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拍攝志願軍冰雕連「珍貴影像」?疑為電視劇花絮鏡頭

2020-12-14 騰訊網

(觀察者網訊)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為慘烈的一戰。這場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極端嚴寒天氣中艱苦作戰、多人被凍傷凍死,他們被後人譽為「冰雕連」。近日,一則被傳是「美軍拍攝的珍貴長津湖戰役影像」在網絡平臺上引發廣泛關注。

影像片段中,白雪皚皚的場景、伏擊在大雪中的「冰雕」志願軍身邊,站著幾個外國樣貌身穿外國軍裝的人士。然而,這則影像片段並非所謂「美軍所攝的歷史影像」。知情人士向觀察者網透露,這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的現場拍攝花絮片段。

電視劇鏡頭當歷史?

近日,網傳一則「美國隨軍記者拍攝長津湖冰雕連珍貴影像」在網絡平臺上火了,被多次轉載。這其中還包括一名有430多萬粉絲的網際網路科技博主。這位博主11月29日發出的視頻帖子被轉發超3600次。視頻畫面顯示,厚厚地雪地上趴臥著一排排的志願軍,保持著戰鬥姿勢一動不動,有的還緊握手中鋼槍。而在畫面中活動的三名美軍似乎在討論著什麼……

這位博主寫道,「美軍拍攝珍貴長津湖戰役影像:由於從東南沿海緊急入朝,未能配備禦寒冬裝,志願軍第9兵團此役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餘人。據當時在27軍任營指導員的遲浩田(1988年授上將軍銜)稱,他是全營唯一沒凍傷的。美軍陸戰一師也凍傷7000餘人,凍死數百人。」

部分謠言微博貼

然而,觀察者網發現,網傳視頻中的場地背景畫面與另一名微博博主@智趣威虎山 發布的一則視頻雷同,畫面背景相同,場景設置、人員設置、拍攝方式、像素清晰度等幾乎一致。

但這位博主表示,他發布的畫面是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之冰雕連劇目拍攝現場的畫面。視頻顯示,同樣是在冰天雪地中臥倒著一排排軍人,但現場還有工作人員穿著厚重羽絨服的,拿著塑料鏟子等「時代風格不同」的工具在用雪布置場景。

博主@智趣威虎山主頁顯示,他是黑龍江網事超話主持人。觀察者網向這位用戶求證其拍攝的時間、地點等相關問題。該博主回應稱,這則視頻為《跨過鴨綠江》群眾演員約於2020年11月23日在現場隨手拍攝,拍攝地點位於黑龍江省杜丹江市。該用戶確認,網傳視頻為電視劇現場拍攝畫面,並且抹掉現場音效,加上了配樂。

今年10月下旬,《跨過鴨綠江》劇組確實已來到黑龍江省杜丹江市。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10月表示,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紀錄片頻道和軍事頻道等曾到實地「探班」劇組進行直播。11月28日,@央視軍事 也來到《跨過鴨綠江》劇組現場,採訪參演電視劇的演員。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於今年8月15日開拍,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據《人民日報》介紹,《跨過鴨綠江》全劇將在北京、天津、河北、黑龍江等省市拍攝,計劃於今年12月攝製完成。該劇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著力塑造中央領導決策層、志願軍將領、前線志願軍戰士(包括標杆式英雄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楊連弟等)等人物,旨在弘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精神,展現中華民族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艱難時期,不畏強權霸權、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重大歷史抉擇。

觀察者網向@央視軍事 以及中央電視臺電視劇管理中心官方微博@CCTV電視劇 求證網傳視頻真偽,@CCTV電視劇表示,正在向劇組核實情況。

另美國公共電視網(PBS)的知名紀錄片——《長津湖戰役》(American Experience: The Battle of Chosin)的歷史影像資料畫面,是黑白灰色調為主的畫面。紀錄片主要講述了參戰美軍老兵對長津湖戰役的回憶。

圖自美國公共電視網(PBS)的紀錄片影像資料

「冰雕連」志願軍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11月,在朝鮮常年冰封雪裹的長津湖,爆發長津湖戰役。在零下30度、40度凜冬之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對戰美國精銳軍隊,雙方陣營皆有士兵凍傷凍死。

在此次網傳的謠言視頻中,許多網民還提到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的傷亡情況。據央廣軍事微信公眾號、人民網2015年的報導,在這場戰役中,美軍力量包括海軍陸戰隊第1師(簡稱陸戰一師)和第3、第7步兵師,以及韓國第1軍團,約10萬人;攻擊這支部隊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近15萬人。

報導指出,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在長津湖戰鬥發起前舉行宣誓,是時氣溫為零下30度,但官兵都只穿著單衣。由於從東南沿海緊急入朝,未能配備禦寒冬裝,志願軍第9兵團此役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餘人。據當時在27軍任營指導員的遲浩田(1988年授上將軍銜)稱,他是全營唯一沒凍傷的。美軍陸戰一師也凍傷7000餘人,凍死數百人。

2016年,上述信息也出現在人民日報社創辦的《文史參考》文章中。

志願軍隨軍記者拍攝歷史影像資料 圖自央廣軍事微信公眾號

志願軍戰士投擲手榴彈,由於溫度過低,只能用嘴咬弦。 圖自央廣軍事微信公眾號

2011年我國拍攝的紀錄片《冰血長津湖》,記錄下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英勇抗爭的歷史。

一段被網民廣為引用的話也出自《冰血長津湖》。該紀錄片介紹了一位犧牲的戰士宋阿毛,在他的上衣兜裡有一張紙片,寫著這樣一段絕筆: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資料圖

《冰血長津湖》紀錄片截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冰雕連,129名志願軍凍成冰雕,仍保持舉槍射擊姿勢
    這時,美軍在雪地裡小心翼翼地搜索前方。連日被志願軍團團圍住的美軍必須加強警惕。志願軍進入北方後,美軍似乎見面了,無聲無息地來到了他們面前。顯然,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沒有料到中國敢強硬地派遣數十萬志願軍和全副武裝的美軍。當時沒有想到貧窮的中國會與世界超級大國交鋒。志願軍入境後,美軍飽受各種痛苦,在朝鮮作戰的美軍一度成為景宮之鳥。
  • 冰雕連,零下四十度,長津湖之戰志願軍最悲壯的一幕
    美軍志願軍將運動戰中的迂迴、穿插應用到極致,幾乎是一夜之間將美軍陸戰一師和陸戰七師,分割包圍在柳譚裡、新興裡、古土裡和下碣隅裡等地。分割包圍甚至作戰中美軍將坦克、汽車外圍擺上一圈,缺少重裝備的志願軍只能幹瞪眼,白天美軍飛機空中支援,晚上志願軍發起猛攻。
  • 長津湖戰役中悲壯一幕:125名志願軍戰士凍成冰雕,美軍脫帽致敬
    抗美援朝可以細分為很多場具有代表性的戰役,其中長津湖之戰不得不提。十一二月的長津湖天氣異常寒冷,中國志願軍所面臨的處境十分艱難。不僅是天氣,還受限於物資不足,戰略裝備不夠等諸多因素。整場戰鬥雖然只打了10天,可我軍損失異常嚴重。三軍戰傷一萬四千多人,凍傷人員超過3萬。可知當時天氣於我軍而言,傷害有多大。
  • 美軍陸戰第1師號稱王牌,卻最怕我「冰雕連」,129名戰士活活凍死
    此時美軍指揮官不敢輕舉妄動,等待了許久也不見對方有任何舉動,這才派出幾名偵察兵上前查看;當這些美軍走近,展現在眼前的情景讓他們的內心無比震撼。就在雪地裡橫臥這129具冰雕,129桿槍都朝著敵人的方向;這些「冰雕」不是別人,正是我一個連的志願軍戰士,他們就是死也保持著戰鬥姿勢。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細數之後發現,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官兵一共有129人,在被凍僵時,志願軍官兵們手中依然牢牢攥著槍枝,隨時準備出擊,面對這樣的可敬對手,面對如此震撼的場景,即便是敵人,美軍指揮官也不得不向冰雕連敬了一個軍禮。 這些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隊伍,就是著名的冰雕連。
  • 志願軍老兵痛哭:零下40度,潛伏6晝夜,125名戰士凍成冰雕
    提起最美冰雕連的故事,至今讓人心潮澎湃,70年來,這群英雄的故事一直在被代代傳頌著,有人甚至希望能夠將最美冰雕連的故事寫進教材,讓青少年們感受當年先烈們的熱血和精神,最美「冰雕連」的事跡發生在血戰長津湖這場戰爭中,對於這場戰爭很多國人並不陌生,就算放到世界戰爭史上也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長津湖戰役,129名戰士成就「冰雕連」,美指揮官脫帽致敬
    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戰死,但是可曾清楚在東線部分有著這樣一群可歌可敬的「冰雕連」,這就是差點被人遺忘的長津湖戰役,129名戰士被凍成「冰雕」,美軍指揮官看見後紛紛脫帽致敬。長津湖戰役發生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的決定性戰鬥,跨過鴨綠江之後,一路北進到朝鮮的東北部地區,他們將聯合國軍包圍,展開了在寒冷天氣下歷時17天的殘酷戰鬥,原本打算給敵人來個沉重一擊,但是由於惡劣的天氣導致志願軍身體上開始出現嚴重的凍瘡和潰爛,並且裝備上和美軍相差太遠,便從原來的殲滅戰變成了擊潰戰。
  • 朝鮮的嚴冬有多可怕,志願軍深受其害,美軍也未能倖免
    美軍在坦克掩護下撤退對於裝備良好,嚴寒防禦措施非常到位的美軍尚且如此,那麼對於衣服單薄,缺吃少穿的志願軍戰士,嚴寒凍傷的考驗程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冰天雪地中伏擊敵人的志願軍在長津湖戰役中時任志願軍27軍1營3連副指導員的鄒世勇老人回憶道,一天上午九點多鐘,他們所在的部隊從一處志願軍狙擊陣地旁邊經過,他發現戰士們一個個在雪坑那裡
  • 冰血長津湖:悲壯「冰雕連」,寒冷比子彈還可怕
    這裡還原的就是長津湖戰役中的「冰雕連」。 「第二次戰役東線的長津湖戰役,志願軍主要面對的敵人是寒冷,寒冷比子彈更可怕。」 抗美援朝紀念館副館長、抗美援朝研究專家張校瑛說。 「冰雕連」「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事跡」等都發生在第二次戰役東線的長津湖戰役。
  • 長津湖戰役背後:129名志願軍戰士被凍成冰雕,犧牲後槍口仍指向敵方
    志願軍副統帥鄧華還談到「敵人步兵的戰鬥力除黑人外一般是弱的,這是它致命的弱點。美軍的戰術弱點主要是攻擊力弱、怕近戰夜戰、怕被斷後。」進攻時,程式化的「三板斧」,先以飛機、大炮轟擊,爾後坦克引導步兵衝鋒,並以小部隊迂迴。遇到志願軍抵抗即龜縮不前,復以飛機、大炮轟擊,如此再三,直至摧毀我陣地為止。更怕志願軍反擊,只要我有小部隊從側後迂迴,必退而陣地。
  • 志願軍一個連殲滅美軍一個王牌加強團,團旗差點被我軍拿來蒸饅頭
    數日前,就是在這面旗幟下,美軍第十集團軍阿爾蒙德少將誇下海口,誓要將這面旗幟插在鴨綠江畔。然而他沒有想到,5天之後,他引以為傲的這支王牌軍隊就被志願軍全殲了,他更不會想到那面威風十足的旗子竟然差點淪為志願軍蒸饅頭的布,成為美軍不願提起的奇恥大辱。
  • 向「冰雕連」敬禮:125名志願軍去了哪裡?就是凍死,也不會後退
    向「冰雕連」敬禮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場戰役發生在抗日戰剛結束的時候,中國的人民開始嚮往美好明天的時候,誰知道朝鮮就迎來了新的戰爭呢?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半島之戰,那個時候我國還是很猶豫要不要出兵的,但是美國的的隊伍嚴重的威脅到了我國的領土主權,這場戰役是不打也得打了也就是在這場戰爭當中125位志願軍,他們寧願是被凍死,也不願意撤退,最後變成了冰雕,讓我們向「冰雕連」敬禮。
  • 抗美援朝最慘烈一戰,志願軍傷亡超過上甘嶺戰役,是美軍的二倍
    但是他永遠也無法想到的是,他很快就會為他的狂妄輕敵付出慘重的代價,志願軍在一次戰役之後,迅速通廣長津湖、清川江戰役為代表的二次戰役粉碎了麥克阿瑟的圖謀,並將美軍趕回了「三八線」以南。
  • 珍貴影像首次披露,101名志願軍老戰士講述,【英雄兒女第一集:祖國...
    珍貴影像首次披露,101名志願軍老戰士講述,【英雄兒女第一集:祖國召喚】 2020-10-29 0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願軍假扮南韓軍,靠近美軍後突然襲擊,15分鐘全殲美軍一個連
    朝鮮危,則國危,唇亡齒寒之際,志願軍不顧當時惡劣的外部環境,不顧落後的武器裝備,毅然決然奔赴韓戰,保家衛國。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第一批次共二十多萬志願軍戰士開赴朝鮮。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戰士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之後,打敗了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軍和南韓軍隊。第三次戰役打響後,志願軍立志推進到三八線以南,將美軍趕出朝鮮。
  • 冰雕連倖存者,穿著單衣在雪地裡趴3天3夜,每天吃3個土豆
    文|書生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比如說「冰雕連」倖存者之一的周全弟。1934年6月周全弟出生在四川南部縣一個貧困山村裡在,家裡十分貧窮。長津湖是朝鮮北部長津將上遊的一個人工湖,這裡也是朝鮮最為苦寒的地區之一,平均海拔在1300米左右,四周全是崇山密林,山路崎嶇難行,周圍罕有人煙,冬天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40多度,志願軍第9兵團進入朝鮮時已經是11月,大雪已經封山,氣溫也在零下30度左右。當時為阻擋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攻勢,剛剛抵達朝鮮的第9兵團奉命在長津湖一帶阻擊、消滅美軍。
  • 向冰雕連致敬!125名戰士零下40度堅守陣地,死前一句話讓人落淚
    抗美援朝時期,中國志願軍橫跨鴨綠江來到了朝鮮半島,與美軍展開了殊死較量,直到現在,那些參與過戰爭的美國老兵,提起當年依舊會被一個場景深深震撼。1950年冬天長津湖戰役中,美軍在逃跑的時候突然發現遠處有埋伏,於是小心翼翼上前查看,卻發現那裡有很多中國士兵,但無一例外,他們都一動不動,堪稱冰雕連。原來那125名志願軍竟然是被凍住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身上還是夏裝,可當時的氣溫是零下40攝氏度,因此美軍在看到這個場面之後震撼無比。
  • 為何影視劇中大多用近景鏡頭,當看到拍攝花絮後,不小心笑出了聲
    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不難發現很多的畫面都是以近景居多,尤其是多半以上半身為主,有一些甚至是臉部的特寫,即使是遠景也不會出現的時間太長,剛開始我們覺得可能是因為導演的要求所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產生了很多的質疑,真的是這樣嗎?
  • 美軍檔案揭秘親承:陸軍打不過志願軍,只有蘇聯有可能
    在陣地前的開闊地帶,以炮擊和機槍組成的火力殺傷區域,對於衝鋒的步兵而言,殺傷效果非常驚人,一戰中的幾場有名的戰役中,傷亡大多都是以萬為單位的,而結果也不一定能能夠衝破對方的防線,反而需要付出十分慘重的傷亡代價。
  • 志願軍戰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美軍士兵為何聽了後卻喜出望外?
    當一位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對著第一位即將成為俘虜的美軍顧問喊出這句話時,心中樂開了花,臉上是滿滿地做為一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自豪感。 美軍的一個黑人連全體官兵向志願軍39軍116師投降。 11月25日,39軍向對面的美軍第25師發起了猛烈的進攻,美軍第25師在39軍的攻擊下潰不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