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餐飲業將迎後疫情時代「新常態」

2020-08-0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4日電據義大利《新歐洲僑報》微信公眾號報導,由於疫情影響,歐洲往昔夏季暑假熙熙攘攘的旅遊勝地,如今顯得有點冷清。航班停飛、酒店歇業、活動取消、商場關門、遊客罕至,歐盟預計今年旅遊業損失高達70%以上。鑑於疫情尚未明確好轉,大多數國家的旅遊業將由國內本土遊客主導。

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TTC)發布報告說,在可以大規模使用的疫苗出現之前,旅遊業、餐飲業將迎來某種「新常態」,包括戴口罩搭乘交通工具、進入密閉空間的公共場所要進行體溫檢查、保持社交距離、用非接觸支付方式取代現金、採取嚴格的衛生措施等。

後疫情時期,餐飲業迎來發展新趨勢

疫情讓歐洲人的餐飲消費習慣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大部分餐館在疫情期間都是靠外賣打包的營收挺過來的;後疫情時代,加速了「雲廚房」的發展。

此外,海外華人餐飲也紛紛創新求變,打破困局,例如壽司餐館與義大利酒吧跨界合作,混搭創造「雙贏」,不失為疫後餐飲多元化模式、增加營收渠道的一種有效探索。

成本效率問題值得關注

疫情期間「共享員工」的出現為探索減損合作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餐飲企業的成本壓力。

然而,這背後顯示出的是餐企效率和成本的問題。從餐飲行業和企業自身來說,餐飲企業應通過數位化、智能化來優化餐廳結構、解決企業人效及成本問題,才能更為迅速和有效地應對各類突發狀況,為餐飲企業的後續發展提供新的解題思路。

嚴格食品溯源,打造「安心餐廳」

疫情強化了目前餐飲行業的大健康趨勢,大部分消費者表示,後疫情時期,更加關注餐廳的食品安全和衛生情況。安全、衛生成為消費者選擇餐廳的首要標準。

保證現金流安全,降低營業風險

對於餐飲企業來說,現金流的安全是生存之本,疫情衝擊下,許多餐飲企業採取保守的財務策略,壓縮一切成本的同時,想方設法歸攏資金。如引入投融資、增加經營性收入、關閉不盈利門店、推遲新開店計劃等,維護企業穩定的現金流,降低營業風險。

突如其來的疫情倒逼餐飲企業尋求危機背後蘊藏巨大的發展潛力,餐飲終會回歸到日常經營的層面,而疫情後,消費者會更加注重食品安全與衛生問題,食材可追溯、保證現金流、創新多種經營方式等也將成為新一輪餐飲企業生存和競爭的重點。

餐飲業也將朝著更加規範化、標準化、抗風險能力升級的方向發展。而我們也要堅信,陰霾之下行業信心仍在,不久的未來在疫情寒冬中艱難度日的餐飲業終將迎來希望的春天。

相關焦點

  • 新歐洲僑報:歐洲餐飲業將迎後疫情時代「新常態」
    中新網8月4日電 據義大利《新歐洲僑報》微信公眾號報導,由於疫情影響,歐洲往昔夏季暑假熙熙攘攘的旅遊勝地,如今顯得有點冷清。航班停飛、酒店歇業、活動取消、商場關門、遊客罕至,歐盟預計今年旅遊業損失高達70%以上。鑑於疫情尚未明確好轉,大多數國家的旅遊業將由國內本土遊客主導。
  • 綜述:歐洲旅遊業遭受重創 將迎後疫情時代「新常態」
    法國國家統計局4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疫情暴發以來,法國酒店和餐飲業活動量減少90%,旅行社預訂量減少97%,80%的從業者認為行業復甦需要8到12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總部位於倫敦的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TTC)4月29日發布報告說,在可以大規模使用的疫苗出現之前,旅遊業將迎來某種「新常態」,包括戴口罩乘飛機、保持社交距離、用非接觸支付方式取代現金、採取嚴格的衛生措施等等。這份報告說,WTTC近日將根據中國最初復甦的經驗和零售業執行的新標準,發布旅遊業方案與指南,供各國政府參考。
  • 疫情、5G關口和後品牌時代,這三大要素將給餐飲業帶來什麼?
    似乎當下的疫情對餐飲業來說,它不過是一盤開胃菜而已,如何渡過疫情只是前期考驗,之後經濟復甦隨之而來的後品牌時代與5G落地將產生的聯動效應,這些情況該如何面對又將如何借勢突破,這才是餐飲人不得不思考的後續問題。
  • 新聞「全歐了」:疫情新常態下 斯特拉斯堡地位不保?
    議員駐守布魯塞爾 斯特拉斯堡成空殼受歐洲疫情影響,今年以來,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總部並未發揮它應有的功用。法國嚴峻的疫情形勢、嚴格的隔離措施和出入境管控讓大部分歐洲議會議員無法自由穿梭在法國、比利時和其他歐洲國家之間,需要面臨核酸檢測、隔離14天等一系列防疫措施。
  • Cirium: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航空業復甦的新常態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空中交通造成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這一百年不遇的重大事件讓整個行業搖搖欲墜,迫使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為生存而戰。 航空業成功復甦的道路尚不明朗。航空公司、飛機製造商(OEM)、租賃商和其他相關企業面臨的問題是,最終出現的「新常態」將是什麼樣子?也許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做些什麼來很好地應對這種新常態?
  • 後疫情時代 餐飲業復甦之路該何去何從?
    據2月12日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相比去年春節,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營收損失在七成以下的僅為5%。
  • 新常態下海南餐飲業如何謀升級求創新?
    陳建勝說:「疫情給消費者帶來的陰霾還未完全散去,消費意願不強、消費水平下降,導致疫情過後餐飲業的發展不足,經營面臨很大挑戰。」企業重啟靠內功,也要藉助外力想要刺激消費,加快復甦的步伐,陳建勝認為,既要靠企業苦練內功,還要藉助外力。
  • 後疫情 新常態 聚焦餐飲營養發展 中國營養學會-百勝餐飲健康基金...
    緊扣當前大環境,本次大會圍繞「後疫情 新常態 聚焦餐飲營養發展」的主題,對後疫情時代餐飲營養健康發展的新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大會主題學術研討環節,與會專家圍繞大會主題分享了疫情期間食物消費情況、食物浪費等營養領域熱點問題的報告,現場反響熱烈。此外,大會現場公布了獲得2020年度基金資助的7個項目。
  • 「後疫情時代」的餐飲業:智能化轉型加速 碧桂園機器人餐廳引領變革
    中國網財經7月16日訊(記者 劉小菲)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業帶來了巨大衝擊,餐飲業更是首當其衝。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5月,全國餐飲業實現收入1134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6.5%。在此背景下,機器人餐廳登上了時代舞臺,它不僅為餐飲業智慧轉型按下「加速鍵」,更用超尖端的技術點亮了「中國智造」。
  • 疫情再次來襲 雪梨唐人街餐飲業受挫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807/9813892b916e495084803204d689e02c.mp3 疫情再次來襲 雪梨唐人街餐飲業受挫 2020
  • 訪香港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疫情「新常態」下積極尋求行業復甦
    中新社香港11月4日電題:訪香港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疫情「新常態」下積極尋求行業復甦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經濟受到衝擊。作為一座國際化、開放型的城市,香港旅遊業在疫情之下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困難。
  • ...Raising the Bar復興吧」計劃,助力後疫情時代酒吧及餐飲業復甦
    【2020年12月21日】近日,全球知名烈酒集團帝亞吉歐(Diageo)宣布在中國市場啟動"Raising the Bar復興吧"計劃(又名"重振酒吧"),旨在通過定向提供防疫物品、物料和推廣資源支持,助力酒吧和餐飲業在後疫情時代的復甦
  • 七天損失5000億,餐飲業的冰川時代,活下去是第一目標
    而當前危機下,餐飲業能借到錢的渠道並不多。   「現實情況是,大多數餐飲企業幾乎無法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王亞軍向《中國新聞周刊》坦言,「民間借貸、找熟人借錢才是大多數餐飲企業的找錢常態」。   由於餐飲業具有高流動性、高替代性、帳單雜亂的特點,對傳統金融機構而言,餐飲業客戶並不屬於優質穩定的客戶。
  • 餐飲業正月十五後將恢復常態 3000元底薪包食宿難招工
    原標題:餐飲業3000元底薪招工難  據《勞動報》報導:「很多餐館都還沒開門,吃午飯的選擇少了許多。」春節假期結束後,不少上班族這樣抱怨道。記者走訪多家餐飲企業了解到,預計本周起餐飲企業將陸續回歸,正月十五前後,白領午餐基本恢復常態。  正月十五左右基本恢復常態  「周邊幾家小餐館都沒有開門,打開餓了麼,想要叫份外賣,8家店裡也有5家顯示商家休息。」白領徐小姐告訴記者,自上周五上班起,她和同事就選擇了洋快餐做午飯。「連著吃幾天也受不了,希望那些各色小店能早點回來吧。」
  • 後疫情時代城市基建將走向何方
    經過此次新冠疫情,人類社會將面對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的新常態。疫情與城市發展將會形成怎樣的關係?城市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的挑戰?會產生哪些變化?這些都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新冠疫情與城市的關係 新冠疫情暴發後,全球形勢嚴峻。
  • 【一線調查】疫情衝擊下,餐飲業復甦之路怎麼走
    今年上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餐飲業受到了巨大衝擊。為應對疫情,餐飲企業紛紛開啟自救模式,主動創新經營方式、加大半成品研發、開闢線上銷售渠道……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餐飲業開始逐漸復甦,清明假期、「五一」假期、端午節更是迎來了消費小高峰。如今,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餐飲業正在重啟復甦。
  • 直擊疫情下「雪上加霜」的香港餐飲業
    不倒翁集團是香港一個高端火鍋品牌,目前香港火鍋類的餐廳只能做到一至二成的生意額,不倒翁集團位於時代廣場和國際廣場的分店都暫停停業,只開佐敦不倒翁分店。 「現在生意非常差,跌了七八成的生意額,晚上的夜市只能做七八臺客人。」謝進洪說,目前餐飲業不開門好過開門,開門所有營業額都不夠付工資,免租都不夠支付,減租也是杯水車薪。
  • 記者手記:疫情衝擊香港餐飲業
    新華社香港3月28日電(記者李濱彬)「這次疫情對我們香港餐飲業打擊非常大,我現在最擔心的是員工的生計問題。」位於香港灣仔的杭州酒家老闆吳瑞康說。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香港特區政府日前成立300億港元防疫抗疫基金,其中有專項基金補貼餐飲業。業界期待能獲政府更大力度支持,業主能減免租金,攜手渡過難關。   2019年修例風波已使香港的餐飲業受到很大打擊,疫情的發生讓餐飲行業雪上加霜。吳瑞康說,現在店裡的生意額是平時的20%,難以支付員工工資。
  • 疫情中泰國醫療旅遊進入新常態
    新華社曼谷10月29日電 通訊:疫情中泰國醫療旅遊進入新常態任芊醫療旅遊是近年來新興的旅遊方式。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暴發使近年來逐漸成為外國遊客首選醫療旅遊目的地的泰國深受影響。目前,泰國政府在開放入境方面仍非常謹慎,對外國普通遊客仍未完全開放,但自7月起開始歡迎符合資格的國外醫療遊客來泰就醫。
  • 進藤榮一:邁向後新冠肺炎疫情時代
    邁向後新冠肺炎疫情時代筑波國立大學名譽教授、「一帶一路」日本研究中心負責人、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智庫專家進藤榮一2019年末以來,整個世界都面臨著冠狀病毒的共同威脅。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這一人類大敵席捲了全世界。全球股市幾乎同時出現了大幅下跌。經濟學家已經開始預測全球經濟將有可能重演「1929年大蕭條」。經濟危機的規模和程度將遠遠超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歷史學家則將其與15世紀歐洲暴發的「黑死病」相比,當時的瘟疫也直接導致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