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時隔32年將重啟商業捕鯨

2021-02-25 中國水產

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停止在南極和太平洋北部用於「科學目的」的捕鯨活動,並將於7月1日開始進行鯨魚的商業捕撈。

7月1日,由「日新丸」號等3艘船組成的船隊將從日本山口縣下關市港口出發,開展近海捕撈;此外,還將有5艘小型捕鯨船將從北海道釧路市出發,展開沿岸捕撈。

【從「科研捕鯨」到「商業捕鯨」】

19世紀以來,因為人類無節制的捕殺和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鯨魚的數量一路銳減,甚至瀕臨滅絕。1948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成立,並於1986年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締約國從事商業捕鯨。鯨魚種群數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日本於1951年加入IWC。不過,作為傳統的捕鯨大國,日本一直利用禁令的漏洞,持續在南極海域及西北太平洋海域以科研的名義捕殺鯨魚。

科研捕鯨是IWC決定暫停商業捕鯨後,於1987年在南極海、1994年在西北太平洋開始的。科研捕鯨允許捕撈鯨魚,以收集生存數量和年齡等科學數據。

作為「科研捕鯨」的副產品,日本國內一直銷售捕獲的鯨肉。到2018年度為止捕獲了小鬚鯨和塞鯨等總計1.7萬頭以上,已遠遠超出了「科研」的需要。

在「科研捕鯨」的真相被揭露之後,為了能夠名正言順地捕鯨,日本加快了尋求取消商業捕鯨禁令的步伐。

2018年9月,日本重提恢復商業捕鯨的訴求,但又一次遭到IWC委員會的否決。2018年12月26日,日本官方長官菅義偉對外宣布,由於多年來取消商業捕鯨禁令的倡議無法實現,日本將退出IWC,從此不再受禁令的制約。

【捕鯨是日本「文化遺產」?

作為最大的捕鯨國,日本拼命捍衛捕鯨權的最大的理由是,捕鯨魚、吃鯨肉是日本的傳統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繩文時代,是一種值得保護的文化遺產。

但這不是全部的真相。海洋學家馬克(Thilo Maack )表示,在古代,日本人吃鯨魚僅停留在極少數的上層人士裡,並未普及到民眾中,因此根本談不上是一種飲食傳統。而且,遠赴南極海的捕鯨行為是近幾十年才開始的,沒有古老歷史依據。

日方的另一個理由是,經過一定時間的恢復,一些鯨魚的數量得到了上升,已經不算瀕危動物,將其捕殺並不會影響生態環境。

但實際情況是,雖然很多捕鯨活動已經停止,但隨著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鯨類較長的生長周期,鯨魚數量的恢復非常緩慢。如藍鯨,大鬚鯨,長鬚鯨等鯨類,即使經過了幾十年的嚴格保護,仍然未能脫離瀕危狀態。

此外,雖然日本承諾不再捕撈瀕危鯨類,但在實際捕殺的過程中,常常出現誤捕的情況。

更令人無法放心的是,據《衛報》報導,在2018南冰洋年度夏獵期間,日本只出動了兩艘捕鯨船,就捕殺了333頭小鬚鯨,其中122頭為懷孕母鯨,另有114頭為幼鯨。

據了解,小鬚鯨的妊娠期為10個月,且每次懷孕通常只產一胎。如果按照這種速度,人類的捕殺很容易令已經脫離瀕危的鯨類再度瀕危。

除了文化和環境層面的理由,支持捕鯨的人士還持有一種奇特的邏輯,即捕鯨可以保護水產資源。

日本有官員稱,鯨類所吃的魚是人類捕獲量的5倍,所以需要對鯨魚的數量加以控制,否則鯨魚不僅會威脅到別的魚類生存,還會搶奪人類的食物。

【「商業捕鯨」背後有何考量】

據分析,日本執意捕鯨主要有經濟、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

首先,禁止捕鯨可能導致的失業問題。據悉,捕鯨產業涉及大約10萬日本人的生計。捕鯨活動一旦被取締,勢必造成失業、公司倒閉、財政收入減少等地方危機。

不過,數據顯示,捕鯨其實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並不高。 雖然日本人曾在「二戰」後因缺糧而大規模食用鯨肉,但在當代日本,這種需求和市場早已大大萎縮。據日本《朝日新聞》統計,在當代日本國民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沒有吃過鯨肉,約三分之一的人永遠也不準備吃。2016年,鯨肉銷量只佔日本所有銷售肉類的0.1%。另外,捕鯨企業往往要通過政府的補助,才能維持運營。

因此,經濟因素並不是重啟商業捕鯨的主因。對於一些日本民眾而言,文化上的自尊顯得更為重要。

日本新華僑報網曾刊文稱,在日本國內一些人看來,歐美國家批判日本捕鯨是將自身的文化觀念強加於日本。是否向「反捕鯨勢力」低頭,已經被他們上升到「日本傳統文化是否應該向西方妥協」的高度。

作為一個極度依賴海洋資源的島國,在日本看來,一旦離開捕鯨業,日本的漁業政策和未來就得不到保障,捕鯨更像是一場權力鬥爭。

不僅如此,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日本學者佐久間順子指出,日本難以停止捕鯨,很大程度上與還與政治有關。

報導稱,日本捕鯨是由政府運作的,是龐大的官僚結構,有研究預算、年度計劃、職業晉升、養老保險。另外,從事農林漁牧的民眾是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重要票倉,執政黨當然要維護其利益。

相關焦點

  • 時隔32年日本磨刀霍霍七月一日重啟商業捕鯨,澳環保組織密謀阻止
    日本不顧國際反對聲浪,將從7月1日起重啟商業捕鯨活動,圖為1986年日本捕鯨船上的血腥屠鯨畫面。日本在2018年12月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後,7月1日將重啟時隔32年的商業捕鯨活動。國際上不時批評日本,借科研之名行捕鯨之實,每年至少捕撈200至1200條鯨,也因此,常常遭到國際護鯨人士譴責,海洋守護協會更經常派出小船攻擊日本的捕鯨船,阻止他們的濫捕。國際捕鯨委員會1982年通過暫停商業捕鯨決議,日本在1987年科研捕鯨,停止商業捕撈。
  • 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後,捕獲首條鯨魚,引國際社會強烈關注
    當地時間2019年7月1日,日本北海道釧路港,一頭被捕獲的小鬚鯨被起重機吊到卡車上。據悉,這是日本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首日作業捕獲的鯨魚於當天傍晚在北海道釧路港卸貨。據悉,日本政府設定了與一般魚類相比極為克制的捕撈配額,並強調:「以這種頭數就算連續捕撈100年,也不會對資源產生負面影響。」當晚卸貨的是在沿岸作業的小型捕鯨船捕獲的兩頭小鬚鯨,預計將分別被解體,最快4日進行交易。此前外媒稱,當地時間6月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將從7月1日起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
  • 小日本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
    一、主動退群日本在1951年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成為「會員」。1986年,IWC通過《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締約國從事商業捕鯨。日本在兩年後,即1988年停止商業捕鯨。2018年9月,在巴西召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大會上,日本提出重啟商業捕鯨提案,但是遭大會否決。這是日本數次重提放開商業捕鯨卻又數次被拒的其中一次而已。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的目標種類確認,包括小鬚鯨等三種
    這是2013年9月在日本釧路拍攝的被捕鯨魚照片。 新華社 資料圖12月26日,日本政府宣布退出管理鯨類資源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從2019年7月起時隔約30年重啟商業捕鯨。據日本共同社27日消息,在日本現行的南極海和西北太平洋的科研捕鯨中,每年捕獲小鬚鯨等共約640頭,鯨肉作為副產品供應給市場。而在重啟的商業捕鯨中,日本將使用捕鯨母船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內的近海作業,將以塞鯨等3種為對象。在捕撈不屬於國際捕鯨委員會管理對象的貝氏喙鯨等的目前的沿岸作業中,將新追加小鬚鯨。
  • 日本決定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鯨魚的噩夢又開始了?!
    9月在巴西舉行的IWC大會中,日本曾出示了包括重啟商業捕鯨在內的改革提案,但被以多數反對而否決。當時,日本談及了退出IWC的可能性,稱「將詳查所有選項」。現在,以日本為代表的支持捕鯨國家和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反對捕鯨國家呈現膠著對立狀態。
  • 為多捕鯨要「退群」?日本或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日本政府消息人士20日披露,日本可能最快下周通知國際捕鯨委員會,打算明年退出這一多邊機構,以恢復商業捕鯨。國際環境保護和動物保護團體指責日方多年違反國際捕鯨委員會禁令,以「科研捕鯨」為名,行商業捕鯨之實。
  • 日本北海道室蘭或再次成為商業捕鯨據點
    據日本共同社援引《北海道新聞》報導,2019年,日本時隔約31年重啟商業捕鯨。日前,由小型捕鯨企業組成的日本小型捕鯨協會,圍繞把北海道室蘭市作為新的作業據點一事,正在與當地漁協等進行磋商。之後,室蘭近海可能成為漁場,最快在6月捕撈卸貨。據報導,從明治到大正時代,捕鯨在室蘭盛行,到戰後不久為止,該地一直是捕鯨基地。
  • 時隔30年,日本宣布恢復商業捕鯨!真是因為日本人愛吃鯨魚肉?
    但是,這一公約讓日本「鑽了空子」,因為它允許以科研目的進行捕鯨,日本便打著科學研究的幌子,持續在南極海域及西北太平洋捕鯨。因此,日本的捕鯨業經常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可今天(12月26日),日本政府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並將在2019年7月恢復商業捕鯨。
  • 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將開始鯨魚商業捕撈
    中新網6月30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當地時間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停止在南極和太平洋北部用於科學目的的捕鯨活動,並將開始在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內進行鯨魚的商業捕撈。目前,將被允許捕撈的鯨魚限額和種類暫時尚未公布。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1430噸鯨肉即將上市
    血色夕陽下,藍綠色海水逐漸蔓延成血紅色,漁民的歡笑聲和海豚的哀嚎聲此起彼伏……這部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向世人展示了日本商業捕鯨的血腥一幕,也給日本商業捕鯨帶去過不小的麻煩。巨大的國際輿論壓力下,日本人曾經不得不停止出海捕鯨活動。但最近,大規模的商業捕鯨活動又重啟了。
  • 日本「退群」重啟商業捕鯨,難道就為了吃鯨肉?
    今天,日本政府正式宣布退出管理鯨類資源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計劃從明年7月開始重啟商業捕鯨。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 市場冷清 業者自言前景難料
    日本捕鯨船隊1日從多座港口起航,時隔31年重新啟動商業捕鯨。前一天,日本正式退出禁止商業捕鯨的國際捕鯨委員會,繼而實現這一「夙願」。只是,在鯨肉逐步淡出日本民眾餐桌的背景下,業者認為商業捕鯨前景難料,日本媒體憂慮招致反對捕鯨的國家更多批評。
  • 日媒:日本北海道室蘭或再次成為商業捕鯨據點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5月27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援引《北海道新聞》報導,2019年,日本時隔約31年重啟商業捕鯨。日前,由小型捕鯨企業組成的日本小型捕鯨協會,圍繞把北海道室蘭市作為新的作業據點一事,正在與當地漁協等進行磋商。
  • 日本北海道釧路近海啟動商業捕鯨
    共同社消息,日本北海道釧路近海進行沿岸作業的2艘小型捕鯨船20日開始捕撈小鬚鯨,首日捕獲2頭。截至10月上旬前後力爭總計捕獲40頭。國內重啟商業捕鯨的去年釧路近海總計捕獲了33頭。
  • 鯨肉市場冷清,日本重啟商業捕鯨背後是因為啥?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本月1號,日本正式重啟中斷31年的商業捕鯨,8艘捕鯨船先後從北海道釧路港及山口縣下關港出海,前往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進行捕獵。那麼,日本為什麼要頂著全球罵名重啟商業捕鯨呢?同時,將2020年以後的每年捕鯨配額初定為383頭,每類鯨種在資源總量的1%以下。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6月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7月1日,日本捕鯨船隊正式出港,重啟曾中斷31年的商業捕鯨。
  • 【看世界】瘋狂殺戮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
    日本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明年7月重啟商業捕鯨12月26日,日本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並計劃明年7月重新開始商業捕鯨,這意味著日本在近30年後將重啟商業捕鯨活動。日本捕鯨的黑歷史由來已久,此前,自商業捕鯨被禁止以來,日本打著「科研捕鯨」的幌子,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持續在南極海域及西北太平洋捕鯨;如今,日本選擇「退群」,這意味著,血腥的捕鯨即將開始……
  • 日本商店開始出售重啟商業捕鯨後捕撈的鯨魚肉:樣品免費試吃
    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一家大型百貨商店7月8日開始出售重新啟動商業捕鯨後捕撈的鯨魚肉。業界對捕鯨業的存亡憂慮依舊。阪急百貨旗艦店貨架擺放鯨肉「生魚片」,標價每100克599日元(約合38元人民幣),提供部分樣品給顧客免費試吃。共同社報導,這家店進貨大約30公斤鯨肉,來自商業捕鯨船隊上周在北海道釧路港附近海域捕獲的小鬚鯨。
  • 日本重啟捕鯨,鯨肉無人問津……
    7月8日,大阪阪急百貨店梅田總店正式上架了一批剛到貨的小鬚鯨肉,還將其製成生魚片引人試吃。這一活動,也招致部分日本網友的牴觸,更有網友表示,很多日本人現在完全不想吃鯨魚肉了。「鯨魚肉再上架」的消息,也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日本網友的關注。有網友表達了內心的矛盾:「捕殺鯨魚是不應該的,但是鯨魚很好吃啊,真矛盾。」但也有網友表示:捕殺鯨魚太過殘忍自己不會買,並對日本重啟商業捕鯨提出了質疑。今年6月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並於7月1日起重啟商業捕鯨。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後首批鯨肉開賣 遊客:有點像馬肉
    圖據《朝日新聞》7月1日,日本政府時隔31年後重啟商業捕鯨計劃。很快,從日本國內多個港口出發的捕鯨船相繼帶回捕獲到的鯨魚。4日,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漁協批發市場和北海道釧路港新富士市場等地都舉行了首批鯨魚肉的拍賣活動。無論是商業捕鯨還是調查捕鯨,對於日本而言,似乎並沒有什麼本質性區別。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售賣鯨魚肉 民眾質疑:完全不想吃
    (原標題:日本重啟商業捕鯨後開始售賣鯨魚肉,民眾質疑:完全不想吃)自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後,日本於7月1日重新啟動時隔31年的商業捕鯨,此舉招致反捕鯨國家和環境保護團體的批評。8日,位於大阪市中心的阪急百貨店正式上架了首批捕鯨收穫——小鬚鯨肉,還將其製成生魚片引人試吃。這一活動,也招致部分日本網友的牴觸,更有網友表示,很多日本人現在完全不想吃鯨魚肉了。