 又有24款APP被曝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涉及「航旅縱橫」「搜狗搜索」等。此次病毒中心公布的24款有害App中,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隱私信息,涉嫌隱私不合規的具體App包括「深圳航空」(版本5.3.1)、「遨遊旅行」(版本5.6.2)、「筐鮮生採購端」(版本1.2.1)。
  • 100款App違法採集個人信息 考拉稱新版本已合規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違法違規採集使用個人信息的平臺被點名後,正陸續完成整改。12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從考拉了解到,主要原因是App內的日曆權限說明文案不規範。考拉此次整改為條款層面的優化和升級,新版本已經合規。
  • 這些App竟搞「小...
    每經編輯:何小桃近日,有民眾反映,自己的手機升級系統後,增加了App隱私記錄功能,而這項功能可以記錄手機上安裝的App訪問個人信息的過程。而當他看到這些數據後,大吃一驚。某個音頻平臺的日活約在3千萬左右,我們每天在它平臺上面投的廣告預算是3千-5千。App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相關部門出手制約央視新聞此前也曾對手機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現象進行報導。
  • 手機日曆也能洩隱私?上海消保委加大對個人信息保護力度
    個人隱私安全愈發受到威脅的當下,手機APP上「日曆」權限的開放都有可能加重這一趨勢,是否令你更擔心自己的信息安全?3月27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下稱「消保委」)公布針對39款網購平臺、旅遊出行、生活服務等手機APP涉及個人信息權限的評測結果,共有25款存在問題,其中9款仍未整改。
  • 「豐巢管家」曝出侵犯個人隱私問題:App無隱私保護政策 快遞員權益...
    從工作組的《通報》內容來看,使用「豐巢管家」APP的快遞員個人權益明顯遭到忽視和侵犯,如:「該App中沒有制訂『隱私政策』」、「收集用戶身份證號」、「向第三方提供地理位置」等。據了解,由工信部等部委組成的APP專項治理組近日發布了《關於61款App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通告》,涉事的61款App中就包含了「豐巢管家」。中國網科技就隱私保護問題、整改情況以及「豐巢提供快遞員地理位置的第三方是誰」等問題,向豐巢科技進行求證,截至發稿時,沒有獲得對方回應。
  • 平安好醫生因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涉嫌隱私不合規被通報下架...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電訊據新華社報導,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期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對網際網路監測發現,20餘款外賣、醫療和在線教育類移動應用存在涉嫌隱私不合規行為。目前Appstore上平安好醫生app已更新至版本7.3.0,打開app後彈出隱私保護提示稱更新了用戶協議,需要用戶授權設備權限、讀寫權限、地理位置權限。值得一提的是,該提示需要點擊同意後才可以正常使用app。
  • 廣東通報88款有問題的App
    據了解廣東省通信管理局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App數據安全和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強對屬地App的監督檢查,建設App監管平臺,並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檢測,累計檢測5千餘款App,共發現疑似存在問題App 237款,經核驗確定問題App88款。
  • 網際網路時代的「裸奔」:APP如何偷窺你的隱私?
    對於個人隱私洩露,你是否深惡痛絕呢?對于越來越懂你的手機,你懂它嗎?本文起底惡意APP如何竊取你的隱私,以及教你如何防範。隱私洩露屢禁不止,精準詐騙頻發2020年5月15日,工信部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一批)。
  • 這17款App正在偷窺你的隱私,很多江門人在用,速自查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期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通過網際網路監測發現,多款旅行類移動應用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違反《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這些違法的app有哪些?2第二類是未向用戶明示申請全部隱私權限,涉嫌隱私不合規。
  • 24款APP涉嫌違規採集個人隱私,一半是搶票軟體!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期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通過網際網路監測發現,多款違法、違規有害移動應用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違反《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隱私信息,涉嫌隱私不合規。具體App如下:《深圳航空》(版本5.3.1)《遨遊旅行》(版本5.6.2)《筐鮮生採購端》(版本1.2.1)2. 未向用戶明示申請的全部隱私權限,涉嫌隱私不合規。
  • 9成APP權限越界 編輯教你一招制服流氓軟體
    近日中消協公布了一份「百款APP信息手機和隱私政策測評」,其中不少我們熟悉的軟體都因權限越界榜上有名。什麼叫做權限越界?如何避免信息洩露?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會有所了解。    在這種條款的束縛下,即使廠商收集了一些不該收集的隱私數據,我們也因為協議原因無法使用法律保護自己。權限分類眾多 用戶難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