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2012年11月救助,當時在靠垃圾和水窪裡的泥水生存,那年冬天好冷……
牧牧:2010年6月救助, 曾是基地的形象代言,多次被新主人帶回家,卻又因各種原因送了回來……
疤痕:2009年11月救助,渾身是傷疤。雖然很膩人,但因為難看的傷疤,也沒人願意收養……
小啡:2011年1月救助,名字裡的「啡」是咖啡的啡。當年寒冬在室外生寶寶,有位好心人拿來一個咖啡箱子做了個家,能擋點風。但新出生的孩子還是失去了三個……
牧牧對即將開始的抽血化驗非常緊張,不過對於生性活潑、嘴饞的它來說,沒有什麼是一根火腿腸解決不了的問題。
「流浪動物的救助基地大多都在城市遠郊,多數基地有幾百隻流浪動物,救助條件比較差。特別是年齡偏大的流浪動物,基本沒人領養,只能在救助基地終老。有了這輛流浪動物救護車,就可以直接開到救助基地,集中對流浪動物檢查、治病。」
摩卡只有一歲半左右,去年秋天被遺棄在一處高檔社區。被遺棄與驅趕、毆打的經歷讓它見到陌生人時,眼神裡總有一絲恐懼。
昨天下午,一輛設備先進的動物醫療救護車,開進通州區潞城鎮前疃村的北京小動物保護志願者聯盟救助基地,為這裡的小動物做全面體檢。這輛「它基金」的動物醫療救護車上配備了包括呼吸麻醉機、超聲波檢查儀、血常規儀、血生化儀、離心機、尿液分析儀、檢眼鏡、檢耳鏡、洗牙機等醫療設備,車內布局和裝飾均按照動物診療標準進行了改造。
李靜嫻抱著剛完成體檢的「疤痕」,讓它儘快放鬆下來。李女士2010年9月來到北京小動物保護志願者聯盟工作,這裡有的小動物比她來的還早。
據北京小動物保護志願者聯盟的孟林燕介紹,聯盟成立於2009年1月1日,同期成立了救助中轉基地,並將聯盟註冊申請成為「北京市志願服務聯合會」旗下市級團體會員組織,成為唯一一支市級犬貓救助志願者團隊,旨在救助、救治流浪動物,控制無序繁殖,為被救助動物提供中轉中心,幫助其回歸家庭,形成救助的良性循環。
醫護人員在動物醫療救護車裡為剛拿到的血液樣本做化驗,第一時間得到小動物們的體檢指標。
近十年來,經過救助基地直接成功收容醫救、領養或其他處置的犬114隻,貓102隻。
本月28日,動物醫療救護車新一輪的運營資金將由支付寶的專用平臺開始籌款。截至目前,網友已通過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在今年為流浪動物籌款近500萬元,累計捐贈達513萬筆。
北京小動物保護志願者協助不同地域的志願者定點進行群護的群護點共計12處,一定程度上為保護社會環境、善待流浪動物做出努力。定期為這些年齡偏大的流浪動物體檢與疾病治療是必要工作,但它們不大可能「出遠門」,流浪動物救護車就成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一環。
這兩天正趕上冷空氣到來,它基金工作人員驅車來到京郊的救助基地,為這裡的小動物們帶來一份溫暖。
這個冬天,多次寒流讓氣溫一降再降,但流浪動物救護車與獸醫志願者、流浪動物救助機構,以及社區救助志願者一起,為流浪動物們送來了寒冬中的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