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 | 讓外國人愛上中國白酒,怎能靠院士的「迷之自信」

2020-12-24 騰訊網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酒企編幾個故事和傳說,也是為了白酒文化自信,為了讓外國人喜歡上白酒,無傷大雅。他們可能不太明白,「講好故事」不是胡說八道。建立在謊言上的「白酒自信」,毫無魅力,也很容易被人戳穿。

文 | 劉文昭

年末慶典多。在一項名為「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典禮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語出驚人:為傳播中國酒文化,要堅定白酒文化自信——白酒是蒸餾酒中對健康最有益的,其他酒不可比。

此言一出,網友一片譁然。

「一類致癌物加上點有益成分,就對健康有益了?」

在慶典上,面對如何將中國白酒文化傳播地更廣這個難題,孫寶國院士不緊不慢講了三點。

第一,白酒的英文應當直譯為baijiu,伏特加、白蘭地都是音譯的,我們也要音譯。

第二,要堅定中國白酒文化自信。首先要講好中國白酒的健康故事——中國的白酒是所有蒸餾酒中對人體健康最有益的。因為它涵蓋3000多種微量成分,其中有幾百種都是對人體有益的功能性物質,這是其他酒不可比擬的。

第三,每個白酒廠商都要講好自己的故事,構成一個中國白酒的完整故事。

先科普一下蒸餾酒。所謂蒸餾酒,是指利用穀物、水果或蔬菜在經過酒精發酵後的產物為原料,以蒸餾方式所製造出的酒。蒸餾能提升純度,減少其他成分(如水),增加酒精濃度。中國白酒、伏特加、威士忌、白蘭地、金酒、朗姆酒號稱世界六大蒸餾酒。

孫院士的話遭遇網友抨擊,是因為與公眾的常識相悖。

網友評論

任何酒最主要的活性成分都是酒精,而酒精是公認的一類致癌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算,全球每死亡25人就有1人與飲酒有關。

正如知名科普作家菠蘿所說,做啥事兒都是個利弊權衡。白酒是個複雜的混合物,含一些有益的活性物質,一點也不奇怪。「你去分析下水道的汙水,也能找到各種有益活性成分。」

但為啥沒人喝汙水?因為裡面糟粕比精華多。

最後,世界上生產蒸餾酒的商家成千上萬。有誰檢測了所有商家的蒸餾酒?標準是什麼?方法知否權威?正如網友所言,這些問題回答不了,孫院士的豪言,在外國酒商眼裡就是個笑話。

為了所謂的白酒文化自信,還有人不惜編造謊言

這幾年白酒行業利潤豐厚,白酒研究者有錢有面兒。其中一些人就像祥林嫂一樣,整天把推廣白酒文化掛在嘴邊。

以孫寶國院士為例,除了堅持白酒的英文應當直譯baijiu,他還呼籲把優質白酒納入外事禮品贈送名單;利用一切機會向國際社會推介中國白酒;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白酒出口……

如果說孫院士的建議還算正常,一些研究白酒起源的人就顯得有些不靠譜了。

過去,中國白酒有起源於東漢、唐代、宋代、元代等說法。據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王賽時介紹,經過學者考據,關於中國蒸餾酒起源於何時,在歷史學界已經爭議不大——基本認為是在元朝,蒸餾法從域外傳入中國。

但元代、域外這些詞,顯然不夠「源遠流長」,於是一些酒廠或釀酒學者,都試圖把中國白酒的起始無限前推,藉以證實自己的酒歷史久遠。

對於這些說法,王賽時已做過解答——蒸餾器是蒸餾酒的必備工具,有了蒸餾器才能生產蒸餾酒,這是酒界常識。然而,蒸餾器並不一定非去蒸餾酒,還可以蒸餾其它物質。

中國古人的確發明了許多蒸餾器,但都不是用來蒸餾酒的。比如東漢的蒸餾器是用來煉丹的(將丹砂分解出汞);宋金時代,開始仿製大食國蒸餾器,但也不是蒸酒,而是自取花露,製作薔薇水(古人對香水的總稱)。

公元一世紀的煉丹蒸餾器,上海博物館藏

金代的薔薇水蒸餾器

據學者考證,直到明清時代,中國的燒酒還只局限在平民階層,上流社會飲酒還是喝黃酒。當時的人並不喜歡高度酒,《清詩鐸》中有「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正是當時這種現象的真實寫照。

清代的釀酒蒸餾器

這種趨勢在清代中期發生變化,白酒逐漸成為主流。為何出現這種現象?王賽時認為,「清中期以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白酒的飲用經濟價值更合算。」簡單說,就是白酒度數高,大家喝醉的成本低。

當然,歷史問題可以討論,有了新發現也可以推翻既有結論,但一些釀酒學者沒有新證據,卻依然咬定東漢起源說,就顯得有些強詞奪理了。

跟這些釀酒學者相比,一些廠家搞宣傳的底線更低些。

近年來,一些酒廠主打健康白酒,大肆宣傳「大酒傷身,小酌怡情」。實際上,國外學者的研究顯示,除了適量飲用葡萄酒可能有利於心血管健康外,即使每天喝25克的小劑量酒精,也會導致多種疾病發病風險明顯增加。

還有一些酒企杜撰歷史,慘遭打臉。2010年,汾酒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李秋喜首次公開指出:「四川、貴州等地很多知名企業此前都稱自己的酒曾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完全是虛假宣傳。」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此後,「茅臺獲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金獎」被人起底:茅臺對外宣稱獲得的金獎,實際上只是銀獎,在獲獎的六個等級中只排在第四等(巴拿馬博覽會共設獎六等,分別是:Grand Prize(大獎章)、Medal of Honor(榮譽獎章)、Gold Medal(金獎)、Silver Medal(銀獎)、Bronze Medal (銅獎)、Honorable Mention(榮譽獎)。

而據《看歷史》雜誌考證,茅臺津津樂道的「怒擲酒瓶振國威」勇奪「金獎」的故事,最早見於1982年《旅行家》雜誌上一篇《坎坷兩千年,酒香飄萬裡——漫話茅臺酒》的文章,原文是「展覽會開幕後,有人不慎,把擺在地上的一瓶茅臺酒踢翻,結果瓶破酒流,香氣四溢,轟動博覽會。這也許是傳說。但……」

可文中 「這也許是傳說」的後綴,但在此後類似的報導中,「這也許是傳說」再沒有與「怒擲酒瓶振國威」一同出現。

讓外國人喜歡白酒,靠「胡說八道」可不行

近年來,不少酒企都想搞「國際化」,但結果令人失望。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白酒的出口量僅佔產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出口的大多也是賣給海外華人。

如何讓外國人愛上白酒,不少人想到了中國文化這個賣點。孫院士一直堅持白酒要翻譯成baijiu,也是想藉此彰顯中國的文化自信和軟實力。可這對海外銷量能有什麼幫助嗎?

要知道,白酒海外銷量差,原因很多:度數太高,味道奇特,包裝奇怪,價格高……問題非常具體。

讓外國人接受的可能也不是沒有,美國釀酒顧問桑德豪斯即表示,從酒類的傳播歷史看,幾乎沒有什麼口味不被人們接受。「和其他酒相比,龍舌蘭的口味就很特殊。但經過巧妙的市場營銷,配合美味的餐前甜點,龍舌蘭酒在西方市場也有了一席之地。」

也有人建議白酒對外銷售改變包裝,讓白酒看起來更時尚,同時降低度數,也可借鑑日本清酒的海外推廣經驗。

龍舌蘭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酒企編幾個故事和傳說,也是為了白酒文化自信,為了讓外國人喜歡上白酒,無傷大雅。

他們可能不太明白,「講好故事」不是胡說八道。建立在謊言上的「白酒自信」,毫無魅力,也很容易被人戳穿。

相關焦點

  • 奔跑吧:射箭比賽,成毅「迷之自信」尷尬,蔡徐坤靠努力笑到最後
    而到了推廣化隆拉麵的遊戲環節,成毅又顯示出了「遊戲黑洞」得一面,就連旁邊的金靖都看不下去,和李晨兩個人一塊上來幫忙,隊友甚至忍不住吐槽,你臉上的「迷之自信」是哪裡開的?因為成毅已經猜中了25是面,而面是必須要圍繞著牛肉擺放的,但是成毅在下一個號碼的時候愣是選了一個8號,還嘴裡莫名其妙的蹦出來個「孫子兵法」「反間計」。
  • 痴迷中國茶道文化的外國人丨文化自信
    很多外國人對中國茶道文化已經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發展成為一種莫名的敬畏和神往。文化自信:中國茶道文化魅力讓外國人痴迷!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在國外聚集了大批粉絲。有些外國人,對中國茶文化的見識,甚至已經超出不少中國人。文化自信:中國茶道文化魅力讓外國人痴迷!
  • 喜歡喝酒的外國人,為什麼卻不愛喝中國白酒?
    對於我們中國愛喝酒的朋友們來說,白酒的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於外國人來說卻不是這樣的。儘管外國人非常喜歡喝酒,但是為什麼卻不愛喝中國的白酒呢?下面,小李就給大家講一講其中的緣由。其實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和語言文化都是跟東方國家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在品酒這方面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 外國人能喝高度伏特加、威士忌,卻喝不了中國白酒,為啥?
    其實,外國人喝中國白酒時所感受的「烈」往往是感覺辣嗓子、嗆人、口味奇怪、香味奇怪,更多的是口感上的不適。那麼,為何相比於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等烈酒,外國人喝白酒是會感受到那麼強烈的不適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度數。
  • 白酒正在慢慢流向西方 但外國人的喝法也是讓人醉了
    油管上曾有一個視頻:美國網友挑戰亞洲各國的特色酒種,到了中國酒,整出一瓶五十多度的茅臺,嘗了一小口,之前所有吹噓自己酒量喜人的老美都掛了,辣得恨不能上天。 中國白酒卻確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於是他們想出了折中的辦法,用白酒調製雞尾酒,據說成了賣得最好的一款。
  • 張順:魚之水性與迷之自信
    一個人想要正確認知別人需要首先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點和強項,是自我認知的前提。但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對自己優點的過分仰仗,很容易導致我們高估自己的水平,低估風險並誇大自己掌控事件的能力,從而陷入到另外一個自我認知的誤區——過度自信。張順之死就印證了這點。宋江奉命攻打方臘。攻到杭州時,大軍久攻不下,還戰死徐寧、郝思文等不少頭領。張順與李俊奉命攻西路靠西湖的城門。方天定的部隊縮在杭州城內半月不與李俊開戰。
  • 伏特加和中國白酒有什麼區別?舉例江小白深度解析
    伏特加在國外備受青睞,中國人則以傳統白酒為傲。今時今日,伏特加、威士忌等洋酒在中國人的飲酒場景裡十分常見,但卻鮮有外國人飲用白酒。同屬世界八大蒸餾酒,為什麼中國人卻對洋酒接納度高,外國人都喝不慣白酒?究竟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釀造原料從釀造原料上看,伏特加釀製的原料主要為玉米、馬鈴薯兩種。
  • 文化自信、白酒本源——持續打造黃淮流域白酒核心產區品牌
    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聯合安徽省食品行業協會、江蘇省食品工業協會、山東省食品工業協會、河南省食品工業協會主辦,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第三屆黃淮流域白酒核心產區領袖企業峰會」於2020年12月8-10日在安徽省亳州市隆重召開。
  • ...何愛上東莞?從一碗魚頭湯說起|東莞|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諾麗...
    8月22日,「科學人生·百年」院士風採展暨東莞院士創新成果展在東莞松山湖舉辦,集中展出了徐光憲、師昌緒、謝家麟等27名院士的人生經歷和智慧風採,同時展出10個在莞工作院士的創新成果,展現東莞的科技魅力。在開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致辭:「近年來,東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人才吸引力。我每年有一半時間都在松山湖。」
  • 捨得代表中國白酒徵戰國際!斬獲全系「大滿貫」、首破ITI中國白酒...
    國際風味評鑑所(ITI)位於歐盟總部、世界美味之都比利時布魯塞爾。ITI執行總裁Eric de Spoelberch表示:「2020年中國白酒給我們帶來驚喜。捨得酒業跨越重洋來到比利時,並且一舉奪得三星頂級美味獎章。中國的白酒風味令人印象深刻。」
  • 同樣都是烈酒,外國人能喝高度伏特加,為何卻接受不了中國白酒?
    同樣都是烈酒,外國人能喝高度伏特加,為何卻接受不了中國白酒?咱們中國的白酒和俄羅斯的伏特加,都是高濃度的烈性酒,本質上都是水和乙醇構成的。然而在國際上,伏特加的知名度要遠超過咱們的白酒,很多外國人愛喝伏特加,卻喝不了咱們的白酒。這是為什麼?
  • 伏特加和白酒到底有啥區別,為啥外國人愛喝伏特加,卻喝不了白酒
    同樣都是烈酒,伏特加和白酒到底有啥區別?為啥外國人愛喝伏特加,卻喝不了咱們的白酒?咱們中國的白酒和俄羅斯的伏特加,都是高濃度的烈性酒,本質上都是水和乙醇構成的。然而在國際上,伏特加的知名度要遠超過咱們的白酒,很多外國人愛喝伏特加,卻喝不了咱們的白酒。這是為什麼?伏特加和白酒到底有啥區別?下面給大家詳細說一下。首先說一下,白酒和伏特加的區別。
  • 導演被認為是電影院救星,網友:迷之自信
    對此,有的網友說:真是迷之自信。疫情期間,美國不防疫,不想著救人,還想著靠電影撈錢,真是想錢想瘋了!更有網友直指「核心」:美國電影指望通過中國觀眾來獲得高票房。圖源自電影《信條》。同樣,美國大製作的電影包括好萊塢大片等都越來越看重中國的票房貢獻。2019年全球票房最高的十部電影:《復仇者聯盟4》《獅子王》《冰雪奇緣2 》《蜘蛛俠:英雄遠徵》《驚奇隊長》《玩具總動員4》等,每一部都少不了中國觀眾的支持。
  • 日本人盲目自信,挑釁中國白酒,幾口下肚之後安靜了
    而他們的酒一般都屬於烈酒,度數一般都很高,而在日本以及韓國,他們喝的一般都是清酒和燒酒,屬於度數比較低的酒,中國人普遍都喜歡喝啤酒,屬於比較適中的狀態,但是中國酒的度數存在著很多不同。這不,前段時間就有日本遊客前往中國,由於第一次來的緣故,並不知道有中國白酒的存在,在看到別人喝這種酒時竟然用一個個小杯子倒來喝,這位比較會喝酒的日本人盲目自信,瞬間自信爆棚,挑釁中國白酒,也不過如此。
  • 浙大海歸教授讓留學生變身迷弟迷妹愛上中國,緣於一場全英文的十九...
    是什麼原因讓留學生們迷上了與趙駿老師討論中國問題?又是什麼讓趙駿老師在與留學生的交流中收穫到了意外的喜悅?事情要從一次邀請說起。2017年底,趙駿受浙江大學海寧國際校區的邀請,向留學生系統解讀十九大精神。面對近百名留學生,趙駿選擇用全英文宣講十九大精神。
  • 29名院士因何愛上東莞?從一碗魚頭湯說起|中國工程院院士|諾麗科技...
    8月22日,「科學人生·百年」院士風採展暨東莞院士創新成果展在東莞松山湖舉辦,集中展出了徐光憲、師昌緒、謝家麟等27名院士的人生經歷和智慧風採,同時展出10個在莞工作院士的創新成果,展現東莞的科技魅力。在開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致辭:「近年來,東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人才吸引力。我每年有一半時間都在松山湖。」
  • 印度這麼囂張,他們真的是中國的對手嗎?印度迷之自信來自哪裡?
    近些年來,隨著印度的國力增強,越來越不安分,不斷的在周邊地區搞事情,那麼印度是哪裡來的自信,囂張的印度又是否是中國的對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印度新德裡印度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和緬甸這六個國家接壤。
  • 因為李子柒,數百萬外國人愛上中國
    就有很多人在下面回覆說李子柒把中國落後的一面展示給了外國人,中國人明明不這樣生活,她這樣是中國人的罪人。即使放眼全世界,中國也是蔬菜最便宜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這本來就是一個能引起全世界共鳴的話題,而這種展示,恰恰可以幫助西方普通人,從他們媒體對中國的抹黑中清醒過來,認識到中國不是洪水猛獸,中國人有著高潔的文化和淵源流長的歷史,甚至可以吸引外國人來中國旅遊,學習中國文化
  • 外國人帶中國白酒回國,父母喝了一口後愣了:這真的能喝嗎?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曾經經濟發展非常落後,但隨著大家的努力現如今發展越來越快,一座座高樓大廈矗立在城市中,每座城市都展現出了繁華的一幕,不僅如此,我們國家的一些習俗文化也非常吸引人,從而許多外國人都想著來我們國家體驗一下生活。
  • 《粉紅女郎》萬人迷:越是優秀漂亮的女人,越容易單身
    17年前,有一部電視劇,四個女孩的氣場力壓陳坤、陸毅、胡兵等一眾男神,成為風靡一時的話題女王。哪怕直至今日,「萬人迷」、「結婚狂」、「男人婆」、「哈妹」的名字一響起,依然能讓人回憶起起當年被《粉紅女郎》霸屏的快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