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紅軍到綦江

2020-08-30 琪大大哦

7月11日,由重慶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文化旅遊委、市文聯共同開展的全市區縣「曬文化·曬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就將全面開啟「綦江篇章」。市內外各大主流媒體將合力推介綦江,帶大家一起走進南州大地,觀山水長卷,會人文故舊。當天的重慶日報將專版推出「區縣故事薈」綦江篇;當晚18:30的《重慶新聞聯播》片尾則將播出綦江「炫彩60秒」文化旅遊頻,並且連播3天。重慶衛視21時15分《書記曬文旅》專欄、重慶新聞頻道21時30分《書記曬文旅》專欄還將播出綦江區8分鐘完整版推介視頻;當天晚上21時40分重慶新聞頻道《這裡是重慶》欄目還將配套播出綦江文旅的相關情況。以上內容,都將在華龍網活動專題裡精彩呈現。

「石壕哪年不過兵,過兵百姓不安寧,唯獨當年紅軍過,一來一去很清靜,不拿東西不拿錢,走時地下掃乾淨」。

這首歌謠,在綦江區廣為傳唱。歌謠中的石壕鎮,地處綦江區最南部,與貴州習水、桐梓兩縣接壤。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徵經過石壕,並與當地百姓結下魚水深情。綦江,也成為中央紅軍長徵到重慶的唯一過境地。

中央紅軍到綦江

1935年1月15日,紅一軍團第一師二團進駐綦江安穩羊角,扼守堯龍山下川黔交界的酒店埡關隘,監視駐紮在貴州酒店埡、綦江九盤子一帶的川軍二十一軍模範師第三旅廖海濤部隊和駐紮川黔邊界的川軍二十一軍模範師第四旅潘佐部隊,這一突然軍事行動,迫使蔣介石和川黔軍閥不敢輕舉妄動。而此時,對於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具有決定意義的遵義會議已於1月15日至17日順利召開。

遵義會議後,為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央軍委於1935年1月20日制定了《關於渡江的作戰計劃》,決定兵分兩路進發,一路由毛澤東等帶領中央縱隊從桐梓城北翻過馬陵崗進發赤水,一路由周恩來等率紅一軍團從松坎進佔綦江石壕,造成佯攻重慶之勢,牽制川軍兵力,然後迅速轉道赤水。1935年1月20日,紅一軍團直屬隊和第一、第二師8000多人在周恩來、董必武以及軍團長林彪、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等率領下,以紅一師作前衛,紅二師作後衛,於當日下午到達石壕,紅二團也奉命從羊角出發趕往石壕。

紅軍駐紮石壕期間,軍團部設在石壕場上的禹王廟,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保衛局長羅瑞卿等住在廟內。1月22日凌晨,部隊開拔,經梨園壩向貴州溫水、良村、東隍等地進軍赤水。中央紅軍長徵過綦江,保衛了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為四渡赤水製造了寶貴戰機。

在中央紅軍抵達石壕前,當地土豪劣紳四處造謠:「紅軍來了,男女老的活埋」、「娃兒煮來吃、青年婦女要遭搶」。

許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盲目躲避紅軍,而當他們回家時卻發現,家裡不僅沒有任何損失,紅軍住過的地方還被打掃得乾乾淨淨。眼見紅軍隊伍紀律嚴明、秋毫不犯,綦江百姓接受和理解了紅軍宣傳的革命道理,開始暗中幫助紅軍,甚至加入紅軍隊伍。安穩羊角農民杜福生冒死為紅軍帶路、石壕農民李樹清一家冒死保護紅軍傷員、永新少年戴成富當紅軍、紅軍司務長執行紀律被敵殘酷殺害等故事流傳至今。

張學成攝

石壕紅軍烈士墓

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軍長徵駐紮綦江期間,犧牲了5名戰士。解放後,為了紀念這5名紅軍烈士,綦江專門修建了石壕紅軍烈士墓。

紅軍橋

位於綦江區石壕鎮兩河口,始建於清代同治年間(公元1873年),原名「兩河口大橋」。這座橋見證了當年中央紅軍到綦江的歷史,當地群眾為了紀念這段歷史,紀念我們的紅軍,將這座橋改稱為「紅軍橋」。

來源:大美綦江 | 古峨 尹向寧

:吳晶晶值班編委:馬小玲 總:孫 萍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相關焦點

  • 重慶珍檔丨 紅軍長徵唯一路過重慶這裡 司務長血染綦江茅壩坪
    核心提示重慶日報消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開始長徵。在這場行程約二萬五千裡的行軍作戰中,紅軍轉戰14個省,衝破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經受了艱難險阻的考驗,終於勝利地完成了戰略轉移。
  • 區縣文旅精品薈 綦江篇|綦江是個好地方
    東溪古鎮太平橋「行到蜀南欲盡頭,江邊深處隱扁舟」。明代才子楊慎的一句詩,在歷史悠悠中,曾這樣為綦江落墨定位。這裡是重慶南大門,是中央紅軍長徵在重慶唯一戰鬥過的地方,賀龍元帥曾稱讚「綦江是個好地方」。近年來,伴隨文旅融合碰撞的「火花」,古劍山上觀雲海日出、老瀛山裡尋恐龍足跡、鹽馬道上探幽尋古……一趟有故事可說、有美景可看、有美食可吃的綦江之旅,正吸引八方遊客。匠心造物,天地厚養。
  • 盛夏七月,去重慶綦江覓一份山水間的清涼
    ,裡面陳列出王良將軍生平的英雄事跡和綦江的歷史,王良21歲就投筆從戎,27歲壯烈犧牲,曾就讀黃埔軍校,一生的輝煌事跡短暫而光榮,歷史上的綦江是中央主力紅軍長徵過境重慶的唯一地方雖然時間短暫,但在時當卻有非常重要。
  • 建議規劃建設重慶紅軍長徵紀念館 發展紅色旅遊
    1月12日,在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綦江區政協主席、黨組書記母明江提交提案,建議規劃建設紅軍長徵紀念館,發揚新時代長徵精神。    「綦江是中央紅軍長徵過重慶的唯一地方,給重慶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一直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母明江認為,重慶的長徵文化也有其豐富的內涵,應該大力弘揚和傳承。
  • 綦江旅遊 | 樂在「綦」中、綦味無窮 【圖文、視頻】
    第五站:重走長徵路紅軍橋位於綦江區石壕鎮,建於清代,1935年1月紅一軍團從此橋經過,由於它見證了中央紅軍長徵到綦江這段歷史,後人便將其命名為他是一座石木結構橋梁,歇山式青瓦房頂設計,穿逗式梁架,展現原汁原味的古橋設計,它就是紅軍橋,相比於傳統的橋梁,紅軍橋承載了更多的歷史使命,見證了紅軍長徵到綦江的崢嶸歲月,它就像是一面鏡子,倒映古今。
  • 距離重慶主城車程僅一小時的綦江,有哪些遊玩的地方?
    又到畢業旅行季~!你是不是已經和朋友約好了出去旅行呢?這個暑假,我們去綦江吧~!綦江,距離重慶主城一個小時的車程。青山巍巍,綠水盈盈;鮮花盛開,瓜果滿園。中央紅軍長徵在重慶的唯一過境地——綦江,為中央紅軍實現偉大轉折提供了重大保障和支持,是三大主力紅軍在重慶活動的重要節點。曾留下過許多動人的故事,紅色基因已經滲透到綦江這座城市的血脈深處。中央紅軍長徵到綦江,雖然只有短暫的七天多一點時間,像一次過境式的穿插,但是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 探尋紅軍在重慶的長徵足跡
    1935年1月21日,紅一軍團將士列隊穿過這座3米寬的小橋,自貴州松坎進入重慶綦江。站在橋上,水面仿佛依稀映照出戰士們行軍的倒影。進佔綦江石壕,佯攻重慶,紅一軍團藉此成功牽制住川軍兵力。這座百餘年歷史的小橋,自此烙下長徵的印記,被後人稱為「紅軍橋」。
  • 綦江組團參加2020重慶文旅會
    綦江旅遊度假區攜手區文旅委積極籌備,組團參展本次文旅盛會,集中展示雙曬成果。展覽時間將持續到10月18日。面積100㎡,展廳設計以綦水一帶環為型,搭配藍白色調,重點展示綦江紅色文化、版畫文化、非遺文化和古劍山、老瀛山、橫山、東溪古鎮等文旅精品,突出「三養綦江·三想之地」品牌形象。
  • 窮山坳展新顏——長徵精神激勵重慶綦江奔小康
    記者 周官正攝/光明圖片   【長徵路·新故事】   綦江是川南軍事交通要地,自古就有「天下無事則已,有事黔蜀必變,黔蜀變則綦江必先被兵」之說。1935年1月21日,紅一軍團直屬隊和第一、第二師8000多人,在周恩來等同志的率領下到達重慶綦江區石壕鎮。
  • 重慶周末避暑好去處|三天兩晚感受綦江獨特魅力
    ,只能在綦江吃到的特色美食等著你喲~綦江的紅色基因王良故居綦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厚重之城,至今已有1400年州縣建制歷史,是紅軍長徵過境重慶的唯一地方,而王良將軍就出生在這裡。李樹清戰士為了躲避軍閥部隊搜查將傷員轉移到屋後山腳下的油崗咀巖洞隱蔽。
  • 綦江旅遊 | 樂在「綦」中、綦味無窮
    、三水交融之城,是納涼避暑的好去處,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文化之地,所以這次的行程就圍繞著這兩點安排:Day 01: 橫山花仙谷、古劍山Day 02: 王良故居、 永城吹打、 重走長徵路(紅軍橋、紅軍洞、紅軍村、石壕紅軍烈士墓)Day 03:綦江博物館、綦江農民版畫院
  • 重慶綦江:守住紅色的根 挖掘綠「金礦」
    新華社重慶10月14日電(記者 谷訓)重慶市綦江區石壕鎮,有一座紅軍橋橫跨於山間河流上,青瓦、木樑、石基,歷經歲月,堅實依然。這座建於清同治年間的風雨廊橋,因中央紅軍長徵經過而得名,歷經烽煙歲月直到今天,見證了石壕人把「高遠冷窮」的革命老區建設成為休閒度假勝地的新徵程。
  •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綦江三日遊記
    基本上到了綦江的朋友都會到此來參觀膜拜一番。其實早在雍正年間,就已成為佛門弟子和俗人崇敬的佛教名山。山頂的淨音寺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有「雞公嘴的菩薩-應遠不應近」之語。13:00—17:30 重走長徵路在紅軍長徵路的路線圖上,綦江站雖然只有短短4.5公裡的路,跟當年先烈們走過的幾百裡不能相提並論,但我和媒體同行仍然走了2個多小時,這一下午的體驗讓我體會到了「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的真正含義。
  • ...袁勤華:進一步挖掘好研究好紅色資源 積極推動重慶紅軍長徵紀念...
    【綦江政事】袁勤華:進一步挖掘好研究好紅色資源 積極推動重慶紅軍長徵紀念館建設 2020-11-25 12:0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徵師勝利到吳起|中央紅軍長徵勝利紀念園
    吳起中央紅軍長徵勝利紀念園位於吳起縣勝利山下,復原和濃縮了長徵重要歷史關頭的景點和人物,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的縮影紀念園建有中央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中央紅軍長徵勝利紀念碑;入口廣場、轉移轉折廣場、雪山草地廣場、會師廣場、勝利廣場五大廣場;彭大將軍景觀處;吳起鎮「切尾巴」戰役指揮所;仿遵義會議舊址等,紀念園通過多種方式宣傳、展示、弘揚了偉大的長徵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
  • 一室煩暑外,眾山清景中,八月快來綦江避暑吧
    它是紅軍建軍初期的著名將領、紅四軍軍長王良先生的故居,是一個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的好去處。在重慶與貴州交界處的「紅軍橋」,紅軍長徵有二萬五千裡,這座橋的跨度只有19米,整個長度在紅軍長徵途中可謂微不足道。但是,正是這一段距離,見證了紅軍長徵到綦江的這段歷史,也見證了紅軍秋毫無犯的嚴明軍紀。
  • 重走中央紅軍長徵路第二十一天 平涼—吳起
    今天是我們重走中央紅軍長徵路最後一天,早晨我們先去了崆峒山,12點半我們向吳起出發。1935年10月19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進駐陝甘革命根據地吳起鎮。隨後又同十五軍團勝利會師。至此,中央紅軍勝利地完成了歷時一年,縱橫11個省,行程2.5萬裡的長徵。
  • 陝西定邊:中央紅軍入陝第一站
    原標題:定邊:中央紅軍入陝第一站 「紅軍來之前,已經有人捎話過來。這次來的是咱窮苦人自己的隊伍,不用出去『躲兵禍』。」7月31日下午,75歲的定邊縣張崾嶮鎮鐵角城村群眾林旭春回憶,他父親林鳳明當時只有十來歲,就在村邊的東山上放羊,親眼看見一隊隊紅軍從不遠處經過。
  • 四渡赤水戰役: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
    中央紅軍從1935年1月19日開始,3路縱隊逐次向川黔交界處的赤水、土城地區集中。 1月27日,中央紅軍推進到赤水河以東地區,並攻佔土城、二元場、習水等地。但川軍已先於紅軍佔領赤水城,並置重兵在土城以東堵擊紅軍。為打開北渡通道,中革軍委以紅1、紅9軍團阻擊由赤水、習水南進的川軍,以紅3、5軍團為主力圍殲土城地區的川軍。28日,紅3、5軍團向土城、青槓坡地區的川軍發起猛攻。
  • 重走中央紅軍長徵路第一天 瑞金—於都—郴州
    1934年10月10日紅軍開始長徵,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 1934年10月18日中央機關和中央領導在於都渡河。早飯後參觀中華蘇維埃紀念園和瑞金革命烈士紀念園。,景區比較簡單,很大的禮堂布置成蘇二大會場,能想像的到當時蘇維埃政權的氣場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