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不怕,有一天再也見不到黃茶了

2021-02-11 莫道茶事

為什麼中國世博會十大名茶中唯獨沒有黃茶?為什麼黃茶經常被當成綠茶?為什麼你很難見到黃茶了?黃茶將要退出歷史舞臺?


文/習木


一次我和朋友說,正山、普洱、白茶、黑茶都火過了,就差黃茶了,過兩年黃茶應該會火吧?她卻很淡定地說了句,黃茶太少,火不了。

仔細一想,好像真得沒怎麼見到過黃茶,見都見不到還談什麼火呢?只知黃茶名,難聞黃茶香。生怕,有一天連黃茶之名都沒了。

2009年10月,中國世博十大名茶在上海產生,代表中國茶葉進入聯合國館向世界人民展示。這十大名茶囊括了中國六大茶類中的綠茶、黑茶、紅茶、白茶、青茶五類,而惟獨沒有黃茶類。這對於完整展示中國茶葉的豐富性、多樣性不僅是一個遺憾,還是一個警鐘!

從黃芽名貴到綠茶下品

黃茶的歷史悠久,最早用「黃芽」一詞作為茶名的是「霍山黃芽」。唐代李肇在《唐國史補》中有記載:「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壽州有霍山之黃芽。」使得黃芽成為唐代「二十種名茶之一」。此茶外形似雀舌,葉嫩黃多毫,湯色黃綠清明,香氣鮮爽,滋味醇厚回甜。只是可惜經過數代的歷史演變,這種團茶的工藝已經失傳,我們只能從典籍中回昧其珍品的價值了。

雖然黃茶的概念在唐代時便有了,但那時候的「黃芽」是指茶樹品種,以自然發黃的茶芽蒸製為的團茶,與現在意義的黃茶不同。真正意義上的黃茶是來自於明代茶葉工藝的變革,製作綠茶時出現了操作的不當從而成就了黃茶,並經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如君山銀針就是由君山毛尖演變而來的。

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記載:「……顧彼山中不善製造,就於食鐺火薪焙炒,未及出釜,業已焦枯,詎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笥,乘熱便貯,雖有綠枝紫筍,輒就黃萎,僅供下食,奚堪品鬥。」許次紓完美地闡述了當時黃茶的產生和處境。由於不擅制茶,導致茶葉焦枯,而且綠茶在趁熱貯藏後,會造成「黃萎」的現象。這便是真正的黃茶,在當時只能是末品,爛茶,上不了臺面。

隨著炒青綠茶工藝日漸成熟,人們開始認識到加工及存放不當產生黃變對綠茶品質的影響,所以那時的「黃變」之茶是綠茶製造不當的產物。再後來人們不斷認識與實踐,最終發現黃變的「綠茶」有獨特的滋味,進而探索發展了「悶黃」工藝,開始形成了具有現代意義的工藝黃茶。

非梧不棲?黃茶產區與產量的羈絆

黃茶心傲眼高,選地兒苛刻。不僅要求土壤氣候十分合適,還要山川秀麗,風景宜人。這就導致其產區特別少,而且小,僅限於四川雅安、湖南岳陽、安徽霍山等極少數的傳統地區。產區窄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產量極低。如嶽陽君山島,只是洞庭湖中一個小島,每年只產4000斤的君山銀針。蒙頂黃芽是現存黃茶裡產量最大的品種,產量也不到萬斤。

黃茶窄小的產區在根本上上決定了黃茶的產量多不了。除此之外,黃茶的種植也區別於普通茶葉,難度係數直線上升。比如種植黃茶須注意,不可種得太深,不要用覆蓋物遮陽,否則會增加其葉綠素含量,減少黃化程度等。移栽最好用狹幅雙行條栽。栽植後要立即進行定型修剪,剪去離地15cm的枝葉,同時注意留3~4片以上的葉子,如果留葉不夠,要適當提高修剪高度。連施肥等方面黃茶也都有別於其他茶類。

成也悶黃,敗也悶黃

除了產區的限制,黃茶加工工藝複雜是黃茶衰落的另一主因。黃茶製作工藝複雜,成本高、周期長、風險大。其核心加工工藝是悶黃,這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也是形成黃葉黃湯品質特點的關鍵工序。黃茶之所以獨樹一幟,成為一個獨立茶類也是因此而來。

1、悶黃,關鍵又複雜的工序

悶黃工藝,讓茶葉進行發酵,通過非酶促氧化才能變為黃茶。如果非酶促氧化程度很深,就成了黑茶。這中間的尺度極難把握,反覆的工序極多,加工的周期也長,比如霍山黃芽,茶葉黃變的過程,從一天到一個月不等。而且黃茶的品種不同,悶黃的方法也不同,通常分為幹坯悶黃和溼坯悶黃兩種。

黃茶的悶黃工藝繁雜,有的是堆積半成品茶葉,有時還要拍緊蓋上棉套,有的用紙包緊茶葉,有的只悶一次,有的要悶兩次、三次,方法不一,工序也不同。如蒙頂黃芽需要三悶三炒,君山銀針需要兩烘兩悶,都是悶炒交替進行。而溫州黃湯第二次悶黃時需要邊烘邊悶,所以又稱為「悶烘」。

期間每一步驟都很繁瑣,比如二次悶黃:將烘後茶葉及時攤放,用團簸裝茶葉攤放,攤放厚度30一40cm左右,並在茶葉上蓋上八成幹的溼布,攤放時間12一20小時左右,應保持20一25℃的室溫,中間翻堆1一2小時/次;三次悶黃:復烘後茶葉立即進行堆放,堆放高度40一45cm,上面用布蓋上,保持15一25℃的室溫,期間翻堆,10一20小時/次,時間5一7天。

2、影響悶黃的因素

悶黃之所以難以控制,是由於影響悶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茶葉的含水量、葉溫及悶黃時間的長短等。含水量越多,葉子的溫度越高,在溼熱條件下的變黃進程就越快。

悶黃過程中要控制茶葉含水率的變化以及防止水分的大量流失,如果是溼坯堆悶還要注意環境的相對溼度和通風狀況,必要時需要蓋上溼布以提高局部溼度和阻止空氣流通。

制茶車間的氣溫,悶黃的初始葉溫,悶黃時的保溫,對葉溫影響較大。為了更好地控制變黃進程,多採取趁熱悶黃,有的要用烘、炒來協助提高葉溫,有的要用翻堆散熱的方法來降低葉溫。

悶黃時間長短與變黃要求、含水率、葉溫關聯緊密。比如溫州黃湯的悶黃時間較長(2~3天),最後還要進行悶烘,變黃程度比較充分。北港毛尖的悶黃時間較短(30一40分鐘),變黃程度不夠重,因而常被誤認為是綠茶,造成黃綠不分。君山銀針和蒙頂黃芽悶黃和烘炒交替進行,不但制工精細,而且悶黃是在不同含水率的條件下分階段進行的,前期黃變快,後期黃變慢,歷時2~3天左右。

3、成也悶黃,敗也悶黃

悶黃是黃茶的根本和關鍵所在,也是最難控制的環節,這個環節也是造成生產效率低,品質不穩定的最直接原因。

由於悶黃的度很難把握,生產出來的茶葉每一批的品質都有差距,而且工序繁雜帶來的人工生產黃茶的成本很高,每斤黃茶的銷售價格至少要在千元以上,企業才能保證有利潤。

傳統工藝的部分失傳以及傳統工藝的生產效率低導致黃茶的質量和產量都出現了嚴重不足,於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有的採用機械化加工來縮短加工時間,往往會造成悶黃時間不足,幹茶「非綠非黃」。如霍山黃芽的現代炒制工序分為:殺青一毛火一攤放一足火一揀剔復火五道工序,沒有悶黃工藝,是典型的烘青綠茶的加工工藝,已不再具備黃茶的特徵。

黃茶的機械化生產導致大多數黃茶產品都名存實亡,多數黃茶產品都主動或被迫地改為綠茶類了,只有少數精品黃茶投入市場,卻數量有限。不得不感慨一句:「成也悶黃,敗也悶黃」啊。

宣傳少,受眾少

目前,消費者對黃茶的認識普遍較低,除了茶類的獨特性之外,還有宣傳太少的原因。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中國還有黃茶。即便是君山銀針等高檔黃芽茶,雖然知名度較高,但由於價格昂貴,也超出了普通消費者的接受範圍。消費者不知,店鋪裡無人問津,商家也就不進貨,還有的乾脆終止了黃茶的經營。久而久之黃茶更顯得杳無音訊了,消費者對黃茶也就越來越陌生。

縱觀全國或地方的歷年茶業統計資料,都很難找到關於黃茶的統計資料,全國第八屆「中茶杯」名茶比賽的獲獎茶葉中,沒有一款是黃茶類。

是東山再起還是繼續沉淪?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黃茶品種極少,正宗的就更少了。黃茶也是我國特種茶中消費量最低的茶類,而這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由於種種因素,許多黃茶已非昔日。有的黃茶已經完全消失,悄然退出了茶葉舞臺,如廣東的大葉青。有的黃茶也幾近消失,改用綠茶工藝製作,如浙江的平陽黃湯、莫幹黃芽、湖北的鹿苑毛尖等多已停產改制綠茶。只存留下來的知名度相對較高的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還在艱難維持。雖然如此,如今君山銀針製成黃茶的量不足綠茶量的三分之一。霍山黃芽也不再主動生產黃茶,而以生產綠茶為主,想要黃茶只能向生產廠家定製。

如今,很多黃茶企業和黃茶工藝傳人都意識到了黃茶的窮途末路,他們想著復興黃茶市場,然而黃茶復興的道路充滿荊棘。近年來,各大茶類在市場推廣方面競爭異常激烈,黑茶、白茶市場崛起,紅茶又復興。黃茶企業勢單力薄,在加工工藝、市場推廣宣傳方面都顯得力不從心。黃茶想要在其中掀起波瀾,撬開缺口,十分艱難。

黃茶中的主要品種均為歷史名茶,底蘊深厚,很多以前都是貢茶。而且滋味溫和、口感鮮爽,品質獨一無二。如果黃茶消失了,中國將失去一個獨特、優質的茶類,中國茶葉種類就不再完整。

經過漫長的時間,或許,黃茶會東山再起逐漸走向大眾市場。也或許,黃茶會銷聲匿跡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你怕不怕,有一天再也見不到黃茶了?

© 版權聲明

本文為莫道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相關焦點

  • 英國首批接種者:「我不怕疫苗,怕的是見不到家人」
    原標題:英國首批接種者:「我不怕疫苗,怕的是見不到家人」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2月8日報導,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必須有70%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達成群體免疫力。當天大約有5000人緊隨基南之後接種了疫苗。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將這一天稱為「勝利日」。該國是第一個準備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的西方國家。雖然這天天色陰鬱,但《阿貝賽報》記者在倫敦走訪的兩家醫院氣氛十分活躍。目前在倫敦已經有7家醫院開始提供疫苗接種服務。
  • 在你的世界裡,有沒有一個人,是你想見,卻再也見不到的?
    在你的世界裡,有沒有一個人,是你想見,卻再也見不到的?有位網友說:「過去,我總覺得世界很小,走到哪裡都能遇見他,在咖啡館、在十字路口、在我推開門的剎那。後來我才知道,所有的見面都是早早計劃好的,如果沒有刻意的安排,有些人,說了再見,就真的再也見不到了。」你知道那種感受嗎?夜晚夢見一個人,醒來時發現眼角還有未乾的淚,你知道他已經離開很久了,可你依然沉浸在過往的記憶中。
  • 「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原標題:「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文/西坡  「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這是民間對四川、湖南、貴州三地吃辣程度的描述。這三個短語,意思差不多,本來分別套在三個地方頭上,可是,三個地方的人為爭「怕不辣」這頂桂冠,鬧得不可開交,誰也不肯領受其餘的兩個封號。  一開始我還有點納悶:三個短語,「半斤八兩」,有何分別?仔細琢磨,似乎覺得只在語氣上有細微的差異:不怕辣,是能吃辣的意思;辣不怕,是再厲害的辣也能吃的意思;怕不辣,是說自己承受辣度大空間很富餘,哪怕最辣的味道,不過是小菜一碟。
  • 網易雲熱評:畢業時,偷偷拍了好多他的照片,怕以後再也見不到了
    到底是年輕,總覺得來日方長,什麼都有機會,殊不知人生是減法,見一面少一面來日無方長。我和軒寶2011年認識,後來失去了聯繫,再次相逢的時候在我退伍後,我們聊了很多。軒寶,有一首情歌,想唱給你聽。——《一首情歌》小學畢業,偷偷拍了好多他的照片,怕以後再也見不到了。初一初二找盡理由去等他放學,我成了愛逃課的壞孩子。
  • @開發區人,以後出門辦事再也不怕找不到證件了!
    @開發區人,以後出門辦事再也不怕找不到證件了! 電子卡證包曾經有報導說
  • 《德魯納酒店》最深的恐懼,是怕你永遠的消失了,再也見不到你
    具燦星吃了那顆藥就可以看不到鬼魂和德魯納酒店了,就可以去過正常人的生活了,但是他也再也見不到張滿月了,所以他猶豫不決,「只因她是我喜歡的人」,可是現在「她嫌我礙事,棄我而去」,具燦星並不放棄,通過已故的會長找到了德魯納酒店的新地址,死乞白賴的賴上了,利用張滿月愛錢的弱點,把長白山畫作當作誘餌,成了張滿月口中「貪婪的哈佛詐騙犯」。
  • 清炒蓮藕片加上這一步,蓮藕白亮亮,再也不怕上桌見人
    小編做清炒蓮藕片有一手,做出的蓮藕爽脆可口,很是好吃。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炒出的蓮藕有點發黑,賣相不太好。老公就說我做的清炒蓮藕,好吃是好吃,就是怕上桌見人,小編也是很鬱悶。偶然的機會結識一個廚師朋友,他教我一個小妙招,從此以後炒出的蓮藕白亮亮的,再也不怕上桌見人了。
  • 周總理去世後全國人民哭聲一片,鄧穎超:恩來,我再也見不到你了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最幸福的女人評選,那麼鄧穎超肯定第一當選。周恩來總理無論是人品相貌還有能力,都是屬於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人物,而且他們一生恩愛不減,即使到了老年,周總理還是以慣有的「小超」來稱呼自己的愛人,想一想就讓人感動得落淚。
  • 我很想你,卻再也不會去見你
    我很想你,卻再也不會去見你!正如西蒙波娃說過:「你應該知道,我在你面前,絲毫沒有驕傲可言。而是因為,只有在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想見你才有意義。」每一次見面,都是掩藏不住的欣喜,我說,你聽;你說,我聽;不記得說了什麼,只記得總有說不完的話,還有停不下來的歡笑,仿佛多年的心事終於找到了知音,那酣暢淋漓的感覺,讓人沉醉。兩顆年輕的心,因為愛,對未來有了更多憧憬,對現實有了更多的努力,我們在最美的青春裡奮鬥,那些苦也不覺得是苦,那些累也不覺得是累。
  • 挪威泛濫的帝王蟹幾乎找不到天敵,網友:就問你中國人怕不怕?
    挪威泛濫的帝王蟹幾乎找不到天敵, 網友:就問你中國人怕不怕?挪威的帝王蟹不是邊海域的水產品,也不是人工養殖的,而是入侵到那裡繁衍的。因為那邊特別適合帝王蟹生長繁殖,如今已經泛濫成災,成為了帝王蟹的天堂。不過,挪威人並不喜歡吃這個,所以對他們來說是件很困擾的事!
  • 開心一刻:那是怕黃魚臭了,你又不怕臭
    1、古時有個縣太爺要僱跑得快的轎夫,於是微服在街上查看,見到兩個挑著黃魚擔子的挑夫步履飛快,便錄用了他們,事業編,六險一金。一天出門,他發現轎子並不快,心裡有疑,便問:前幾天見你倆挑著黃魚在街上步履如飛,如今怎麼這樣慢?答:那是怕黃魚臭了,你又不怕臭。
  • 什麼是黃茶?黃茶有哪些種類?
    介紹了六大茶類中的各種茶之後,發現對黃茶的介紹甚少。什麼是黃茶呢?黃茶有哪些種類?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好好了解一下黃茶。 什麼是黃茶?六大茶類中,黃茶是最稀有的,只有中國湖南,浙江和四川的高山產區。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徵,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而言。
  • 雪地裡留下你的腳印,你卻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還記得當初父親只給你買了一盆綠蘿。在你的悉心照料下,你的綠蘿越長越旺,你移栽了一盆又一盆。你那歡快忙碌的背影依然歷歷在目。擺臺裡的照片還是咱們那次去杭州西湖拍的。我們倆站在兩邊都是銀杏樹的大馬路上,滿樹的銀杏樹葉是那樣的漂亮。你撿了兩片超大的銀杏葉回來,咱倆一人一片。
  • 周總理去世後全國人民哭聲一片,鄧穎超:恩來,我再也見不到你了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最幸福的女人評選,那麼鄧穎超肯定第一當選。周恩來總理無論是人品相貌還有能力,都是屬於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人物,而且他們一生恩愛不減,即使到了老年,周總理還是以慣有的「小超」來稱呼自己的愛人,想一想就讓人感動得落淚。
  • 上慄金山村這座古橋,以後再也見不到了!
    今天,上慄金山鎮這座古橋,再也見不到了!金山村古橋,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當地居民稱它為三板橋,其實在歷史上,它真正的名字稱為「孔陂橋」。前段時間,我特地去看了一下,這座古橋除了橋身有一處小裂痕,其它均保存完好,它是通往另一個村子的主要通道。沒想到我那天的拍攝,成了古橋最後定格的畫面。今天路過那時,發現一些人圍在那裡,走近才知道這座古橋已經沒了!橋身四分五裂,曾經古橋處,只留有一大坑。
  • 倘若再也見不到,才能明白什麼叫罄竹難書
    以前不是很理解這個詞,怎麼會有說不完的話,道不盡的別呢,心裡有什麼說出來不就好了,把自己心裡的話都說出來不就行了,可那時不是此時了,當你再也見不到一個人的時候,就一下子明白其中含義,有些話就是在親身經歷之後才會幡然醒悟。當你遇到一個人,這個人一開始對你百般刁難,在工作中生活中你們總是能遇見,但是彼此都覺得很厭煩,可就是交集不斷。
  • 回不去的青春,再也見不到的老朋友,你們還好嗎?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還惦記,曾經最愛哭的你,老師們都已想不起,猜不出問題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下班獨自走在回家的路途中,每次當聽到從耳機傳來的歌聲,心裡五味雜全,難掩傷心的情緒,腦海裡浮現一個個稚嫩又可愛的臉龐
  • 黃茶是什麼茶?黃茶品質如何?一分鐘帶你認識黃茶!
    這些黃茶名品雖然如雷貫耳,但至今為止,我接觸黃茶的次數還是屈指可數。那麼黃茶到底是什麼茶呢?這種茶品質、茶性、價值功效又如何呢?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和我之前一樣,不了解黃茶,所以今天特地向大家介紹一下黃茶,以帶大家走進黃茶世界。黃茶是什麼茶?
  • 「這輩子,我也許再也見不到她了」
    去見文奶奶之前,張爺爺對子女說,「這輩子,我也許再也見不到她了,我想見見她。」見完面沒多久,文奶奶因搶救無效去世,家人出於對張爺爺身體的考慮,暫時將這個悲傷的消息「瞞」下。微博發出後有網友留言,這個老奶奶是她的姑奶奶。老奶奶是國民少將之女,經歷過戰火動蕩的她,一生要強,兒子感染肺炎住進重症監護室,她要與他共生死。家裡人沒有陪她一起去醫院,因為大家都怕被感染,而她覺得自己已經90歲了,無所畏懼。
  • 什麼是黃茶?黃茶有哪些種類?
    介紹了六大茶類中的各種茶之後,發現對黃茶的介紹甚少。什麼是黃茶呢?黃茶有哪些種類?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好好了解一下黃茶。 什麼是黃茶?六大茶類中,黃茶是最稀有的,只有中國湖南,浙江和四川的高山產區。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徵,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