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田野很多野菜,每到春天就會欣欣然冒出來,展葉、開花、結果,用天然的力量完成生命歷程。
不管有沒有人採摘,它們都是奮力生長的,薺菜、蒲公英、各種苦菜、曲曲菜、馬齒莧、莧菜、灰灰菜……單看任何一種,都有很多有滋有味的故事。
若說吃得最多的,當屬薺菜和蒲公英了。
一、薺菜
薺菜可以說是南北皆知的野菜了,春秋兩季,它們會悄然冒出來,有的等不及採摘就冒出白色的小花兒,風吹過,搖搖晃晃的,煞是可愛。
1.1 薺菜識別
薺菜的花兒雖小,但是十字花科的屬性是完備的,俯身仔細看它的小花,四枚花瓣,這便是「十字花」的形象了。
薺菜沒有地上莖,葉子一般是在一根主根上冒出來的,緊貼在地面上。它的葉子多變,任其自然生長的,葉子是鋸齒狀的,如果上面有雜草或是落葉阻擋,葉子就會圓滑些。
薺菜葉子的顏色也是多變的,一般天氣如果寒冷的情況下,會是紅色的,就跟植物缺磷的表現是一樣的。天氣和暖,會是碧綠的。
薺菜的主根粗壯,而且很長,這是辨別薺菜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1.2 薺菜的吃法
薺菜最普遍的吃法就是包餃子了。野外採摘的薺菜,洗淨剁碎後,摻上五花肉,放上油鹽等調料即可。
五花肉選擇稍肥一點兒的會更好,一般野菜都是比較「喝油」的。薺菜清爽,每到春天,都是它的活躍的季節。
1.3 挖薺菜注意事項
但是薺菜易老,有時候春日尚早,天寒料峭的,它就已經開花了,所以,挖薺菜要趁早哦。
薺菜適應能力很強,野外路邊、溝邊、山坡、林下、草叢中,甚至農村房前屋後的閒地上,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挖薺菜當然要學會辨別薺菜了,容易跟它混淆的是人行菜和碎米薺,不要挖錯了。另外就是注意,短期內打過農藥的地方,一些公路邊尾氣灰塵較多的地方,被汙染的礦區生長的薺菜不要去挖。
研究發現,薺菜對土壤中的重金屬Cd和Pb的吸收有富集特點,具備一定修復重金屬汙染的土壤的潛力,所以那些重金屬汙染的土壤中的長出的薺菜不要挖。
二、蒲公英
2.1 蒲公英的識別
蒲公英的葉子有兩種類型:蒲公英是個調皮的孩子,它的葉子會偽裝,會變形,以至於很多人都會認錯。不過常見在地裡耕種的老農一般很少會認錯,太熟悉了呢。
蒲公英的葉子有那種鋸齒狀,邊緣各種深裂,這跟初生的泥胡菜很類似,不過泥胡菜的葉子像是覆蓋了一層絨毛,而蒲公英葉子正反面都很光滑,而且蒲公英的葉子鋸齒的尖是向下的。
另一種類型就是那種葉子細長,呈倒卵圓狀的披針形的,邊緣光滑的,幾乎沒有鋸齒的那種,大概是生長環境的變化造成的吧。
蒲公英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它沒有莖,也就是說葉子都是直接在土裡冒出來的樣子。掐斷莖葉後,有白色的乳汁流出。
2.2蒲公英的吃法
蒲公英的吃法相對就更有趣兒些了,最經常的吃法就是生吃。農村一般採摘之後,洗淨了直接用來蘸醬吃,尤其是自己調製的黃豆醬或是甜麵醬,都是可以的,微苦,很爽口。
蒲公英還可以進行清炒,或是剁碎了加上雞蛋,做成雞蛋餅也是不做的。另外蒲公英最常見第一種「吃法」就是做成蒲公英茶,上火了,口上起個泡啥的,喝點蒲公英茶還是不錯的。
2.3蒲公英採挖注意事項
蒲公英也是一種富集植物,對於重金屬鎘有很好的富集,可以通過種植蒲公英,蒲公英通過根系把土壤中的重金屬吸收之後,轉移到地上部分,進而達到修復土壤的目的,因此採挖蒲公英也是要注意安全。
再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錯認了,不是很確認的就不要挖為妙。
以上就是兩種的吃的比較多的野菜。薺菜餃子幾乎每年春天都會吃到吧,就算是自己不去挖野菜,也有親戚朋友會送點兒。蒲公英我老家院子裡就有,那年秋天回老家,牆根處的磚縫裡長出很多蒲公英,直接拔來蘸醬吃,很美味呢!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